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場激活大腦,綠色療法促醒沉睡的「植物人」

2020-11-26 騰訊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

濤濤安靜地躺在病床上,眼睛睜著,身體一動不動。如果不是氣管被切開,身體上插著鼻飼管和導尿管,人們很難將這個清秀的大男孩與「植物人」聯繫到一起。在我國,據不完全統計,像濤濤這樣的意識障礙患者每年增加7-10萬,總數達30-50萬。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朝陽中西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董月青介紹,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腦科學和神經調控技術的應用,為準確評估和治療「植物人」提供了可能。

「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濤濤,一個活潑開朗的山東大男孩,2年前因為意外卡到頸部,導致心跳呼吸驟停,隨後經過搶救後住進了ICU。後期經過高壓氧治療後,濤濤有了一些變化,但仍沒有恢復意識。

看著原本聰明伶俐的兒子,現在卻成了植物人,濤濤媽媽悲痛萬分。濤濤的姐姐一直在網上查閱各種關於昏迷促醒的治療方法和相關領域的專家,最終找到了董月青主任。

經過充分評估,董月青決定給孩子實施「高頸段脊髓電刺激」昏迷促醒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後董醫生還針對濤濤的情況使用特定的頻率、脈寬、電流參數為其進行刺激治療。

家屬從最初的焦慮到出現點滴變化時的喜悅,再到見證濤濤能夠獨立行走,董月青說,從整個康復歷程來看,家屬要抱定不離不棄的決心。就像剛從昏迷促醒中心出院的一位2歲寶寶媽媽說的那樣:「走著走著花就開了,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董月青介紹,意識障礙主要是指由於受了外傷、腦出血或者大腦缺氧、小孩腦炎等而出現的意識不清。最常見的狀態有三種:昏迷、植物狀態(即俗稱的「植物人」)和最小意識狀態。「只有植物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植物人,這類病人在治療上確實存在困難,很難恢復;而最小意識狀態的病人,通過積極治療部分是可以清醒的。我們時常會將兩種狀態混淆,將它們錯誤地統稱為『植物人』。」

電極片植入頸部,刺激大腦修復

董月青表示,意識障礙治療非常具有挑戰性,國內國際一直在嘗試各種方法,包括藥物、電刺激,還有手術神經調控,比如脊髓電刺激(SCS)。SCS的原理就是把一個電極片植入到患者頸部,在鎖骨下面埋一個刺激發生器,發出電流形成電場刺激。一方面通過刺激腦幹網絡結構來使大腦興奮,另一方面改變大腦神經傳導遞質,最終讓患者清醒。

除了脊髓電刺激,目前應用於昏迷促醒的神經調控技術還包括腦深部刺激器(DBS)、迷走神經刺激器(VNS)和巴氯氛泵。董月青表示,這幾種技術有不同的適用症,例如,很多腦外傷的病人,大腦中刺激丘腦的核團損傷了,就做不了DBS,只能做SCS。

值得一提的是,業內把SCS稱為「綠色昏迷促醒方法」,在不損傷神經的前提下,慢慢調理神經功能,通過長時間刺激積累,讓病人恢復意識。董月清主任建議,「腦外傷的患者,在3-6個月之間接受評估和促醒為最佳。這類患者經過針灸和高壓氧等傳統治療,在3個月後可能會慢慢恢復一些意識,如果依然沒有明顯的進展,評估適合就可以進行神經調控治療。缺血缺氧性腦損傷是最嚴重的腦損傷,建議更早關注,治療窗口期在1-3個月內。」

董月青主任認為,昏迷促醒治療在以前的確叫人望而卻步,只能應用一些常規保守的治療,而今隨著腦科學和神經調控技術的發展,即使腦損傷嚴重的患者經正確的幹預治療也能產生意識上的變化。即使希望渺茫,大腦的可塑性和修復能力依然存在;同時也要認識到目前治療的局限性,對意識產生機制認識的不足,限制了更有效的治療的實施,因此目前促醒率並不高。

