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這樣一個含有爭議的劇情,對於真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會面臨「道德和責任」的抉擇時刻。
隱居古城的丁元英突然接到了妹妹丁秋紅的電話,說父親腦溢血住院了。丁元英二話沒說立刻飛回了家,加上大哥,兄妹三人一同來到醫生面前,病情很不樂觀,能救活的希望不大,既是救活,基本也是植物人。這是醫生給的診斷。
丁元英聽完,問了一句很忤逆的話:「醫生,那我怎麼能讓我父親死?」
醫生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因為只要病人沒死,帳戶有錢,他就是全力救治。但是他的大哥和小美臉色立馬就變了,像是在看魔鬼一樣的看著他。
這句話對於常人是沒有辦法說出來的,更何況是父慈子孝,對於正常人來說那必定是傾家蕩產也要治病的。畢竟錢沒了可以掙,人沒了就真的沒了。
丁元英能如此冷靜地問出這樣的話,可見他不是一個平常的人,那種生而為人都不容易過的心理關卡,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這也太可怕了。
在家庭會議上他是這麼安排的: 「爸還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生命……不到確定是植物人的最後階段,絕不能放棄。如果過了病危階段確認是植物人了,那就停止交費。我就把氧氣管子拔了。」
說這話時,丁元英是超級的冷靜。此時應了肖亞文評價丁元英的一句話,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
「拔管子」就是弒父,弒父確實有違人倫,普通是沒有辦法理解的,至少丁母已經認為自己是白養這個兒子了,養兒防老,老伴兒的今天也是自己的明天。
最後的局面是:醫生意會不建議治,丁元英同意。母親、大哥和小妹不同意。
我們不妨深入分析一下,看看到底該不該治?
首先治病需要錢,治這種病需要的錢更多,大多數家庭哪有那麼多錢,這是放棄治療的最直接原因。
丁家缺錢嗎?那是肯定的,從他們的穿衣,家中擺設,父親的茶館和大哥的滄桑,也能看出丁家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家庭。
但是丁元英不缺錢,不但不缺錢,他本是千萬富翁,只要他肯,億萬富翁。這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
丁元英,生於成都,87年留學德國,經濟學碩士,有德國永居權。開始在柏林就職,後回國在北京成立私募基金,用德國募集的資金投入中國的股市。僅11個月,就獲利一倍多(原著中超過1.5倍),但是的中國股市被稱為提款機,丁元英就被譽為掌握取款秘密的天才。
但是此時的丁元英又是缺錢的,因為丁元英懂得禮義廉恥,他不願意再這樣幫德國人撈中國人的錢。所以終止了與德國人的合作。德國人認為他有不道德的商業動機,就凍結了他獲得的資金長達三年,只補償了他8萬美金。
丁元英是一個無欲無求的人,隱居小城的他,8萬美金過幾年是沒有問題的,但他給妹妹買了一輛車,兩臺電腦和6萬美元,並告訴妹妹其中1萬是車日常維護費用,5萬是給父母應急用。剩餘的兩萬美金他兌換成了18.8萬人民幣,但是朋友找他幫忙就給了朋友15萬,自己還在古城生活了8個多月,次時的丁元英身上也不過就1萬塊錢而已。
所以也可以說現在的丁元英是缺錢的,父親住醫院一天就要好幾千,他這點錢根本就救不了命。
但是對於丁元英,辦法還是有的,丁元英在北京有很多富豪朋友,其中的好友韓楚風隨便跟他打個賭就輸給他一輛寶馬車,也就只是他一個電話的事,別說百萬,就是千萬也能借來。所以丁元英並不是因為缺錢,才不給父親治病的。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丁元英說出「拔管子」的話呢?
原因是丁元英看到了驕傲的父親自己要求拔管,再有他的拔管之意,也是為了結束父親的痛苦,給父親最後留下尊嚴。
當丁元英趕到醫院的時候,父親的左右一直在晃動,一動大哥就緊緊握住,後來丁元英只能用布條把手固定住。父親的手為什麼一直晃動?大哥說父親想扯下自己的氧氣管。小妹在一旁則說「爸之前經常說,要是他得了大病千萬不要搶救他,不要再折磨他,讓他好好地走。」
無痛苦尊嚴的走才是父親的本意,搶救過程中對身體的摧殘,既是救活了落得個植物人或者半身不遂,又何不是一種痛苦和折磨呢?老人不想這麼活著,雖然他沒有知覺,但是有意識,到了生死之際,他也想拔掉管子。
但是,母親和大哥小妹卻沒有尊重父親的意願,反而是「絕情」的丁元英才是對父親真正的尊重。其中有這樣一段臺詞: 「爸,你的心思我知道,但現在還不是時候,現在還沒結果。您一輩子都是硬骨頭,如果真是那種情況我知道我該怎麼做,您就放心吧。」淋漓盡致地解釋了自己拔管子的原因。
「拔管子」的情節在原著是沒有的,但電視劇中設置的非常完美,把丁元英的氣質完美展現,丁元英的冷酷更像他的父親。《天道》電視劇和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中最具智慧,最殺伐決斷,層次最高,最立得住的人物。
《天道》這部電視劇在豆瓣上評分是相當高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和電視劇同為經典之作。
電視劇和原著的作者都是作家豆豆一人,她的兩部小說都已經改編成了電視劇,並且都受到了廣泛的喜愛,還引起了文學界的重視。
豆豆為人低調,在報刊和網上很難找到關於她的一些消息,要想真的走近她,了解她,也只有通過讀他的作品了。
「豆豆的三部曲」是一套非常值得一讀的小說,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