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氫氣竟能控癌?專家告訴你只靠氫氣真的不靠譜

2020-11-22 健康界

每天吸氫氣至少1.5小時,連續吸3個月及以上,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體能可獲改善,病情進展得以控制……這是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創始人、榮譽總院長徐克成在日前出版的新書《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中,對82例吸氫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隨訪後得出的結論。

6月1日,徐克成的《氫氣控癌》一書一發布,即引發熱議。封面上寫著「腫瘤康復顛覆性探索」「天然之氣,居家康復,生理之氣,無藥為醫」等字樣。更引人注意的是,在書的正文前面,有肝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內科血液學專家、工程院院士王振義,「肝膽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吳孟超,呼吸病專家、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四位大家分別作的評述。

在全球範圍內,關於氫氣治病的研究始於1970年代的日本。直到十多年前,氫氣選擇性抗氧化的推斷被提出,氫氣醫學開始逐漸成為業內研究的一個熱點,並進入中國。

然而,迄今為止,絕大多數關於氫氣醫學的研究都是基於動物模型,人體臨床試驗極其有限,關於其治療癌症的證據更是少之又少。但這絲毫不妨礙動輒上千元的氫氣水杯、數千元的吸氫機提前書寫氫氣的傳說。如今,《氫氣控癌》的出版,讓氫氣的醫療作用再度成為熱點。

82例患癌吸氫報告

2018年8月6日,廣東省徐克成關愛健康工作室舉辦了一場名為《氫分子醫學和健康》的講座。人頭攢動的講座上,廣州60歲的退休教師全孝蓮分享了自己患癌後吸氫取得的成果。

全孝蓮是卵巢癌III期、復發伴多發性轉移患者,患癌5年,經歷過5次化療,但腫瘤標記物一直沒下降,還患上了帶狀皰疹。去年6月底,她停止了化療,堅持吸氫一個月後,指標下降到了正常範圍。這一過程記錄在《氫氣控癌》中,全孝蓮是徐克成82例患癌吸氫病患中的一位。「(後面)觀察了幾個月,盆腔和腹腔轉移未復發,但腹股溝淋巴結出現轉移,接受了手術,目前,她仍在吸氫。」徐克成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

徐克成1963年畢業於南通醫學院(現南通大學醫學院)醫療系,後留校任教。上世紀80~90年代曾先後赴日本、美國的多所大學研修肝臟病學。據復大腫瘤醫院官網介紹,該醫院性質為民營,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孟超院士擔任名譽院長,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王振義院士擔任總顧問。

徐克成自己就是一名癌症患者。13年前,因為癌症,他的肝臟被切除了三分之一,之後,他便尋找「有效、簡便、價廉」的癌症康複方法。在氫分子醫學逐漸在國內走紅並在各地看到一些癌症患者吸氫「神奇康復」後,他決定投身這一領域。他在健康工作室設立了三四十臺氫氧氣霧化機,產生氫濃度66.7%、氧濃度33.3%的混合氣體。每天,有上百人前來免費吸氫,這也成為其找尋病例、做隨訪觀察的部分來源。

82例癌症患者中,有68例為2018年5月以後的病例,大多在其工作室吸氫,部分在家中。對這部分人群,徐克成和其團隊持續記錄病患在吸氫過程中的病情變化。另有14例為2014年~2018年4月「居家」吸氫患者,徐克成採取赴患者家庭實地訪問,調看醫院相關資料等回顧性調查的方法。

受訪者每天吸氫時間不少於1.5小時,氣體流量為3000ml/分鐘,至少要連續吸3個月。患者的癌症種類包括肺癌、肝癌、婦科惡性腫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十餘種,所有受訪者都為癌症的III期和IV期患者。「排除I期和II期患者,(因為)治療效果很難判斷,很可能有化療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且,III期和IV期患者,都是接受了常規治療沒有效果後,到這裡來的。」而實際過程中,III期、IV期患者中也有吸氫氣和放化療聯合治療的情況。

通過對82例患者為期3~46個月不等的隨訪,徐克成發現,患者食慾、睡眠等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不同腫瘤類型患者體能改善狀況不同,其中肺癌患者效果最好,婦科腫瘤及胰腺患者效果最差。在腫瘤標記物方面,呈現相同的趨勢,肺癌患者腫瘤標記物下降率最高,達到75%,胰腺癌、肝癌患者無人下降。疾病控制上,肺癌控制率最高,大於78.9%,胰腺癌最低,為20%,而且,III期病患的控制率高於IV期。同時,有12例患者因病情發展、感染等原因死亡。

