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去山上,長很多很多這種野果果,大人們卻騙我們說不能吃有毒,現在卻成了寶貝,還是一種藥材,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瞧瞧。
燈籠草:學名天泡子,又名酸漿、鬼燈籠、苦燈籠,一年生草本,植株生長高度30cm~90cm,莖直立或披散有細稜;葉呈卵圓形或矩圓形,顏色為綠色,有短茸毛;花單生於葉膿,花萼綠色、花冠黃色、黃絲黃色;漿果呈圓形,直徑1cm左右,由綠漸變為黃色或紅色,宿萼結果時膨脹成燈籠狀,與果實分離,包圍在果實外。
燈籠草分布廣泛,產於陝西,甘肅,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浙江,四川等地區,生長在山坡、路邊、林下、灌叢中。果實可食用,味甘淡微寒。
燈籠草一般是野生繁殖,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現在在城市裡可是一道美味佳餚,所以也有了人工栽培繁殖,對環境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需要陽光充足,通風透氣的環境,用溼潤沙土種植為佳。
燈籠草有清熱、利尿、解毒等功效,小時候總是拿來當彈珠玩,還真不知道果實還能吃,花期在6月~7月,果實成熟在9月~10月,它的價值是完全顛覆了我對它的認知。
看似毫不起眼的燈籠草,你們那裡也有嗎?又叫它什麼名呢?你吃過燈籠草果子嗎?歡迎評論區來討論,我是S隱身S,持續關注我主頁更多內容,一起分享各種奇花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