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含氧量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其實是因人、因地而異,但適當提高氧氣含量的確會提高舒適度。對於空氣氧氣含量的問題,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
空氣正常含氧量為21%,19.5%是人體能夠承受的臨界值
正常情況下,空氣中含氧量為21%左右,如果低於19.5%時,人就會變得呼吸加速、感覺到疲勞和無力感;低於12%時,呼吸會變得困難;而低於10%時,會出現嘔吐、無法行動、失去意識甚至死亡。以上便是我們所說的幾種程度的「缺氧」。
所謂「盈滿則虧」,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並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定範圍內提高氧氣濃度可以使人體感覺更加舒適,但超過了一定的界限,也會出現負面影響。一般來說,當空氣氧氣含量大於23.5%,就算是富氧環境了
那麼富氧會對人體產生什麼負面影響呢?舉個例子,那些長期生活在高海拔、氧氣稀薄地區的人,如果從高原來到平原,身體機能無法馬上適應相對高的氧氣濃度,往往會出現疲倦、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醉氧症」。正是由於人類已經適應了一定濃度的氧氣含量,如果突然提高氧氣濃度,會因為不適應而出現很多問題,這也說明,空氣中氧氣含量並不是越多越好的!
空氣中正常的含氧量是21%,而在室內氧氣含量會因為室內人數以及密閉程度的不同有所變化,比如夏天或者冬天,大多數人會選擇關閉門窗開空調,室內廢氣沒辦法排出去,外邊新鮮空氣也無法進來,長時間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也不利於身體健康。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常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的原因。
室外的新鮮空氣,主要「新」在兩個點,一是空氣的氧氣含量,二是空氣的潔淨程度。長期密閉的環境會導致室內空氣氧氣含量降低,廢氣含量上升,開窗獲得新鮮空氣,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