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政研室(改革辦)社會處
近幾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興媒體的飛速發展,傳統媒體受到極大衝擊,尤其是縣級廣播電視臺生存和發展非常困難,創收斷崖式下跌。面對困難和挑戰,項城廣播電視臺迎難而上,深化七項改革,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2017年經營收入達2600多萬元,榮獲全國縣級十佳電視臺,連續兩屆榮獲中國市縣廣電媒體20強,成為全國縣域廣電的標杆和改革先進典型,被譽為縣級廣電改革的試驗田和領頭雁,創造了縣級廣播電視臺改革的「項城模式」。
一、改革內部體制,激發內生動力。項城廣播電視臺現有幹部職工226人,下設19個股室。該臺成立於2013年,隸屬於項城市委宣傳部。該臺過去曾存在人員老化、思想僵化、知識退化、設備陳舊、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等問題,特別是受到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極大衝擊,造成創收斷崖式下跌,職工工資發不下來。面對困境,該臺迎難而上,決心通過深化改革,達到浴火重生。一是學習參觀達成改革共識:唯有改革才有生機,唯有轉型才有出路,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條。二是大膽進行體制改革。堅持去機關化、去行政化,打破官本位,對人員進行重組和精編。多次公開招聘播音員、主持人、編輯記者,優化人員結構,團隊平均年齡在26歲。三是體制改革煥發了生機。首先把舉辦活動作為創收的主要來源,先後舉辦大小活動60多場。項城首屆TV團購節,電視直播3天,聚集10萬人次,銷售1800多萬元,該臺創收20多萬元。在改革的當年,全臺創收280萬元。目前,該臺擁有一個融媒體中心、4個電視頻道和2個廣播頻率,自辦廣播電視欄目32個,日播出節目50多個小時,節目辦得紅紅火火。
二、改革用人機制,激發員工活力。隨著活動舉辦成本越來越高,人才匱乏、節目老套、自辦節目數量不多、廣告流失、資金短缺、設備老化等問題凸顯出來。面對新的危機,該臺決心實施第二次改革。一是實行123改革思路。「1」就是服務市委市政府工作為一個中心;「2」是兩個轉變,機制上向完全頻道制轉變,創收上從活動經濟逐步向產業經濟轉變;「3」就是三大建設,新建演播廳、製作中心、採編中心;財政申請和BT模式分期付款,全部更新了數位化設備;人才建設,到高等院校擇優招聘。二是實行頻道總監負責制。公開選拔頻道總監、副總監。三是實行全員績效考核和零工資制度,實現了多勞多得。
三、改革服務理念,提升宣傳質量。一是服務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成立服務組,專門對接市委市政府秘書處,及時掌握領導思想和工作重點,以利於開展宣傳工作;根據各個時期各部委、單位不同的宣傳需求,及早及時策劃,共同打造和聯辦了《電視問政》《法治在線》《環保在線》等政務欄目。二是服務好群眾。從服務群眾的衣食住行著力,從百姓最關注的熱點難點著手。在電視方面,成立鄉裡鄉村幫幫團、民生報導維權哥,全力幫助群眾排憂解難,深得群眾信賴。在廣播方面,服務「行」,936廣播貼地飛行、每天12個小時直播,隨時播報路況,與車友隨時互動;服務「吃」,建立了全國首家以「吃」為主的廣播——「吃貨廣播」,目前已建立1000多家吃貨聯盟。三是服務好客戶。在客戶遇到問題時,及時站出來,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協調解決。
四、改革服務方式,打造融合發展新引擎。一是報導融合發力。開闢「兩學一做」「文明創建在行動」「向十九大獻禮」等20多個專題報導專欄。二是開辦文化超市。讓群眾根據意願選擇戲劇演出、電影放映、圖書推薦、講座培訓、便民服務等欄目,為群眾免費提供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三是開通政務平臺。市長信箱、市長熱線、城市管理、遠程教育、業務查詢等功能,為群眾提供了「掌上的便利」。四是打造「智慧黨建」。全市實現了市鎮村三級聯網,可以對每名社區工作人員實行實時軌跡監控,以便納入幹部績效考核體系。五是推進「臺網」融合。項城廣播電視臺和豫廣網絡項城分公司加強合作,用戶免費收看有線電視,利用有線網絡,提供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讓電視用戶實現從「看電視」到「用電視」的飛躍。
五、改革創收模式,推進經營轉型。從「單一廣告收入」轉向「廣告欄目化、線下活動、產業服務」等多元化產業鏈模式轉型,創新了「廣電+」創收模式。一是「廣電+房產」模式。2015年,該臺和恆宇房地產公司達成了合作,大膽嘗試了房產包銷模式,每銷售一套住房可提成5000元宣傳費用,兩年半的時間,共銷售住房1750套,僅此一項經營收入達800多萬元。二是「廣電+活動」聚銷模式。打通上遊渠道,聯合商家舉辦了項城海參消費節、首屆TV團購節、淨水機節、空調節等活動,每年活動達到100多場次,收益良好。三是「廣電+農業」模式。與項城農投公司籤下協議,入股公司,種植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打造農業品牌。四是「廣電+生活用品」模式。依託「吃貨廣播1059」,建立了與項城千家飯店組成的美食聯盟。
六、改革辦臺模式,拓展發展空間。一是積極聘請高端人才。聘請了鳳凰衛視原資訊臺臺長鍾大年教授、浙江傳媒學院王文科教授等30多位廣電精英成為智囊團,實現借力發展。二是主動引進先進模式。引進肖小敏房產模式;引進凡音調頻廣播模式,與新華社建立了人才培訓計劃;建立了縣級廣電發展模式研發基地。三是全力引進多方資源。在廣播技術、新媒體技術等方面積極與先進企業對接和合作,彌補了縣級臺技術上的短板。
七、改革傳播方式,推進媒體融合。一是搞好頂層設計。釐清融媒思路,明確主攻方向,建起了「一中心」(項城市融媒體中心)「八平臺」(市電臺、市電視臺、內資《項城市訊》《項城瞭望》、項城網、瞭望項城官方微信、微博、APP客戶端)的融媒體中心。二是強化機制保障。打破內部各媒體各自為戰的局面,整合現有人力,組建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採編平臺。三是打造「中央廚房」。依託項城黨政機關微信群,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採編平臺,初步形成了資源、平臺、渠道的共建共享模式。四是推進互融互通。在融媒體建設中大膽創新,策劃和組織新聞採訪活動,形成網、報、刊、雙微、手機報等全媒體發力的新聞宣傳新局面。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