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老釣魚人,一般出釣的話至少要釣一天時間,而我們坐在水面,看著浮漂的時候,心情是很安靜的,此時水面上的任何動靜都是能察覺到的。所以就能經常看到水裡的魚,躍出水面,魚體的大小都不等,種類也不盡相同,細心的釣友也會發現它們的姿勢也可能有所不同。而此時的魚情肯定也是不同的,有時看到魚跳出水面的時候,魚口還是不錯的;但有時候魚就在窩點前面蹦躂,就是不吃鉤,急壞了施釣者,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只能望魚興嘆。而魚跳出水面,不一定就是口好或者不好,還是要看具體情況來判斷的,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具體如下。
一、因安全問題而跳出水面
原因分析:魚的天性具有趨利避害的特徵,不管是大魚還是小魚,對危險都是會主動躲避的,但是因魚個體大小不同,其對安全的預見性和反應程度也是不同的,大魚肯定是老奸巨猾,有一點風吹草動不對勁的地方,立馬逃之夭夭;但是小魚的話就不同了,可能是生存經驗不足或者是對危險的感知程度不夠,往往是在危險到來的時候才會去躲避。這就是為什麼大魚能吃到小魚的原因,而跳出水面的,有大魚也有小魚,大魚肯定是捕食者,小魚就是被捕食者。我們經常能看到掠食性魚類追逐小魚,並不斷跳出水面的景象。應對方法:針對這種情況,小魚我們肯定是不會去釣的,即使想釣也釣不到,它處在逃亡驚恐的狀態,哪有心思進食呢。我們的對象魚就是那些捕食者,對於掠食性魚類來說,它們擁有先天性的殺戮工具,所以會攻擊遇到的一切小魚,此時使用假餌或者掛上小魚,肯定會有所收穫,作釣也非常簡單,使用臺釣或者路亞更好。

二、因食物問題而跳出水面
原因分析:其實掠食性魚類捕食小魚也是屬於此原因,但是一些雜食性或者純素食性魚類,也會因食物問題跳出水面,就是為了吃水面上的,植物上的食物,甚至是低空飛行的昆蟲動物。只要魚的技巧能達到,體力充足,跳的夠高,如果魚嘴再大一點的話,捕食到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大個體的魚類。其實我們也能經常看到,當一些蟲子在水邊大規模繁殖的時候,就是魚類不斷跳出水面的原因所在。應對方法:如果真的是因為食物而跳出水面,那麼我們作釣的機會就來了,因為這已經表明此時水裡的魚,活性是非常高的,對食物的需求也是非常強的,那麼魚口就比較好,願意進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打窩誘魚,最好使用活餌,並提高拋竿的頻率,讓鉤餌在水中做自然的下落運動,加上活餌的不斷蠕動,對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可以在它們頻繁跳出水面的地方,下杆作釣,這樣就更方便,更節省,也不會引起魚的警惕心理。

三、因疾病問題而跳出水面
原因分析:自然水域的魚,一般是不會輕易得病的,有兩種情況下,可能會引起魚生病,一就是魚體受傷了,可能因為傷口太大或者自身的抵抗力太低,就會引發疾病;二就是水體環境的改變,比如:水質變的很肥的時候,水裡的微生物細菌,就會增加,魚被感染的風險就高,尤其是身上有寄生蟲的時候。所以魚會通過與水草,樹枝等障礙物碰撞來刮掉或者甩掉寄生蟲,那麼就會表現出跳出水面的景象,讓我們產生很多的誤會。應對方法:在魚體有感染疾病的情況下,作釣是不容易的,可以先觀察一下水質如何,再考慮下杆。但是魚真正因此而不斷跳躍的話,還是要等到水質變好的時候,或者作釣一些健康魚類,也可以在降雨之後出釣,此時新的水源匯入,水體不再那麼肥,溶氧量也大增,魚也會活躍一點,覓食積極性提高,我們作釣的機會就增加。

四、因產卵問題而跳出水面
原因分析:魚類的產卵是需要在晚春的時節進行的,也就是在這個時間左右,當水溫達到15度以上的時候,魚類就會大規模的產卵。為了將肚子裡的魚籽更好的甩出來,就會使勁躍出水面,有時也會在水草中遊動,尤其是大個體的魚,跳出水面後的動靜非常大,但是大部分是在晚上的時候進行的,那聲響簡直會讓釣魚人心潮澎湃。應對方法:當魚在產卵的時候,可以說任何事情都是不能打斷它們的,此時會一心一意的產卵,因為它們知道留給它們的時間不多,所以就不會去進食,只等產卵過後才會主動進食補充體力。這樣的話,我們只能在它們產卵之後作釣才行,但是要把握住時間,因為一旦進食完成,這些魚的覓食頻率就會減少很多,會做好準備進入夏季的狀態,尤其是個體比較大的魚。

最後總結
當我們看到魚跳出水面的時候,激動是肯定的,哪個釣魚人看到魚不高興?但還是要冷靜一點,通過具體的觀察水情和魚情,再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它們跳出水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如果小魚是因安全問題跳出水面,那就要有針對性的釣掠食性魚類;如果魚是因食物而跳出水面,就要在它們出沒的地方下杆;當因疾病跳出水面的話,就要等它們解決自身問題,或者等水情合適的時候作釣;而因產卵跳出水面的話,就得等到它們完成產卵之後,把握住時間點才能釣得更好。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各位釣友關注,評論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