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溫高溼體感溫度不止35℃

2020-12-06 大眾網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 王曉迪)從8月10日開始,濟南的天兒一天比一天熱,濟南市啟動了高溫預警信號,但是大家總覺得體感溫度遠超預報的35℃。其實這主要是溼度大的原因,溼度大的情況下,體感溫度也會隨之升高。

酷暑難挨,泉水浴場成為人們消暑好去處(資料片) 記者 陳建偉 實習生 韓文濤 攝

  昨日濟南最大溼度接近90%,最高溫34.6℃,但是大家總感覺溫度要遠遠超出這個數值,其實這就是大家的感知和實際空氣中溫度的區別。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準,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溼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比如,同樣是30℃時,當相對溼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比上升了1.1℃;而當相對溼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可見,夏季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由於大家所在的區域並不相同,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小氣候,因為各種原因溫度也會不同。例如昨天濟南市自動站裡有14個超過35℃,其中有超過36℃的,而大多數的站點大都在33℃左右,所以大家的體感溫度都不太一樣。這也是為什麼預報的35℃,這兩天市區的實際溫度只有34℃,這並不是預報誤差,而是因為預報是參考了自動站以及周邊的氣溫數值,是一個綜合的氣溫,而不是單單指哪個區域。
  聽說未來幾天濟南還是熱,所以濟南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具體來看,11日夜間到今天晴間多雲,今晨最低氣溫27℃左右,最高氣溫35℃。13日多雲,下午到夜間有雷陣雨,最低氣溫26℃,最高氣溫34℃左右。14~16日多雲間陰,局部地區有雷陣雨,氣溫下降。17日多雲轉晴,北風2~3級,氣溫略有上升。18日有雷陣雨,氣溫變化不大。

推薦閱讀

  • 8月11日,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秀平來到青島市排汙權交易中心,為平度分公司集中供熱鍋爐二期工程配套汽輪發電機組項目提交排汙權申購。據悉,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等5項汙染物。[詳細]

  • 日前,公安部等12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改進和規範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明確了14類派出所不再開具證明的事項,6類由有關部門和單位辦理的事項,以及9類需由派出所開具證明的情形。[詳細]

  • 11日,記者從省紀委監察廳網站獲悉,棗莊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魯軍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這距離7月底省委第一巡視組進駐棗莊市,對棗莊市開展巡視「回頭看」還不足半月。[詳細]

  • 早在今年年初,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就發出通知,山東啟動實施「1元券硬幣化工程」。不光是1角、5角紙幣,從今年開始,部分試點城市的1元紙幣也要逐步退出流通市場。2016年1月1日起,率先在省內青島、棗莊、濟寧、臨沂、日照5個城市進行試點,停止向商業銀行投放1元券紙...[詳細]

  • 剛出生的女嬰還未剪臍帶,就被狠心母親丟棄在了公廁的便池內。女嬰被丟棄的公廁 記者 高倩 實習生 周裡 劉雲鶴 攝 準備離開的李奶奶趕緊折回,在第二個便池內發現了一名正在啼哭的嬰兒。[詳細]

  • 明天,第二十六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嶗山會場將在世紀廣場啤酒城與廣大市民見面。(青島新聞網記者 於泓)   演習伊始,巡邏員發現險情,指揮人員馬上奔赴現場。[詳細]

