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突然腦出血被下病危通知書,到6次手術後仍是植物人昏迷9個月,11歲的病童楠楠(化名)(如圖)多次被「判死刑」。但她的媽媽劉瑞祥始終不信女兒一輩子都醒不過來,守著「不管多久我都等」的承諾,不分日夜悉心照料女兒16個月。如今仍進行康復訓練的楠楠已經可以正常交流和行動,成為親友和醫生眼中最鮮活生動的奇蹟。
能走路又能聊天
昨天中午,剛在北京博愛醫院上完培訓課程的楠楠坐著輪椅,由爸爸推著和媽媽劉瑞祥會合。
問及康復進度,楠楠一邊說「能走了」,一邊自己從輪椅上站起前行,只是步伐稍微有些緩慢。被問到「能再回輪椅嗎」,楠楠爽快地回答,「能,我倒著走比正著走還好呢」,便穩穩噹噹地逐步後退,又坐回到輪椅上。
北京晨報記者觀察發現,除了楠楠頸後和咽喉處的傷疤透露著曾遭受過的病痛,她的眼神、體態和精神狀態已與普通孩子相差無幾,令人難以想像眼前這個愛笑的姑娘一度是昏迷近9個月的植物人。
曾被判定植物人
2014年1月18日,楠楠吃完午飯回屋練習書法和二胡,不一會就一邊喊頭疼一邊嘔吐。在去往安徽宿州當地醫院的計程車上,楠楠打起呼嚕,劉瑞祥以為孩子只是困了,可到了醫院,楠楠聲音微弱,喘不上氣,任憑人怎麼呼喊都沒有應答。
開顱手術結束,劉瑞祥等來的是一紙病危通知書,轉院到江蘇徐州一家著名醫院,也被告知沒有手術價值。她再三懇求,醫生為楠楠進行二次手術,孩子命保住了,卻進入植物生存狀態。劉瑞祥不死心,隔著重症監護室的厚玻璃窗跟她說話,「無論你什麼時候醒來,媽媽都等你。」
悉心照料16個月
楠楠重度昏迷之初,劉瑞祥不像別的家長不敢動孩子,反而早早開始給她捏揉按摩。去年7月,頂著全家反對的壓力,劉瑞祥堅持帶楠楠進京接受第三次開顱手術。
護理過程中,她不分白天黑夜,堅持每隔1小時翻身擦洗,每隔2小時餵水換尿布,「別說長瘡,她連小紅點都沒出過,也沒肌肉萎縮、變形」,劉瑞祥充滿驕傲。楠楠半夜腿抽筋,劉瑞祥抱著女兒的腿搓揉,又用給嬰兒把尿的姿勢培養女兒自主排尿意識,現在回想起來她自己「也不知道哪來那麼多精力和力氣」。
母愛創造奇蹟
終於,楠楠在去年8月20日流下第一滴眼淚,10月2日準確地用手指到鼻尖,12月7日還喊出「媽」的音節,劉瑞祥喜極而泣。元旦後,她更有信心,把楠楠送進北京博愛醫院。
運動療法科主管治療師朱琳介紹,楠楠入院時機體功能無法協調,「亂動,說話也是嚷嚷,很難控制」,而今雖然視力仍然低下,認知、平衡等課程也仍在繼續,但總體恢復情況已是「非常難得的理想」。
了解楠楠病情的親友無一不讚嘆劉瑞祥的母愛力量,之前為楠楠主刀的北京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何江弘也稱其為幾十年難遇的奇蹟:「按楠楠的情況,超過3個月不醒就認定是永久性植物人,後邊的康復護理說白了全靠家人的一口心氣兒,沒有她媽媽,真就沒有她的今天。」
北京晨報96101現場新聞
記者 鐵瑾/文 王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