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再次向這些航天英烈致敬

2020-10-03 我們的太空

9月30日,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期——烈士紀念日

2020年9月30日,是我國的第七個烈士紀念日。

此時,不論你身在何方,請向所有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幸福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致敬!

每一位烈士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遺忘的英雄事跡。在祖國西北大漠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革命烈士陵園內,長眠著王來、李再林等760多位,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和航天事業英勇獻身的英烈們。

今天,我們再一次走近他們生命的那一天,深切緬懷。

1

年輕的王來

王來,1943年出生,1960年入伍,1965年10月20日為搶救戰友犧牲。

1965年10月20日,酒泉發射場,東風二號甲飛彈首次試射合練順利完成。下午18時,4輛加注車拖著槽罐裡剩餘的液氧駛向戈壁深處,進行排洩處理。

第4臺車剩餘液氧即將排完,不料,意外發生了!在處理過程中,液氧突然起火,引燃了旁邊的紅柳叢。戰士們趕緊用沙土將火撲滅。這時,一名新戰士發現一棵紅柳枝上還有火星,急忙用腳去踩。由於剛剛完成排氧任務,液氧在工作服上形成了一層氣化分子膜,沾到火星,火苗瞬間順著他的衣服竄了上來。情急之下,王來和戰友們連忙跑上前扑打,又有兩名戰士身上著起火來。

當了5年加注手的王來深知,在液氧助燃的烈火面前,人的軀體等於什麼。可時間不容多想,他顧不得自己身上的火苗,拼命把戰友周孟山和武潤喜著火的衣服扒了下來。戰友得救了,氣化分子卻使王來成為了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

王來犧牲場景還原圖

身邊就是戰友和加注車!怎麼辦?當更多戰友要向他衝來時,王來大吼一聲:「別過來!」便轉身向戈壁灘跑去。

10米,20米……「火炬」離戰友、離加注車越來越遠。

年僅24歲的王來走了,只在戈壁灘的沙礫上,留下了38個焦黑的腳印。

2

李再林在部隊唯一留下的照片

李再林,河南省駐馬店汝南縣人。1965年12月入伍,分配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原和田測量站。1967年7月13日,為搜索飛彈殘骸,犧牲在塔克拉瑪幹沙漠。

1967年7月13日,李再林所在部隊奉命在馬扎山試驗區大漠裡執行搜索飛彈發動機殘骸部件,原本擔任電影放映員的李再林主動請纓參加任務,成為搜索分隊中最年輕的隊員。

李再林烈士證副本

當時天氣異常炎熱,地表溫度接近70攝氏度,搜索分隊成員相繼中暑嚴重脫水。此時,李再林主動請命前往指揮所尋求救援,他爬過一座座沙丘,向著指揮所方向艱難前行,後因迷失方向,體力消耗過大,嚴重缺水20多個小時,永遠地倒在了滾燙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裡,年僅21歲。

李再林犧牲場景還原圖

當戰友找到他,解開其上衣風紀扣,發現他的前胸已被自己用手抓了幾十道血痕,這是李再林在極度乾渴無法忍受的情況下抓破的......

3

潘仁瑾工作中

潘仁瑾:為了支持丈夫事業,1969年從西北軍事電信工程學院調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從此將畢生的心血傾注在航天事業上,直至被病魔奪去生命。

潘仁瑾主要從事計量工作。致力於科研、潛心鑽研的她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其中部委級科技成果6項,1993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拉開建設序幕,發射中心科技人員潘仁瑾被授命主抓發射場電磁兼容工作。測試工作大多在野外進行,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她都堅守在現場。有時一測就是一整天,餓了,就吃方便麵;渴了,喝幾口礦泉水。無規律的生活、過度的奔波勞累使她感到身體明顯不如從前,經常胃部疼痛難忍。

