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釣魚水中含氧量要高?因為含氧量對魚至關重要

2020-12-05 漁趣

前言

水中的含氧量對魚至關重要,含氧量的多少關乎魚進食的積極性,生命安全等。含氧量的缺失會導致魚頻繁起伏、跳躍、不在進食等,如果嚴重可能會缺氧出現死亡等。

如果在缺氧的水域中作釣,那麼魚是很少去吃餌的,這也是為什麼魚起伏的時候很難釣到魚的原因。如何簡單地判斷出魚是否缺氧呢?

我們可以觀察水面是否有魚群在水的上層浮頭,張嘴呼吸呼吸空氣。在作釣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頻繁的錨魚去確定魚是否缺氧上浮,但這個並不一定能確定是缺氧造成起伏,也有可能是我們的餌料在中上層霧化導致的魚起伏吃餌。

如何判斷出水中的含氧量低,存在缺氧現象?

通過對水面的觀察,是否存在魚群大量聚集在水的表層,是否有出現浮頭張嘴呼吸的情況,是否觀察到魚的泳姿出現問題,比如橫向遊動,翻肚皮等情況,如果有觀察到這種情況,那麼水中缺氧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同時我們也可以觀察魚張嘴的速度,張嘴速度越快,那麼說明它越需要氧氣,這時候可能已經屬於缺氧現象了。垂釣的過程中,頻繁的發生錨魚的現象,而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提竿後,鉤餌在水的中上層出現錨魚的現象,這種情況一種是因為餌料造成魚起伏吃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水中的含氧量低,而水越深水中的含氧量就越少,所以底層的魚會出現在中上層。觀察水面,如果水面無風無浪,那麼水中含氧量會出現低下的情況,因為風浪會帶動空氣捲入水中,可以大量且有效的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還有一種情況,水面布滿了水草,看不見明水區,那麼這個水域肯定存在缺氧的現象,因為大量的水草阻礙了空氣進入水中,水中不能得到氧氣,那麼含氧量就會變得低下。受到汙染的水質也會存在缺氧的現象,這也是汙染的水質很難有魚生存的原因,這種水質中雜質較多,在水中隔絕了一定的氧氣。

魚在缺氧的時候,會出現哪些表現

當水域存在缺氧的情況時,水域如果養殖的魚密度太高,如果沒有進行人工增氧,魚會大量的出現死亡的情況。

魚在缺氧的時候會大量上浮、張嘴的頻率會加快、會出現不規則的遊動、在接近死亡的時候會出現假死狀態,也就是魚會肚皮朝上,如果人為的碰觸,那麼它會迅速的遊走。

魚不斷地跳出水面,頻繁的發現魚跳躍的時候,這時水中可能就已經出現缺氧的情況,這也是魚發出缺氧的警示,如果在不進行有效的增氧,那麼就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而且通常缺氧的魚越大越容易先出現死亡的情況。

養殖的觀賞魚缺氧的時候則會出現跳缸現象。

缺氧會對垂釣造成哪些影響?

魚在缺氧時大量起伏,而我們垂釣的時候往往是釣底,這時候想釣到魚就會變得困難了,這時候肯定有人提出疑問,那麼我們釣浮不就可以了嗎?不,釣浮也是釣不到的,因為魚在缺氧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進食的欲望,缺氧已經對生命安全產生了威脅,這時候它還會想著去吃東西嗎?水面形成大量的霧氣,這時候天氣會出現明顯的晝夜溫差,導致了水中的水蒸氣大量蒸發,這時候氧氣也會隨著水蒸氣蒸發,這也是大霧天很難釣到魚的原因,出現這種天氣的時候,往往水中的含氧量就會變低。黑坑中為什麼會在開釣前先開啟充氧泵,這也是為了在開釣前讓水中的含氧量大大增加,開釣的時候能讓魚更好的開口,增加魚開口進食的積極性,如果在出現停口的情況後,老闆會進行增氧操作。