通過觀察,徐克成得出結論,吸入氫氣能控制癌症進展。而所謂控癌,徐克成強調稱,不是指「治療」,而是「康復」,即完成癌症主要治療後,恢復階段的保健和養生。「這是我自己界定的,迴避一個法律風險,我認為,這是一個輔助的手段,不是一個主要的。」

氫氣醫學源於東亞

一年多前,徐克成自己也開始以身試「氫」,每天吸一兩個小時。在對氫氣的醫療作用進行研究的人群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於觀貞還發動全家一起來喝氫水。在他的親身體驗和觀察中,喝氫水能緩解便秘、口腔潰瘍,減少牙齦出血,還能使頭髮變黑。

氧化損傷與炎症被視為多種疾病發生的基礎。自由基則是指含有未成對電子的原子、原子團或分子,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也是能量代謝的基礎。正常生理狀態下,自由基的產生與清除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但當體內氧化反應增強或抗氧化能力受損時,就會產生過量的自由基,從而損傷機體細胞。

徐克成認定吸氫控癌有效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目前被公認的氫氣的選擇性抗氧化作用及抗炎症作用。所謂選擇性抗氧化,是指氫能中和掉對機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而不影響其他重要物質的運轉過程。

1975年,美國化學家馬爾科姆·多爾等在《科學》雜誌上發文稱,他們發現在8個大氣壓下,連續呼吸濃度為 97.5%的氫氣兩周後,小鼠的皮膚鱗狀細胞癌顯著縮小,他們推測氫氣可能是一種自由基反應的催化劑;但由於實驗條件特殊,可重複性差,這一研究未能繼續進行下去。2001年,法國科學家Gharib等證實,呼吸7個大氣壓的氫氣,對感染血吸蟲小鼠肝臟的炎症具有顯著治療作用,這也是首次證明氫氣有抗炎作用。科研人員還提出氫氣與羥基(一種自由基)的反應是其抗炎的分子基礎。但這些研究由於機理不明、研究不深、需要高氣壓等原因,並沒有得到廣泛關注。

2007年,日本醫科大學教授太田成男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自然醫學》期刊上提出,在非高壓條件下,給予小鼠2%濃度的氫氣,能起到選擇性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動物大腦內氧化損傷產物的水平,顯著改善小鼠腦缺血後腦梗死體積。這是氫氣選擇性抗氧化作用首次被提出。此後,關於氫氣或可能治療疾病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熱潮。

2008年左右,氫氣醫學開始進入中國。第二軍醫大學海軍醫學系教授孫學軍是國內氫氣醫學研究第一人,2014年3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孫學軍任主任。

孫學軍介紹說,過去12年來,世界範圍內共有1200多篇氫分子醫學論文發布,其中來自中國的文獻佔了論文總篇數的55%,日本則佔33%。這期間,除了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氫氣的抗凋亡、調節細胞信號通路等機制也被研究者提出,而抗凋亡的解釋本質上依然是消滅過多自由基。同時,值得注意的是,1200多篇論文中,絕大多數都為動物實驗模型,關於人的臨床研究僅有60多篇,涉及氫氣對糖尿病、痛風、心肌缺血、高脂血症等病症的作用,但都為小規模的人群研究,證據等級不高,而有關癌症的人體臨床研究數據更少之又少。

孫學軍說,目前,氫氣的選擇性抗氧化作用也只是基於觀察到的減輕炎症等現象所給出的一種解釋,科研人員對於氫分子在體內具體作用的機制實際上並不清楚,「氫分子比較小,不好標記追蹤,它的反應過程我們現在是不掌握的」。

氫氣真能控癌?

