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預報不準?體感溫度還受溼度、風速和輻射影響

2021-01-07 環球網

7月30日,澎湃新聞從中國氣象局獲悉,7月下旬以來,我國南北方同時出現高溫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高溫預警,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高氣溫達極值20地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歷史極值。

針對全國出現的普遍高溫,南北方不同地區的人們感受並不相同,有南方網友直呼「是不是預報不準確,為啥體感比預報溫度還要高?」

對此,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解釋,氣象預報溫度與人體接受到的體感溫度並不是一回事兒,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

體感溫度受哪些因素影響呢?專家解釋主要有四項:

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

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而感覺比較乾爽。

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空氣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即使溫度較高,但仍會感覺比較乾爽。

四是輻射,太陽直接照射到人身上會使人體溫度升高,如果在樹蔭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照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人的體感溫度相差4-6℃,甚至更大。地表輻射也是如此,地表溫度高,向外散射的熱量大,如在太陽照射下的水泥地面與比較涼爽的水體或是溼地,體感溫度就大不一樣。

相關焦點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
  • 手繪科普插畫: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到底誰靠譜?
    ,還說我不準我們太難了體感溫度說:我和哥哥不一樣差得有點多弟弟主要有四個特點其中有一點是受我影響弟弟還受其他三個因素影響四項主要影響因素溫度、溼度、風速、輻射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蒸發較強,感覺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空氣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被吹離體表,即使溫度較高,也會感覺比較乾爽。
  •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夏日·悄然已至SUMMER關於體感溫度的小知識
  •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不是一回事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為什麼不一樣?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  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有四項:  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 夏季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 溫度?溼度?到底是誰影響了我的冷熱?
    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地表輻射也是如此,假如說站在地表比較熱的地方,熱地表的蒸汽蒸得人難受,假如地表是比較涼爽的水體或是溼地,體感溫度就大不一樣。夏季外出時,不少朋友感覺到地面溫度較高,超過了天氣預報的氣溫,甚至有「燙腳」的感覺。是因為隨著高度的降低,溫度呈迅速升高趨勢,加上地面物質(如柏油路面)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地面溫度比天氣預報中的1.5米高處的氣溫高出10~20℃是正常情況。
  • 誰影響了我的冷熱?溼度?溫度?還是……
    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甚至於從太陽下走向一片樹蔭都會有驚人的體感溫差。
  • 人民日報新知:來,算一算體感溫度
    天氣冷,氣溫比體溫低,這時候身體在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為你加熱小氣層,所以小氣層的溫度是比氣溫略高、而比體溫略低的。如果此時一陣大風吹過,好容易才被你身體加熱好的小氣層就一呼啦被吹跑了,換成溫度低的「新」小氣層過來罩著你,你自然就覺得冷了。   同樣道理的,還有溼度。溼度也會影響體感溫度。比如,天冷時,溼度越大就越冷;天熱時,溼度越大就越熱。
  • 為啥你感覺的溫度,總比天氣預報的熱?
    小編再來和你聊一下 體感溫度和預報溫度 這對「雙胞胎」 我們是「雙胞胎」 預報溫度:我是哥哥 體感溫度:我是弟弟 你們認錯了,還說我不準 我們太難了
  • 體感溫度和天氣預報為啥有差異?
    當高溫來襲,有不少人感到疑惑:為什麼我實際感受到的溫度,有時比氣象臺預報的溫度要高?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指出: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這個溫度計是處於相對通風的環境下、距地面有1.5米的箱體內。而公眾的體感溫度會受到空氣相對溼度、風速、外部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和實際環境的溫度存在一些出入。
  • 深圳陰冷依舊氣溫在7-8℃徘徊,體感溫度只有3℃左右
    今晚依舊陰冷,氣溫在7-8℃徘徊,體感溫度只有3℃左右 有小夥伴說氣溫明明沒有降多少,可是怎麼感覺比昨天冷很多呢?#深圳天氣小課堂# #深圳天氣# 體感溫度和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體感溫度是人體對外部環境冷熱程度的綜合感知,通常,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溼度、風速、太陽輻射等因素都會影響體感溫度,當然這也因人而異冬季低溫條件下,溼度越大,風速越大,則體感愈寒冷。
  • 高溫天氣預報和體感溫度
    人們在酷暑難熬的天氣中,不斷地發出埋怨聲,氣象臺最高氣溫預報低了。朋友老李也有同感,打來電話說:氣象臺今天報38℃,明天又是38℃,何止38℃?這種天氣起碼有40℃以上。我和老李帶著疑問,一起走進了氣象臺天氣預報室,走訪了氣象專家。   專家告訴我們,氣象臺預測的最高氣溫是大自然狀態下的空氣流動溫度,是標準氣溫。它是在百葉箱裡測到的。
  • 體感溫度僅2-3℃!深圳出現氣溫倒掛現象!預測春節天氣……
    7-8℃體感溫度僅2-3℃而且出現了氣溫倒掛現象即最高氣溫出現在前一日20時(氣象日界20-20時)深圳國家基本站最低氣溫7.4℃出現在下午14時全市氣溫日較差僅有3℃左右另外北風清勁,沿海、高地和海區普遍記錄到7-9級最大陣風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科學認識高溫天氣中的體感溫度
    楊貴名: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因為體感溫度受四項因素的影響:一是氣溫,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四是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
  • 注意提防午後雷陣雨|誰影響了我的冷熱?溼度?溫度……
    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  是不同的概念  天氣預報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  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  研究表明  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  人們會因  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等的不同)  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甚至於
  • 體感溫度只有零下20度?
    較真要點: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氣象部門的"溫度" 先來說說天氣預報的溫度是怎麼來的。 氣象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受人為幹擾越少越好,受自然環境中除氣溫外的其他因素的幹擾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