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吸氫氣,真能治百病?
□羊城晚報記者 李鋼
{高血壓、抑鬱症、失眠……甚至癌症,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種「吸氫氣」的療法能對這些病徵有治療作用,你相信麼?氫氣是種易燃氣體,吸入人體真的有如此「神奇」效果?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吸氫氣治病,是確有其效,還是一種心理作用?
記者近日在採訪中了解到,這種「氫氣療法」正逐漸被醫學界所重視,而氫氣所具有的選擇性抗氧化特性,正是所謂的「治百病」的關鍵所在。
人為什麼生病?
主因是肌體氧化還原失衡
想要了解氫氣為什麼能夠治病,先得從人為什麼會生病說起。
要知道,人體時刻都與周圍的環境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譬如細菌、輻射等,原來的平衡就被打破,機體受到了損傷,從而出現了組織器官機能、代謝和心態結構上的病理變化,從而出現了臨床症狀和體徵。
當人體的細胞被氧化後,就會形成氧化損傷。從醫學上來說,就是由於內在、外在的因素,致使體內的自由基大量暴發,這種暴發現象,被稱為氧化應激。
自由基是含有未成對電子的原子、原子團或者分子,自由基本身是維持正常生命所必需的物質。自由基反應則是能量代謝的基礎。當人吸入氧氣、吃進食物後,能量物質和促進能量轉化的物質就在體內進行氧化反應,從而產生大量的自由基。人體體內的自由基不斷產生,也會不斷被清除,被維持在一個正常生理水平上。一旦自由基過多或者過少都會給機體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傷害。
當細胞的氧化程度超過了細胞自身對氧化物進行清除的抗氧化能力之後,就會形成氧化系統和抗氧化系統失衡,也就是氧化還原失衡。過多的自由基尤其是其中的毒性活性氧,便會開始攻擊生物大分子,造成組織細胞損傷。因此,氧化損傷是引起各種疾病發生、肌體衰老的根本原因。以人體炎症的治療為例,一般認為,清除氧自由基正是緩解炎症反應最根本的方法。
治病原理:
氫氣可清除人體毒性自由基
國內腫瘤專家、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榮譽總院長徐克成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氫氣療法」是一種正在逐漸被醫學界所重視的新療法,「吸氫氣」究竟能對多少疾病有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有無副作用等問題,醫學界已開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
徐克成介紹,不管人體患上了哪種疾病,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體內毒性自由基的出現。自由基(活性氧)分為好壞兩種,日本科學家已發現,氫氣能夠專門清除壞的自由基。因為氫氣最典型、最重要的一個化學性質就是具有還原性,可以選擇性地中和毒性自由基。而從疾病發生機制上來分析,氧化損傷幾乎是所有疾病的最基本病理生理過程。因此,氫氣既然是一種選擇性抗氧化物質,就很有可能對人類大部分疾病具有治療作用。
為什麼氫氣會具有選擇性抗氧化的特性?原來,氫的還原性相比細胞代謝過程中的各種還原劑來說非常弱,根據氧化還原優先律:對於同一氧化劑,當存在多種還原劑時,通常先和還原性最強的還原劑反應,所以,在正常的細胞代謝過程中,氫基本上不會產生作用。但是,如果是在非正常的細胞中,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腫瘤組織細胞中,因為產生了大量自由基,導致正常的代謝反應不能進行,因而其他還原物質不足,於是就給了氫與自由基發生化學反應的機會,結果就是抵消掉自由基中的不成對電子——大部分自由基的不成對電子來自於氧原子——它們便能夠與氫發生反應產生水這一穩定的物質,而失去氧原子的自由基也在這一過程中變成了穩定的物質。
副作用小,
因為氫自身性質不活潑
在廣東省徐克成關愛健康工作室裡,記者看到,這裡設置的15部「吸氫機」旁的座位上都坐滿了鼻子中插著氣管「吸氫氣」的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機器只需要加入純淨水或者蒸餾水,就可以將水電解成為含量為66%氫氣和33%氧氣的混合氣體,病患只需深呼吸,將氣體吸入體內即可完成一次療程,每次「吸氫氣」療程時間至少在一個半小時以上。現場一位62歲的陳姨告訴記者,她數年前被確診為胃癌,經過一系列放化療治療後,整個人變得極為虛弱,從今年8月初開始吸氫氣之後,她發現身體情況有了明顯好轉。「第一次吸氫氣之後,回到家就是大汗一場;堅持吸了三次後發現,原本一小時醒一次的睡眠有所改善,原本烏青的臉色也有好轉,並且體力逐漸恢復,現在已經可以每天到小區裡散步了。」另一位阿伯也告訴記者,他在四年前得了肝癌,後來做了切除手術,沒想到去年又復發。在被推薦吸氫氣後,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睡眠變好,精神好了很多。
