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與很多還不確定選什麼專業的學生不同,考入西交利物浦大學(以下簡稱「西浦」)的王同學結合自己在計算機和生物方面的興趣和專長,在入校之前就瞄準了西浦的生物信息學專業。令他沒想到的是,入校之後還有驚喜。在這一年,西浦正式推出新的融合式教育模式,在位於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開設包括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在內的7個新專業。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深入了解和考量,他利用西浦給大一學生自由選專業的機會,正式決定選擇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這個新專業和新的融合式教育模式,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王同學從四歲開始接觸計算機,初二開始嘗試一些計算機方面的項目,高中期間就參與過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項目。他對這個領域並不陌生,所以在選擇時也更有把握。他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上仔細閱讀了這個新專業第一年每一門課下每一節課的教學安排後說:「這些課程內容的設置也加強了我對新專業和新培養模式的信心。」
對王同學而言,選擇全新的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打動他的首先是全新的專業。「全新一方面體現在它們都是更具時代性的專業;另一方面體現在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設置培養方案,不僅有學術培養,還有行業教育,整個設計貫穿了研究導向和項目導向的特色。」
今年8月中旬,首批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的學生將提前返校開始暑期實習。王同學所在的專業學生將在三周時間中,每周學習一門計算機程式語言,然後完成一個對應的實際項目,課程由所在行業學院合作企業中科曙光的導師進行授課和指導。
王同學認為,實習內容設置一方面有西浦課程中常見的小組合作項目的身影,另一方面更強調「學習成果轉化的能力」,「基礎學習和實踐項目穿插安排更緊密,頻次更多。」
西交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是學校新的融合式教育模式的總設計師。他表示,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將推行的是西浦全新的融合式教育模式,這一模式有著明確的人才培養定位,即站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肩膀上,立足於新興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培養行業未來的引領者和管理者。這是一種創造,它不是簡單的「在校學習+實習實踐」的那種理論結合實踐的模式,而是由大學和企業深度聯合,設計全新的培養體系和培養方案,給學生創造更高的平臺、視野和適應時代變化的能力和素養。
目前,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下設包括物聯網、晶片等7個行業學院,行業學院由西浦和遴選的合作企業共同成立和運營。學院副院長斯圖爾特·佩林教授介紹說,行業學院設立的方向緊密結合了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並選擇與該行業的領軍企業合作,例如智造生態學院由西浦與海爾集團共建、智慧機器人學院由西浦與中科新松合作。
席教授認為,這種新的融合式行業精英的培養模式有別於傳統的專業精英的培養模式。全世界現行的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圍繞培養專業人才設置的。但是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時代,對專業化精英的需求會縮減到只佔一小部分。現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已經逐步勝任了很多技能性的工作,未來這種趨勢將會更為普遍。那麼,人要在未來世界生存,更多的是要能夠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去開拓新的領域。融合式教育模式就是要去探索如何培養能夠利用人工智慧機器人去引領未來行業的人。
他說,學校在培養模式上,融合式教育將通識教育、行業教育、專業教育和管理教育有機融合;在組織模式上,把校園學習、企業實踐、行業引領和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在培養環節上,把學習、實習、研究、實踐相融合;在教學上,把以學生為中心、研究導向型學習和教學與實習在崗訓練相融合;在就業支持上,把學習和實踐、就業和持續深造、人才培養、研究和企業發展相融合。