1998年,潘仁瑾病情惡化,被送往北京301醫院治療。經檢查,她患的是胃癌晚期。病重期間,她多次對丈夫劉明山說:「老劉,這一段時間,我總是在做夢,夢見我們的飛船真的上了天……」劉明山趕忙安慰她說:「仁瑾,你別操那麼多心,先好好養病,等你的病好了,我們的飛船也就要上天了。」她最終未能等到飛船上天的那一刻,無情的病魔過早地奪去了她的生命。

潘仁瑾墓碑

當他的骨灰從北京運回東風下葬時,中心無數科技人員自發趕去陵園為這位可親可敬的大姐送行。

4

謝秀玉

謝秀玉:1966年從西安炮兵學院畢業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大漠深處艱苦創業30載,直至生命的盡頭。

1994年,由謝秀玉牽頭的一個數據處理設備順利進入驗收過程,她卻突然被檢查出肺癌晚期。

1995年,謝秀玉由丈夫張長文陪同在北京301醫院做了手術。動完手術以後,她回到家裡養病。因為研製那個設備是她牽的頭,還有部分收尾工作,她又繼續投入到收尾工作中去。

謝秀玉工作

1996年,她研製的這項課題做正式的鑑定和驗收,這個過程中,她邊熬藥邊到機房來,跟大家一塊幹。

「她負責遙測數據處理結果報告,每一發任務審查報告,寬行列印紙就要將近幾千頁。她就戴著一個高度的老花眼鏡,一個一個,一行一行地看。」謝秀玉當年的同事回憶說著,「她盡職盡責的精神,讓同齡戰友和年輕後輩敬佩和感動。」

在醫院病重期間的謝秀玉(左一)

1998年,在中心醫院最後的那段日子裡,謝秀玉癌細胞全身擴散,很疼痛。疼得睡不著的時候,靠打杜冷丁,打嗎啡來鎮靜。飽受病魔摧殘、體重只有七十來斤的謝秀玉,身體已經越來越虛弱。就在生命彌留之際,她囑咐老伴幫她整理自己的研究資料,留給同事們。

謝秀玉墓碑

同事們根據她提供的資料完成了她最後的成果,謝秀玉那加了黑框的名字被鄭重地署在最前面……

5

胡文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場初期,不到20歲的哈軍工首批畢業生胡文全,來到這片大漠,投身中國航天事業。

航天事業像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胡文全,使他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紮根戈壁28年,胡文全拼出了4項科技成果獎、15次嘉獎、4次三等功和1次二等功。就在他來到大漠第28年的那個除夕,胡文全住進了醫院。望著已經深度擴散的癌變切片,醫生們驚呆了:「怎麼不早些來啊!」

手術切除了他的胃、脾和淋巴,但他以極大的毅力與病魔鬥爭,手術後三天就下床堅持鍛鍊。

就在昏迷的前兩天,他還與一位搞雷達的同志談了一下午,討論地面雷達該如何改進,與彈上應答機對接還有什麼問題。

1987年3月21日,胡高工又一次昏迷過去,從此再也沒有醒來……胡文全逝世後,同事們在他辦公室裡清理出上百本、數十萬字的試驗筆記。這是這位「老航天」幾十年心血的結晶,更是留給青年技術人員的寶貴遺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這座威嚴肅穆的特殊軍陣裡還有很多的英烈,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為了世界的和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雄事跡我們不能忘記。

今天,在烈士紀念日,我們深切緬懷為人類和平英勇獻身的所有烈士。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大漠問天團隊