簡單的來說,就是水中缺氧或者含氧量低下的時候,魚不在開口進食或者覓食的積極性不高,這時候我們有可能會釣不到魚,或者釣的魚很少。

魚缺氧的時候,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魚出現缺氧的時候,如果發現得較早,我們可以通過灌水的方式進行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也就是通過水泵不斷的進行補水,補水的同時也會把空氣輸送到我們的池塘中,可以有效的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可以使用增氧泵進行增氧,但開啟增氧泵要儘早,如果出現橫向遊動或者出現翻肚皮的情況,那麼在來開啟增氧泵已經為時已晚,能搶救下來的魚也會少之又少,個體較大的魚這時候會出現成片死亡的情況。

最後總結

水中的含氧量不僅關乎魚的生命安全,對我們垂釣也至關重要。如果含氧量低可能會減少我們的收穫,如果水中出現缺氧的情況,那麼我們可能非常的難釣到魚。

寫在最後:作為釣魚愛好者,我們應吸取教訓,改變思路。我們應做到為漁而魚,適當的放流為我們下一次出釣,能有更好的收穫!當然,如果我們能在垂釣時收拾好自己釣魚時產生的垃圾並帶走那是最好不過了!在這裡我作為釣魚人倡議廣大釣友應做到愛護水邊環境!謝謝!

我是漁趣,本文的原創作者(侵權必究)

如果本文能給你帶來一定的收穫請給我個關注吧!請多轉發和評論謝謝!

