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知:來,算一算體感溫度

2020-12-05 人民網

  冬天颳風時,人們總會覺得特別冷,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要明確一點,颳風本身並不會讓氣溫降低。比如說同樣在10℃的氣溫中,不颳風是10℃,颳風也還是10℃。但是,颳風卻可以讓體感溫度降低。

  我們身體平時所感受到的溫度,並不是真實的大氣溫度,而是身體周圍那一層薄薄包裹的空氣層(以下簡稱「小氣層」)的溫度。

  天氣冷,氣溫比體溫低,這時候身體在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為你加熱小氣層,所以小氣層的溫度是比氣溫略高、而比體溫略低的。如果此時一陣大風吹過,好容易才被你身體加熱好的小氣層就一呼啦被吹跑了,換成溫度低的「新」小氣層過來罩著你,你自然就覺得冷了。

  同樣道理的,還有溼度。溼度也會影響體感溫度。比如,天冷時,溼度越大就越冷;天熱時,溼度越大就越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和上海:同樣氣溫下的夏天,上海更覺悶熱難耐;而同樣氣溫下的冬天,上海更覺陰冷刺骨。這就是溼度在對體感溫度發力。

  其原理也不難理解:夏天時,皮膚表面的汗液蒸發能帶走一部分熱量,但如果在一個潮溼環境中,汗液蒸發就比較慢,散熱也就慢,你會感覺更熱。而冬天時,你保暖全靠衣服的隔熱效果,而水的導熱性又比乾燥空氣強,也就是說,潮溼的衣服比乾燥的衣服更導熱,也就更容易把你身體的熱量散失出去,你就感覺更冷。

  除此之外,太陽輻射也能影響體感溫度。在同樣氣溫下,陽光燦爛時的體感溫度,會比陰雲密布時要高一些,這一方面是因為太陽輻射本身能提供熱量,另一方面也有天氣對心理暗示的作用。

  那麼,體感溫度是如何計算的?

  體感溫度有一些非常簡化的計算公式,比如說,在風速前面乘個簡單係數,在溼度前面乘個簡單係數,然後加到氣溫的數值中,算出一個結果。當然,仔細說來,這麼算是非常粗糙的。因為風速和溼度對於體感溫度的影響,並不是用一個係數就可以決定的簡單線性關係,而是隨著季節和地區的不同,會有較大差異。況且再考慮到太陽輻射,日照時數、雲量等的綜合計算也很複雜。

  還有,日最高/低溫度對於體感溫度也有影響。比如,一座城市A,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很暖和,夜裡氣溫驟降;另一座城市B,晝夜溫差很小,白天也不暖和,夜裡也沒特別冷。此時兩座城市的日平均氣溫很可能是一樣的,但兩座城市居民的體感溫度肯定就不一樣了——大家通常在白天活動,對白天氣溫的記憶會更深,而晚上反正回家鑽被窩了,夜裡降溫根本不知道,所以A市的體感溫度會更高一些。

  另外,人群由於個體差異,對氣溫的耐受度也不一樣。比如在冬天,老人會比年輕人感覺更冷,而一個身體虛弱的病人也會比健康人感覺更冷。

  以上,正是因為體感溫度的參數過於多,參數的影響又過於複雜,所以目前並沒有一個確定統一的公式給大家用,現有的簡化計算也只能提供部分參考。各地氣象部門在長期的觀測和預報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型的訂正值,也可以用於體感溫度的研究。

