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6日訊 6月15日出版的中國廣播影視雜誌6月刊(下半月)刊發封面文章,以四個版面聚焦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實踐,從科技賦能媒體融合、全媒體記者轉型、策劃創新交互式產品、打造智媒傳播生態等多維度點讚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創新永無止境」。
以下為報導全文:
「人手少更要出彩」,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創新永無止境」
導語:對於山東廣播電視臺來說,這次兩會不僅僅意味著一項報導任務,還是一次檢閱自身3年來改革成果的大考。
文|本刊記者 周煜媛
「今年是我個人11年報導全國兩會以來,最為特殊的一年。」特殊,似乎成為包括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副主任張曉博在內的、所有參與此次兩會報導的媒體人的最大感受。
一方面,2020年是中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兩會的召開意義重大;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情形下,大會要作出了很多較大的調整,比如會期大幅縮短、人員大量縮減等。在這種情況下,山東廣播電視臺派出了6人的前方報導小組,這是其往年相應記者數量的十分之一。
「人手少了,但要求比往年更高。」張曉博告訴《中國廣播影視》,山東廣播電視臺領導對此次的兩會報導工作十分重視,並提出了如下幾點新要求:加大直播連線,加大短視頻報導,加大兩地聯動,加大全媒體報導。
事實上,對於山東廣播電視臺來說,這次兩會不僅僅意味著一項報導任務,還是一次檢閱自身3年來改革成果的大考。2016年9月30日掛牌成立融媒體資訊中心,2017年1月上線閃電新聞客戶端,同年「中央廚房」正式啟用——山東廣播電視臺在媒體融合道路上一路疾行,而對全國兩會的報導作品無疑是一次直接的融媒成果展示。
「出發赴京前,心情有一些過去幾年沒有過的忐忑和緊張。」作為今年山東廣播電視臺6位上會記者之一和報導小組負責人,張曉博感到任務非常重。
隨時「切換頻道」,做全媒體記者
圍繞今年的全國兩會,山東廣播電視臺的報導規劃主要分為四大模塊:首先,確保「新聞高地」《山東新聞聯播》節目的播出;其次,讓閃電新聞客戶端充分發揮融合報導能力;再次,加大傳播力度,重點在總臺、學習強國、MCN帳號和區縣融媒體上的發稿上發力;最後,做好十年品牌節目《兩會大家談》。
據張曉博介紹,山東廣播電視臺這6位赴京記者均持有大會記者證,這為開展報導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為了保證工作效率,大家既要在工作內容、工作時間上作明確的分工,也要身兼數職,做全媒體記者。
比如在代表團小組討論現場,每個記者「盯」兩個小組,既要為當晚《山東新聞聯播》採制同期聲,又要為新媒體製作代表發言實況,還要為客戶端提供高清大圖;既要梳理代表發言中的共同話題,又要準備午間、晚間的直播連線,還要製作會場觀察的vlog……不同的平臺對素材內容和表達方式的要求不一樣,這就要求記者們能夠隨時「切換頻道」。
與此同時,張曉博和其他幾位記者還要負責演播室技術上的操作任務,集燈光、音響、導播、攝像、攝影、網絡傳輸數職於一身。主持人也要掌握演播室直播的所有設備,以確保在沒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可以完成一場直播訪談或者直播連線。他表示:「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全媒體技能的大提升,一個主持人和任何一個同事都能完成三機位的演播室訪談連線。」
在人手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報導組不僅保留了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的品牌節目《兩會大家談》,而且主動把往年的網絡直播節目做成了「電視+網絡」並機的直播節目,讓每天45分鐘的直播實現了兩地演播室的隔空互動。
在5月24日接受《中國廣播影視》採訪前,張曉博在沒有任何一個技術同事在場的情況下已經完成了4場直播訪談節目,並取得非常好的全媒體傳播效果。主持人崔真真除了主持訪談節目,還策劃每日一期的《VLOG兩會真觀察》,每天兩次連線山東電視公共頻道《新聞午班車》《民生直通車》等。為此,她每天早晨6點起床化妝,經常到凌晨一兩點還在準備第二天採訪和選題。
在不同的會場中、任務中來回打轉,這就要求大家在時間安排上非常合理,同時也無可避免地會犧牲大量休息時間。儘管如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好有限的力量,妥善完成好報導任務,儘可能多地為後方編輯提供素材,還是成為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
