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因素對體感溫度的影響。圖片取自網絡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
報社訊太陽晃眼,南風偏暖,吹到臉上像煙燻。該有30℃往上了吧?一看實時溫度,才23℃。這怎麼可能?前段時間先後幾次30℃,都沒感覺這麼熱。昨天,在鄭州市區開車,關上車窗如蒸籠,冷風空調不得不提前打開了。這氣溫怎麼才23℃?23℃的氣溫咋給人炎熱的感覺呢?
我們首先來解答第一個疑問,即昨天的氣溫究竟有多少度。
根據氣象部門監測,鄭州昨天的最低氣溫出現在早上6時,在11℃。隨後,氣溫緩慢爬升,在13時達到了23℃,從13-15時,一直維持在23℃-24℃之間。根據鄭州國家基本氣象站監測數據,昨天的最高氣溫為23.9℃。
氣溫不高,為啥有「30℃+」的感覺?這便引出氣溫和體感溫度差異來了。氣溫也即氣象學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為儘量減少人為和其它幹擾,世界氣象組織統一制定了標準,即氣象部門的測溫溫度表要放置在百葉箱裡,距地面1.5米高,而百葉箱要放置在空曠的草坪上。
體感溫度,主要在一個「感」字,指的是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僅限於人體皮膚的溫度。相關研究表明,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乃至心情的不同,就會使人們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比如說,在30℃的氣溫環境中,如果空氣的相對溼度在40%-50%之間,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人就不會感到很熱。但如果相對溼度增大到80%以上,或者風速減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或者酷熱的感覺。
那麼,昨天(實際上前天的情況也差不多)的體感溫度高,又是什麼原因呢?鄭州市氣象部門有關人士說,首先和前段時間相比,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太陽照射的角度更大了,相應所產生的熱值就高了。其次,昨天吹的是南風,風力在3級左右,南風相較北風要更暖和一些。
不過,也有不少人說,昨天的溫度不算太高。其實,除了心情影響因素外,個人的體質、所處的環境,也是影響因素。比如記者昨日在鄭州市區索須河邊採訪,地方比較開闊,陽光長時間照射,就導致了體感較熱的感覺。相反,心情舒暢、全身放鬆的,便會感覺不那麼熱。而昨天鄭州的多個時間段的空氣品質都是重度汙染,空氣的通透度也不是太高,這也是造成一些人感覺燥熱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