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顧先生(化名)因車禍導致頭部受傷、當場喪失意識,在當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後,仍處於昏迷狀態。後來,顧先生輾轉到了腦科醫院康復醫學科。
腦科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呂曉細緻地檢查後,發現患者不僅有嚴重的顱腦損傷、瀰漫性軸索損傷及第6頸椎骨折,同時還合併肺部感染。經過一個多月的綜合治療,顧先生從昏迷到睜眼,到有微小意識。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顧先生已經能夠簡單對話。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昏迷病人促醒病例,但可以肯定顧先生一定不是「植物人」。臨床上意識障礙的病人較多,但真正認定為「植物人」的較少,雖然這類病人從表面上看,對外界沒有反應,和「植物人」無異,但並不能單純地就認定是「植物人」。
傳統意義上的「植物人」裡,有超過四成並非真正的「植物人」,他們可能處於微小意識狀態,如果及時被篩選出來,進而有針對性的治療,是完全可以促醒的,所以植物狀態評估就顯得異常重要。
去年9月,45歲的歐先生起床時突然一陣眩暈,起初他也沒有在意。不料,吃完午飯後,歐先生突然嘔吐不止,隨即喪失意識,呼之不應,家屬立即將他送往腦科醫院搶救。
經CT檢查提示為腦幹出血,醫院急診為歐先生實施了側腦室鑽孔外引流術。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歐先生又接連出現了三次腦出血,醫院分別給他實施了右側顳葉枕葉、丘腦及腦室開顱血腫清除術。
術後的歐先生病情穩定,不過依舊昏迷不醒。為尋求進一步康復,歐先生被轉入康復醫學科。呂曉檢查後發現,患者右側顳枕葉及丘腦出血且血液破入腦室,合併有腦疝和腦積水,當時仍有嚴重的意識障礙。
通過綜合評估,呂曉為患者制定了一套包括肺功能、吞咽功能及肢體運動等在內的綜合促醒治療方法。一方面通過改善循環、營養神經,促進腦結構修復,另一方面配合情景綜合、語言吞咽、中西藥促醒、針灸等療法綜合促醒。
「好痛啊!」有一天,當康復師為患者做治療時,昏迷了7個月的歐先生竟然開口說話了。
越早開始康復治療,越容易促醒。一般來說,1個月內是促醒的黃金時間,這段時間內如果能醒過來,最終的康復效果也會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