相關焦點

  • 促醒植物人
    作者簡介    何江弘是陸軍總醫院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他長期致力於植物人促醒治療,目前已完成近100例植物人促醒手術,病例數量國內最多,效果也最好。年齡較大的女性,出現妊娠高血壓的可能性更高,在妊娠及分娩過程中,發生併發症機率也就更高,例如宮縮乏力、產程延長、產後出血等,都有可能導致產婦及嬰兒大腦缺氧,嚴重的有可能造成不可逆損傷,甚至成為植物人。     可見,以往遠離公眾視野的植物人,並非那麼遙遠,也未必與你我無關。他們,不該成為被忽略的群體。
  • 關於植物人
    由感覺神經細胞傳入的神經衝動達到一定閾值後,經特異感覺神經通道傳遞到大腦皮層時,可在大腦皮層激活一定的神經元活動模式,但這些神經元活動模式不一定能突現出來,而為意識主體所體驗到成為意識內容。另外,還有一些意識內容是在非特異網狀上行激活系統作用下,大腦皮層中自行激活或由其他神經元活動模式連帶激活的神經元活動模式達到一定的閾值而突現,為意識主體體驗到而形成的。
  • 全市首個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大鵬新區康復醫院設立
    「接收她一是盡最大努力看能不能促醒,二是希望能提高她的生活質量,讓她即使走也走得有尊嚴。」促醒科負責人劉烜瑋坦承。其餘醫護人員也是專門針對植物人治療、護理的需要,在原來的康復科特別選拔出來,並經過專門培訓才能上崗。「每天,我們都會利用視頻、音樂等多種形式,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刺激,激活腦細胞,試圖喚醒患者。」據劉煊瑋介紹,對昏迷狀態的患者,每天都是要不斷的「刺激」。
  • 昏迷了(植物人)還能醒過來嗎?怎麼促醒?
    植物人又稱植物狀態。植物人有心跳並通常有反射動作(腦幹功能)。植物人可能甦醒,也可能持續保持昏迷直至病況惡化,部分植物人甚至還有可檢測到腦皮層的活動。臨床上常見的原因是急性損傷,包括交通事故、槍傷及產傷等非創傷性損傷。
  • 荊門25歲小夥因車禍昏迷,兩個多月後奇蹟般被促醒!
    據悉,就在小濤住院促醒期間,神經外科已有好幾位昏迷患者促醒成功,出院回家或轉回家鄉繼續康復治療。究竟是什麼技術打破了昏迷患者沉睡的「魔咒」呢? 你是磁,你是電,你是促醒的「神話」「物理治療是我科目前昏迷患者促醒的主要方法,有『經顱磁刺激』和『右正中神經電刺激』兩種療法。
  • 植物人的綜合康復治療
    植物人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又稱為持續性植物狀態,國外學者認為腦損傷後持續昏迷1個月,我國傾向於3個月,可診斷為PVS。絕大多數學者認為PVS是腦幹上行網狀激活系統神經軸突損傷所致。
  • 植物人還能醒來嗎?這5個促醒植物人的方法要知道
    生活中有這麼一群特殊的人,他們除了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經反射和進行物質及能量的代謝能力外,認知能力(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知力)已完全喪失,無任何主動活動,這群人被稱作為植物人或植物狀態。
  • 沉睡15年後植物人醒了 電擊迷走神經讓病人恢復意識
    沉睡15年後植物人醒了 電擊迷走神經讓病人恢復意識 2017-09-28 09:13:20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昏迷促醒不能拖 抓住治療黃金期
    □見習記者 王嘉譯  植物人診斷要謹慎  抓住促醒黃金期  日前,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後長期昏迷的患者小張經過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神經外二科醫生的救治,在昏迷一百多天後醒了過來。  這件事要追溯到五個月前,27歲的小張即將迎來人生中的一件喜事——訂婚。因為高興,小張在訂婚前約了三五好友相聚。
  • 【關注】在傳統意義上的「植物人」中,超過四成並非「植物人」!
    年齡較大的女性,出現妊娠高血壓的可能性更高,在妊娠及分娩過程中,發生併發症機率也就更高,例如宮縮乏力、產程延長、產後出血等,都有可能導致產婦及嬰兒大腦缺氧,嚴重的有可能造成不可逆損傷,甚至成為植物人。  可見,以往遠離公眾視野的植物人,並非那麼遙遠,也未必與你我無關。他們,不該成為被忽略的群體。
  • 一個「植物人」男孩的康復歷程: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看著原本聰明伶俐的兒子,現在卻成了植物人,濤濤媽媽悲痛萬分。濤濤的姐姐一直在網上查閱各種關於昏迷促醒的治療方法和相關領域的專家,最終找到了董月青主任。經過充分評估,董月青決定給孩子實施「高頸段脊髓電刺激」昏迷促醒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後董醫生還針對濤濤的情況使用特定的頻率、脈寬、電流參數為其進行刺激治療。
  • 中國年增10萬植物人 專家稱植物狀態並非不可逆
