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暖氣來了 空氣溼度在40%~70%時人體感覺較舒適
某商場溼度為38%
某住戶家中溼度為51%
300路公交車溼度為48%
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訊 (記者關穎)昨日是供暖第一天,室內暖暖的讓人們感覺較為舒適。溫度的冷暖讓人們能夠直接感受到,可是你關注到溼度的變化了嗎?冬季溼度達到多少人體才會感到舒適?記者帶著溼度計測量了一些場所的空氣溼度,並諮詢了相關專家。
供暖第一天市民家中
暖暖的室內 空氣溼度達到50%
「前幾天總覺得口乾舌燥,像是要上火,臉上也幹得都掉皮了,真讓人難受」,前一陣子乾燥少雨的天氣,讓市民劉女士感到苦惱,雖然也喝水,但總感覺室內室外都乾乾的,讓人很不舒服。
據專家介紹,環境溫度在18℃~25℃,空氣溼度在40%~70%時,人體感覺是較為舒適的。而氣溫的變化對空氣溼度也是有一些影響的,比如夏季氣溫過高,空氣溼度就會下降,冬季較為寒冷的時候,水汽較宜凝結,則感覺較為溼潤。
昨日是供暖第一天,下午4點左右,記者帶著溫度溼度儀來到市民張女士家中,「之前一直開著窗戶通風呢,就怕家裡太乾燥了,感覺室外是不是溼度能大一些。」經過儀表的測量,張女士家中室內溫度17℃,空氣溼度達到了50%。張女士告訴記者:「每年到了供暖季,都會感到家裡特別乾燥,溼度也會降到30%左右,常常要採取些措施,來給空氣加溼,才會舒服些。」
人流較大的商場
半通風狀態 空氣溼度在38%
室內人較少,在人流量較大的室內商場,空氣的溼度會有變化嗎?隨後,記者來到了鐘樓附近的一個商場裡,這裡人流較大,在停留了數分鐘後,記者觀察測量儀的變化,發現氣溫上升到了20.5℃,而空氣溼度則有所下降,降至了38%。
隨後,記者走出商場,在雖然通風,但人流較多的地下通道裡,停留了大約10分鐘左右,雖然只有一牆之隔,但通道中的空氣溼度就升至了44%左右。
室外噴泉邊
水汽滋潤 空氣溼度達到54%
西大街一廣場的噴泉處,記者拿出溼度測量儀,看看在水汽較為充足的地方,溼度會不會也有變化呢?原本在較冷的室外,下午2點左右,經測量的空氣溼度為46%,而在噴泉邊等待了5分鐘左右,儀錶盤上的數據就發生了變化,室外氣溫下降至了13℃,空氣溼度一路上升,達到了54%。站在噴泉邊,也的確感到有些潮溼。
空調公交車上
密閉空間 空氣溼度在50%
空調公交車上,密閉的空間,又開放著暖氣,車上的空氣溼度會不會較低呢?記者搭上了一輛空調公交車,在乘坐了大約10分鐘後,觀察發現,測量儀上的指針發生變化了,氣溫升到了20℃左右,而空氣溼度則在50%。
空調室內使用加溼器
20分鐘空氣溼度上升約20%
在使用空調的室內,記者通過溫度溼度儀測量得出,室溫溫度為21℃,空氣溼度達到了48%,而在使用了加溼器20分鐘後,在室內氣溫不變的情況下,空氣溼度則有了明顯的變化,直接升至了62%。
預防「暖氣病」 保溼有技巧
隨著供暖期的到來,人們都希望暖氣燒得熱些,但暖氣在驅寒的同時卻也會給人們帶來「暖氣病」。醫生提醒市民,供暖期要注意室內通風並增加空氣的溼度,預防「暖氣病」。
陝西省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豐立說,每年供暖開始後,都會有不少感冒、咽部不適等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扎堆就醫。這是因為供暖開始後室溫驟然升高,人們又習慣於緊閉門窗禦寒,造成室內空氣流通不暢,呼吸系統的抵抗力下降,引起煩躁不安、鼻咽乾燥、頭暈眼花等「暖氣病」,其中以兒童、老年人最為高發。他建議,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8℃~22℃之間,而且一定要乾濕平衡,這樣人體感覺會比較適宜。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可以放一個加溼器,每天至少要開窗一次,每次15分鐘左右,減少室內的病毒和細菌的產生。兒童剛剛進屋,不要馬上將衣服都脫掉,一下子穿得很少,家長應該讓兒童有個適應的過程。此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要注意防寒保暖,應在穿戴整齊後再出門,以防寒氣侵襲而致病。
為了防止「暖氣病」,許多市民想到了購買能增加溼度、大量釋放氧氣的綠色植物,韓豐立表示,仙人掌、吊蘭、富貴竹和巴西木等都是冬季室內養花的最佳選擇。仙人掌可以在夜晚呼出氧氣,使空氣溼潤溫和;吊蘭、巴西木等大葉綠色植物可以從葉子中蒸發出更多水分,增加室內溼度;富貴竹等觀賞綠色植物也有很好的「消毒」功能。但是,室內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個房間一兩盆即可,並且要常給植物澆水。
針對「暖氣病」,注意補充水分也非常重要。韓豐立介紹,市民應該多吃果蔬。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過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獲得300多毫升水分。另外,日常飲食講究的也是幹稀搭配,從三餐中獲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並不困難。因此,不妨充分利用三餐進食的機會來補水。每天除喝水之外,選擇一些果蔬和不鹹的湯粥,補水效果都不錯。另外,補水過程中還要少吃鹽。記者 龔偉芳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