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個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大鵬新區康復醫院設立

2020-11-27 SZNEWS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大鵬新區康復醫院

深圳新聞網7月7日訊(記者 歐淑清 通訊員 徐培光 許浩傑)「聽到我說話嗎?聽到眨一下眼睛、轉動一下頭。」隨著持續昏迷了三個多月的林女士的緩緩點頭,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大鵬新區康復醫院植物狀態促醒中心病房開科以來第一位促醒成功的患者出現。

今年4月,大鵬新區康復醫院植物狀態促醒中心病房開科,目前有44名病人。林女士是該促醒科首批36位病人之一。開科後,促醒科病人每月增加少則兩三名,多則五六名。

家屬:「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決不放棄!」

患者林女士,一直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並因此引發腎病症候群和腦病。今年春節期間,即2月19日,出現輕微昏迷,期間甦醒過一次後於今年2月23日再度陷入「深度睡眠」。

「只要還有一絲希望,我們絕對不放棄!」林女士的弟弟和弟媳婦為「睡眠狀態」的林女士各方求助。今年4月初,經市二醫院醫生引薦,大鵬新區康復醫院(南澳人民醫院)劉煊瑋醫師接觸到了林女士這個病例。

「患者不睜眼,不發聲,肢體不動;雙側瞳孔都已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根據植物狀態評分表,她只有3分,,處於完全性植物狀態,加上基礎疾病太多,醫生認為她的甦醒機會只有5%。

「接收她一是盡最大努力看能不能促醒,二是希望能提高她的生活質量,讓她即使走也走得有尊嚴。」促醒科負責人劉烜瑋坦承。

大鵬新區康復醫院植物狀態促醒中心病房

醫院:每天來一點「刺激」,終等到回應

目前該院促醒中心有醫生4人、治療師20人和護士16人,其中科室主要負責人劉煊瑋醫生曾遠赴美國進修並研究總結出了《植物狀態促醒流程》。其餘醫護人員也是專門針對植物人治療、護理的需要,在原來的康復科特別選拔出來,並經過專門培訓才能上崗。

「每天,我們都會利用視頻、音樂等多種形式,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刺激,激活腦細胞,試圖喚醒患者。」據劉煊瑋介紹,對昏迷狀態的患者,每天都是要不斷的「刺激」。

這方面,該促醒中心有專門的認知促醒治療師,在視覺方面使用家屬照片和彩色燈光,聽覺方面會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和家人「愛的呼喚」,味覺方面會用酸、甜、苦、辣等刺激患者。「醫院靠近海邊,我們有時候還會推患者走出病房,吹吹海風,感受不一樣的溼度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醫院還經常會播放朗誦或者樂曲給患者,配合該院所特有的音樂治療師戴慧,將患者的經歷和他喜愛的東西寫進原創歌曲裡,唱給病人聽。

此外,所謂「三分診,七分護」,劉煊瑋說道,植物人的護理比治療更為重要,醫院有專門的肢體訓練理療師。因為患者長期臥床,容易肌肉萎縮和關節畸形。理療師必須每天幫他們活動關節,利用針灸或低中頻電療刺激患者肌肉。此外,還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護士,在預防併發症方面起重要作用。每天給患者使用排痰儀,預防患者肺部感染;要對患者進行膀胱訓練,讓他們能夠自主排尿,預防腎感染和尿路感染;每天給患者翻身拍背,防止患者長褥瘡…

「神經顱腦電刺激-音樂綜合康復療法」、特色康復護理療法、中醫傳統療法結合的多種行之有效的促醒手段,加上醫護團隊、家屬的配合,最終在6月中旬迎來了林女士的「回應」。日前見到久違的兒子時,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儘管現在每天只有6次甦醒,每次6到7分鐘,但這對於她的家人來說已是如同新生般的喜悅。

劉煊瑋介紹,林女士現已能簡單地配合醫生指令性檢查,能通過眨眼、搖頭、點頭等動作執行醫生的指令,聽見某些音樂的旋律能通過眨眼、頭部動作及面部肌肉的運動打拍子,但由於患者重度昏迷時間久,目前多數時間仍呈睜眼昏迷狀態,生活仍不能自理,若繼續治療,相信會有更加可喜的進步。

特殊病房

希望建立國內植物人促醒的規範和標準

據劉煊瑋介紹,目前,在植物人促醒領域,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研究和設施都比較先進,而國內至今仍沒有權威的評估系統和規範的治療體系,可以說植物人促醒領域仍是學術界的一塊空白。

「我們要希望建立一套完備的評估體系及治療規範,讓其他醫院不再迷茫、有章可循,讓植物人有醫可治,且有治癒的希望。」市二醫院和新區康復醫院康復醫學帶頭人王玉龍表示,設立植物人促醒科主要是為了給植物狀態病人提供更規範化和標準化的治療,8月將有一場國際性康復論壇在大鵬新區舉行,他希望能夠牽頭建立國內植物人促醒的規範和標準,填補目前的空白。