原來,在抗腫瘤方面,腫瘤細胞壁比正常細胞會產生更多的活性氧,影響著細胞的增殖、DNA的合成以及血管生成等,並且氧自由基作為「第二信使」,在細胞內信號傳導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誘導和維持癌細胞的致癌能力。此時,氫氣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就具有了治療腫瘤疾病的潛力。而且科學家們發現,與其他抗氧化物質相比,氫氣能夠輕易通過細胞膜和細胞器膜,到達所需部位進行還原反應,有選擇性地清除氧自由基,同時由於氫氣本身性質不活潑,因此不會造成機體生理功能的損傷和新陳代謝的紊亂。
進展迅速,
但生物安全性有待驗證
氫氣對於人體健康的作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當時,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連續呼吸8個大氣壓97.5%氫氣14天,高壓氫氣可以有效治療動物皮膚惡性腫瘤,並認為這是通過抗氧化作用而得到的效果。
此外,2001年,法國潛水醫學家也證明,呼吸8個大氣壓高壓氫氣還可治療肝曼森血吸蟲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首次證明氫氣具有抗炎作用,並提出氫氣與羥自由基直接反應是治療炎症損傷的基礎。
但上述研究並沒有引起廣泛注意,這主要是因為高壓氫難以作為一般臨床治療手段。
直到2007年,日本醫科大學太田成男教授採用濃度為2%的氫氣治療動物腦缺血的試驗取得了成功,並且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氫氣療法」才終於引起全世界的矚目。2007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氫醫學」的元年。
此後,氫氣生物學研究開始興起,美國、日本和中國是目前研究氫氣醫學生物學效應最多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幾十個研究機構參與。
在我國國內,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孫學軍被認為是最早引入氫氣療法的人,也被稱為「中國氫醫學第一人」。孫學軍教授表示,他長期從事氣體效應研究,但他也是在2007年看到了太田成男的研究成果後,才開始對氫氣的醫療效果做研究的,並逐步發現此療法確有其用。
如今,國內醫學界對於氫氣生物學研究的成果不斷增多。以中國知網收錄的涉及「氫醫學」課題數量為例,在2007年,涉及「氫氣」的課題都與能源有關,而在2007年後,「氫氣」與各類疾病的醫療效果的論文數量大量出現,涉及精神疾病、心臟疾病、癌症等多個領域。一些院士也開始對「氫醫學」展開了研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還率領課題組完成了《氫氣治療肝臟損傷研究》,並在國際著名肝臟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發表。
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現氫氣對慢阻肺有療效,在參加世界胸科大會時他的發言指出,「氫分子主要針對慢性疾病,最基本的是抗氧化應激的加強作用,不是單純修復作用,有利於機體恢復,理念是對因治療而不是對症治療」。
2014年3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也宣布成立。
不過,目前而言,「氫醫學」仍然處於基礎和臨床研究階段。徐克成告訴記者,他希望通過公益性工作室,收集儘可能多的臨床案例。因為有專家指出,雖然氫氣已經被發現對不少疾病有效,但是這種效果的生物學機制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其臨床效果還需要得到充分的證據支持。比如來自浙江省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董文彬、鄭高利就曾經撰文指出,目前尚不能完全證明氫氣的生物安全性,對於氫氣治病的不少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重點提醒:
不建議自行「氫治療」
文章至此,有一點尤其值得提醒:使用氫氣治病,還是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操作,絕不可以隨便使用。
比如那些日常用於氫氣球中的氫氣,就不建議用來治病。對此,上海潓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林信湧表示,正常供人體吸入的氣體,必須經毒理及生物相容等安全測試合格方可使用。即使用水電解可以產生氫氣,如果相關設備零件採用非醫療級的,亦會存在風險。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教授魏佑震也對此表示,用於氫氣球的氫氣通常是工業用氫氣,其來源不一定是水電解生成,可能會有其他氣體摻雜,純度不夠,所以不適宜人體吸入,更不利於治病。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