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執著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2020-11-27 健康界

身體在這裡,意識卻不在這個世界。植物人,一個熟悉但卻被遺忘的群體,以偶像劇情節的需要存在,卻在真實生活中無人談及。

但,總有一些人沒有忘記他們。陸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何江弘教授,一個植物人的「喚醒者」,從醫20多年,一直努力讓更多的奇蹟發生。

 

(2016年12月,何江弘捧回了「京城好醫生」的獎盃。)

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也只有少數人被喚醒

1996-2000年何江弘跟隨導師,在陸軍總醫院(原北京軍區總醫院)經歷了5年的植物人臨床研究後,醫院於2003年設立了「植物人促醒中心」,因為在外科研究上一直沒有進展,作為外科醫生的何江弘,未再參與隨後的工作。

直到2008年,何江弘留學多倫多大學附屬Sickkids及St.Michael's醫院神經外科,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植物人治療技術,在國外學習的導師鼓勵下,讓他堅定了在植物人喚醒治療領域的信心。

2010年,作為北京軍區總醫院重點學科的附屬的八一腦科醫院成立,專設以治療植物人為重點的功能神經外科,在隨後的幾年內迅速發展擴大,並於今年以科室形式存在。

目前,陸軍總醫院植物人促醒中心,每年門診接診大概200例病人,十幾年來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植物人接診中心,但目前接受手術治療的不過才100多例。

何江弘解釋說:「從現在的治療能力上來講,具有微意識的病人才適合手術治療。所以在接收病人的時候,我們會進行嚴格篩選。」

「經過我們篩選的微意識狀態病人促醒率可以達到60-70%」何江弘介紹說,手術治療是當今促醒植物人的最有效的方法。

「手術治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腦深部電刺激(DBS),一種是脊髓電刺激療法。這兩種方式都是對患者的喚醒系統施加外源的持續電刺激,從而增強患者大腦的生理電活動,改善腦代謝功能,最終達到維持意識清醒水平的目標。」

(何江弘教授在手術中)

何江弘正是用脊髓電刺激的手術,喚醒了一位昏迷長達4年的患者。

植物人的恢復有三個影響因素,何江弘介紹到,第一年齡,年齡越小,恢復得越好。第二時間,得病時間越短,恢復機會越大。第三病因,外傷要遠遠好於非外傷,非外傷包括腦出血、腦梗塞、麻醉意外、呼吸驟停等。

「通常患者昏迷1-2年後,恢復的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但我們給這位昏迷4年的患者做了詳細的檢查和評估發現他符合手術的條件,具有恢復意識的潛力,結果正如我們的預期他醒了,效果還不錯。」

醫學,從來沒有100%的確定,醫生能做的,只有不斷嘗試。何江弘一直在探索更多的方式,讓植物人獲益。

2015年7月,何江弘與藝術家吳超因「植物人視聽喚醒項目」而結識,一起在燕郊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此項目。這是一個藝術與醫學結合的公益項目,試圖用能激發人體原始本能的影像和聲音來喚醒植物人。

「在工作當中看到植物人這個群體非常無助,跟患者的感情也特別深,很想幫助他們。剛好這個事情既不脫離工作又是公益性質的,所以就毫不猶豫地做了。」何江弘說。

何江弘認為植物人的治療應該多學科合作,要有一些心理學、藝術、音樂、營養學等相關領域加入進來。「醫院畢竟只是一個醫學上的治療,但植物人引起的問題不單單是醫療和藥物能解決的。」

大部分植物人,在家裡等待著死亡

在眾多疾病面前,植物人顯得「小眾」,甚至在對植物人的認知上,公眾包括醫生都有很多誤判。

「很多人把一些清醒但是存在著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的人誤認為是植物人。其實有些病人並不是植物人,只是重殘。當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恢復,可能就會突然醒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病人成為「植物人」後,突然某一天自己醒來了。」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各種原因新增加植物人患者近10萬人,但從事植物人促醒的醫生非常之少,全國正規的植物人促醒中心也不超過10家。

「確實技術上有很多困難,但大家還是很難靜下心來做這個事情,這也是現在醫療環境的大背景造成的。植物人的治療短期內很難見效,消耗又非常高。醫生對治療都不是很樂觀,也很難在事業上得到滿足感。」何江弘說。

