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嫦娥五號在月球挖土的視頻火了。這是咱們中國科技的一大進步,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一去不復返了。作為中國人,我是驕傲自豪的。中國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正在一步步變強!
嫦娥五號「挖土」
那麼,作為此次事件的主角——嫦娥,你知道嗎?
嫦娥
嫦娥奔月故事最初出現在《歸藏》,這本書相傳是天皇氏所作,距今的遠古時代。要按這個來說的話,嫦娥是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比起美國的1969年,早了不知道幾千年了。所以說,依照美國的「強盜邏輯理論」來看,月球自古以來都屬於咱們中國的領土。
嫦娥奔月圖
齊梁時期的劉勰在《文心雕龍》裡說:"《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嫦娥奔月。"唐人李善注《文選》,在謝莊《月賦》提到嫦娥的地方作了這樣的解說:"常娥,羿妻也。《歸藏》曰:昔常娥以不死之藥奔月。"
《搜神記》裡記載「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
嫦娥奔月
可見《搜神記》的作者不僅見過《歸藏》,甚至還有可能見過《連山》,至少可以說有間接受益之可能,而嫦娥奔月的故事見諸於文字,則可以向前推至夏代。
而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至今,大概有5個不同的版本。
第一個版本:嫦娥被逼無奈奔月版,這個版本也是流傳度最高的版本。
相傳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
后羿射日浮雕
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逢蒙也混了進來。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交予嫦娥保管。 逢蒙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危急之時吞下不死藥,飛落月亮上成了仙。
嫦娥奔月繪本
后羿回家尋妻不得,捶胸頓足, 仰望月亮千呼萬喚地呼喚嫦娥的名字。他的呼喚驚動了上天,皎潔的月亮上,果然出現嫦娥的身影。
后羿急忙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而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遙祭嫦娥。
后羿嫦娥
後來月母被羿的真情所打動,允許嫦娥在月圓之日與羿在月桂樹下相會。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這個版本的傳說流傳至今,這也是咱們認可度最高的一版。
后羿嫦娥
第二個版本:嫦娥知道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了不死之藥,就成仙心切。有一天,就趁著后羿不注意,偷來吃下了不死藥,然後就飛到月宮。
第三個版本:嫦娥拯救黎明版。
據傳后羿是遠古時期有窮國的國王,力大無窮,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濫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但后羿也想長生不老,他恰好又從王母娘娘那裡搞來了可以成仙得道的靈藥。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為使百姓免受后羿長期的殘暴統治,就偷偷把仙藥吃了,化作仙女飄向月宮,成了月神。
(有窮國是夏代的一個方國,而射日的后羿沒有做過國王。所以這個版本的嫦娥後裔可能和以上版本的不是同一個時期的人。)
第四個版本:說的是后羿對妻子不忠的版本。
屈原的《天問》中說:后羿成為射日英雄後,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曖昧關係,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一氣之下就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
後來吳承恩在《西遊記》裡讓天蓬元帥豬八戒戲嫦娥,或許是受了屈原的影響。
天蓬戲嫦娥
最後一個版本,這個版本很是怪異,可能讓咱們這些熟知嫦娥奔月故事的後來人都很難接受的。
這個版本是漢代人所傳的。在漢代,人們都相信月亮上有玉兔和蟾蜍,玉兔不知道是什麼來歷,但是蟾蜍,都說是嫦娥後來變的。
現在咱們聽起來是不是特別難以接受,你說嫦娥變什麼不好,非要變成癩蛤蟆。人們常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在咱們眼中是天鵝的嫦娥,難道就這樣被癩蛤蟆糟蹋了嗎?
也許是因為嫦娥變癩蛤蟆這樣的結局太過於不合人情,所以今天人們都很少有聽過這個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到今天,也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悲歡離合的故事了。
李白曾有詩感嘆嫦娥:"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李商隱也曾感慨道:"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今天,對於嫦娥的故事我們無從考察,但是人們對於嫦娥的同情是永恆的,更多的人還把嫦娥當作了可以聊天的朋友,當作家人團圓的寄託,她帶給了我們許多的歡樂。
而中華民族在嫦娥形象上寄予的厚望,也不會少,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就說明了這一點。
嫦娥的故事還在續寫,那麼屬於你的下一個嫦娥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