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溫度已到-30℃!風力每增加2級:體感下降6-8℃!

2021-01-08 動漫遊戲風

最冷天氣已上線,除了氣象溫度,其實還有個體感溫度,更能反映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

昨天晚些時候,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

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目前北極地區的體感溫度也不過-24℃,也就是在北京會感覺比北極還要冷6℃!——儘管北極的氣溫目前在-24℃左右。

今早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今天,哈爾濱、長春、瀋陽、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蘭州、銀川、西寧、濟南、鄭州、南京等15城最低氣溫將創入冬後新低。

除了極端降溫,這次寒潮第二個特點就是風大。極端降溫和大風同時來襲,讓人感到格外寒冷。

據央視報導,氣象專家介紹,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為「風寒效應」。

人的體溫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

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這就是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颳風天比無風、微風時使人感到寒冷的原因。

從大量的科學人實驗中,人們找出了風速大小,和人體冷暖感覺的關係,並計算出這樣一組數據:

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挑選好衣服,減少裸露外在皮膚的面積,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來源:網絡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揭秘寒冷原因:風力每增加2級體感溫度下降3℃~8℃
    今冬來最冷天氣已上線,開門就像進入冰箱。今早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今天,哈爾濱、長春、瀋陽、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蘭州、銀川、西寧、濟南、鄭州、南京等15城最低氣溫將創入冬後新低。除了極端降溫,這次寒潮第二個特點就是風大。極端降溫和大風同時來襲,讓人感到格外寒冷。
  • 實驗顯示:風力每增加2級體感溫度下降3℃~8℃
    今冬來最冷天氣已上線,開門就像進入冰箱。今早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今天,哈爾濱、長春、瀋陽、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蘭州、銀川、西寧、濟南、鄭州、南京等15城最低氣溫將創入冬後新低。除了極端降溫,這次寒潮第二個特點就是風大。極端降溫和大風同時來襲,讓人感到格外寒冷。
  • 體感溫度下降6℃至8℃ 寒潮+風寒效應 體感格外冷
    王津攝  天津北方網訊:最近的兩次寒潮,不少市民常念叨「體感溫度」這個詞,這次寒潮甚至出現中午比早晨還冷的氣溫「倒掛」,這是為什麼?  氣象專家稱,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與相對溼度等綜合影響。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
  • 氣溫零下,風力增加兩級,體感溫度至少再降6℃
    天寒地凍的強冷空氣影響下,都說人的體感溫度會更低,那當北風呼嘯氣溫降低時,人的體感溫度和氣溫究竟是什麼關係?中國氣象局介紹,在大風的「加持」下人們為何感覺格外冷。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
  • ...兩天是晴天,下周二陰雨又來|風力|天氣晴朗|晴天|氣溫|體感溫度...
    記者李永剛 攝昨天白天武漢以陰雨天氣為主,早晨最低溫6.6℃,全天氣溫在7℃上下浮動,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陰冷潮溼的天氣,又是「溼冷魔法」發威的時候,大家「凍」感依舊,今天又是體感氣溫很低的一天。前幾天,天氣預報就稱馬上會有晴天到來,會被昨天的這場雨「攪和」了嗎?
  • 體感溫度僅2-3℃!
    記者從市氣象臺獲悉,10日又有一股冷空氣悄然抵深,我市(含深汕)氣溫在10日白天短暫回升後又有小幅下降,11日白天氣溫一直維持在7-8℃,體感溫度僅2-3℃。 市氣象臺專家表示,昨日,深圳國家基本站最低氣溫7.4℃出現在下午2時,全市氣溫日較差僅有3℃左右。另外北風清勁,沿海、高地和海區普遍記錄到7-9級最大陣風,厚厚的雲層籠罩全市,人體感覺非常陰冷。
  • 11日深圳體感溫度僅2-3℃!寒冷天氣還要持續2~3天
    記者從深圳市氣象臺獲悉,這是因為10日夜晚有一股冷空氣悄然抵深,我市氣溫在10日白天短暫回升後又有小幅下降,白天氣溫一直維持在7-8℃,體感溫度僅2-3℃。據悉,12日上午深圳依舊十分陰冷,寒冷天氣還將持續2-3天,市民依舊要注意避寒保暖。 為啥11日非常陰冷?記者從深圳市氣象臺採訪了解到,除了與10日夜晚的冷空氣抵深有關,還與氣溫倒掛現象有非常緊密的關係。