相關焦點

  • 水中的含氧量,是魚生命安全的保障,也是影響釣獲的關鍵
    前言 水中的含氧量對魚至關重要,含氧量的多少關乎魚進食的積極性,生命安全等。含氧量的缺失會導致魚頻繁起伏、跳躍、不在進食等,如果嚴重可能會缺氧出現死亡等。 如果在缺氧的水域中作釣,那麼魚是很少去吃餌的,這也是為什麼魚起伏的時候很難釣到魚的原因。
  • 為什麼地球的含氧量要維持在21%左右?高含氧量會帶來什麼後果?
    藍藻有著非常強大的釋放氧氣功能,海洋大量藍藻的出現,也讓地球的的氧氣含量開始暴增,早期的地球環境中,最高時候的含氧量達到了40%。高含氧量的環境,直接影響著地球生物的進化演化,最明顯的就是當時的生物都非常巨大,不管是海洋生物還是陸地生物,都是巨無霸的存在。早期地球有一個巨蟲時代,也就是昆蟲稱霸地球的時期。
  • 含氧量要起來
    你們看啊,今天代表搏傻的含氧量指數,上升了。而同時,代表大票的體脂率模型,反而進入相對弱的區域。體脂率模型總結地說,大票走不動的時候,反而搏傻行情要起來了。你們說有沒有意思?含氧量越高,能支持更多板塊/題材/個股上漲。含氧量越高,越能夠支持龍頭取得更高的漲幅/連扳數量。含氧量越高,所有的盈利模型越能賺錢(體現出應有數學概率)。含氧量越高,越適合重倉位出擊。
  • 史前動物普遍比現在大,是大氣含氧量高的緣故嗎?
    動物體型和大氣含氧量有一定關係,但不是說大氣含氧量高了就所有動物體型都越大,而且現在大氣含氧量不低,動物體型也不小。史前動物體型真的普遍大嗎?三疊紀大氣含氧量保持在15%左右,還是出現了不少大型化的爬行動物,如法索拉鱷,晚期恐龍和哺乳動物相繼出現。恐龍之前的陸地霸主:勞氏鱷目的法索拉鱷侏羅紀的氧氣濃度是15-21%,白堊紀是21-26%,這是恐龍時代,對比下今天是21%,並沒有明顯比今天高。
  • 為什麼地球的含氧量要維持在21%左右高含氧量會帶來什麼後果?
    高含氧量的環境,直接影響著地球生物的進化演化,最明顯的就是當時的生物都非常巨大,不管是海洋生物還是陸地生物,都是巨無霸的存在。 早期地球有一個巨蟲時代,也就是昆蟲稱霸地球的時期。在現代人的眼裡,昆蟲可以說是生物鏈底端的生命,它們基本都非常渺小,可是在數億年前的巨蟲時代,昆蟲那是非常大的,普通的蜻蜓身長也能達到一米,而蜈蚣的身體更是達到了三米長。
  • 含氧量的標準關係著水質的好壞!
    生活在水中的魚缸當然也不例外。水中含有氧氣的量,直接影響到觀賞魚兒的攝食、生長發育、繁殖等正常生理活動,甚至還會影響到其生命。水中含氧氣量的多少是判斷水質好壞的重要標準。不同品種的觀賞魚對水中氧氣量的要求不也不同。一般情況下,一些生活在靜水水體中的魚類,對水中氧氣量的需求量比較小。
  • 市場含氧量模型/倉位計算機
    我們要在地球上生存,就需要氧氣。當史前時代,地球含氧量比現在高得多,巨大的含氧量能夠支持更加巨大的身軀,於是出現了恐龍這樣的巨型生物。恐龍滅絕後,地球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含氧量不斷下降。於是地球上動物的體型也變得越來越小。
  • 空氣含氧量多少讓人比較舒適?新風能馬上為你解決含氧量不足的問題
    在現代高節奏地生活和工作下,大家會經常有這樣的體會,在辦公室長時間工作或在會議室長時間開會
  • 揭秘印度恆河水自淨化之謎 含氧量非常高(微生物不能生存)
    對於恆河水自淨化之謎,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恆河水中的含氧量非常高,這是湍急的水流與空氣充分接觸造成的。而較高的含氧量,使瘧原蟲等厭氧的致病微生物難以生存。> ​數百萬人在河流兩岸生活、死去,恆河不僅是一條神聖的河流,更被視作為一位充滿力量的女神,在聖河裡沐浴可以淨化靈魂,但同時也汙染了河水,然後恆河水中的高含氧量和噬菌體
  • 空氣含氧量多少人體會感覺比較舒服?
    其次,空氣含氧量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其實是因人、因地而異的,但適當提高氧氣含量的確會提高舒適度。對於空氣氧氣含量的問題,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空氣正常含氧量為21%,19.5%是人體能夠承受的臨界值正常情況下,空氣中含氧量為21%左右,如果低於19.5%時,人就會變得呼吸加速、感覺到疲勞和無力感;低於12%時,呼吸會變得困難;而低於10%時,會出現嘔吐、無法行動、失去意識甚至死亡。以上便是我們所說的幾種程度的「缺氧」。
  • 空氣含氧量多少,人會感覺比較舒服?
    空氣含氧量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其實是因人、因地而異,但適當提高氧氣含量的確會提高舒適度。對於空氣氧氣含量的問題,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空氣正常含氧量為21%,19.5%是人體能夠承受的臨界值正常情況下,空氣中含氧量為21%左右,如果低於19.5%時,人就會變得呼吸加速、感覺到疲勞和無力感;低於12%時,呼吸會變得困難;而低於10%時,會出現嘔吐、無法行動、失去意識甚至死亡。