編輯:麻雨潔 、任 莉

相關焦點

  •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
    女性日曆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發現,已挽救上百萬人性命,大大降低了瘧疾致死率,點讚致敬!
  • 巴黎聖母院鐘聲再次響起 向抗擊疫情醫護人員致敬
    巴黎聖母院鐘聲再次響起原標題:失火一周年,巴黎聖母院鐘聲再響4月15日,巴黎聖母院鐘聲再次響起。位於南塔樓的伊曼紐爾鐘敲響5分鐘,紀念大火一周年,同時向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致敬。法國總統馬克龍再次承諾將在5年內完成修復。法國時間2019年4月15日晚六點半左右,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著火了。滾滾濃煙籠罩巴黎的上空,這把火燒著了所有人的心。
  • 牛頓紀念日|為什麼291年後,我們仍要向他致敬
    今天,是他逝世291周年。「得到」作者卓克的這篇清單,帶你重新認識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了解他,是向他致敬的最好方式。1. 使用硬幣時,我們要向牛頓致敬。牛頓晚年在英國皇家鑄幣廠工作時,發明了硬幣防偽技術——邊緣花紋,有效打擊了假幣。拿出今天的硬幣看一下,依然留有這項技術。2. 看到黃金時,我們要向牛頓致敬。牛頓是第一個提出「金本位」的人。
  • AlphaGo 大獲全勝,但我們向柯潔致敬!
    AlphaGo 今天的勝利,就像汽車前行的速度超過人類一樣,是人類智慧的勝利。正如 AlphaGo 之父、DeepMind 創始人 Demis Hassabis 所言,AlphaGo 是一個工具,它能夠幫助人類探索圍棋的無窮奧秘,就像汽車能夠幫助人類走得更快更遠,去探索世界的奧秘一樣。
  • 吳國盛:我們學幾何 是在向希臘文明致敬
    吳國盛:我們學幾何 是在向希臘文明致敬來源:《寧波晚報》2019-2-21「要訓練一個自由的靈魂,其要義就是學純粹的、沒有用的東西,越無用越純粹越高貴越自由」,「學習幾何就是學會怎麼講理。我們老強調分科,從小分文科、理科,進入大學要選一個專業,這其實背離科學最初的思想,缺乏通盤的眼光,妨礙我們的原創性。」科學為什麼會發源於希臘?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科學?為什麼科學最初會誕生於2500年以前的希臘地區?吳國盛認為,科學的起源依賴於文化,對科學的溯源離不開對文化的分析。
  • 《愛樂之城》是在向經典致敬,還是對經典褻瀆?
    「當我們談論致敬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寫下這句話的我,是在向雷蒙德•卡佛致敬麼?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讀到的影評文字開始湧現出一種對影片的情節與畫面的抽絲剝繭。同樣的比對又如:男主角陪女主角在半山散步時,曾有小段的舞蹈,那裡也被認為是在對《雨中曲》致敬。 可是以我個人的經驗,在《雨中曲》之前,自《雨中曲》之後,繞路燈起舞的場面不知凡幾。為何此處就一定是對《雨中曲》致敬,而非其他電影?莫非其實致敬的一個隱含的前提是:只向最著名的作品/人物致敬?
  •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9-09-18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永遠對生命負責、對毒品說不,向英雄致敬!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讓我們一起向行走在刀尖上的英雄們,致敬!今天,是第33個國際禁毒日,今年禁毒日的主題為「健康人生,綠色無毒」,相信每一位手機用戶都收到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的提醒∶健康人生,綠色無毒。
  • 叢林動作電影新巔峰,《十三獵殺》向經典致敬
    叢林動作電影新巔峰,《十三獵殺》向經典致敬 「最後一滴血」將至 動作戰爭片仍在徵途
  • 獨家| 武漢封城建議者:向武漢人民致敬,向援助武漢的人致敬
    曾光提出,應該向武漢人民致敬,向一切援助武漢的人致敬,武漢封城成了中國疫情真正的拐點、轉折點。(鳳凰網財經按:關於武漢封城建議誰是第一個提出來的,難以考究,但各位專家都曾表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武漢封城建議被採納,疫情得到控制。致敬武漢人民。)
  • 「向藝術家致敬」——INSUN恩裳2015A/W發布秀啟幕
