王端鵬,高考滿分750分,他考了749分,可以說神一般的存在。
我們身邊總有那樣一種人,上課經常睡覺,下課不怎麼看書還經常玩但是成績卻很好並且是頂尖的好,這種人俗稱「學神」。
普通人和學神的差距在哪?三方面:學習基礎、時間管理、思維習慣。
排除人群中幾十萬分之一的天才,智商280,天賦異稟的比如愛因斯坦那種,學神和普通人有三個不同點。
學習基礎
你看到學神上課經常睡覺,翻開書看幾秒就能說出怎麼解題,但你不知道他們從小受到家庭教育打下來堅實的基礎。
比如英語,早就學習了最基礎的音標,字母,單詞,早就成篇成篇地背過了英語課文,形成了語感,就像咱們中國人自己說漢語一樣。
當普通人苦苦背單詞,學語法,死扣每一句話的時候,學神可以毫不費力的用語感來做題。因為早期的學習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打個比方,做一桌大餐,優秀的廚子早就備好了菜,只需操作成成品就行,不那麼優秀的廚子還得自己現買,現洗,現切,各種預備程序手忙腳亂。
時間管理
考試前,普通人複習到兩點困了受不了就睡了,學霸複習到兩點困了但還繼續看書,學神一般12點左右就洗洗睡了。
在普通人看來,學神的時間似乎很散漫很多,常常在玩,很少看書。
殊不知,學神非常擅於時間管理。學習的時候投入百分百的專注,而且是很自然地就專注進去了,而不是像學霸一樣說服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多看一點。
學神的一分鐘相當於學霸的兩分鐘,可能相當於學渣一堂課的時間。
學神對於自己的時間把控,是高度的自控,是在一小段高度專注的時間聽講,看課本,就能快速吸收,而看似睡覺,玩的過程,也是放任了腦袋自由思考,回顧,延伸。
長年累月的習慣養成,使得這種時間管理越來越順暢。
思維習慣
學神對於知識的態度是研究,對於他想了解的知識,一門心思好奇想了解透徹。
曾經一位高考738分的狀元分享經驗就說道,「我學習不會想考得好考得不好會怎樣。我面對知識,就很容易專注,我學習的目的就是研究這些知識。」
比如數學試卷的最後一道大題,可能需要思維轉換7、8道程序,對於普通人來說,轉1、2道就很困難了;
對學霸來說,轉3、4道比較容易,要轉5、6道就得慢慢一步一步推導;
對學神來說,他的思維方式決定了前面的5、6道程序都已經駕輕就熟,只需要著手解決後面兩道就可以了。
普通人解不出題目,會說想不到,沒有思路,這就是思維習慣的不同。
學神的思維方式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在小時候就建立了基礎的底層的思維習慣。
人遇到問題首先是從自己已有的認知裡面找相似點來尋求解決。對於學神來說,他的這種思維融會貫通的能力顯然更好,因此在遇到新問題能迅速抓住本質,給出對策。
普通人是可以進化成學霸的
學神不是神一樣的存在,解析他們的特質對普通人來說有點近乎玄學。那麼普通人怎麼辦,沒有那樣的學習基礎,沒有那樣的時間把控,沒有那樣的思維模式,如何能做到中上的優秀?
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
就像多年前的一句流行語,「多數人的努力達不到拼天賦的程度」,確實是,通過量變能達到一點點質變,大量的知識積累,會讓你在某一個瞬間靈光乍現,讓你的思維方式邁上一個臺階。
就這一個臺階,就足以打敗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