西浦蘇州校園更側重專業精英的培養,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更強調行業精英的培養。學生在剛入校時不需要做具體選擇,我們鼓勵學生利用這一年充分去認知自我、形成自己的專業傾向,然後在第一學年末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個選擇。學校將會提供給西浦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而在這以後,學生在兩種模式之間仍然有再調整的機會。
西浦的探索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主空間,學校希望提供給學生一個充分思考自己人生的機會,從而作出更適合他的選擇。
不要怕浪費了你的高考成績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中心主任解啟健博士認為,太在意短期性價比就會忽視了長遠的規劃。不宜因為害怕浪費分數而做選擇,要立足長遠,看未來的收穫。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招收研究生數量為59萬,2018年招生人數76萬,2019年招生人數90萬。2020屆,這個數據被再次刷新,畢業生研究生報名人數341萬人,佔今年本科生畢業總數的81%,研究生招生人數111.4萬人。
上大學要為考研做準備,這已經成為眾多高考學生即將面對的一個問題。
解主任強調,考的好,代表的是過往的努力;報的好,關係到人生的未來。高考報志願一定要有長期規劃,要為考研做好準備,而去一個升學率高的好大學學習,考研更有競爭力。
西交利物浦大學公開發布的《 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19屆2535名本科畢業生中,2193名學生選擇升學,佔比86.50%。其中成功申請到2020 QS世界大學排名前十的高校的比率為33.67%,到前100的世界名校的比率為77.34%。
迄今為止,西浦已有十屆本科畢業生,共約15000人,其中升學人數11868人,佔比84%,就業人數1910人,佔比14%。按照2020 QS世界大學排名,其中約24%(2864名本科畢業生)進入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約69%(8246名本科畢業生)升入世界排名前100的知名大學。
境外就業的校友中,約24%就職於世界500強或四大會計事務所等世界知名企業,約10%在世界著名高校從事教育科研工作。在可統計到的境內就業校友中,約19%的校友就職於全球500強或四大會計事務所等知名企業,約82%的同學就職於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發達地區。
解主任說,作為中外合作大學,西浦教育理念及課程都與國際接軌,西浦學生出國讀研有獨特優勢。
首先是語言,歐美高校在錄取學生時,英語水平是核心指標;西浦大學期間專業課全英文授課,學生英文成績普遍非常好。其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與英國教育無縫對接,評估體系嚴謹,有嚴格的升學制度,嚴禁混學,學生本科四年接受的教育質量較高。第三,在西浦學習,學生獨立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出國留學不會有學習生活的障礙。第四,西浦給予學生較多的科研機會,注重本科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第五,擁有諸多世界知名企業、500強入駐的蘇州給予學生很多高平臺的實習機會,申研更有競爭力。此外,西浦的優秀校友遍及世界各國各大名校和企業,從資源角度來看,這對未來畢業生申研和就業都有極大幫助。
疫情加速在線教育發展 學習超市打造未來教育生態新概念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億師生湧向線上,一場史無前例的在線教學席捲中國大地。屏幕變黑板、老師成主播,短時間內傳統的線下教育完成了線上遷徙。一時間在線教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2月24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全面開啟在線教學,超過490門課程上線,覆蓋90%以上的課程,可滿足6000-8000人同時在線學習的需求。
西浦執行校長席教授說,這次突發事件的積極影響在於加速了西浦在線教育布局的進程,訓練了老師和團隊,也給予了西浦學生一次難得的機會,即在抗疫的實戰中,提高他們面對危機的責任意識,鍛鍊和提升他們原本比較強的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能力。
西浦智能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系趙博士花了三周為在線教學備課,了解抖音、B站這些網際網路平臺,還研究起當前比較火的綜藝節目。他說自己是個80後,之前沒有接觸過直播。於是就想了解,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溝通方式同學們會更樂於接受?