相關焦點

  • 科學認識高溫天氣中的體感溫度
    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因為體感溫度受四項因素的影響:一是氣溫,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四是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
  • 上海「悶蒸體感」再升級,明迎今夏首個高溫日!體感溫度要超過50℃?
    都知道,高溫高溼更容易變「蒸籠」啊!全市19時的溼度分布大概是這樣,下過雨的地方溼度更高一些。很多人被悶到熱到了,就開始盼一場大雨來降降溫。那麼,今天魔都的「散裝雨」下在哪裡了呢?周到君現在在楊浦區,窗外的雨聲不久前剛響起來,一陣急一陣緩……明天「體感溫度」超過50℃?比今天更熱的,是明天。氣象部門預計,明天天氣和今天非常類似,只是雲更少,天空更晴一些,南到西南風勢頭更足。預計明天最高氣溫可達36-37℃(重點區域明天最高氣溫預報:徐家匯36℃,人民廣場37℃,陸家嘴36℃),達成今夏首個高溫日成就!
  • 合肥高溫累計時長和體感溫度居31省會城市第一
    根據中國天氣網對全國31個省會級大城市的大數據盤點,7月下旬至今,合肥以高溫累計時間最長、體感溫度最高登上「高溫耐力榜」和「蒸煮悶熱榜」雙料榜首。72小時35℃以上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與往年相比,今年高溫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尤為明顯。
  •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事實上,高溫是一個相對概念,在世界各地沒有統一標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氣象部門通常會依據本地的氣候狀況來制定高溫提示或預警的標準。如澳大利亞和日本,也把最高溫度35℃以上界定為高溫日;而美國東北部定義高溫為33℃以上,英國習慣把30℃以上界定為高溫,北歐一些國家的高溫「基準線」則只有28℃。
  • 高溫來襲!體感溫度和天氣預報為啥有差異?
    17日,中央氣象臺鳴響了今年首個高溫黃色預警。18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預警:預計18日白天,內蒙古中東部、吉林西部、遼寧西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東北部、河南北部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內蒙古東部、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有37—39℃,內蒙古東部偏南局地可達40℃。20日開始,上述地區的高溫天氣範圍將明顯減小。
  • 高溫天氣預報和體感溫度
    專家告訴我們,氣象臺預測的最高氣溫是大自然狀態下的空氣流動溫度,是標準氣溫。它是在百葉箱裡測到的。百葉箱是安放在防太陽直射、防風、防雨、通風自然的草坪上。溫度表放在百葉箱裡,在距地面1.5米上測出的數據。這是全球氣象組織統一規定的標準。它代表著自然狀態下,不受幹擾的標準空氣溫度。通常天氣預報中的氣溫代表自然界的空氣溫度。  人們為什麼感覺高溫預報報得偏低呢?
  • 高溫待機長+體感溫度高 合肥獲「雙料冠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今年的最高溫幾乎每天都排不上全國榜,但怎麼感覺今年合肥特別熱呢?」合肥市民小張這樣說道。小張的感覺沒錯,今年出梅以來,合肥持續高溫天氣,儘管最高氣溫並不顯眼,但是合肥市在7月下旬高溫待機時間長達72小時,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
  • 高溫累計72小時 體感溫度48℃ 合肥成「天然桑拿城」
    據中安在線報導   7月下旬,今年來最大規模的高溫過程席捲我國中東部,覆蓋範圍大、持續時間長、體感溫度高,根據氣象部門盤點,合肥近期高溫(≥35℃)時長累計達到了72個小時,而且體感溫度達到48℃,在省會級大城市裡拿了「雙冠」。
  • 體感溫度接近40℃這幾天當心中暑
    齊魯晚報7月25日訊(記者 王皇) 大暑之後,高溫再次榮登濟南天氣主角。從25日開始,今年以來最大範圍、持續時間最長、體感最炎熱的一輪高溫來襲。雖然25日有雲層遮住了太陽,但出門還是流大汗,不開空調在室內坐一坐也會汗流浹背。這就是三伏天的威力,截至15時,市區溫度35℃,溼度57%,此時的體感溫度應該接近40℃。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科普:持續高溫如何產生?體感溫度為何高於實測?
