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裡,常有人感到天氣預報中的氣溫與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僅僅代表空氣的冷暖程度,並不能完全表示出人體對環境的冷暖感受,但氣溫高低可以作為人體冷暖感受的一個參數,這也正是空氣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區別所在。而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也稱體感氣候,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與氣溫之差。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空氣溼度、風速大小、著裝顏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氣溫30℃的環境中,空氣的相對溼度在40%~50%左右,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時,人們就不會感到很熱;然而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相對溼度若增大到80%以上、風速很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難熬的感覺,體弱者甚至會出現中暑現象。一組實驗數據表明,在室溫25℃時,空氣溼度減小30%,人體體感溫度相差約1℃。
同樣,在低溫環境下,不同的溼度和風速也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寒冷感受。另外,不同顏色的外衣、天空雲量的多寡等因素,也會使人們對實際的環境溫度產生感覺上的差異。總之,人們對環境溫度的感覺是受到諸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來源:上海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