醫療資源少,植物人往往面臨著求醫無門的困境。但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接納,讓植物人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在我國,殘聯並沒有把植物人納入殘疾人的行列,相關福利待遇和政策優惠植物人都無法享受。「但實際上,植物人是最嚴重的一種殘疾。」何江弘說。

另外,植物人在急性期結束後的治療費用,也不在醫保報銷的範圍內,手術和很多藥物都需要自費。植物人的治療就像一個無底洞,吸光一個家庭所有的財力和精力。

「我們做過一個統計,植物人頭一年的治療費用大概50-100萬,第二年還沒有恢復的話,通常治療強度會降下來,維持一個基本的治療也需要10-20萬。病人一直醒不來,家人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都非常大,甚至會影響家庭和社會關係。」何江弘說。

事實上,很多家庭因此放棄了治療,大部分植物人,都在家裡等待著死亡。

失去信心,能活多久?

植物人的生存時間,一直沒有定論。

國際上普遍認為植物人的生存期只有1-2年。但何江弘卻不這麼看。「植物人從疾病本身來講實際上就是沒有意識,除了沒有意識之外其實其他的生理狀況都非常好。理論上來講只要護理得當,不出現併發症,病人可以長期生存。」

何江弘認為,病人最後生存不下去,往往是因為家屬和社會對他的治療信心下降,護理質量下降,最後死於營養不良或者併發症。

但也有特例。在會診中,何江弘遇到了一位存活9年的患者。

一位中年男子遭遇意外成了植物人,妻兒離去,母親去世,只有老父親堅持照顧。

老父親每天背著兒子去鍛鍊,給兒子洗澡翻身,使得兒子的身體狀況非常好。在何江弘見到他們時,已是父親照顧兒子的第九個年頭。

但遺憾的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老父親身體已大不如前,再也沒有能力照顧兒子了。

可以想像,沒有社會的幫助,這位曾經創造醫學奇蹟的男子最終也與大部分植物人的結局無異。

不放棄一絲希望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隨著搶救、急救水平的提高,讓手術臺上原本會死亡的病人被搶救回來,但又因為醫療水平還不夠高,搶救回來的病人成了植物人。醫學與人文,在此充滿了悖論。

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車禍這一現代文明的產物讓年輕人成為植物人的主要群體。

在西方,人們對於生活質量更加關注,反而更願意接受安樂死。而在我國,親情難以割捨,如果沒有不遺餘力地治療,就顯得「不人道」。

不放棄一絲希望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死去?

「完全沒有生活質量的生活,只是作為一個生物體生存來講,我個人認為是沒有意義的。」何江弘說到。

「但是作為醫生,評估病人的時候考慮的又不一樣了。一個人要選擇離開的時候,之前一定要給他做一個很權威很科學很嚴謹的評估,如果他還有努力的機會,那我們一定要給他機會,否則這是不道德的。」