雖然氫氣具體的作用機理依然待解,徐克成也否認氫氣是用作治療手段,但他卻依據82例病例搶先得出「氫氣控癌」的結論,這一說法很快引起了爭議。

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於觀貞看來,徐克成所做的這項研究只屬於「零星個案報導」,而且,方案設計中,「病種比較亂」,治療方式中也有著單獨吸氫、氫氣+放化療聯合治療等多種形式,這些都會使得數據處理、結果分析有偏差。「氫氣運用到人身上是非常複雜的,現在這麼做有點過了,沒有到完全成為醫療手段的程度,容易讓病人產生誤解。」 第九OO醫院(原福州總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房文錚認為,這一研究並沒有遵循標準嚴格的臨床試驗方案設計,病例也只有80餘例,「可信度很差」。

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馬雪梅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氫分子生物學研究。她分析說,科學需要嚴謹,個案代表不了一個領域的發展,從徐克成的研究來看,只能說為氫分子醫學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線索,而且,數據量還不夠,當數據量足夠,並且採用很好的實驗設計手段後,才可以稱之為證據。

馬雪梅認為,徐克成所提到的輔助治療作用不好界定,在她看來,對於不同類型的腫瘤,氫氣所起到的作用會有差別,而即便對於同一種類的疾病,不同人群的治療效果也有不同。孫學軍稱,目前,對於氫氣治療疾病還沒有得出最終的結論,「就是說證據還不是非常充足,只是看到一些現象。」所以現在來看,這本書的出版有些操之過急。

對此,徐克成回應說,自己所做的只是觀察性報告,不是循證醫學研究,也不是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只是把看到的現象披露出來,給外界提供參考。在82例病例報告最後,他也提到:氫氣控癌的真正機制,是否僅僅清除自由基和控制炎症?吸入劑量該為多少?療程多長最有效?

對於普通民眾乃至病患來說,最為關心的是氫氣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業內的分析中,大都把氫氣描述為一種極其安全的氣體。徐克成在書中寫道:除了腫瘤本身因素外,為了保證吸氫效應,吸入的氫氣應有足夠濃度,以保證儘快進入組織,以及有足夠長時間,以產生劑量累加作用。但孫學軍在一篇論文中提及:有關氫氣安全、無明顯毒副作用的認識,主要來自潛水醫學中應用高壓氫氣對人體無明顯影響的理論推斷,未見系統的生物安全性評價研究報導。於觀貞曾在小規模人群的臨床觀察中發現,吸氫時,有些高血壓病人有時會出現血壓波動。

至於有效性,由於氫氣作用機制仍不明晰,業內不少聲音也對此發出疑問。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教授馬克·格拉德溫曾在《自然醫學》期刊上發文稱,外界給予的氫氣遠遠低於有機體內還原性物質的含量,氫分子與羥自由基發生反應的速率也遠遠小於體內還原性物質,難以解釋少量氫氣在如此低的反應速率下依然可以起到清除自由基並表現出顯著的抗氧化作用這一現象。而且,進入體內的氫氣代謝途徑很快,15分鐘左右就被排出體外,為什麼它對多種傷病的防治作用卻非常高效和持久?現有的一種推測是,氫氣相對分子質量小、擴散能力強的特點使氫氣比其他還原性物質更易接觸到反應物,從而易發揮抗氧化作用。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博士迪克·託拜厄斯·彼得則分析稱,像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帕金森、腫瘤等疾病中氧化損傷的作用可能被誇大。

從現實層面,想要證明氫氣有效性的最好方法是開展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幾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及其團隊就開始在國內十多家醫院開展6項氫氣治療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共有800餘名患者入組。其中,有152人參與的過敏性鼻炎氫氣輔助治療和108人入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的氫氣輔助治療兩項研究已完成,但記者未查詢到有對外披露的結果。另有一項非小細胞肺癌氫氣輔助治療的研究尚在倫理申報中。《中國新聞周刊》聯繫鍾南山要求就此事進行採訪,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鍾南山曾表示,對於氫氣,「判斷其臨床療效,需要一個很嚴格、很周密的科學設計。這樣才能知道它對哪些疾病有效,它的效果在什麼時候出現,以及其效果的程度。」在房文錚看來,即便對於III、IV期癌症患者,依靠正規方案、藥物,很多疾病也是能控制很長時間的,而如果單單依靠氫氣來治療,並不現實。