    目前我國還處於悶熱的中伏階段雖然還有幾天就到「立秋」時節但立秋之後天氣會不會逐漸轉涼這幾天持續的高溫天氣是如何產生的體感溫度和實況監測溫度是不是一回事兒中國氣象局的專家介紹,高溫是指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天氣。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如果高溫天持續3天以上,就稱之為高溫熱浪。高溫天氣的形成往往離不開特定的天氣系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副熱帶高壓」系統。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一般會影響氣流下沉。
  • 北京發布高溫預警!北京本周體感溫度可達39℃
    北京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30日16時通過千龍網發布:北京市氣象臺2018年07月30日16時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預計7月31日至8月3日,北京市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達35℃以上,體感悶熱,請注意防暑降溫。
  • 全國「熱哭」預警地圖出爐 體感溫度超50
    據悉,26日是本輪高溫範圍最大的一天,波及人口約8億人,部分地區的體感溫度甚至超過55℃。多地體感溫度超50℃如果說本周我國遭遇今年來最「霸道」的高溫天氣,那麼26日就是本輪高溫最「霸道」的一天。26日,高溫範圍繼續擴大,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加入「高溫戰隊」,高溫波及人口約8億人。
  • 同是35℃+ 為啥沒有三伏天悶熱?體感溫度:看我看我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生生不息團隊 黨以凡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中心中國氣象臺發布最新高溫預警黃色預警,京津冀等地氣溫直破35℃!不知北方的小夥伴們是否感受到了滾滾熱浪!不過,現在雖說是有35℃+,比起七八月份的桑拿天,好像又沒那麼悶熱,到底是天氣預報出了問題,還是我們感知有偏差?
  • 持續高溫如何產生?體感溫度為何高於實測?一起來科普
    &nbsp&nbsp&nbsp&nbsp體感溫度和實況監測溫度是不是一回事兒&nbsp&nbsp&nbsp&nbsp看視頻↓↓↓了解一下&nbsp&nbsp&nbsp&nbsp高溫天氣是如何形成的?
  • 體感溫度40℃+!華南「高溫季」強勢開啟初夏似盛夏
    中國天氣網訊 昨天(5日),海口迎來今年首個高溫日,這也拉開了華南地區「高溫季」的大幕。預計一直到本周末,華南大部都將持續高溫高溼天氣,體感溫度直逼40℃+,廣州、南寧等地還將出現歷史同期少見的持續高溫天氣,提醒當地的小夥伴們務必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 ...高溫緊隨而至-暴雨黃色預警 體感溫度 暴力 大暴雨 厄爾尼諾...
    受梅雨帶影響,上海昨天夜裡到今天中午仍有雷陣雨天氣,其中中部和南部地區累積雨量可達30-50毫米,一小時最大雨強25-35毫米,主要強降雨時段在昨天傍晚到今天早晨。  今天起隨著副高進一步北抬增強,梅雨帶也隨著北抬,21日-23日,申城剛好處於副高控制下,氣溫上升明顯,最高可達31℃-33℃,多分散性陣雨或雷雨,相對溼度較大,體感會覺得十分悶熱。
  • 為何體感溫度比測量溫度高?
    今年副高比較強,現在主要盤踞在東部地區,8月份等副高西伸後,我省溫度還會更高。  問:氣象臺明明說35℃,可這天氣都能蒸雞蛋了。大家常常有體感溫度比實際測量溫度高的困惑,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勇:實際溫度和人們體感溫度是有差別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
  • 體感溫度50℃!央視主播朱廣權:男生出門,馬上變成暖男
    最近幾天很多地區都在遭受高溫的炙烤到底有多熱?央視段子手朱廣權又出金句了:高溫酷暑,上蒸下煮。小編告訴你高溫不僅不會很快結束而且還要「變本加厲」局部地區的體感溫度降達50℃做好打高溫「持久戰」的準備吧「高溫方陣」形成,你在其中嗎?預計今明兩天,在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下,大範圍高溫天氣仍將盤踞在中東部大部地區,體感最熱的在湖南北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北部、上海一帶。
  • 體感溫度超45℃!高溫連續5天!南昌接下來一周……
    這些幾乎都對江西沒什麼影響告訴大家四個字晴熱依舊就在昨天江西省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來看看這是下午三點全國氣溫排行榜感覺要熱化了……南昌也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究竟有多熱呢看看這紅到發紫的體感溫度你就知道了而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