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學: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可能早已具備感染人類的能力

2020-10-27 中國高校圈

人們普遍認為蝙蝠是新冠病毒的來源。自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就在尋找一種可能促使病毒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中間宿主。

蝙蝠和人類在生理上並不相似,因此科學家認為由前者直接傳播給後者,即由動物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一般動物病毒在傳播給人類前需要先適應人體。非典(SARS)病毒由蝙蝠通過果子狸傳播給人類,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病毒則是通過駱駝。

然而近日一項研究表明,導致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冠狀病毒(SARS-CoV-2)的祖先可能已具有感染人類的能力。

「首先我們利用複雜的生物信息學手段,仔細排除了Sarbecovirus(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即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亞屬)基因組數據中重組帶來的影響,然後進行了演化分析。結果證明,這個病毒很可能是由蝙蝠直接或『近乎直接』地傳播給人類。」西交利物浦大學生物科學系的姜小煒博士表示。

「『近乎直接』的意思是,像蝙蝠病毒這樣的新冠病毒只需要經過最小程度地進化就能傳到人類身上,也就是說,該病毒可能在蝙蝠身上已經進化出了能夠感染人類的能力。」他說。

「我們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上發現了一種關鍵的遺傳因素,它決定了這種病毒有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似乎是從祖先病毒那裡承襲而來且與蝙蝠病毒共享。」

「這就意味著新冠病毒僅需經歷最簡單的演化就可以感染人體細胞,甚至無需新的演化。」

來自中國、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組成了研究團隊,該團隊於近期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論文題為「導致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所屬Sarbecovirus亞屬病毒的演化起源」的研究。姜博士是該團隊的一員。

「病毒譜系已經傳播了幾十年」

姜博士說,Sarbecovirus亞屬中的病毒引發了非典肺炎和新冠肺炎,該研究表明急需增加此類病毒的取樣。

他表示,引發非典肺炎和新冠肺炎的病毒可能在數十年(40至70年)前就已經從當時存在的冠狀病毒中分化了出來。

「產生新冠病毒的譜系,可能已經悄無聲息地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他說。

「這就表明還有許多承載著遺傳多樣性的病毒需要取樣。沒有這些樣本,我們就無法了解非典肺炎、新冠肺炎和未來可能暴發的傳染病之間的關聯。」

而在最近的疫情歷史中,Sarbecovirus病毒展示了其對人類的傳播潛力。

姜博士說:「在過去的17年中,人類中暴發的這兩次疫情都是由Sarbecovirus亞屬中的病毒引發的。理論上,我們可以假定未來類似的疫情還會發生。」

結論相左

此項研究表明,和之前一些科學家的看法不同,穿山甲可能不是新冠病毒由蝙蝠傳播到人類的中間環節。

「雖然穿山甲可能在新冠病毒傳人的過程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沒有證據顯示它是病毒由蝙蝠傳播到人類過程中所必需的中間宿主。」研究團隊成員、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負責人David L Robertson教授說。

「不過我們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有可能演化出了在上呼吸道中複製的能力,無論是在人類還是穿山甲體內都是如此。」

姜博士說,與其他研究相反,該研究並未發現新冠病毒攜帶其他已知Sarbecovirus病毒的遺傳物質,這會使得追蹤病毒的起源和演化歷史容易一些,這對制定有效的防疫、治療措施十分關鍵。

「新冠病毒本身不是目前已知的任何Sarbecovirus病毒發生重組的結果。我們的結論和近期其他分析相左。」他說。

「如果一種病毒是重組的結果,這就說明其基因組的各部分可能有著不同的演化歷史,因此也許需要分別研究、區別對待。如果重組方式複雜的話,研究過程通常會十分困難。」

但如果病毒不是重組的產物,分析過程就會更簡單直接一些。

預防未來傳染病暴發

姜博士表示,為了防止像非典肺炎、新冠肺炎一樣嚴重的疫情再度暴發,人類應當增強對Sarbecovirus病毒感染的監測和應對。

「從我們的研究來看,人類亟需升級現有的傳染病監測和防控機制,以預防未來Sarbecovirus病毒相關傳染病暴發,非典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前車之鑑。」他說。

該論文作者包括: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物學副教授Maciej Boni、比利時魯汶大學進化與計算病毒學系首席研究員Philippe Lemey、西交利物浦大學生物信息學講師姜小煒、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助理教授Tommy Tsan-Yuk Lam、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研究生Blair Perry、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生物學副教授Todd Castoe、愛丁堡大學進化生物學研究所分子進化教授Andrew Rambaut、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計算病毒學教授David L Robertson。