相關焦點

  • 氫氣控癌調查:每天吸氫1.5小時 連續3個月可控癌?
    氫氣控癌,一個傳說是如何書寫的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杜瑋  每天吸氫氣至少1.5小時,連續吸3個月及以上,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體能可獲改善,病情進展得以控制……這是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創始人、榮譽總院長徐克成在日前出版的新書《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中,對82例吸氫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隨訪後得出的結論
  • 氫氣也能治病:吸氫1個半月,腫瘤標誌物降下來了
    從事氫氣控癌方面探索、研究的他,一直在動態觀察、隨訪著每一個患者的細微變化,迄今已收集了超過60例驗證有效的病患資料。 「人們說悟在天成,大道至簡,隨著我們對氫氣治療疾病研究的深入,沒準這一元素周期表上排第一的簡單物質,真能在人類健康領域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徐克成表示。
  • 吸氫氣真能「治百病」?
    高血壓、抑鬱症、失眠……甚至癌症,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種「吸氫氣」的療法能對這些病徵有治療作用,你相信麼?氫氣是種易燃氣體,吸入人體真的有如此「神奇」效果?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吸氫氣治病,是確有其效,還是一種心理作用?
  • 吸氫氣對治新冠肺炎有效?調查結果:「碰瓷」鍾南山,誇大療效
    吸氫氣療法是真實存在的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團委醫苑新星健康講師團成員、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生朱林筠告訴記者,吸氫氣療法是存在的,對新冠肺炎也確有積極作用。氫氣是一種常溫下性質相對穩定的氣體,我們平時喝的水中也有氫元素的存在。
  • 吸氫氣,真能治百病?重點提醒:不建議自行「氫治療」
    原標題:吸氫氣,真能治百病? □羊城晚報記者 李鋼 {高血壓、抑鬱症、失眠……甚至癌症,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種「吸氫氣」的療法能對這些病徵有治療作用,你相信麼?氫氣是種易燃氣體,吸入人體真的有如此「神奇」效果?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吸氫氣治病,是確有其效,還是一種心理作用?
  • 吸氫氣真能「治百病」?生物安全性有待驗證
    高血壓、抑鬱症、失眠……甚至癌症,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種「吸氫氣」的療法能對這些病徵有治療作用
  • 每天吸氫1.5小時真的能控癌?腫瘤專家親試,身體發生神奇改變
    每天吸氫氣至少1.5小時,連續吸3個月及以上,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體能可獲改善,病情進展得以控制……這是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創始人、榮譽總院長徐克成在日前出版的新書《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中,對82例吸氫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隨訪後得出的結論。該結論引起巨大爭議。
  • 每天吸氫1.5小時,連續3個月就可以控癌?聽聽專家的看法
    「你好,你要看一看這個吸氫機嗎?它是一種高端輔助的治療設備,能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如癌症。」 「真的有效果嗎?」 「當然有啦!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創始人、榮譽總院長徐克成在日前出版的新書《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中,還提到過呢。」 「多少錢一臺?」
  • 淺談喝氫水與吸氫氣
    富氫水,說白了就是富含氫氣的水,而不是正負的負,更不是什麼氫離子,氫的離子是H+,有的廠家宣傳氫有負離子態,根本就是違背科學的,不明白大家翻一下初中和高中的化學課本看一下大家都知道,氫氣不溶於水,那為什麼會有富氫水呢?有2個原因,一個是加壓,另一個是打散變成十分微小的氣泡溶解在水中。我們都知道氫在水中的飽和度是1600PPB,PPB是什麼單位呢?每十億分之一幾。PPM,每百萬分之幾。也就是氫在水中最高能達到十億分之1600。
  • "氫氣控癌"調查:每天吸氫1.5小時 連續3個月可控癌?
