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暮妍 圖//網絡
01.
之前有次回老家時經過一鄰居家門前,看到他家門沒關,不經意瞥了幾眼,看到桌子上孤零零放著用過的一塊碗和一雙筷子,桌子上還有些許汙垢,看著有些日子沒清洗了。
我知道他不在家肯定在山裡或者田裡。
那戶鄰居現在是一個快七十歲的大爺獨居,我的眼裡他是個可憐人。
有多可憐呢?
時間追溯到十幾年前,那時候他們家是開小賣部的,也有茶園和柑橘園,在村裡算是經濟比較好的人家。加上他們家還開小賣部,村裡很多人每天晚上都喜歡去他家看電視、聊家常,很熱鬧,他們家的日子總給人一種蒸蒸日上的感覺。
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因為殘疾行走困難一直未婚,小兒子雖然已經結婚生子,但嗜賭成性,經常被追債,常年不著家。
小時候經常聽說債主又找上家門來了,他為了小兒子的人身安全一次次替他還錢,或許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縱容,他的小兒子在賭的路上一去不復返,最終在外地被人發現自殺於一條小河邊。
依稀記得噩耗傳來時他老婆那撕心裂肺地哭嚎,我在家裡聽得一清二楚。那陣子村裡人都知道他們心裡不好受,所以都不敢隨意去他家喧譁,他兒媳婦也帶著倆孫子離開了。
好不容易過了好幾年,村裡人終於不再竊竊私語他們家的悲劇,他們似乎也在時間裡走出了陰影,厄運卻再次來臨,他那殘疾的大兒子出車禍當場死亡。
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之後,他們家就只剩下他們夫妻倆守著記憶過日子了,漸漸地,他們的日子和眼神一起暗淡下去了。
隨著村裡越來越多的人出門打工,他們的茶園和柑橘園也開始沒經營了,小賣部也關了,不過他們夫妻倆仍然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裡一天一天地過著。
不然還能怎麼樣呢?
02.
再後來,大爺出門去工地做事了,家裡就剩他老婆自己一個人。後面他老婆因為半夜突發心梗,身邊沒人幫忙拿藥去世了,這還是因為他打電話回家沒人接轉而給鄰居打電話讓鄰居去幫忙看一下才知道的。
在這之後,他徹底成了孤家寡人,與此同時也越來越老了。
然後他沒有再出門打工,但還是種很多很多的田,養很多很多的家禽,每天除了回家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都上山下田。
我曾在回家時見過他孤零零挑著擔子一小步一小步蹣跚在路上的背影,也曾見過年底他在鎮上迎著冷風瑟瑟發抖賣豬肉的樣子。
一個孤身的暮年老者,歲月密密麻麻地在他臉上的刻滿了紋路,無人知他冷暖,但是他似乎永遠都不會覺得絕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好好地活著。
從前每次想起他,我都感嘆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妻兒相繼離世,他孤家寡人地辛苦活著有什麼意思呢?
如果我是他,可能我早就沒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守著記憶孤零零度餘生的日子想想就好苦啊。
03.
直到後來我看了餘華的《活著》這本書,我突然就能理解他為什麼能一個人好好地活著了。
餘華筆下的福貴原是地主家的闊少爺,可是因為嗜賭成性敗光了家業。窮困潦倒之際,父親因為身體不好去世了,緊接著又趕上母親生病,他在去求醫路上卻被國民黨部隊抓去當壯丁,最後又被解放軍俘虜、放他回家。
回到家鄉之後物是人非,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卻因為一場病不幸變成了啞巴。
他痛定思痛決定要開始好好過日子了,可是妻子家珍卻因患有軟骨病又吃不上飯,營養跟不上很快油盡燈枯;兒子為救縣長夫人,獻血過多而死;女兒好不容易嫁人之後,卻因為產後大出血也死了。
原本想著和女婿一起把外孫拉扯長大,沒想到女婿卻在工作中因意外身亡,而唯一的親人外孫也在跟著自己回鄉下後因為吃了太多的豆子撐死了……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想到我的這個鄰居,果然故事來源於生活。
他們同樣被生活一直戲弄,同樣是在擁有後又突然失去。可是他們始終活著,哪怕日子千瘡百孔,福貴還是買了一頭老牛來陪著衰老的自己在田埂裡繼續度餘生,而我鄰居的大爺同樣整日穿梭於山間田野。
如果說在親人尚在身邊的時候,迎著難努力過日子是為著責任和苦難中那一點親情之暖,那在親人相繼死去之後,還孤獨又辛苦地活著是為了什麼呢?
這個問題,餘華給出了答案,他在書上說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也就是說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這種意義會在無形中支撐人去珍惜生命,所以書中的福貴和我鄰居的大爺都能在經歷大苦大難後好好活著。
福貴說過這麼一句話:"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從他的慶幸裡可以看出他是珍惜生命的,也足夠樂觀。至於我鄰居的大爺,我想他獨自過著平常日子的同時即便不樂觀,也足夠勇敢,因為他同樣承受住了來自生活的巨大苦難。
他的人生同樣不需要別人替他唏噓,只要他仍然有活著的信念,不管怎麼活,都是有意義的。
04.
我們似乎都進了個誤區,總覺得活著就得是生活順遂的同時且越來越好,這樣活得才有意義。我們都知道世事無常,但是一旦自己經歷了無常就會覺得活著好難,好沒意思,甚至看見別人的苦難也不自主替人家唏噓。
可人世間本來就是悲歡離合在交織,誰能保證自己一生都活得歡愉呢?難不成一經歷大苦大難就都一頭撞死嗎?
我突然想起電視劇裡常出現的,那些在冷宮裡呆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失寵妃子,你說她們在榮寵盡失,無人問津且失去自由的情況下,是怎麼挨過每一個春夏秋冬的,除了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外,還能有更好的解釋嗎?
正是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所以無數人在各種苦難之前,都會本能地選擇活著。這樣一想,也突然覺得生活中三不五時出現的一些困難沒那麼可怕了,反正我們終將選擇好好活著。
所以,如果你突遭失業,突患疾病,突然覺得生活沒有希望,不妨想想身邊那些比你更難但是仍然堅持好好活著的人。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這個生命本質我懂了,也希望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你也都能懂,都能永遠對生活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