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含氧量,是魚生命安全的保障,也是影響釣獲的關鍵

2020-12-04 騰訊網

前言

水中的含氧量對魚至關重要,含氧量的多少關乎魚進食的積極性,生命安全等。含氧量的缺失會導致魚頻繁起伏、跳躍、不在進食等,如果嚴重可能會缺氧出現死亡等。

如果在缺氧的水域中作釣,那麼魚是很少去吃餌的,這也是為什麼魚起伏的時候很難釣到魚的原因。如何簡單的判斷出魚是否缺氧呢?

我們可以觀察水面是否有魚群在水的上層浮頭,張嘴呼吸呼吸空氣。在作釣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頻繁的錨魚去確定魚是否缺氧上浮,但這個並不一定能確定是缺氧造成起伏,也有可能是我們的餌料在中上層霧化導致的魚起伏吃餌。

如何判斷出水中的含氧量低,存在缺氧現象?

通過對水面的觀察,是否存在魚群大量聚集在水的表層,是否有出現浮頭張嘴呼吸的情況,是否觀察到魚的泳姿出現問題,比如橫向遊動,翻肚皮等情況,如果有觀察到這種情況,那麼水中缺氧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同時我們也可以觀察魚張嘴的速度,張嘴速度越快,那麼說明它越需要氧氣,這時候可能已經屬於缺氧現象了。

垂釣的過程中,頻繁的發生錨魚的現象,而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提竿後,鉤餌在水的中上層出現錨魚的現象,這種情況一種是因為餌料造成魚起伏吃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水中的含氧量低,而水越深水中的含氧量就越少,所以底層的魚會出現在中上層。

觀察水面,如果水面無風無浪,那麼水中含氧量會出現低下的情況,因為風浪會帶動空氣捲入水中,可以大量且有效的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還有一種情況,水面布滿了水草,看不見明水區,那麼這個水域肯定存在缺氧的現象,因為大量的水草阻礙了空氣進入水中,水中不能得到氧氣,那麼含氧量就會變得低下。

受到汙染的水質也會存在缺氧的現象,這也是汙染的水質很難有魚生存的原因,這種水質中雜質較多,在水中隔絕了一定的氧氣。

魚在缺氧的時候,會出現哪些表現

當水域存在缺氧的情況時,水域如果養殖的魚密度太高,如果沒有進行人工增氧,魚會大量的出現死亡的情況。

魚在缺氧的時候會大量上浮、張嘴的頻率會加快、會出現不規則的遊動、在接近死亡的時候會出現假死狀態,也就是魚會肚皮朝上,如果人為的碰觸,那麼它會迅速的遊走。

魚不斷的跳出水面,頻繁的發現魚跳躍的時候,這時水中可能就已經出現缺氧的情況,這也是魚發出缺氧的警示,如果在不進行有效的增氧,那麼就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而且通常缺氧的魚越大越容易先出現死亡的情況。

養殖的觀賞魚缺氧的時候則會出現跳缸現象。

缺氧會對垂釣造成哪些影響?

魚在缺氧時大量起伏,而我們垂釣的時候往往是釣底,這時候想釣到魚就會變得困難了,這時候肯定有人提出疑問,那麼我們釣浮不就可以了嗎?不,釣浮也是釣不到的,因為魚在缺氧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進食的欲望,缺氧已經對生命安全產生了威脅,這時候它還會想著去吃東西嗎?

水面形成大量的霧氣,這時候天氣會出現明顯的晝夜溫差,導致了水中的水蒸氣大量蒸發,這時候氧氣也會隨著水蒸氣蒸發,這也是大霧天很難釣到魚的原因,出現這種天氣的時候,往往水中的含氧量就會變低。

黑坑中為什麼會在開釣前先開啟充氧泵,這也是為了在開釣前讓水中的含氧量大大增加,開釣的時候能讓魚更好的開口,增加魚開口進食的積極性,如果在出現停口的情況後,老闆會進行增氧操作。

