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陳森、劉永茂 責任編輯:武千妍
所謂「暗網」,是相對「明網」(或「表層網」)而言的一個術語,是國際網際網路中「暗藏」的一部分。其最大特點就是隱秘,網站隱秘、用戶隱秘、IP位址隱秘等。近年來的網絡安全研究表明,網絡空間的某些「暗黑」科技極大提高了恐怖組織使用網絡的能力。更有學者坦言,一定程度上,正是「暗網」為恐怖分子開闢「安全港灣」奠定了堅實根基。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文章——
「明網」易躲 「暗網」難防
網絡反恐任重道遠
■陳 森 劉永茂
今年以來,英國、澳大利亞、法國、伊朗等國的多個城市接連遭遇恐怖襲擊。雖然大多是以「獨狼式」出現,但都有恐怖組織在幕後策劃和遙控指揮,而其中網絡的作用,可謂「功不可沒」。
近年來的網絡安全研究表明,網絡空間的某些「暗黑」科技極大提高了恐怖組織使用網絡的能力。更有學者坦言,一定程度上,正是「暗網」為恐怖分子開闢「安全港灣」奠定了堅實根基。
所謂「暗網」,是相對「明網」(或「表層網」)而言的一個術語,是國際網際網路中「暗藏」的一部分。「明網」即公眾日常接觸的網絡,不僅內容是「明」的,而且網絡接入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明」的。就像郵政服務需有信箱地址一樣,尋常方式接入「明網」也需IP位址等信息,且要通過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建立連結。而一旦留下IP位址或途經受監管的網絡設備,接入者行蹤等就可被追查到。即使採用代理等方式接入,也只是增加追查的難度而已。「稜鏡門」事件充分證明,「明網」幾無隱秘可言。
而「暗網」則是潛藏於「明網」表層之下的網絡,其最大特點就是隱秘,網站隱秘、用戶隱秘、IP位址隱秘等。在「點對點網絡」的理念下,「暗網」採用了分布式、多節點訪問技術以及多層數據加密技術,像「洋蔥皮」一樣對「暗網」數據信息層層包裹和隱匿,「暗網」因而又稱「洋蔥網」。而且,雖然「暗網」具有極高的隱秘性,但其接入卻並不需高深的網絡知識,只需一個幾兆大小的接入軟體,經過簡單設置就可匿名接入。當前,接入軟體還有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接入「暗網」更加具有隨時、隨地的便捷性。
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暗網」等科技帶來的隱秘、便捷且難追查,是恐怖組織趨之若鶩的主要誘因。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網絡恐怖有棄「明」投「暗」的趨向。儘管各國對現金出境和「明網」金融交易的監管日益嚴格,但「暗網」的虛擬貨幣運行模式則又為暴恐分子打開了融資新渠道。「暗網」中使用量最大、美譽度最高的虛擬貨幣——比特幣被稱為「暗網」美元,恐怖組織「伊斯蘭祈禱團」接受的資金均經由「暗網」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恐怖分子利用「暗網」渠道進行恐怖策劃,能夠有效躲避追蹤、定位與抓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安全」。
此外,「暗網」的高匿名性使得秘密交易難以監管,恐怖分子能夠通過「暗網」購置武器。據悉,巴黎恐怖案的武器就是通過「暗網」購買的。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對來自50多個國家元首和外交部長的致辭中,描述了恐怖組織如何在「暗網」上購買鈾和鈽等核材料的情況。
世界各國雖已加強了對「暗網」的監管,但成效並不明顯。除了面臨法律挑戰(公民隱私保護等)外,還存在技術上的窘境。斯諾登洩露的一份「暗網」專題文檔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對破解「暗網」的前景並不樂觀,表示「將永遠不可能完全揭開所有『暗網』用戶的真實身份」。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有外媒報導稱,美國聯邦調查局、緝毒局、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和國家安全局等為攻陷「暗網」中的非法網站,其花費都在數千萬美元之巨,而「暗網」的最大資助者,恰恰是美國政府和軍方。據悉,被稱為「暗網之基」的「洋蔥路由」軟體,最初是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資助研發的網絡工具。
為了控制「暗網」這一新興網絡陣地,美國政府不惜投入巨資維持其運行。坐擁「暗網」利器,美國軍隊和間諜機構可以肆無忌憚地組織秘密行動和交流,指導他國反對派繞過所在國的網絡監管。只是,獨享的「暗黑」科技一旦擴散,則難免會成為難以預知方向的極速「迴旋鏢」,傷人、傷己都已不再可控。
當前,美、法、英和德等國均已成立了專職網絡反恐機構,如美國的「跨部門反網絡暴力激進化工作組」,法國的反恐網絡部隊,英國的「反恐網際網路舉證部門」和臉譜部隊,德國的「安全領域信息中央辦公室」等。一直致力於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宣稱,已在牽頭研發搜尋引擎「麥克斯」,劍鋒亦指向「暗網」空間。而隨著國際恐怖組織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掌握日臻嫻熟,尤其是對「暗網」空間的滲透與融合亦是前所未有,力度有增無減。不難預判,未來的網絡反恐之戰,將曲折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