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路由器」,按字面意思理解,大家可能都以為是增加了無線功能的路由器。但是,業內人士,一般都會把這種家用的無限路由器叫做「無線AP」,而並非是路由器(Router)。而實際上,無線AP除了它本身以外,也是無線路由器(含無線網關、無線網橋)等類設備的統稱。
無線路由器功能——無線AP
首先,我們來講無線ap是什麼,無線AP全稱叫無限接入點(Access Point),是有線網絡的延伸。簡單來講,就是路由器上面的幾根天線。
在大型企業、學校、酒店的運用當中,一般都是運用無線AP(瘦)實施WI-FI覆蓋,然後連接至POE交換機。而它們的外形各種形狀都有,並非是現在無線路由器的普遍容貌。
而無線路由器就是一個帶路由器(Router)部分功能的無線AP,接入在ADSL寬帶線路上,通過路由器的功能實現自動撥號接入網絡,並通過無線功能,建立一個獨立的無線家庭區域網網。
無線路由器功能——基本功能
無線路由器的功能當然不能與真正的路由器(Router)相比。因為路由器是基於處理器和內存的硬體並在其之上運行軟體的設備,可以根據固件和插件實現不一樣種類的功能,這裡我只說幾個比較重要和常見的功能: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它一般用來動態地分配區域網中的私有IP位址。每一臺電腦既然要訪問網絡,它都會有一個IP位址(默認127.0.0.1)。
而要運用NAT/PAT訪問外網,首先就是每個內網設備擁有一個私有IP位址,才能轉換為公網IP。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絡地址翻譯),它可以將設備的私有IP位址轉換成一個外網的公共IP位址(也就是運營商提供的IP位址)。而NAT有三種實現方式:靜態轉換(Static Nat)、動態轉換(Dynamic Nat)、埠多路復用(OverLoad)和運用程序級網關技術(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
無線路由器功能——多口復用
而我們家庭環境中最常用的就是埠多路復用(OverLoad),簡稱PAT。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埠多路復用)。它的作用是將內網中所以的私有IP位址,通過對IP層和傳輸層頭部進行轉換處理,轉換為公網IP位址。
有了這個功能,數個內網設備(手機、電腦)才能夠訪問外網(在幾年以前很少家庭會用無線路由器的時候,Modem都只能供一個設備上網,那時人們還沒有意識到IPv4地址不夠用)。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基於公網IP的廣告會對內網中所有的設備進行相同的推廣(所以不要在朋友家蹭無線無線WiFi的時候去搜一些害臊的東西)。
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基於乙太網的點對點通訊協議),這個就是熟悉的撥號功能了。大家可能都會記得,在以前沒有無線路由器的時候,Modem直連PC,一般都是在PC上進行撥號。
這裡簡單講一下,這裡的「乙太網」就是現在網際網路常用的網絡架構,而PPPoE中的「PPP」呢,簡單來說就是方便運營商計費的。
其他無線路由器功能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質量),就是在網絡對某設備進行限速控制,也可以針對數據包(通過運用埠號進行識別)進行優先級控制,比如:遊戲優先,網頁優先,視頻優先等智能控制。
DDNS(Dynamic Domain Name Server,動態域名服務),可以將運營商動態分配給你的IP位址(不斷變化的)和固定的域名綁定。此功能可以運用於在家裡建立小型網站(不過一般運用樹莓派會更好一點)。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附屬儲存),簡單來講就是在區域網中的網盤,家用一般用來離線下載。而帶有此功能的路由器基本可以等同於一個NAS(比如某某路由器自帶1T儲存這種),但是性能以及功能上還是不如真正的NAS(比如不支持RAID)。但是取決於NAS過於昂貴,帶有此功能的家用無線路由器還是有實際意義的。
防火牆(Firewall,也稱防護牆),除了作業系統上的軟體防火牆外,自然有更加強大的硬體防火牆。現在的家用無線路由器一般都帶有了基本的防火牆功能(雖然比不上真正的路由器甚至是單獨的硬體防火牆),但是一般只用於屏蔽廣告而已,只有最基本的包過濾技術。
路由性能
說到路由器的性能,一些專業人士就會想到:數據轉發......路由選徑......不如ASIC等等。其實,家用路由器基本上用不到內網通信(不是所有人都玩的起NAS),他們只是單純的訪問一下外網罷了。所謂的性能,只要能速度能跟的上寬帶的速度以及穩定不掉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