    (原標題:「氫氣控癌」調查:每天吸氫1.5小時 連續3個月可控癌?)《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中,對82例吸氫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隨訪後得出的結論。
  • 現場眼|吸氫氣治百病 真有那麼「神」?
    近日,川臺記者收到群眾來信反映,在成都市金牛區樹蓓街的一個名為極氫生活體驗館的店鋪裡,有人宣稱可以通過吸氫氣的方式就能治療多種疾病,這到底是神話,還是又一場騙局?「它那個氫氣呢,本身是我們每一個人腸道裡面所(有)的,那麼到四五十歲,你那個氫就流失了,免疫功能就下降了後呢,各類慢性病都出來了。」「用這個機子吸,把那些氫氣吸到你的人的細胞裡面去,把裡面的炎症消了,把毒素消了,那些慢性病以後就控制了。」
  • 不間斷吸氫氣會如何?長期使用氫氣會發生耐受嗎?
    不間斷吸氫氣會如何? 氫氣生物醫學效應發現以來,人們已經建立了多種使用氫氣的方法。具體來說通過飲用和注射氫水,用氫水沐浴,吸入不同濃度的氫氣混合氣等。
  • 氫氣還能美容?這個儀器告訴你氫氣在醫美中的應用
    3、氫氣為什麼能治療疾病?  眾多研究學者發現氫氣能夠特異性中和羥自由基等毒性自由基,但是對人體需要的有生理功能的自由基沒有顯著影響,我們稱為「選擇性抗氧化」,這是目前氫醫學研究公認的一個理論解釋。氫氣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個對自由基有選擇性的抗氧化劑。
  • 現場眼|商家宣稱吸氫氣治百病追蹤: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
    6月27日,記者暗訪了在成都市金牛區樹蓓街78號一家名為極氫生活體驗館的店鋪裡,店家宣稱通過他們的儀器吸氫氣就可以治療各種慢性疾病,甚至對治療癌症和新冠肺炎都有效。(早前報導:吸氫氣治百病 真有那麼「神」?)
  • 吸氫氣能治療慢性病?銀川不少老人受騙!
    9月4日,有群眾反映:一家氫氣館每天邀請老人免費吸氫氣,負責人稱長時間吸氫氣可以化解各種慢性病以及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各類癌症…… 接到該線索後,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為「市市場監管局」)迅速在全市範圍內就反映問題開展摸排核實,認定有6家銷售氫氣機的經營戶涉嫌存在違法行為
  • 【科普】吸氫氣能治很多病?
    氫氣是一種小分子惰性氣體,過去認為其對細胞不產生作用,無害也無益。1975年,美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醫學子刊上首次報告了高壓氫氣可用於治療癌症。但由於有高壓易燃等安全隱患,氫氣的醫用研究並未受到關注。2007年,日本學者太田成男教授發現,呼吸2%的微量氫氣治療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有顯著作用。
  • 氫氣療法「包治百病」 保健品店幹一年就走
    男子詳細向記者詢問了家中老人「病情」,稱可以通過「吸氫」配合飲用「低氘水」來逐漸調理。工作人員特別強調:「我們一般不對外,都是朋友介紹。看你是附近鄰居,而且一片孝心,就幫你想想辦法。」辦公區隔壁房間放置了六張按摩椅,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已經睡著了。地上有一臺類似空氣淨化器般的機器,水在透明箱體裡咕嚕咕嚕冒著氣泡。女員工稱這就是吸氫機。「每次調理吸上2到3小時,收費100元。
  • 打呼嚕傷肝,吸氫氣保肝
    河北中醫學院吉恩生教授課題組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氫氣吸入對慢性間歇性低氧導致的腎臟、高血壓和心臟損傷有保護效應,提示氫氣對打鼾相關器官損傷具有潛在治療效果。氫氣對上述損傷的保護是基於氫氣抗氧化抗炎症損傷,該團隊也發現氫氣效應和對抗鐵超載、誘導細胞自噬,減少細胞凋亡等作用有關。
  • 吸氫氣能治病,這臺國家級創新醫療器械或將於明年6月正式上市
    「吸氫有明顯的劑量效應」,上海潓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林信湧介紹,「一般來說,我們建議普通人群能每天吸半小時以上,如患有疾病則根據個人情況加長時間,最好在晚間睡覺時進行,保證劑量。」在徐克成關愛健康工作室,人們可以免費體驗吸氫(來源:廣東徐克成關愛健康)  此時,距離藥交會場不遠的徐克成關愛健康工作室,也迎來了新的一天的吸氫體驗者
  • 華狐中國與水素水—喝得到的氫氣
    水素水學名富氫水,在日本已經進入了全民水素水的時代,多位專家鍾南山、孫學軍、太田成男...已經證實氫氣可以治癒和抑制多種疾病。日本市場上的水素水品類繁多,國內市場的大門還沒有完全打開,並且眾所周知,氫氣是無色無味很難溶於水的氣體。那麼一款產品如何能保證他真的含有氫氣並且在生產、運輸、售賣的過程中氫氣不會流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