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前幾日,多地氣象部門連續發布高溫預警,京津冀等地氣溫直逼35℃!不過,同樣是35℃,有些地方的35℃讓人「熱到融化」,有些地方的35℃卻讓人「無感」。人們會感受到這種差別,其實都是體感溫度在作祟。
什麼是氣象溫度?
四川新聞網解釋,氣象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據東方網報導,按照全球氣象組織統一規定的標準,氣象部門測定的溫度是放置在百葉箱裡的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百葉箱距地面1.5米高,且要安放在防太陽直射、防風、防雨、通風的草坪上,它代表著自然狀態下不受幹擾的標準空氣溫度。
什麼是體感溫度?
據自然科學博士、環境教育學者李皓表示,「體感溫度」是人的感覺溫度,學術上被稱為熱壓力指數,與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等因素有關。
為何體感溫度與氣象溫度有差別?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由於人們的體感溫度會受到空氣相對溼度、風速、外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體感溫度會與百葉箱裡測得的氣象溫度存在一些出入。
據《揚子晚報》解釋,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準,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溼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例如同樣是30℃,當相對溼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而當相對溼度達到90%,體感溫度會飆升至40.6℃,比氣象溫度高出10.6℃。
此外,人所處的客觀環境和具備的身體條件不一樣,感覺到的溫度也會不一樣。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接受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採訪時說,人處在公園裡還是水泥路上,處在通風還是密閉的環境裡,對溫度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穿白色衣服還是黑色衣服,在陽光照射下,對溫度的感覺會不一樣;人所進行的活動、擁有的心情也會給體感溫度帶來影響。(劉洋)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陶建(實習生)、魏炳鋒)
天津市出臺「培育發展租房市場實施意見」7月3日,從天津市國土房管局獲悉,為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實現全市城鎮居民住有所居目標,天津市出臺了關於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增加供給,鼓勵新建房屋用於租賃。鼓勵消費,落實公積金付房租政策。【詳細】
天津將開放共享各類教育資源 辦好社區教育近日,天津市教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天津市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根據《意見》,天津市將「開放共享各類教育資源」,還提出要把老年教育作為社區教育的重點工作,結合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改善社區老年人的學習環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