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體感溫度讓人迷惑 23℃的天為啥感覺比30℃還熱?

2020-11-22 河南100度

 

不同的因素對體感溫度的影響。圖片取自網絡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

報社訊太陽晃眼,南風偏暖,吹到臉上像煙燻。該有30℃往上了吧?一看實時溫度,才23℃。這怎麼可能?前段時間先後幾次30℃,都沒感覺這麼熱。昨天,在鄭州市區開車,關上車窗如蒸籠,冷風空調不得不提前打開了。這氣溫怎麼才23℃?23℃的氣溫咋給人炎熱的感覺呢?

我們首先來解答第一個疑問,即昨天的氣溫究竟有多少度。

根據氣象部門監測,鄭州昨天的最低氣溫出現在早上6時,在11℃。隨後,氣溫緩慢爬升,在13時達到了23℃,從13-15時,一直維持在23℃-24℃之間。根據鄭州國家基本氣象站監測數據,昨天的最高氣溫為23.9℃。

氣溫不高,為啥有「30℃+」的感覺?這便引出氣溫和體感溫度差異來了。氣溫也即氣象學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為儘量減少人為和其它幹擾,世界氣象組織統一制定了標準,即氣象部門的測溫溫度表要放置在百葉箱裡,距地面1.5米高,而百葉箱要放置在空曠的草坪上。

體感溫度,主要在一個「感」字,指的是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僅限於人體皮膚的溫度。相關研究表明,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乃至心情的不同,就會使人們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比如說,在30℃的氣溫環境中,如果空氣的相對溼度在40%-50%之間,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人就不會感到很熱。但如果相對溼度增大到80%以上,或者風速減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或者酷熱的感覺。

那麼,昨天(實際上前天的情況也差不多)的體感溫度高,又是什麼原因呢?鄭州市氣象部門有關人士說,首先和前段時間相比,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太陽照射的角度更大了,相應所產生的熱值就高了。其次,昨天吹的是南風,風力在3級左右,南風相較北風要更暖和一些。

不過,也有不少人說,昨天的溫度不算太高。其實,除了心情影響因素外,個人的體質、所處的環境,也是影響因素。比如記者昨日在鄭州市區索須河邊採訪,地方比較開闊,陽光長時間照射,就導致了體感較熱的感覺。相反,心情舒暢、全身放鬆的,便會感覺不那麼熱。而昨天鄭州的多個時間段的空氣品質都是重度汙染,空氣的通透度也不是太高,這也是造成一些人感覺燥熱的因素之一。