簡單的來說,就是水中缺氧或者含氧量低下的時候,魚不在開口進食或者覓食的積極性不高,這時候我們有可能會釣不到魚,或者釣的魚很少。

魚缺氧的時候,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魚出現缺氧的時候,如果發現的較早,我們可以通過灌水的方式進行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也就是通過水泵不斷的進行補水,補水的同時也會把空氣輸送到我們的池塘中,可以有效的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可以使用增氧泵進行增氧,但開啟增氧泵要儘早,如果出現橫向遊動或者出現翻肚皮的情況,那麼再來開啟增氧泵已經為時已晚,能搶救下來的魚也會少之又少,個體較大的魚這時候會出現成片死亡的情況。

最後總結

水中的含氧量不僅關乎魚的生命安全,對我們垂釣也至關重要。如果含氧量低可能會減少我們的收穫,如果水中出現缺氧的情況,那麼我們可能非常的難釣到魚。

寫在最後:作為釣魚愛好者,我們應吸取教訓,改變思路。我們應做到為漁而魚,適當的放流為我們下一次出釣,能有更好的收穫!當然,如果我們能在垂釣時收拾好自己釣魚時產生的垃圾並帶走那是最好不過了!在這裡我作為釣魚人倡議廣大釣友應做到愛護水邊環境!謝謝!

我是漁趣,本文的原創作者(侵權必究)