該研究由以下機構支持:歐洲研究委員會、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比利時科學研究基金會佛蘭德斯委員會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具備感染人類的能力
    然而近日一項研究表明,導致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冠狀病毒(SARS-CoV-2)的祖先可能已具有感染人類的能力。「首先我們利用複雜的生物信息學手段,仔細排除了Sarbecovirus(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即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亞屬)基因組數據中重組帶來的影響,然後進行了演化分析。結果證明,這個病毒很可能是由蝙蝠直接或『近乎直接』地傳播給人類。」西交利物浦大學生物科學系的姜小煒博士表示。
  • 西交利物浦大學數學系本科生研究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西交利物浦大學數學系本科生研究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推薦系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購物網站或者視頻網站等的首頁推薦。推薦系統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比如歷史購買記錄、觀看記錄等信息,得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並在此基礎上為用戶進行推薦。但如果是沒有任何歷史記錄的新用戶,系統該如何進行推薦呢?針對這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西交利物浦大學數學科學系的科研團隊在一篇論文中給出了一種可行方案。
  •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前往美國探討全球環境議題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前往美國探討全球環境議題http://www.huaue.com  2016年8月15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西交利物浦大學
  • 西交利物浦大學:校企合作開發 助力中國海綿城市建設
    西交利物浦大學http://www.huaue.com  2016年9月9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今年9月,西交利物浦大學
  • 西交利物浦大學的招聘會現場 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都在用純英文交流!
    今天(4月18日)下午,西交利物浦大學舉辦校園專場招聘會,55家企業帶來了600多個就業、實習崗位。   因其特殊的辦學方式,西交利物浦大學90%左右的應屆畢業生都會選擇赴海外攻讀碩、博士研究生,今天來到現場的大多是尋求實習崗位的低年級學生。
  • 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商學院公開演講 | 高效決策
    作為IBSS贊助商和合作夥伴,她對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的能力印象深刻,並對西浦為學生和校友的發展所提供的支持給予了高度認可。隨後,她向所有與會者介紹了澳大利亞註冊會計師公會及其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業務和影響。
  • 西交利物浦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系與SCP籤署合作備忘錄
    西交利物浦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系與SCP籤署合作備忘錄 http://www.huaue.com  2014年3月14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3月12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系
  •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用英文單詞「畫」世界著名建築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用英文單詞 http://www.huaue.com  2013年7月2日  來源:蘇州日報   這個學期末,西交利物浦大學建築系大一學生向洋教師費道聞提交了一本有著
  • 石正麗團隊發現豬冠狀病毒可感染人類
    該研究表明,近年在中國出現的豬急性腹瀉綜合症冠狀病毒(SADS-CoV)能夠在人類的肝臟細胞、腸道細胞以及呼吸道細胞中有效複製,因此該病毒對人類具有潛在威脅。研究團隊還證實了抗新冠藥物瑞德西韋能夠有效抑制SADS-CoV。
  • 西交利物浦大學:「高考考得好專業也要選得好」
    不要怕浪費了你的高考成績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中心主任解啟健博士認為,太在意短期性價比就會忽視了長遠的規劃。不宜因為害怕浪費分數而做選擇,要立足長遠,看未來的收穫。2月24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全面開啟在線教學,超過490門課程上線,覆蓋90%以上的課程,可滿足6000-8000人同時在線學習的需求。
  • 西交利物浦大學成為國內首個獲得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認證的中外合作...
    西交利物浦大學成為國內首個獲得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認證的中外合作大學 http://www.huaue.com  2017年2月22日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近日,位於蘇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化學系應用化學專業獲得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 西交利物浦大學團隊繪製出精確M6A表觀轉錄組地圖
    蘇州2019年3月22日 /美通社/ -- 來自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完成對全轉錄組m6A RNA修飾的高解析度預測,成功繪製了精準的m6A表觀轉錄組地圖。 這項由生物科學系孟佳博士帶領的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核酸研究》上。 孟博士表示,研究結果可能會給許多疾病帶來希望。
  • 石正麗團隊等2018年發現的豬冠狀病毒,被證實可感染人類
    該研究表明,近年在中國出現的豬急性腹瀉症候群冠狀病毒(SADS-CoV)能夠在人類的肝臟細胞、腸道細胞以及呼吸道細胞中有效複製,因此該病毒對人類具有潛在威脅。研究團隊還證實了抗新冠藥物瑞德西韋能夠有效抑制SADS-CoV。
  • 西交利物浦大學學者參與撰寫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建議
    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學健康與環境科學系肖凌雲博士在內的野生動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交了針對修訂草案的建議。  年初以來,新冠疫情的暴發使得野生動物保護法成為受公眾關注的熱點。新冠肺炎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一般認為病毒來自於蝙蝠。  今年2月,基於風險考慮,國家頒布了食用野生動物禁令,隨後宣布將修訂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 人細胞和小鼠研究表明EIDD-2801高效抑制多種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截至2020年4月3日,SARS-CoV-2已在全球疫情大爆發中讓超過100萬人受到感染,並導致58000多人死亡。當前,尚未批准任何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SARS-CoV-2或任何其他引起人類疾病的冠狀病毒。
  • J Biol Chem:研究揭示瑞德西韋為什麼可能治療新型冠狀病毒!
    2020年3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阿爾伯塔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為什麼藥物瑞德西韋在治療引起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的冠狀病毒方面是有效的,他們期望它可能也可以有效地治療感染了新的COVID-19毒株的患者。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一項由中國、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共同完成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並且還可能存在其它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他們還分析出新冠病毒出現的 3 個可能時間:1948 年、1969 年和 1982 年。
  • 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可能使智商降低,或大腦老化十年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可使大腦老化十年或導致智商下降。研究人員警告說,該病毒最嚴重病例的倖存者可能面臨持久的精神損害風險,相當於智商下降8.5分或大腦老化十年。有些人說,他們失去了回憶日常事實或進行對話的能力。它引發了人們的擔心,這種疾病可能會有長期的認知影響,以類似於中風或微出血對大腦的持久影響的方式。
  •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被感染的蝙蝠細胞具有抵禦病毒重複感染的能力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一項新近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研究以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研究人員讓MERS冠狀病毒對一種大棕蝠的細胞進行長達126天的持續感染,並通過檢測蛋白質、轉錄體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細胞。研究發現,儘管MERS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會殺死人體細胞,但卻可在蝙蝠細胞中與宿主長期「和平共處」。
  • 研究稱5億年前遠古病毒入侵讓人類具備高級思維能力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向人類注入「異化遺傳代碼」的古老病毒讓我們的祖先具備更高的推理能力。專家指出,人類意識可能是早期階段四腿物種感染某種古老病毒,一系列基因代碼進入人類基因,從而對後期人類進化的大腦意識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