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怎麼治最快,用什麼藥最好
認識膿皰瘡
膿皰瘡也稱接觸性傳染性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淺表皮膚感染皮膚病,由化膿性細菌引起,主要以水皰、膿皰、膿痂為主要特徵,且有接觸傳染的特點。
該病常流行於夏秋季節,好發於2~7歲兒童,小兒由於皮膚細嫩、抵抗力差及皮膚容易受創傷等因素常發生此病,新生兒皮膚更薄嫩,身體各種保護功能尚未充分發育健全,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感染發生膿皰瘡,而且極容易泛發全身。因此,春夏之交後,有必要對該疾病引起重視。
膿皰瘡類型: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稱大皰性膿皰病,由鏈球菌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稱尋常性膿皰病,亦稱表淺膿皰瘡。大皰性膿皰病多見於兒童,好發於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主要表現為水皰、大皰,破潰後成痂,部分患者出現高熱等全身症狀;尋常性膿皰病多發於面部口周鼻孔等,主要表現為丘疹膿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嚴重時會出現發熱、淋巴腫大等。
常見臨床症狀:常發生於暴露部位,有膿皰或者膿痂,發展迅速。常在面部、四肢等好發部位發病。初起為散在的水泡,1~2天後水皰迅速增大,皰液由清亮變渾濁,膿液沉積於皰底部,呈半月形積膿現象,皰壁薄而鬆弛,破潰後顯露糜爛面,乾燥後結黃色膿痂。患者自覺瘙癢,一般無全身症狀。膿皰瘡具有傳染性,重症者可伴發熱,體溫甚至高達39~40℃,可伴淋巴結炎或淋巴管炎,有鏈球菌感染者還可並發急性腎小球腎炎。
膿皰瘡怎麼治最快?臨床上多採用局部外用及全身治療的方式,口服或外用抗生素治療、中成藥擦洗或塗抹等。
(1)對於僅出現紅點或丘疹,沒有併發症的輕中度皮損,以局部治療為主,比如複方黃柏液塗劑、爐甘石洗劑、3%硼酸溶液溼敷;
(2)膿皰未破潰或破潰後,可外用抗生素,亦可同時給以複方黃柏液塗劑等溼敷;
(3)對於滲出較多的患者,可選用高錳酸鉀、複方黃柏液塗劑、黃連素等溼敷;
(4)如果皮損廣泛,合併系統感染的患者,需要系統使用抗生素和局部外用治療配合。
由於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療效不佳且易產生耐藥性。目前外用中成藥在膿皰瘡應用非常廣泛,取得較好臨床療效。膿皰瘡屬於中醫「黃水瘡」範疇,又稱「膿窩瘡」「滴膿瘡」。中醫認為,膿皰瘡的病因病機多為外感受溼熱或風熱邪毒後,內溼與外溼相引,溼熱毒邪蘊結不散,導致氣機不暢,疏洩障礙,毒邪不循常道而解,燻蒸於皮膚致病。溼性重濁黏膩,蘊久不散,故本病容易反覆發作。其治療原則為清熱解毒。外用中成藥治療膿皰瘡療效得到認可,可以有效減少抗生素類藥物的攝入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