「媒體融合帶來的是無限的發稿空間,前方6個人要滿足後方多個平臺的用稿需求,而且這些需求都非常個性化,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張曉博說,從抵京這幾天來看,山東廣播電視臺今年的兩會報導發稿質量、傳播效果都比往年有大幅提高,「當然,這離不開龐大的後方團隊的支持。」
充分準備,在多方面強化力量
「我們在後方投入了五六十人的報導力量,因此參與兩會報導的總人數是沒什麼變化的。」據張曉博介紹,後方團隊中還有一位專門的負責人,針對不同平臺的特點,安排相應的編輯力量對前方採制到的素材進行編輯處理。
同時,山東廣播電視臺在今年兩會報導中進一步強化了推廣拓展團隊、MCN團隊、區縣融媒體通聯團隊的值班力量,攜手「學習強國」、新華網等共同打造融合傳播平臺,利用縣融媒矩陣及「閃電」MCN ——LightningTV的優勢,聯動區縣力量,調動全臺主持人、欄目等百餘個MCN內帳號,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多平臺連續發布短視頻。
5月初,山東廣播電視臺正式啟動關於全國兩會報導的具體籌備工作,尤其根據今年疫情防控的突出特點,在人員、技術、內容、設備等諸多方面做足了準備。
比如,對選題策划進行多次調整和完善,更新了十餘個版本;提前在駐地搭建高標準的三訊道演播室,滿足與濟南演播室實時連線的功能;對技術方案進行多次演練,針對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準備了多重備份;根據大會縮減上會記者數量的要求,精選了6名具備全媒體採訪能力的記者組成了報導團隊……
在籌備過程中,有一個現象讓張曉博感到很興奮:「這次全國兩會報導中,後方有更多年輕的人加入進來,而且承擔著重要的編輯工作,比如多名研究智能剪輯、製作創意海報等產品的同事還是入職不到一年的新人。」他表示,圍繞這次兩會報導任務,前方和後方齊心協力、配合默契,大家在工作群裡碰撞思維、商量產品創新和呈現形態,每天都直至深夜。他也感慨小夥伴們每一天都能給他一些小驚喜,而這種驚喜讓他看到了團隊的創意和成長,也看到了山東廣電的未來。
不僅如此,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山東廣播電視臺還進行了一系列的預熱策劃,與兩會期間的時政報導、程序性報導進行統籌安排,提升宣傳效應。
比如,根據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總書記視察山東兩年來齊魯大地發生的重大變化,山東廣播電視臺報導組圍繞「總書記走過的地方」和「蹲點看履職」這兩個話題,提前準備新聞採制,以呈現素材更豐富的綜述性報導和「蹲點報導」。
在蹲點看履職的過程中,工作組把鏡頭對準一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報導他們在履職中的感人故事,推出《漫漫說 |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民履職記!那山、那人、那藥箱……》,通過漫畫形式,講述來自基層的代表的履職故事;策劃H5《蹲點看履職丨一年間,代表委員腳步不停……》和《閃電新聞記者蹲點看履職|牢記囑託鑄造山東之變》,對近期蹲點報導進行聚合呈現。
除此之外,山東廣播電視臺還充分利用AI智慧機器人剪輯系統,製作刊發《數說山東之變丨深耕蔚藍國土!經略海洋,山東亮點頻現》等AI短視頻,展現山東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
「5智模式」,打造智媒傳播生態
近幾年,前沿科技正在成為新聞報導方式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倒逼著媒體改革。在這次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召開的全國兩會中,「技術」更是各家媒體展開工作、比拼創意的關鍵和基礎。
上會記者人數十分有限,山東廣播電視臺報導組便充分運用5G等傳輸條件,將每一個新聞現場向後方進行實時信號傳輸,確保閃電新聞在第一時間製作、發布短視頻作品。同時,優質內容也能被及時搬上大屏,成為電視節目的重要內容。
由於沒有記者跟政協會議,但要保證傳播好政協委員好聲音、做好政協委員的節目,報導組充分運用雲技術,為每位委員準備了一個自拍杆、一副藍牙耳機和一張「明白紙」,寫清楚遠程視頻連線的技術要求。每天晚上都有3~4位政協委員和後方的主持人對話,節目宣傳效果甚至超過往年。
這其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是「5智模式」這一概念。張曉博表示,山東廣播電視臺希望在此次全國兩會報導中,通過4K引領、AI賦能,開啟智雲、智品、智傳、智網、智庫的「5智模式」,真正向「智媒體」轉型。
智雲,指的是在5G時代的媒體融合進程中,新技術的迭代不斷賦能新型內容生態,直播短視頻成為標配,vlog、雲直播常態化,5G、VR、AI虛擬主播、MGC等全面開花,報導要更快速、豐富,呈現形態要更多元化、立體化。