  • 焦爐煤氣含氧量過程控制管理淺談
    開始裝煤時,集氣管壓力比較高,主要是荒煤氣吸入集氣管;操作時間長時,集氣管壓力自動調節到正常壓力,吸力增大,大量空氣也會被吸入系統,從而導致含氧量超標,遇到裝煤出現故障時,推焦裝煤車崗位應及時通知焦爐中控聯繫化產鼓風機房中控,注意焦爐集氣管壓力,並做好相關記錄;搗固機崗位要加強煤餅搗固質量,減少塌餅現象;3.1.2責任崗位:爐頂  控制措施:加強焦爐頂過程操作。
  • 空氣過剩係數α與含氧量O2的關係
    早年國家為了規範鍋爐、窯爐、熔爐、熱處理爐等工業用爐的廢氣達標排放,針對不同的燃料的,比如燃煤、燃油、燃天然氣等燃料進行了明確規定基準含氧量的應該是多少(一般燃煤=9.0、天然氣+燃油=3.5),為什麼不同的燃料會制定了不同的基準含氧量呢,怎麼計算來的呢?
  • 研究認為全球變暖是造成海洋含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報導稱,海洋中含氧量的改變可能會對生態造成衝擊,低含氧量的海域對水母的生存有利,但對於較大型且遊泳速度快的物種,例如鮪魚、馬林魚、及部分種類鯊魚,就不是個好消息了。研究認為,全球變暖是造成海洋含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為較暖的水含氧量較少,且加熱會造成海水分層,因此富氧層和貧氧層的混合也會變少。預計到本世紀末,海洋將失去約3-4%的氧氣。由於海洋中的氧氣不是均衡分布的,在一些熱帶海域中,氧氣流失量可達到40%至50%。另外,人類活動例如集約養殖、過度使用化肥等,也會加劇海水中氧氣的流失。
  • 【文匯報】古生代大氣含氧量得重估
    (資料圖片)   3塊新發現的魚頜骨化石,為古生代地球大氣含氧量的演化模型提供了新資料。6月12日,《自然·科學報告》雜誌報導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發現,早在4.23億年前的志留紀,地球上就出現了身長1.2米的「海洋霸主級」大魚。這種新生物比那個時期已知的其他脊椎動物都要大許多。
  • 大氣含氧量:偏高偏低都非好事
    建設生態文明,不僅要減排,更要建設一個能夠自我恢復的生態系統。    生命呼吸、燃料燃燒和一切氧化過程都需要消耗氧氣,氧氣在全球生物化學循環過程中起著絕對重要作用。如果地球大氣中沒有氧氣,人類就無法生存。那麼,大氣氧氣含量下降會對地球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大氣含氧量是越高越好嗎?
  • 釣魚:春天風向對釣魚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大嗎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風向對垂釣的一些影響,這樣在春天釣魚的時候大家就不會不知所措啦!正常風力情況下可以很直接的觀察到風力的大小還有風向,還可以看到氣溫以及水溫受到風的影響。按照老說法是刮北風、東風還有西北風的時候,是有利於我們進行垂釣的,至於西南風則是釣魚人最討厭的。
  •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垂釣之前,先要選擇作釣的位置。為什麼呢,釣魚釣魚,總要選擇一片水裡魚類豐富的水域作釣,不然,水中沒有魚,一切為作釣所做的準備工作都將付諸東流了。沒有魚怎麼會有魚給口,沒有魚給再好的餌料都沒有任何用處。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為什麼只有地球大氣層中的含氧量較高?
    這就跟搭積木一樣,要一步一步的來。因此宇宙中最先誕生的是氫元素,氫原子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構成,非常簡單,因此在宇宙中廣泛分布。在宇宙中,氫元素的豐度最高,其次是氦。氫和氦約佔宇宙間原子總數的99%,其中氫元素佔90% 、氦元素佔9% 。氧元素的豐度在宇宙中排第三,約佔0.09%。氫是形成其它元素的初始材料,恆星則是元素合成的主要工作場所。
  • 冬季釣魚,釣深?還是釣淺?3個規律4個技巧幫您搞定
    溫度高魚活躍,覓食慾望強,溫度低魚活動量小,覓食慾望低。2.含氧量萬物生靈,皆需有氧。魚也不例外,當水中含氧量低時,池塘裡的魚就會浮頭,野外的魚就會遊向氧氣高的位置。當水中含氧量低時,魚的感受到生命威脅,這樣的時候魚是不會吃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