相關焦點

  • 都熱暈了才30℃?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青島新聞網8月4日訊 連續30℃以上的高溫天氣,讓青島市民大呼受不了。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青島市民大呼熱暈了才30℃?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氣象部門:體感溫度和實測溫度不是一回事   以8月3日為例,氣象臺播報市區當天的最高氣溫為30.4℃,很多網友表示質疑,一些人認為氣溫應該不低於35℃。
  • 體感溫度超45℃!高溫連續5天!南昌接下來一周……
    這些幾乎都對江西沒什麼影響告訴大家四個字晴熱依舊就在昨天江西省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來看看這是下午三點全國氣溫排行榜感覺要熱化了……南昌也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究竟有多熱呢看看這紅到發紫的體感溫度你就知道了而昨天
  • 昨天你覺得特別冷嗎?體感溫度僅2-3℃!
    晶報訊(記者 李果 通訊員 徐婷)昨天的深圳市民都哆哆嗦嗦裹緊了外套。記者從市氣象臺獲悉,10日又有一股冷空氣悄然抵深,我市(含深汕)氣溫在10日白天短暫回升後又有小幅下降,11日白天氣溫一直維持在7-8℃,體感溫度僅2-3℃。 市氣象臺專家表示,昨日,深圳國家基本站最低氣溫7.4℃出現在下午2時,全市氣溫日較差僅有3℃左右。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 比北極還冷
    體感溫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目前北極地區的體感溫度也不過-24℃,也就是在北京會感覺比北極還要冷6℃!——儘管北極的氣溫目前在-24℃左右。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體感溫度已到-30℃!風力每增加2級:體感下降6-8℃!
    最冷天氣已上線,除了氣象溫度,其實還有個體感溫度,更能反映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昨天晚些時候,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這是什麼概念?
  • 什麼是「體感溫度」?
    天冷了可以穿一層又一層衣服,天熱了卻不能脫了一層又一層。現在身在南半球的同胞們,這麼熱的天你們怎麼辦?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這個很正常
    接下來的天氣關鍵詞是這樣的:一個字「熱」,兩個字「防暑」,三個字「開空調」。  同樣是三十幾度的高溫,為啥有時覺得有絲絲涼意,有時卻感覺熱浪滾滾?6月24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山西被劃入「燒烤派」   同樣是熱,全國各地的感受卻不同。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感覺,天氣預報明明是32℃,但體感溫度卻不止於此,這是為什麼呢?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
  • 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原標題:明明溫度不高怎麼還是覺得熱?都是體感溫度惹的禍   前幾日,多地氣象部門連續發布高溫預警,京津冀等地氣溫直逼35℃!不過,同樣是35℃,有些地方的35℃讓人「熱到融化」,有些地方的35℃卻讓人「無感」。人們會感受到這種差別,其實都是體感溫度在作祟。
  • 為啥你感覺的溫度,總比天氣預報的熱?
    高溫持續 於是,一個「老話題」又在網上流傳 天氣預報說是30℃ 但我感覺其實是35℃ 為什麼差這麼多?
  • 體感溫度不足28℃ 這些地方喊你去避暑
    「利用當地氣象部門監測的近30年7至8月氣溫、風速和相對溼度等天氣條件,制定了適合安徽的夏季氣候舒適度等級劃分,依次分為很舒適、舒適、熱、炎熱4個等級。」楊彬告訴記者,評選將夏季涼爽舒適的氣候資源作為參評基本條件,綜合參考了國標《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和全國氣象行業標準《避暑旅遊氣候舒適度評價標準》。安徽夏季氣候舒適度被劃分為:很舒適、舒適、熱、炎熱4個等級。
  • 體感溫度還受溼度、風速和輻射影響
    7月30日,澎湃新聞從中國氣象局獲悉,7月下旬以來,我國南北方同時出現高溫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高溫預警,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高氣溫達極值20地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歷史極值。針對全國出現的普遍高溫,南北方不同地區的人們感受並不相同,有南方網友直呼「是不是預報不準確,為啥體感比預報溫度還要高?」
  • 手繪科普插畫: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到底誰靠譜?
    然而「天氣預報說是30℃,但我感覺像是35℃」這樣的疑問仍然存在一些人心中為啥會差這麼多?由此,一個老話題又來了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到底誰靠譜?,還說我不準我們太難了體感溫度說:我和哥哥不一樣差得有點多弟弟主要有四個特點其中有一點是受我影響弟弟還受其他三個因素影響
  • 濟南:高溫高溼體感溫度不止35℃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 王曉迪)從8月10日開始,濟南的天兒一天比一天熱,濟南市啟動了高溫預警信號,但是大家總覺得體感溫度遠超預報的35℃。
  • 體感溫度達74℃ 人會「熟」嗎?
    伊朗體感溫度74℃?是真的!這個溫度同樣讓數據帝感到「惶恐」,連夜查詢了當地氣象數據,發現這個溫度確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近日的冷空氣南下,溫度降到十幾度還是挨得住的,然而下午一下雨,空氣溼度高,潮溼還格外陰冷,氣溫明明比早上高,然而早上還能瀟灑肆意,下午就只剩瑟瑟發抖。關鍵它不僅下雨還颳風,時時刻刻讓人活在被刺骨陰冷支配的恐懼下。為什麼同樣溫度,溼度變高就顯得格外冷呢?哪怕溫度變高了,高溼度下竟也覺得還不如低溫低溼暖和?——這個,就涉及到水寒效應了。
  • 北京又冷到上熱搜了!體感溫度只有零下20度?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weather情報局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北京又冷到上熱搜了,雖然最低氣溫在-13℃左右,但體感溫度卻在-20℃以下。
  • 人民日報新知:來,算一算體感溫度
    如果此時一陣大風吹過,好容易才被你身體加熱好的小氣層就一呼啦被吹跑了,換成溫度低的「新」小氣層過來罩著你,你自然就覺得冷了。   同樣道理的,還有溼度。溼度也會影響體感溫度。比如,天冷時,溼度越大就越冷;天熱時,溼度越大就越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和上海:同樣氣溫下的夏天,上海更覺悶熱難耐;而同樣氣溫下的冬天,上海更覺陰冷刺骨。這就是溼度在對體感溫度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