智品,意為主題報導新表達,要打造MG動畫、代表委員通道、兩會九宮格海報等兩會報導中的「智慧產品」。比如2020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微名片》結合了大數據和人臉識別技術,不僅可以實現文字搜索,還能進行面部識別,上傳代表委員照片,0.5秒內就能實現精準識別,網友還可以通過下方留言與代表委員進行實時互動。
智傳,強調全效傳播。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山東移動、山東聯通,以5G技術應用為支撐,實現直播雲連線、信號雲傳輸,讓新聞傳播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智媒呈現、全效傳播,讓用戶盡享兩會報導「盛宴」。
智網,包括全國一盤棋、全省「一朵雲」兩方面。一是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新聞、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雲、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時間、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等共12家主流新媒體共同組建全國範圍的區塊鏈新聞編輯部,實現優勢互補;二是閃電雲作為山東省融媒體開放共享平臺,打通省、市、縣三級,近百家區縣融媒體中心在各自客戶端、網站顯著位置發布前方記者採制的內容,讓兩會聲音直接觸及超千萬人基層群眾。
智庫,則是指「閃電智庫」。這是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2019年年底正式推出的新產品,涵蓋「四梁八柱」——四梁是指政務智庫、城市智庫、品牌智庫、行業智庫四大產品體系,八柱即融媒傳播、決策諮詢、會議論壇、視頻表達等八大服務模塊。今年兩會期間,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了「智庫專家評兩會」系列報導,邀請閃電智庫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解讀,並已刊發《董彥嶺:從「六穩」到「六保」,提振決戰決勝信心》《宋協娜:黨的科學統籌是疫情防控的核心保障》《周忠高: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稿件。
創意產品豐富,「創新報導永無止境」
形式上藉助各類技術,內容上緊跟各項熱點,創意上不斷開闊思維、選取創新角度,山東廣播電視臺希望在兩會報導中可以打造出儘可能多的讓網友愛不釋手的新媒體產品。
《全國兩會報導日曆本》是閃電新聞客戶端在2020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交互H5產品,通過點擊日期解鎖兩會重要新聞,為用戶清晰了解兩會報導提供新渠道。據張曉博介紹,這款產品從策劃到成品僅用了20小時,「在深度融合的內容生產流程下,可以實現智慧產品的高效創作」。
原創MG動畫《7大看點!100秒帶你讀懂不一樣的全國兩會》,以生動形象、有聲有色的MG動畫介紹2020年全國兩會的新看點和新變化;H5作品《首場「委員通道」雲開啟!這些熱點話題有了新回應》用圖文、音頻的方式,互動式呈現「委員通道」——搭乘「雲通道」,讓用戶沉浸式體驗通道上代表委員的履職時刻。
圍繞百姓關注的民法典草案,「民法典問答」閃電號通過在線互動問答的方式為網友解疑答惑;H5產品《答題闖關|看似很遠其實很近!民法典將這樣影響你我生活》,通過答題闖關這一H5產品和互動形式強化科普;山東廣播電視臺還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江必新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解讀,製作短視頻稿件3條。
除此之外,山東廣播電視臺此次也加大了評論力度,推出每日話題專題,配發《【地評線】齊魯網評:攻堅克難聚偉力,肩負使命再出發》《以「頭拱地」的勁頭打贏改革攻堅戰丨閃電評論》等系列評論文章;同時大膽創新,邀請代表委員撰寫評論文章,如全國政協委員潘魯生撰寫的《【全國兩會地方談】齊魯網評:因地制宜促進鄉村文化振興》被中央網信辦推薦轉發。
在張曉博看來,媒體融合永遠在路上,創新報導更是永無止境。「全國人大代表譚旭光曾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不爭第一,就是在混。」他說,面對每年的全國兩會報導,山東廣播電視臺的目標都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而也正是因為有了對自己、對團隊的高標準、嚴要求,才有了一點報導的「小成果」。
「這次全國兩會報導,在我職業生涯中註定不平凡,對於我們臺來說,更是意義非凡。」張曉博說,人手少,報導更要出彩,這是機遇也是挑戰。「超負荷」的工作節奏、創意滿滿的新媒體產品,換來用戶對山東廣播電視臺的認可和褒獎、對閃電新聞客戶端的紛紛點讚,「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