現代醫學的瓶頸在於無法判斷是否已經窮盡了評判手法,只能儘可能地接近事實。但最殘忍的是,植物人甚至沒有選擇自己生死的權利。

誰來做這個決定?我們都面臨著一個倫理上面的挑戰。

(原文標題:植物人,執著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相關焦點

  • 植物人可執行安樂死? 他們是活著的人有生存權
    本報記者 申少鐵攝  植物人是活著的人(聚焦·走近植物人群體(上))  植物人是一個常常被遺忘的特殊群體,他們雖然活著,卻如同在沉睡。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專人照顧。其治療和護理費用高昂,並且療程曠日持久。植物人群體的生存狀態是什麼樣的?植物人的合法權利何以維護?怎樣才能讓植物人更有尊嚴地活著?
  • 沉寂的生命也有尊嚴,他為植物人建「港灣」
    老安和妻子的感情頗深,儘管有護士的照護,老安依舊每天親自來給妻子餵飯、拍背、揉腿……還時不時在妻子耳邊對她說一說家裡的近況。「我跟她多說些家裡的事,也許能刺激她的大腦。」老安哽咽地說,「我多麼希望有一天她能醒來,像以前一樣看看這個家。」  希望固然美好,但也抵不過現實壓力。
  • 這個女護士說:面對死亡,讓逝者更有尊嚴地離去
    因為自己不僅僅是一名護士,還是一名退伍軍人。賈曉陽大學期間在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習護理專業,大一過後,她響應號召,當兵入伍,在山西大同經歷了兩年軍旅生涯,之後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畢業後在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從事護士工作。「有一天微博熱搜是陸海空軍醫都過去了,還有以前的戰友。」
  • 李龍梅:視障教育應讓學生學會自食其力,有尊嚴地活著_新華訪談...
    盲孩子們多為寄宿制學生,在學校裡能夠學到什麼,將關係到這個孩子有沒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可不可以像一個健全人一樣被社會所接納,能不能夠自食其力、有尊嚴地活著。盲孩子們如何接受教育?按照教育部規定,每一個省級教育主管部門都要辦一所盲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書本費、學費、夥食費、住宿費等費用均由政府承擔,孩子們只需要提供殘疾證並且通過入學前的試讀,就可以進入學校學習。
  • 專家呼籲:讓患者有尊嚴地死去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可能都有不一樣的看法...... 贛州71歲的老人老林,在去年被診斷為肺癌晚期,頓時家裡籠罩上一層陰霾。老林有一兒一女,在對老父親的治療問題上,他們有了爭執。大兒子認為:一定要治,父親辛苦一輩子,這是我們兒女應該做的,不然就是不孝。
  • 【醫生賣房創辦植物人託養中心】北京密雲植物人託養中心,相久大和...
    【醫生賣房創辦植物人託養中心】北京密雲植物人託養中心,相久大和20名護士照顧著31個植物人。為了託養中心,他辭職賣房,沒有收益的情況下,支出500多萬。他沒想過賺錢,會免費幫助負債纍纍的病人家屬。相久大說:植物人也是活著的人,應該有尊嚴地離世。
  • 植物人被拔管後法院命令插回去……
    Lambert的妻子認為丈夫已經沒有好轉的可能,與其這麼痛苦的活著不如讓他有「尊嚴」的離去。然而,Lambert信仰天主教的父母卻認為他們的兒子只是殘疾,他能自主呼吸、眼睛還能偶爾睜開,他還活著,「被動安樂死」的決定無異於是在「殺人」。Lambert的案件於2015年訴訟到歐洲人權法院,法院判決停止治療並認為這不屬於違法生命權。
  • 七旬絕症老人擔心變成植物人,選擇去瑞士接受安樂死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英國有一名年屆七旬的老人家七年前不幸被診斷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由於這種疾病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老人家打算在自己變成植物人之前進行安樂死,並希望能夠安詳地離去。據媒體報導,現年70歲的戴夫·芬利來自英國蘇格蘭港城敦提,他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也稱肌肉萎縮症)已經七年了,七年來他一直與疾病頑強地鬥爭。由於運動神經元疾病目前是一種絕症,隨著疾病的發展,戴夫·芬利的身體機能越來越差,現在連簡單的吞咽和呼吸都出現困難。
  • 植物人能醒嗎?專家:長期植物狀態幾無可能
    本報記者 申少鐵攝   植物人是一個常常被遺忘的特殊群體,他們雖然活著,卻如同在沉睡。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專人照顧。其治療和護理費用高昂,並且療程曠日持久。植物人群體的生存狀態是什麼樣的?植物人的合法權利何以維護?怎樣才能讓植物人更有尊嚴地活著?從今天起,我們推出 「走近植物人群體」專題報導,以期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和關愛。
  • 植物人到底算不算人,這位醫生投入500萬,給出答案