  有人問「穿衣指數」到底準不準?其實,這種類型的生活指數,包括什麼感冒指數、洗車指數,參考意義都比較弱,準不準全看個人。

  單就穿衣指數而言,一個人穿多少衣服,除了氣溫和體感溫度,還受限於工作環境、個人習慣等諸多因素。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3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上海「悶蒸體感」再升級,明迎今夏首個高溫日!體感溫度要超過50℃?
    很多人被悶到熱到了,就開始盼一場大雨來降降溫。那麼,今天魔都的「散裝雨」下在哪裡了呢?答案是:今天下午人民廣場、虹口、楊浦、外高橋一些地方下了陣頭雨,中部和北部比較明顯些,但很多人還是覺得沒下……不過到了傍晚,又有一波雨來了。「雙黃」預警也掛起來了。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
  • 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原標題: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前幾日,多地氣象部門連續發布高溫預警,京津冀等地氣溫直逼35℃!不過,同樣是35℃,有些地方的35℃讓人「熱到融化」,有些地方的35℃卻讓人「無感」。人們會感受到這種差別,其實都是體感溫度在作祟。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而風寒效應和水寒效應就是從這層薄薄的空氣下手,影響我們的體感溫度。因此,北方冷是周圍的溫度低,但身體周圍最近那層空氣維持相對穩定,所以人的身體溫度以及身體和衣物之間的那層空氣的溫度並沒有太大變化。——這是沒有風的時候。有風的時候就不一樣了,颳風本身並不會讓氣溫降低,但是身體周圍那一層薄薄包裹的空氣層的會被破壞: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護層就會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替代,並把熱量帶走。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感覺,天氣預報明明是32℃,但體感溫度卻不止於此,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因為體感溫度和預報溫度不同所造成的。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
  • 體感溫度和天氣預報為啥有差異?
    高溫日來了  氣象臺按國際統一標準,測量離地面1.5米的百葉箱中溫度  孫軍表示,實際溫度和人們體感溫度的差別是必然存在的  孫軍認為,每個人的個體差別導致體感溫度不一樣,例如穿的服裝是白色或黑色,在陽光照射下,感覺會不一樣;所進行的活動不一樣,溫度感覺也不一樣;體感溫度甚至跟個人的心情也有關。  孫軍說,如果要求氣象臺按體感溫度發布預報和實況,很難操作。現在國內外一些地方發布體感指數或暑熱指數預報,考慮風、空氣溼度等對人體的影響,以這種生活氣象指數來彌補單純預報氣溫的不足。
  •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算一算:1+sin30°=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算一算:1+sin30°=時間:2020-07-05 00: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算一算:1+sin30= 算一算1+sin30=多少呢,相信很多玩螞蟻莊園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這個答案吧,那麼小編也收集到了有關7月5日螞蟻莊園答案匯總
  • 詳解體感溫度
    相繼提出了風寒溫度、熱指數、舒適度和體感溫度等概念及計算方法。其中美國學者斯蒂德曼推出的體感溫度預測方法一經問世,便在英美等經濟發達國家的氣象服務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大家都知道,人體健康的一個基本標誌就是要有正常的體溫,體溫不正常,健康上肯定出了問題。
  • 體感溫度跌破5℃!武漢這個周末寒意逼人,要笑著活下去~
    掐指一算,武漢這一周的雨貌似就沒停過~入秋後的最冷雙休要來了!入秋後的最冷雙休要來了!入秋後的最冷雙休要來了!在冷空氣的強勢襲擾之下,明後兩天武漢市最低氣溫將跌破10℃,伴隨著3-4級北風,體感溫度那是相當酸爽~湖北省氣象局氣象科普專家介紹,一般說來,秋冬時節,氣溫、溼度相同的情況下,風越大,人體感覺會越冷。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氣溫和體感溫度的區別
    我們常說的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並不代表人體對周圍環境的冷暖感知。體感溫度,除氣溫外,還要考慮很多因素,其中相對溼度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根據氣象部門的體感溫度公式,當氣溫為5℃時,相對溼度50%,體感溫度只有3.9℃,當溼度達到80%,體感溫度僅有1.9℃;如果溼度達到100%,體感溫度就接近0℃了。
  •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人們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表徵體感溫度或人體舒適度的辦法,劉梅、于波等根據熱平衡建立體感溫度模型[2-3]、紀秀玲、陳慧梅、譚福君等通過調查人體在夏季、冬季對環境的反應[4-6]、呂偉林、吳兌、Gail S.Brager等對多種人體舒適度和體感溫度公式進行對比分析[7-9],各級氣象臺站則採取各種經驗公式的方法開展體感溫度預報服務。
  • 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 體感溫度和溫度間有啥關係
    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日常生活裡,常有人感到天氣預報中的氣溫與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
  •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我們每天預報的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方面的話題。體感溫度受外界多種因素影響。第一個因素是氣溫。第二個因素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由於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反而感覺比較乾爽。第三個因素是風速,在有風的日子裡,即使氣溫較高,我們仍會感覺比較涼爽。第四個因素是輻射,一般陰天與晴天,人的體感溫度相差4-6℃左右。
  • 為何體感溫度比測量溫度高?
    今年副高比較強,現在主要盤踞在東部地區,8月份等副高西伸後,我省溫度還會更高。  問:氣象臺明明說35℃,可這天氣都能蒸雞蛋了。大家常常有體感溫度比實際測量溫度高的困惑,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勇:實際溫度和人們體感溫度是有差別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
  • 算一算1+sin30°= 螞蟻莊園7月5日問題答案
    算一算1+sin30°= 螞蟻莊園7月5日問題答案時間:2020-07-05 07: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算一算1+sin30= 螞蟻莊園7月5日問題答案 算一算:1+sin30=?螞蟻莊園7月5日問題答案。 7月5日螞蟻莊園答案題目:算一算:1+sin30=?
  • 夏季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