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細菌感染性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是眾多疾病終末期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抗菌藥物在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顯示出了良好的療效,成了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但抗菌藥物在治癒並挽救許多患者生命的同時,由於其不合理使用不良後果也相應增加,如不良反應的增多、細菌耐藥性的增大、患者治療失敗、醫療資源浪費以及給患者健康造成重大損害,甚至致殘致死。針對日益嚴重的抗菌藥物和其他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202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召開會議,決定將「抗菌藥物」名稱改為「抗微生物藥物」,並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今年的活動時間為2020年11月18日至24日,主題為「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
藥學部組織醫院醫務人員集中學習抗微生物藥物的相關知識,充分宣傳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知識,提高醫務人員對耐藥危機的認識,牢固樹立全院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的觀念,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營造了全院關心、支持和參與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
將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的知識印成科普形式的宣傳單頁,在健康教育材料專欄宣傳發放。
藥學人員向群眾介紹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藥學人員為病號提供合理應用抗微生物生物藥物的諮詢服務。
萊州市中醫醫院大力宣傳了抗微生物藥物的合理使用,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
對缺乏醫藥知識的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選擇和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1.由於各類藥物的吸收過程的差異,在治療輕、中度感染時,可選用對病原菌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微生物藥物;而對較重的感染宜採用靜脈給藥,可避免口服或肌注時多種因素對其吸收的影響,也可快速達到理想的血藥濃度發揮藥效。
2.各種抗微生物藥物都有不同的作用特點,所選藥物的抗菌譜需與感染的微生物相適宜。例如,急性細菌性咽炎及扁桃體炎的病原菌主要為溶血性鏈球菌,青黴素為首選,也可選擇阿莫西林、一代或二代頭孢菌素等,但若選擇氨基糖苷類則無效。
3.抗微生物藥物在體內的分布、代謝與排洩各不相同,所選的藥物需要在感染部位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發揮抗感染效果。例如,尿路感染時,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等腸桿菌科細菌及腐生葡萄球菌、腸球菌等,可選擇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呋喃妥因、磷黴素或喹諾酮類等尿液中濃度高的抗微生物藥物,但若選擇大環內酯類抗微生物藥物則無效。
4.特殊人群如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老年人等,使用抗微生物藥物需謹慎,更需專業人士的指導。例如,氨基糖類抗微生物藥物有明顯耳腎毒性,兒童應避免應用,老年患者應調整劑量。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對骨骼發育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妊娠、哺乳期及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四環素類抗微生物藥物可導致牙齒黃染及牙釉質發育不良,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避免使用。
5.患者在使用抗微生物藥物時,要做到不自行購買、不隨意服用、不隨意停藥,用藥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選擇合適的抗微生物藥物品種,恰當的用藥劑量、頻次與療程,適當了解藥物不良反應並加以預防和減少,還應仔細詢問服用藥物時的注意事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