    我國急診醫學泰鬥王一鏜教授稱,「別給植物人帶上『永久性』帽子」,南京紫金醫院25年促醒2000餘植物人,說明植物狀態不是不可逆的。  在昨天首場報告中,王培東教授介紹了該院25年促醒2000餘例植物人的經驗。在2000餘例促醒的植物人中,有70-80歲的老人,也有幾歲的幼兒,最長用3年時間才促醒,最短的38小時就促醒。通過高壓氧為主的綜合治療,植物人促醒總有效率78.3%,高於國外報導的54%-56%水平。  「我們不斷創造」植物人「促醒醫學奇蹟,改變了植物狀態不可救治的歷史。」
  • 兩年六個月,又一例植物人甦醒,喚醒植物人要怎樣的「神操作」?
    根據功能神經外科專家何江弘的推斷,目前我國約有30萬「植物人」患者,每年新增「植物人」患者的數量高達7萬到10萬。而就在半個月前,在四川省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神經外科病房裡,「沉睡」兩年零六個月的「植物人」彭維慶恢復意識,再次創造了奇蹟。雖然在病床毫無知覺的躺了兩年多,但是母親、嶽母和妻子從沒有放棄希望,每一天都和第一天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彭維慶。而命運也沒有辜負她們的付出,在二月份一次擦洗身子時,母親吳永秀看到了兒子嘴角露出的笑容。
  • 醫院不願收 回家護理難 中國50萬植物人誰來照料?
    在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裡,植物人等慢性病的治療分三個環節:早期專病專治,中期康復,如果康復效果欠佳,就進入第三個環節——長期護理。那麼,沉睡中的植物人還會醒來嗎?何江弘指出,在現有醫療水平下,植物狀態醒來的概率幾乎為零,只有約40%尚有微弱意識存在的微意識患者有機會能夠醒來,「但無法保證醒來之後能恢復到什麼程度,因為患者是大腦遭受嚴重損傷而昏迷,這種損傷不可逆,所以即便醒來大多也是重度殘疾。昏迷越久,殘疾程度越重。」他認為,如果患者有希望醒來,就要以積極的促醒方式救治;倘若沒有希望醒來,則最好把重點轉為護理。
  • 「植物人」的判定要謹慎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各種原因新增的「植物人」患者近10萬人,顱腦外傷、腦卒中及缺氧性腦病是導致「植物人」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約七成是由外傷造成。而排在危險因素第二位的卒中,也隨著發病人群的增加而有所增長。缺氧性腦病一般以一氧化碳中毒、心肺復甦術後等導致腦部缺氧的情況較多。
  • 困於大腦:未被醫學完全解鎖的「植物人」
    這是一個因一氧化碳中毒缺氧而深度昏迷的病人,他是個植物人。患者的大腦影像報告圖源:受訪者供圖醫生翻過一張張病理報告,試圖用「不再發電」「出現萎縮」等詞彙,描述一個至今未被醫學完全解鎖的世界。當然,經過 PET-CT(一種協助確診全身腫瘤組織分布和代謝的影像檢查方式) 和功能性磁共振等檢查,也有一些植物人被察覺到微弱的亮光,仿佛風裡的火苗,偶爾閃出一簇。這意味著,經過治療,患者有部分機率會恢復意識。醫學診斷中,並沒有「植物人」這類通俗表達,專業的說法是「慢性意識障礙」。嚴重的顱腦創傷,大腦缺血缺氧都會導致植物人的出現。
  • 中外專家探索「喚醒」植物人新辦法
    中外專家探索「喚醒」植物人新辦法 在我國,每年至少增加10萬名「植物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事故、心腦血管疾病等意外事件逐年增多,意識障礙的患者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
  • 植物人群體:意識出走後,何處安身?
    受訪者 供圖「大腦起搏器」「普通人可能有個誤區,認為植物人就是『殭屍』一樣躺在那裡,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還是有比較豐富的感情和對外界的反應的,最明顯的是他有痛覺,只是反應不像正常人那麼明確。」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昏迷促醒中心主任何江弘說。
  • 植物人,執著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也只有少數人被喚醒1996-2000年何江弘跟隨導師,在陸軍總醫院(原北京軍區總醫院)經歷了5年的植物人臨床研究後,醫院於2003年設立了「植物人促醒中心」,因為在外科研究上一直沒有進展,作為外科醫生的何江弘,未再參與隨後的工作。
  • 昏睡數月"植物人"被喚醒 成功重建語言中樞系統
    華西醫院,一名昏睡了6個月的「植物人」通過脊髓電刺激療法被成功喚醒。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陳然)11月26日報導 近日,在華西醫院神經外科,一名昏睡了6個月的「植物人」通過脊髓電刺激療法被成功喚醒。同時,他也成為了西部首例通過這項技術實現語言中樞系統重建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