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除了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這三個大國之外,剩下的多是小國,而且大部分是島國,其中牙買加無疑是最出名的之一。別的不說,以「短跑之王」博爾特為代表的短跑名將在全世界給牙買加「打廣告」,想不知道都難。喜歡喝咖啡的你一定知道藍山咖啡,就來自牙買加。
牙買加在哪呢?我們對古巴都不陌生吧,牙買加就位於古巴島的東南方向。牙買加面積為10991平方公裡,比我國的天津市略小一些。牙買加的地勢較為簡單:沿海多狹窄的平原,中間多山。牙買加的人口2018年的數據是273萬人,其中有90%以上是黑人或黑白混血人種。牙買加的那些短跑名將很多都是黑人或黑白混血人種,除了博爾特,還有布雷克、弗拉特、內斯塔卡特、阿史米德等。有人說在短跑界,作為小國的牙買加卻是一個響噹噹的超級大國。你可能會納悶了,位於北美洲的牙買加距離非洲非常遙遠,怎麼會成為一個黑人(黑白混血人種)國家?這就要說到牙買加特殊的歷史了。
牙買加是有原住民的,他們是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世代居住在這個美麗島嶼上。「牙買加」在阿拉瓦克語裡是「泉水之島」的意思。
歐洲人渴望「發現」新大陸,哥倫布成為拉開「發現新大陸」之旅的先行者。公元1494年,哥倫布向西航行,發現了這個熱帶雨林氣候的島嶼。歐洲人「發現新大陸」有一個巨大的推動力,這就是歐洲缺乏發展的資源,他們需要對外擴張以獲得大量資源。牙買加土地肥沃,氣候適中,合適種植。歐洲殖民者依靠強大的武力,強迫當地人給他們當奴隸,犯下種種罪行。15年後,也就是1509年,西班牙宣布正式牙買加成為自己的殖民地,設立了殖民機構。牙買加這個具有印第安特色的地名也不能用了,改稱典型的西班牙地名——聖地牙哥。為行文方便,以下還稱牙買加。
西班牙殖民者強迫島人勞作,不久後卻發現了一個問題,牙買加的當地人口並不多,無法滿足殖民者的需要。沒有勞力怎麼辦呢,殖民者有的是辦法,雖然這個辦法很血腥。
歐洲大陸以南隔著地中海就是非洲,是世界上陸地面積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大洲。非洲北部是撒哈拉沙漠,但中部卻是熱帶雨林氣候,比如世界第二大的熱帶雨林——剛果盆地,面積約337萬平方公裡。歐洲殖民者發現了可以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商機」,開始販運黑奴到北美洲。作為早期殖民強國的葡萄牙經常在非洲幹這種勾當,西班牙學的有模有樣,時間是1517年。牙買加的土著人口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打壓下越來越少,但由於非洲人口多,西班牙殖民者源源不斷地將黑奴運到牙買加,牙買加的總人口不降反升。
西班牙在牙買加的統治只維持了一百多年,然後被另一個殖民強國取代了。西班牙是世界上第一個稱為「日不落帝國」的國家,第二個就是英國。英國崛起於西班牙之後,但崛起速度卻非常快。到了1655年,牙買加被士氣如虹的英軍佔領,5年後的1660年,西班牙人被亂棍打出去。1670年,以籤訂《馬德裡條約》為標誌,西班牙正式承認牙買加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牙買加的統治者,但沒有中止西班牙從非洲販運黑奴到牙買加的勾當。十八世紀(1701年至1800年),牙買加島上的黑奴越來越多,基本滿足了英國生產食糖所需要黑奴的需求。作為美洲國家的牙買加,黑人和黑白混血人種比率這麼高,是有歷史原因的。
1866年,牙買加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將近一百後的1962年,牙買加正式脫離英國的統治,成為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