目前,醫院正在進行多功能感官刺激室和新病房升級裝修。多功能感官刺激室將配備投影儀和VR設備,利用視聽刺激,使患者能夠投身於自己喜愛的場景。病房也根據植物人的特點「量身打造」。新升級的病房是封閉病房,由於病人長期用藥已產生重度耐藥,封閉式環境可以減少細菌感染機會,此外,病房裡還配備電動起立床,能定時自動起立,幫助患者翻身、站立等物理訓練;配備大小便自動處理器等以此節省人力。配備平板電腦,可以循環播放患者家屬的視頻、喜愛的音樂等刺激患者,還可以視頻連接家屬,彌補不能親自到場的「小遺憾」。

腦循環功能治療儀

相關焦點

  • 促醒植物人
    作者簡介    何江弘是陸軍總醫院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他長期致力於植物人促醒治療,目前已完成近100例植物人促醒手術,病例數量國內最多,效果也最好。為突破植物人診斷、手術以及後期康復等難點和瓶頸,何江弘還帶領團隊,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科研攻關,例如在腦成像方面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合作,在電生理方面與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康復階段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合作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在影視作品裡,不離不棄的親情,至死不渝的愛情,似乎都是喚醒植物人的心靈之藥。
  • 植物人還能醒來嗎?這5個促醒植物人的方法要知道
    生活中有這麼一群特殊的人,他們除了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經反射和進行物質及能量的代謝能力外,認知能力(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知力)已完全喪失,無任何主動活動,這群人被稱作為植物人或植物狀態。
  • 昏迷了(植物人)還能醒過來嗎?怎麼促醒?
    植物人又稱植物狀態。植物人有心跳並通常有反射動作(腦幹功能)。植物人可能甦醒,也可能持續保持昏迷直至病況惡化,部分植物人甚至還有可檢測到腦皮層的活動。臨床上常見的原因是急性損傷,包括交通事故、槍傷及產傷等非創傷性損傷。
  • 1個月內是促醒的黃金時機|植物人|昏迷|意識障礙|康復治療|-健康界
    患者顧先生(化名)因車禍導致頭部受傷、當場喪失意識,在當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後,仍處於昏迷狀態。後來,顧先生輾轉到了腦科醫院康復醫學科。腦科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呂曉細緻地檢查後,發現患者不僅有嚴重的顱腦損傷、瀰漫性軸索損傷及第6頸椎骨折,同時還合併肺部感染。
  • 用電場激活大腦,綠色療法促醒沉睡的「植物人」
    如果不是氣管被切開,身體上插著鼻飼管和導尿管,人們很難將這個清秀的大男孩與「植物人」聯繫到一起。在我國,據不完全統計,像濤濤這樣的意識障礙患者每年增加7-10萬,總數達30-50萬。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朝陽中西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董月青介紹,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腦科學和神經調控技術的應用,為準確評估和治療「植物人」提供了可能。
  • 植物人的綜合康復治療
    植物人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又稱為持續性植物狀態,國外學者認為腦損傷後持續昏迷1個月,我國傾向於3個月,可診斷為PVS。絕大多數學者認為PVS是腦幹上行網狀激活系統神經軸突損傷所致。
  • 關於植物人
    持續處於植物狀態1個月,即可診斷PVS。我國1996年4月南京PSV討論會議規定:1個月診斷為植物狀態(VS),3個月以上者才能稱PSV。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新增「植物人」53萬,我國每年新增「植物人」近10萬。面對如此龐大的沉重負擔,醫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治療「植物人」的成功經驗。
  • 一個「植物人」男孩的康復歷程: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朝陽中西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董月青介紹,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腦科學和神經調控技術的應用,為準確評估和治療「植物人」提供了可能。家屬從最初的焦慮到出現點滴變化時的喜悅,再到見證濤濤能夠獨立行走,董月青說,從整個康復歷程來看,家屬要抱定不離不棄的決心。就像剛從昏迷促醒中心出院的一位2歲寶寶媽媽說的那樣:「走著走著花就開了,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董月青介紹,意識障礙主要是指由於受了外傷、腦出血或者大腦缺氧、小孩腦炎等而出現的意識不清。
  • 醫院不願收 回家護理難 中國50萬植物人誰來照料?
    在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裡,植物人等慢性病的治療分三個環節:早期專病專治,中期康復,如果康復效果欠佳,就進入第三個環節——長期護理。那麼,沉睡中的植物人還會醒來嗎?他認為,如果患者有希望醒來,就要以積極的促醒方式救治;倘若沒有希望醒來,則最好把重點轉為護理。相久大則表示,截至目前,中心裡還沒有醒來的案例。中心成為植物人生命終點,這裡已「出院」20多位,首位患者在中心搬遷新址前去世,在中心生活三年多,前後存續近5年。收治的植物人中,尚未有人中途前往醫院繼續治療或回家,更沒有甦醒的「奇蹟」,他們都躺在床上安靜離去。