如果本文能給你帶來一定的收穫請給我個關注吧!請多轉發和評論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釣魚水中含氧量要高?因為含氧量對魚至關重要
    前言水中的含氧量對魚至關重要,含氧量的多少關乎魚進食的積極性,生命安全等。含氧量的缺失會導致魚頻繁起伏、跳躍、不在進食等,如果嚴重可能會缺氧出現死亡等。魚不斷地跳出水面,頻繁的發現魚跳躍的時候,這時水中可能就已經出現缺氧的情況,這也是魚發出缺氧的警示,如果在不進行有效的增氧,那麼就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而且通常缺氧的魚越大越容易先出現死亡的情況。養殖的觀賞魚缺氧的時候則會出現跳缸現象。缺氧會對垂釣造成哪些影響?
  • 釣魚要學會找魚的規律,找對了冬季也能釣到魚
    順天時,首選睛暖天時出釣寒冬釣魚,首要之策就是一定要選擇晴暖天出釣,這才有望釣獲。然而寒冬氣候是變化無常的,天氣的冷暖,必然會影響水溫升降,而水溫的高低,又必然會影響魚兒的生活規律,而此時的魚兒,對水溫的變化特別敏感,哪裡的水溫適宜,就向哪裡遊動。故此,冬釣時只能選擇陽光燦爛的晴暖天氣,它是寒冬釣鯽成功的關鍵之所在。
  • 暮春時節看雨出釣,這樣的雨天不僅不會影響魚獲,反而爆護更容易
    這個時期不管是天氣也好,溫度也好相較於之前都舒服了很多,我們岸上的人感覺到舒適,自然那些水中的魚也會更加活躍。所以,眾多釣友們都喜歡在此時出門作釣,但是有些釣友如果遇到雨天,就怨聲載道,其實他們不知道,暮春時節,看雨的出釣,這樣的雨天不僅不會影響漁獲,反而爆護更容易。
  • 長江灌溉水渠,釣獲號稱水中老虎的鱤魚,收穫一條50斤的巨型鱤魚
    長江灌溉水渠,釣獲號稱水中老虎的鱤魚,收穫一條50斤的巨型鱤魚,很多粉絲釣友都想挑戰這水中怪獸般的野生鱤魚,可是大型鱤魚吞餌入口時,能輕易切線,再則野生鱤魚的力量大如牛,一個衝刺就是好幾十米的魚線,非專業的裝備和過硬的操控技術,是很難成功擒獲野生巨型鱤魚的。
  • 冬季釣魚,釣深?還是釣淺?3個規律4個技巧幫您搞定
    魚類生存三要素根據三趨理論,我們可以確定魚類生存的三要素溫度、食物、含氧量。1.溫度魚的活躍度和溫度是成正比的,因為魚是「冷血動物」,自身不能調節體溫,溫度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溫度高魚活躍,覓食慾望強,溫度低魚活動量小,覓食慾望低。2.含氧量萬物生靈,皆需有氧。魚也不例外,當水中含氧量低時,池塘裡的魚就會浮頭,野外的魚就會遊向氧氣高的位置。當水中含氧量低時,魚的感受到生命威脅,這樣的時候魚是不會吃餌的。
  •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垂釣之前,先要選擇作釣的位置。為什麼呢,釣魚釣魚,總要選擇一片水裡魚類豐富的水域作釣,不然,水中沒有魚,一切為作釣所做的準備工作都將付諸東流了。沒有魚怎麼會有魚給口,沒有魚給再好的餌料都沒有任何用處。
  • 天氣對釣魚影響不小,關係到你的出釣時間還有能不能釣上來魚……
    會看魚星,就能夠大致了解水底有什麼魚、魚在什麼位置,以及它們大致向什麼方向移動等信息,從而為打窩和選用的釣組做準備;而做完窩,窩裡或附近出現了魚星,也是調整釣餌和更換釣組的重要依據。魚星有大有小,有梳有密,有遠有近,有動有靜,不同的魚所產生的魚星是有區別的,能否辨識清楚至關重要。
  • 這種魚看著很像鯰魚,卻自帶芝麻香味,被譽為水中珍品,你釣過嗎
    芝麻劍這種魚對生存的水質有一定的要求,屬於一種肉食性的魚種,想要在野外釣獲它們,也是需要提前準備一番的小編每次去垂釣芝麻劍魚的時候,都會提前兩天準備好一些草魚或鯉魚的魚皮,然後晾曬半天后將它們打成節,在出釣的時候掛到魚鉤上即可。想要釣芝麻劍魚,除了要去水質好的地方外,釣位最好也能選在懸崖峭壁下,因為這樣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釣獲它們的概率自然也就增加了不少。
  • 釣不到魚,釣上大烏賊也很爽,關鍵很好吃,網友:越大越貴,賺了
    不管是什麼時候,出海釣魚都是很多人嚮往的,至於有魚沒魚,那是其次,關鍵是玩得開心。一望無際的大海,會釣上什麼呢?大海裡魚類是最多的,所以釣上的也是千奇百怪,有大魚,有小魚,也有的不是魚類的哦。都說釣魚最期待的就是魚獲了,特別是海上這種地方。
  • 長江支流釣魚,野釣長江武昌魚,還釣獲鯉魚和紅尾魚
    長江支流釣魚,野釣長江武昌魚,還釣獲鯉魚和紅尾魚。目前長江深山野釣是非常理想的,因為夏天非常適合在長江野釣,但一定要選用合適的餌料進行作釣,因為深山的長江支流水溫高,長江野魚的食慾會減退,以在使用餌料氣味要掌握適度,不要太濃,尤其是酸味和腥味更要注意氣味的適度性。