    INSUN恩裳T臺走秀 當晚INSUN恩裳秋冬新品發布秀的靈感取自畢卡索名作《夢》,秀場集中展示了4個系列共幾十套時裝,每個系列都圍繞「向藝術家致敬而除了秀場亮點紛呈,在場外INSUN恩裳還同期於歡樂海岸先鋒時尚跨界藝術空間——影•藝術空間舉辦「向藝術家致敬——INSUN恩裳•藝術展」,5位海內外知名先鋒女藝術家受邀參展,再次引爆全城時尚跨界熱點。
  • 今天,致敬北鬥布星人
    幾代人不斷求索的夢,衝向那片壯麗的星空!一起轉發,致敬中國航天人!(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 向卡爾·薩根致敬
    對於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薩根在他與安·德魯彥合著、被翻譯為多國文字的著名科幻小說《接觸》(1997年被改編為電影,由女影星朱迪·福斯特主演)中,借女主角阿洛依博士——那位致力於通過射電望遠鏡傾聽,以找出地外文明發來的消息的科學家之口,講到:「宇宙是如此之大——比我們任何人所能想像的都要大,如果其中只有我們一個文明,那太浪費空間了」。
  • 《地心引力》導演:電影可能是向劉洋致敬
    《地心引力》導演:電影可能是向劉洋致敬 談及這種人物設定是否是向《異形》女主角致敬時,這位墨西哥導演反問:為什麼不能是向劉洋致敬?為什麼英雄的角色不能由女性來擔當?  記者:在電影上映之前,一些影評人評論說,《地心引力》的劇本出乎他們的意料。它就像是那種你用一個超長的長鏡頭就能完成全部拍攝的電影。你是怎樣看待自己的這種風格的?你和霍納斯一起創作劇本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 生命「最後的饋贈」 向遺體捐獻者們致敬
    在左鄰右舍的記憶中,陸永官老人生前就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的熱心腸,此次捐獻遺體的決定,對親友鄰居的觸動都非常大,大家都表示要向老人學習。   「我也想像他一樣,今天在這裡如果能辦理遺體捐獻登記,就也直接辦理掉。這也是我的心願,完全沒有顧慮。」陸永官弟弟陸永祥說。
  • 思維導圖: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我們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的霍金形象,一直是坐在輪椅上。實際上,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患了一種肌肉萎縮病症,俗稱「漸凍症」,這種病導致動作笨拙,語言失靈。醫生曾給他的病下了不好的定論,他卻在後來的五十多年時間裡,頑強繼續著自己的研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 「今天,致敬北鬥布星人」二十餘年,從無到有
    【今天,致敬北鬥布星人】二十餘年,從無到有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幾代人不斷求索的夢,衝向那片壯麗的星空!一起轉發,致敬中國航天人! 今天,91歲高齡的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坐著輪椅到現場見證儀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式!二十年來,從無到有,幾代人不遠求索,衝向那片壯麗的星空!致敬!
  • 2020戰勝冠狀病毒的祝福語句子_向白衣天使致敬的話語
    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戰勝冠狀病毒的祝福語句子_向白衣天使致敬的話語,希望你喜歡。  戰勝冠狀病毒的祝福語句子  1、等冰雪融化了,全國人民都會去和武漢的櫻花一起迎接春天新的盛世。  2、我們用行動為武漢加油!風雨同心,我們安危與共。
  • 北極英雄,向壯麗的極地世界致敬
    北極英雄,向壯麗的極地世界致敬 2020-11-24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向探索者致敬
    人類是神奇的物種,當我們充滿好奇,打量著整個世界時,有些人,已經邁開腳步,朝著未知的世界前行。這是一場勇敢者的遊戲,人類扮演將扮演勇者的角色,去成長為地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物種,而這群人中,不乏偉大的探索者。不論是飛上天空、探索宇宙,亦或是觀察星空、登上月球,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讓人類有機會了解世界,從而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