趙老師的第一堂直播課上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大二學生李同學已被他口中的趙老師折服,他認為趙老師的線上教學「講課風格有趣,直播很有互動感」。
英語系的張老師這學期給30餘名大四學生講授「職場中的人際交流」這門課。在對比了不同軟體和不同授課方式的利弊之後,他選擇了直播教學搭配在線會議的形式。他所採用的課程呈現方式有點像在線會議,讓所有人一起分析解讀文本、輪流發言。為了讓學生儘快適應在線教學,張老師也會時不時地分享一些能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的實用工具,例如線上音頻或者共享筆記;他還會在學生們進入「線上教室」的時候打招呼表示歡迎,他認為,「就像在學校的時候一樣,這些小細節往往都是很重要的。」
西浦大四傳媒英語專業姜同學認為:在第一節課上課之前,就在ICE(西浦學習管理系統)上上傳了這學期的閱讀材料列表和每周教學計劃的張老師,讓她很清楚每周要幹什麼,很有條理。準時上課、準時下課,課前有郵件、課間有休息、課上有討論的線上教學對她而言,和平時上課沒有多大區別。
對於西浦「線上線下融合」的整體性,席校長有進一步的解說。他認為,兩者的融合將進一步提升西浦對內和對外教育的支持能力。對內部的支持主要體現為利用在線資源和技術放大實體教育環境的價值;對外部的支持體現在整合全球在線教育資源、結合西浦的實體教育環境優勢放大在線教育的價值。
為使該戰略有效實施,西浦將在蘇州校園持續深化其專業精英教育特色,在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建設適宜於行業精英的融合型培養環境,並投資建設西浦學習超市(Learning Mall)。
西浦學習超市於5月22日舉辦了全球啟動儀式,通過全新概念的學習超市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創新型教育生態。作為一個獨特的創新平臺,西浦學習超市將引入世界範圍內優質的在線教育資源和外部教育品牌及研究成果,並與西浦有特色的實體校園相結合,探索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未來大學新形態,以支持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個性化終身學習及創新創業的生活方式。
校長席教授說,西浦學習超市的啟用,首先會為融合式教育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次會強化網上教學和校園教育的互動融合以及價值提升,第三會加速西浦向社會的開放,不僅開啟西浦對外的網絡教育,還會向社會開放西浦校園學習,使西浦成為服務社會終生學習和創新的學術社區。
研究導向型教育:從學知識到成就學生成長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教授在談及西浦所倡導的研究導向型學習時說:「大學不是簡單的學知識的地方,而是一個幫助學生成長的地方。」
校長席教授認為研究導向型學習最根本的是整合線上和校園學習優勢,構造超現實的學習環境,以問題和現象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研究進行學習,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塑造學生批判思維、創造行為、複雜心態和終身學習能力,這些都比簡單學習知識更為重要。
在傳媒英語專業2020屆畢業生劉同學看來,課堂學習更多是一個接受新知識的過程,而研究導向學習是將知識進行運用,試圖尋求和發現規律,進而輸出某種形式的結果的過程。「這個過程更具有自主性,也更有成就感。」她不僅在這種學習模式中獲得許多樂趣,還取得了優異的學業成績,即將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
生物信息學專業2020屆畢業生許同學今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錄取,她認為研究導向型學習,就是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老師提供框架和引導,學生自己填補枝葉並嘗試解決問題。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20屆畢業生馬同學同時收到了多所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她所理解的研究導向型學習,就是面對一個命題,比如一個畢業設計項目,去理解它的實驗原理,項目的創意點,為什麼要做這個項目,將得到一個什麼結果以及為什麼能得到這些結果。「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你自己探究的,這樣的研究過程對本科生是很有意義的。」
來自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的丁同學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徐同學在大三暑假時入選了學校夏季本科生研究基金項目「貴州麥翁布依古寨鄉村振興聯合工作營」的研究團隊。他們前往貴州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駐村聯合工作營,通過「策劃、規劃、設計、建造和運維」這一鄉村振興全周期的實踐,來探索鄉村振興的路徑與方法。項目完結後,丁同學對研究導向學習有了很深刻的感受。「我們專業的課程作業大多也是這種形式。比如學社區規劃時,做了勝浦街道的項目;學可持續發展時,做了綠色校園的項目;學規劃方法時,做了蘇州老城區的項目。」
相較課堂學習,徐同學更是對研究導向學習中的突出的問題導向和對知識理解的深度感觸頗深。他認為,研究導向學習就是以某一個研究或項目為目標,為達成目標在研究過程中的學習。這種學習相較於課堂學習更重視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學習的深度。
西交利物浦大學在過去十年深入探索研究導向型教育,並形成了一套教育體系。在研究導向型教育的模式下,學校的價值將不僅僅是提供「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改變傳統的知識灌輸式學習為研究導向型學習,從現實問題和現象出發,主動搜尋和學習與問題和現象相關的知識,通過團隊合作,整合知識,解釋現象或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在這過程中,老師的引導尤為重要。
校長席教授希望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再到研究導向型學習,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長久以來,西交利物浦大學始終致力於提供「以成長為目標、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興趣和研究導向型的教育」,力圖從老師主導的教育轉變成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教育,從傳輸知識轉變到通過學習幫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