    作為人的尊嚴也就沒有了。如果是按這樣的標準來判斷的話。植物人不算人。然而,卻有這樣一位醫生,清清楚楚的肯定:植物人就是人。他不僅是肯定,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植物人,最大程度的將人的尊嚴保留下來。可是,就算沒有錢,他也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相濡以沫的妻子,因為沒有專業護理過世。像老安這樣的情況很多,因為家中有一個植物人,而傾家蕩產、因病返貧的大有人在。據相大夫介紹,國內現在有30萬至50萬人是植物人,而每年還有8到10萬人的增加。
  • 探訪植物人託養中心:最怕活著卻不醒,有人昏迷71天後醒來
    這是醫學界對「植物人」的定義。2010年,「無反應覺醒症候群」曾被推薦取代「植物狀態」,以避免「植物人」帶給人的消極印象。曾有醒來的「植物人」說,昏迷期間,他見過地獄的樣子,也有的說,像身處戰場,周圍有槍聲和血。還有人,雖然被判定為「植物人」12年,但卻默默覺察著周圍正在發生的一切。他們最大的敵人不是死亡,而是活著卻未醒來。
  • 中國年增10萬植物人 專家稱植物狀態並非不可逆
    3問「植物人」  1「植物人」能不能醒過來,比例有多高?  王一鏜教授說,沒有人知道「植物人」什麼時候醒來,什麼時候可以恢復到常人狀態。而植物人促醒一年費用約3萬元,植物人的促醒重要原因之一是親人的堅持。  在南京紫金醫院2000餘例促醒病人中,父母自己吃鹹菜省下錢給孩子治療比比皆是。本報日前報導的植物人患者王一,因高血壓30多歲出現腦中風,導致植物狀態。父母堅持7年精心照顧,不停地和他交流,最終喚醒了兒子。
  • 活著被宣告死亡,生命尊嚴被蔑視
    然而,當家屬強行衝進產房時發現,產婦竟然還活著。隨後,該產婦被送往另一醫院救治。不幸的是,當晚8點30分,該產婦不幸去世。此外,產婦肚裡的男嬰也沒能保住,母子倆在同一天離開了人世。(5月27日《安徽商報》)    從早晨5點45分被醫生宣告死亡,到上午9點多情緒激動的父親強行闖入了產房,卻發現女兒還在不停流眼淚,甚至還有微弱呼吸,這其間已經浪費了寶貴的3個多小時。
  • 學會具體地活著
    那就是:如果你想過得幸福,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學會具體。尤其是,學會設定一系列具體的目標。但是,一個人在年輕時,往往只能概括地過著。甚至也可以說是表面地活著。我們喜歡談人生,談理想,談愛情。我們喜歡高山,喜歡大海,喜歡詩歌,喜歡遠方。但那其實,根本不是活著本身。活著,是具體的。就算你的目標很宏大,一樣需要具體地過完每一天。
  • 醫院不願收 回家護理難 中國50萬植物人誰來照料?
    千龍網記者劉美君攝清洗毛巾,擦拭身體……智英輕輕地為母親做著按摩,無奈的眼裡滿是心疼:剃光頭髮的母親沉沉地睡著,久不見陽光的皮膚鬆弛、晦暗,變形的手骨在自然狀態下呈倒鉤狀向裡彎曲。「住在這裡我們很放心,床頭有監控,可以24小時視頻連線看到母親。」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
    霍本曾經是一名通曉四種語言的的工程系學生,而且還是武術能手,但現在只能歪著身體無望地坐在輪椅上。23年前遭遇車禍後,他就成了一個只能勉強呼吸、吞咽和消化食物的「怪物」,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只是一個人形空殼。然而,其實一直以來,霍本都是神志清醒的,只是沒有人知道而已。霍本先生,您是怎麼熬過這23年的?
  • 為何要給植物人父親拔管放棄治療?
    丁元英能如此冷靜地問出這樣的話,可見他不是一個平常的人,那種生而為人都不容易過的心理關卡,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這也太可怕了。在家庭會議上他是這麼安排的: 「爸還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生命……不到確定是植物人的最後階段,絕不能放棄。如果過了病危階段確認是植物人了,那就停止交費。我就把氧氣管子拔了。」
  • 《被塗汙的鳥》死裡逃生地活著
    但我更喜歡把它理解為這是一本批判人性的書,是一位來自東歐的小男孩死裡逃生地活著的故事。作者耶日·科辛斯基根據自己的部分經歷改編,作為一個猶太人,為了保住生命經歷了很多曲折。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作者被囚禁了23年,這究竟是詆毀祖國的言論,還是反思人性的著作?
  • 妻兒相繼離世,孤家寡人地活著有什麼意思呢?
    後面他老婆因為半夜突發心梗,身邊沒人幫忙拿藥去世了,這還是因為他打電話回家沒人接轉而給鄰居打電話讓鄰居去幫忙看一下才知道的。在這之後,他徹底成了孤家寡人,與此同時也越來越老了。然後他沒有再出門打工,但還是種很多很多的田,養很多很多的家禽,每天除了回家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都上山下田。
  • 促醒植物人
    多數人認為植物人永遠無法醒來,很多醫生也會做出誤判。事實上,在傳統意義上的植物人中,超過四成並非植物人,他們具有微弱的意識,有些甚至接近正常。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發展,如今已可以將這些患者檢測出來,進而有針對性地治療,大大提高了促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