  • 11日深圳體感溫度僅2-3℃!寒冷天氣還要持續2~3天
    記者從深圳市氣象臺獲悉,這是因為10日夜晚有一股冷空氣悄然抵深,我市氣溫在10日白天短暫回升後又有小幅下降,白天氣溫一直維持在7-8℃,體感溫度僅2-3℃。據悉,12日上午深圳依舊十分陰冷,寒冷天氣還將持續2-3天,市民依舊要注意避寒保暖。為啥11日非常陰冷?記者從深圳市氣象臺採訪了解到,除了與10日夜晚的冷空氣抵深有關,還與氣溫倒掛現象有非常緊密的關係。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為什麼溼度和風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比如北風一颳風就冷的骨頭疼,比如最近幾天的江南地區,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然而儘管已是四月中下旬,最大的感受卻不是春風輕靈、春光明媚,而是颳風下雨的寒冷冬意,明明前一天仿佛進入初夏,第二天一下雨就又回到了冬天的尾巴,格外潮溼、陰冷。
  • 體感溫度僅2-3℃!深圳出現氣溫倒掛現象!預測春節天氣……
    今天(1月11日)深圳白天氣溫一直維持在7-8℃
  • 今冬以來最強寒潮馬上到,北京體感溫度將低於-15℃
    今冬以來最強寒潮馬上到,北京體感溫度將低於-15℃ 2020-12-27 1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都熱暈了才30℃?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青島新聞網8月4日訊 連續30℃以上的高溫天氣,讓青島市民大呼受不了。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就在下周 最低體感溫度接近-7℃
    屆時,25個省會級城市氣溫都將創今冬新低,中東部也將迎近8年來最冷的跨年夜。最低氣溫方面,30日至31日,最低氣溫0℃線或將跨過長江,大城市中,像杭州、長沙、南昌、上海等地的最低氣溫或將降至冰點之下。降溫的同時還伴有大風,預計12月28日在內蒙古西部、西北地區東部將有4-5級風,29日內蒙古、華北、江漢、江淮、江南等地將先後出現4-6級風,內蒙古、華北部分地區陣風或達7-8級。雖然此次寒潮過程不如2016年霸王級寒潮強,但風寒效應將加劇體感寒冷程度,妥妥的速凍模式。
  • 「溼冷魔法」繼續攻擊,江蘇體感溫度最低1.4℃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暖溼氣流增強,全省雨水不斷。11月26日起,氣溫會有1℃到2℃的小幅回升,但是風力加大,依舊要注意防風防寒。大家都在盼望著天氣轉好,那要等到28日。 連續陰雨加持,溼冷感加劇 昨天早晨,南京雨霧朦朧,能見度不佳。冷冽的風加上淅淅瀝瀝的雨,體感溼冷。
  • 體感溫度-22℃下的懷柔,是這樣的!
    兩條絨褲都扛不住寒潮+持續低溫+大風預警三股勢力的碰撞讓我們連出門都變得「坎坷」01北京市氣象臺2020年12月27日16時30分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28-30日北京地區將出現寒潮天氣,最低氣溫下降8℃以上,28日夜間至30日平均風力5級左右。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這個很正常
    而「清蒸派」的最大特點則是相對溼度大、體感溫度高。這種感覺相當於全天24小時都將你放在蒸鍋裡「蒸」。我省的天氣,被劃分到了「燒烤派」的區域。  預報的氣溫不等於體感溫度   然而,近期山西的小夥伴,卻分明感到了「清蒸派」的膚感。「天氣預報明明是32℃,怎麼卻有40℃的感覺。往年只有到八月份才開空調,這兩天卻忍不住開了空調。」
  • 體感溫度控風:臺地兩用的造夢者體感風扇-自由版體驗
    22W,額定電壓12V,支持2.4GHz WiFi無線連接等信息。造夢者體感風扇-自由版的按鍵位於機頭上側,提供有四個按鍵及8個指示燈,四個按鍵分別對應開關、風量調節/模式切換、搖頭及定時關機,八顆指示燈分別對應直吹風、自然風、智能風、WiFi指示燈及風量/定時指示燈,標識清晰,實際操作簡單明了,比較好上手。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比北極還要冷
    根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今天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1℃,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而且仍在繼續下降,預計今晚最低可能會達到-19℃。除了氣象溫度,其實還有個體感溫度,更能反映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目前,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
  •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人們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表徵體感溫度或人體舒適度的辦法,劉梅、于波等根據熱平衡建立體感溫度模型[2-3]、紀秀玲、陳慧梅、譚福君等通過調查人體在夏季、冬季對環境的反應[4-6]、呂偉林、吳兌、Gail S.Brager等對多種人體舒適度和體感溫度公式進行對比分析[7-9],各級氣象臺站則採取各種經驗公式的方法開展體感溫度預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