  • 野釣鰱鱅並不難,選對釣位很關鍵!
    鰱鱅,四大家魚之一,全國分布較廣,屬於濾食性的魚類,喜歡集群在比較深的水域中上層活動覓食。比較喜歡高溫,適宜的溫度在18-30攝食度,具有洄遊的習性。所以,我們野釣一定要選擇合適的釣位!一、下風口,洄水灣夏季有風天氣會比無風天氣好釣魚,風浪可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這樣能提高魚兒的活性,釣友們也就能在有風的天氣釣獲更多的魚。
  • 冬季出釣水庫,選什麼樣的位置好
    冬季魚兒不好釣,是大家公認的事情。由於溫度低的原因,魚兒基本不會再大範圍的活動,所以冬季選擇釣位是好魚獲的前提。冬季具有冬季的特點,和其它季節有明顯的差別,在釣位的選擇上更是如此。冬季如果出釣水庫這樣的比較寬廣的水域,那釣位的選擇尤其重要。今天就具體的介紹冬季水庫比較容易藏魚的位置。
  • 春季作釣時,注意這些這些變化規律,牢記3釣3不釣,上魚會更多!
    春季作釣時,注意這些這些變化規律,牢記3釣3不釣,連竿上魚一點也不難,上魚也會更多!春季三釣第一、就是大家出釣的天氣最好選擇在晴天,在這種天氣下,氣溫相對要穩定一點,當然大家也要挑選水溫適宜的環境下作釣。
  • 都說秋季好釣魚,為什麼你釣不到魚呢?這多是天氣影響了野釣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對於釣魚人來說,這也是釣魚的黃金時節。很多釣友都認為秋季好釣魚,但秋季的魚真的很好釣嗎,那為什麼依然有很多釣友會空軍呢?到了秋季在自然水域釣魚,釣魚人都知道沒有夏季的高溫,魚兒會更加活躍起來,同時有又要臨近寒冷的冬季,很多魚類會大量覓食,為抵抗寒冬存儲能量,秋季這時魚兒最為肥美,也是野釣的好時機,那為什麼秋季好釣魚的季節你釣不到魚呢?
  • 偏口魚釣不好?先來了解一下它們,再去作釣,魚獲立馬變不同
    就是這種野果子,在成熟的時候會紛紛落入水中,成為了草魚等魚類的主要食物來源,而且果期比較長,正是草魚的主要進食季節,這樣年復一年,這裡的草魚就會形成這種只吃構果的偏口性特點。2、人為原因現在很多的地區都被人類所踏足定居,所以這裡的魚受人類影響的情況就會比較常見一點,偏口魚的形成就會比較多。
  • 高溫天氣先別釣深水,這兩個現象沒搞明白,釣得越深越沒口
    高溫是夏季的一大特徵,特別是最近的三伏天,更是高溫連連,面對持續高溫,想要釣獲大個體鯉魚,就需要根據鯉魚的生活習性改變釣法。什麼是溶解氧分層和溫躍層現象溶解氧也叫水體溶氧量,隨著溫度的升高紫外線水體含氧量增強,水體從溶氧層面分為富氧層和耗氧層,水體表層由於藻類、綠植的光合作用旺盛大量產生氧氣形成了富氧層;隨著水深的增加,陽光很難照入水底,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會消耗大量水中的氧氣形成了耗氧層。
  • 冬季晴天1到8度,釣魚應該釣深水還是淺水?
    冬季相對來說是不利於垂釣的,主要是受到溫度的影響,不僅人在戶外受不了,魚的活性也很差,對食物的需求小,吃餌不積極,有點類似於青蛙的冬眠狀態。不過好在魚有一定的耐寒性,加上冬季晴好天氣溫度會小幅度回升,正是這樣一個機會,讓魚可以補充體力,在冬季我們應該釣深水還是淺水呢?結合我自身經驗和大家來談談這個問題。
  • 比葉落知秋更早的是水中的魚
    如果依然採用夏季垂釣的方式去釣魚,定然不會有一個較好的漁獲。那麼,本文就來和朋友們聊聊,秋季的魚又該怎樣去應對。結合今天早上的垂釣狀況來看,特意和朋友做的垂釣對比,其垂釣水域較深時,就會比較淺的水域所釣得的漁獲較大也較多。
  • 男子湖中釣獲一條大胖魚,體長1米左右
    我們都知道,在淡水中存活著許多的生物,就像我們去釣魚,也從水中釣上各種各樣的魚類。一般來說,釣上魚並不奇怪,奇怪的是釣上的魚,自己並不認得。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遇到,包括我在內,很多魚不認得呢。就像這名男子,湖邊上釣魚,竟意外釣了一條肥胖大魚,魚獲讓他內心激動不已。
  • 詳細解讀釣魚和氣壓的關係,讓你選擇最合適的天氣出釣!
    氣壓的高低與魚類攝食慾望有很大的關係,這是緣於氣壓與水中的含氧量直接相關。實驗證明,氣壓高時魚兒攝食旺盛,好釣;氣壓低時魚兒食慾大減,少食甚至不食,難釣。大家知道,魚類需要氧氣,它們是靠鰓來呼吸的,若水中含氧量豐富,魚兒就活躍,攝食慾望強烈;若水中含氧量少,魚兒呼吸感到困難,甚至危及自己生存,那它們又怎能有食慾呢?而氣壓高時,水中溶氧豐富,魚兒食慾旺盛;氣壓低時,水中溶氧少,魚兒也就不活躍了。唐代垂釣名詩曰:「斜風細雨不須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