  • 昏迷103天後患者 在中心醫院昏迷促醒中心恢復意識
    家人急忙送至當地醫院,檢查發現王阿姨」腦出血」,給予藥物治療30分鐘後,醫生發現王阿姨一側瞳孔散大,需緊急手術治療,因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王阿姨被轉送到上級醫院治療,術前檢查發現王阿姨腦出血又大量增多,雙側瞳孔散大,急診手術終於暫時保住了生命。王阿姨從此陷入「沉睡」狀態,這個原本安詳寧謐幸福的小家,在這一天,這一晚,再也不」平靜」了。
  • 40%的植物人被誤診 專家稱家屬有權對醫生診斷提出質疑
    中國網財經3月28日訊 我國被診斷的植物人每年在50萬到120萬之間,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植物人昏迷促醒-康復中心主任董月青在研究中發現,植物狀態的患者有超過40%的被誤診,病人一旦被貼上「植物人」標籤,就很難擺脫它。董月青表示,醫院沒有完成全面測試時,病人家屬有權對醫生的「植物人」診斷提出質疑。
  • 藍色引擎提速大鵬新區,點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名片
    深圳天生擁有海洋基因、港口貨櫃吞吐量連續17年位居世界前列、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示範區、第二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離深海最近的經濟中心城市、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市GDP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約2600億元、佔全市GDP值約10%。
  • 中國年增10萬植物人 專家稱植物狀態並非不可逆
    本報資料照片  昨天,10多年前因保護國家財產和歹徒搏鬥,受重傷成了「植物人」的王常也來到了大會現場,如今的他仍在醫院康復治療,已經能說簡單的幾個字了。我國急診醫學泰鬥王一鏜教授稱,「別給植物人帶上『永久性』帽子」,南京紫金醫院25年促醒2000餘植物人,說明植物狀態不是不可逆的。
  • 醒來後的一聲「媽媽」,意外車禍昏迷數月,促醒手術喚醒花季少女
    萍萍,一個本應過著快樂生活的女孩,卻在花一般的年紀因為一場意外成了植物人。1年多以前,萍萍像往常一樣,騎著電瓶車從公司回家,不曾想,就在距離住所不到兩公裡處,萍萍與一輛行駛中的汽車發生碰撞,從電瓶車上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周邊的人看到馬上撥打了急救電話,萍萍被送到了醫院。
  • 42歲男子車禍傷後昏迷四個月,「神奇」治療讓植物人成功甦醒
    紅梅(化名)的丈夫李先生遭遇車禍,雖然緊急搶救撿回一條命,卻成了「植物人」,足足昏迷了四個多月。日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危重症神經外科為患者進行了高位脊髓電刺激手術,術後經過近兩個月的時間成功轉醒。
  • 昏迷促醒不能拖 抓住治療黃金期
    □見習記者 王嘉譯  植物人診斷要謹慎  抓住促醒黃金期  日前,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後長期昏迷的患者小張經過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神經外二科醫生的救治,在昏迷一百多天後醒了過來。  這件事要追溯到五個月前,27歲的小張即將迎來人生中的一件喜事——訂婚。因為高興,小張在訂婚前約了三五好友相聚。
  • 中外專家探索「喚醒」植物人新辦法
    由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主辦的「第二屆神經外科年會」「冬雷腦科第三屆學術年會」「2020Fukushima浦東神經外科論壇」近日同時在上海冬雷腦科醫院舉行針對植物人促醒這一醫學界「老難題」,目前已有相關研究發現,脊髓電刺激裝置植入術有望成為昏迷病人甦醒的新希望。 從現有的醫學技術來看,對「植物人」還缺乏專業的促醒治療,同時生存時間較長,中位數長達2-5年。
  • 深圳首個以昆蟲為主題的展館在大鵬新區揭牌
    7月25日,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召開之際,深圳首個以昆蟲為主題的展館,深圳昆蟲科技館暨大鵬新區科學館(昆蟲館)昨日在大鵬新區正式開館。     深圳昆蟲科技館暨大鵬新區科學館(昆蟲館)正式開館   深圳新聞網7月26日訊(記者 歐淑清 通訊員 孟麗君)7月25日,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召開之際,深圳首個以昆蟲為主題的展館
  • 植物人|身體在這裡,意識卻不在這個世界……
    植物人,在公眾視野裡,更多是作為10年、20年親情、愛情創造奇蹟的配角而存在。媒體鮮少深入植物人整個群體背後的故事,因為離公眾太遙遠嗎?事實也並非完全如此,植物人其實就在您身邊。70%的植物人由外傷造成,車禍這一現代文明的產物,是最大的外傷原因,年輕人又是車禍最大的受害人群。同時搶救、急救水平的提高,手術臺上原本會死亡的病人被搶救回來,卻又因為醫療水平還不夠高,搶救回來的病人成了植物人,醫學與文明的發展都充滿著悖論。
  • 植物人被喚醒是觸碰了哪道「開關」
    長久以來,如何喚醒植物人的問題就像個謎一樣一直困擾著神經科學研究人員。  真正的植物人甦醒非常困難  「植物人又稱植物狀態、睜眼昏迷,實際上就是人活著像植物一樣,除保留一些本能的神經反射和基本的新陳代謝外,喪失了與外界溝通的能力,沒有了意識和思維能力。」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神經康復三科主任、主任醫師張皓告訴科技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