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水是高密度養殖保持池塘水質良好重要手段之一,對夜光藻的控制和處理,大換水,換進大量相對乾淨的水,同樣是一個非常好的控制夜光藻的手段。那在目前這種水體發光的多發期能不能換水?怎麼樣才能夠換水對池塘發光的處理才有幫助?
十幾天前群裡討論過:養殖水體是發光一般是由夜光藻或者發光弧菌引起的。
發光甲藻(養殖戶也有習慣叫夜光蟲):一般發生在夏季高溫時期有機質多,水太肥的池塘。觀察到的現象是:發光藻晚上分布在水的上層,用手劃一下水面到池水中點點螢光,有時增氧機打出的水花也能見到發光。
發光弧菌引起的水體發光:通常發生在成蝦養殖的中後期。觀察到的現象是:水體均勻發光、不會有點點螢光。嚴重的時候也會感染蝦,引起蝦體也發光。最近多發的是夜光藻引起的池塘水體發光。
今天晚上就對夜光藻引起的水體發光時,能不能換水、怎麼換水討論一下。
所謂的夜光藻就是甲藻門的夜光藻科,也就是說:夜光藻其實就是甲藻的一種。但是夜光藻其他甲藻相比,夜光藻的外形特徵是:
夜光藻個體大,夜光藻細胞直徑為:200~2000μm(微米),明顯的比一般的甲藻大。這一條就是夜光藻和其他藻區別的一個特徵,也是在夜光藻多發期能不能換水、怎麼樣換水的一個主要實驗依據。
在十幾天前我們描述過:
為什麼夜光藻會多發在夏季高溫時期或者養殖的中後期?
因為這時候投料量大,如果水質控制不好的時候,池塘水會有豐富的有機質,浮遊生物(包括細菌)。而夜光藻的食性是:個大、吞噬營養無選擇性,只要能吞下,管你什麼東西,都照吃不誤。這還不算,夜光藻還會主動捕食或者通過分泌粘液進行濾食。夜光藻還有一個能輕微活動的觸手,這個觸手可以把水體裡小型浮遊生物或有機顆粒送入細胞藻體內,在細胞內形成食物泡再進行消化吸收。在浮遊生物中,夜光藻可以說是無敵於天下,水體的這些可憐的腐敗物和小的微生物成為了夜光藻可口的美食,酒足飯飽後的夜光藻自然會在衣食無憂的環境裡自由自在的啪啪生娃!從這一點看:在夜光藻泛濫的時候,使用塘生態和大換水是幫助減少夜光藻生存條件基礎的有效手段之一,把是水搞乾淨,降低水體的腐敗物和細菌總數,讓夜光藻斷吃斷喝,讓夜光藻無法大量繁殖。
那麼在夜光多發期怎麼樣換水?這一點不能夠像磚家那樣子靠猜,應該通過看看過濾網的目數和網眼之間的關係來判斷:
上面說過:夜光藻的外形特徵是:個體大,夜光藻細胞直徑為:200~2000μm(微米),明顯的比一般的藻大。從夜光藻的個頭就可以看出來,基本上100目的過濾網就可以把夜光藻拒之於池塘外。咱們保險一點,可以使用一層100目,外套一層150目或者200目的過濾網進水,就可以為池塘無憂無慮的進行大換水。不過用這麼高目數的網袋過濾,過濾袋一定要夠長才行,否則很容易一下子就給堵死了。一般可以做6米以上的過濾袋。經過這樣子的過濾,一般保證不會有夜光藻帶到池塘的。
那麼這種過濾的方法能不能用於其他藻的清理?比如裸藻、裸藻等等異常藻。能不能清理其他藻可不能磚家,對於其他的藻能否過濾清理還是根據上面這個表,再結合該藻的直徑大小來作為是否可行的依據。下面把夏季最為討厭的微囊藻為例子進行分析判斷一下:
一般的水華微囊藻細胞直徑3.7–4.9μm,平均為4.6μm,水華群體直徑達180–2500μm,平均1170μm。這個微囊藻細胞直徑平均為4.6μm。再那查一下表格,看看這個4.6μm要過濾的話需要幾目?要過濾的話,那就相當於需要500目以上的過濾網,這一點可能就很難做到了。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表很難記住怎麼辦?還有一個大概的懶人公式可以計算:
15400/目數=網眼直徑(μm)
不過這個公式是有一點點誤差的,誤差不會太大。
從上面的描述再懶也看出來:
1:夜光藻多的時候,多換水會對夜光藻控制有很大的幫助,換水方法:進水管可以使用一層100目,外套一層150目或者200目的過濾進水,進行大換水。
2:連續幾天潑灑塘生態,減少水體的營養物,同時配合換水。
3:在夜光藻非常多的時候,也有人嘗試有殺藻的方法,比如用撲草淨等等先殺了夜光藻,幾小時後潑灑塘生態對付夜光藻死亡後產生的硫化氫。
重複一次夜光藻的危害
A 夜光藻本身並沒有什麼毒素,池塘裡有大量的夜光藻時,夜光藻會粘附於蝦的鰓上,阻礙了蝦的呼吸並導致蝦類窒息死亡。
B 夜光藻死亡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屍鹼和硫化氫,直接幹擾對蝦的生理代謝。處理夜光藻時候,潑灑塘生態的目的就在於:是降低水體硫化氫的含量!
C 注意和發光弧菌區別開,弧菌引起的發光和夜光藻引起的發光處理原則不一樣的。
區別方法:
發光弧菌引起的水體發光:通常發生在成蝦養殖的中後期。觀察到的現象是:水體均勻發光、不會有點點螢光。嚴重的時候也會感染蝦,引起蝦體也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