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溫如何產生?體感溫度為何高於實測?一起來科普

2020-11-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目前我國還處於悶熱的中伏階段

&nbsp&nbsp&nbsp&nbsp雖然還有幾天就到「立秋」時節

&nbsp&nbsp&nbsp&nbsp但立秋之後天氣會不會逐漸轉涼

&nbsp&nbsp&nbsp&nbsp這幾天持續的高溫天氣是如何產生的

&nbsp&nbsp&nbsp&nbsp體感溫度和實況監測溫度是不是一回事兒

&nbsp&nbsp&nbsp&nbsp看視頻↓↓↓了解一下

&nbsp&nbsp&nbsp&nbsp高溫天氣是如何形成的?

&nbsp&nbsp&nbsp&nbsp中國氣象局的專家介紹,高溫是指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天氣。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如果高溫天持續3天以上,就稱之為高溫熱浪。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高溫天氣的形成往往離不開特定的天氣系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副熱帶高壓」系統。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一般會影響氣流下沉。一方面空氣下沉會使氣溫增高,另一方面是不利於形成雲朵和降雨,因此在副熱帶高壓的統治下比較常見「晴朗少雲」的高溫天氣。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除去自然的因素,高溫天氣的形成也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nbsp&nbsp&nbsp&nbsp在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導致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極端高溫熱浪的發生頻率也隨之增加。

&nbsp&nbsp&nbsp&nbsp此外,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得城市熱島效應愈發顯著。所謂城市熱島效應,是指由城市中人工熱源、綠地減少、下墊面屬性改變等因素導致的市區內溫度明顯高於鄰近郊區的現象。

&nbsp&nbsp&nbsp&nbsp體感溫度為何比實測溫度高?

&nbsp&nbsp&nbsp&nbsp在高溫天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明明身體已經感覺非常炎熱,為什麼氣象部門發布的實況溫度卻沒有很高?

&nbsp&nbsp&nbsp&nbsp原來,人體對溫度的感覺還受到氣溫本身之外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溼度、風速、太陽輻射、著裝、甚至心情等。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例如,當氣溫35.6℃時,如果相對溼度為45%,人體就會感受到40℃的高溫,如果相對溼度達到65%,體感溫度將接近50℃!

&nbsp&nbsp&nbsp&nbsp持續的高溫天氣會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的發病率增多。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防暑小貼士↓↓↓

&nbsp&nbsp&nbsp&nbsp穿衣方面,最好選擇易吸汗、寬鬆、透氣的衣服,牛仔褲、大面積深色的衣服要避免。

&nbsp&nbsp&nbsp&nbsp要適量飲用淡鹽開水、涼茶、綠豆湯等,雪糕、冰塊類飲料不可貪食。

&nbsp&nbsp&nbsp&nbsp在已經是渾身大汗的時候,不宜用較低溫度的水洗澡。

&nbsp&nbsp&nbsp&nbsp進出空調房間需要注意適當加減衣物。

相關焦點

  • 科普:持續高溫如何產生?體感溫度為何高於實測?
    目前我國還處於悶熱的中伏階段雖然還有幾天就到「立秋」時節但立秋之後天氣會不會逐漸轉涼這幾天持續的高溫天氣是如何產生的體感溫度和實況監測溫度是不是一回事兒看視頻↓↓↓了解一下高溫天氣是如何形成的?中國氣象局的專家介紹,高溫是指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天氣。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如果高溫天持續3天以上,就稱之為高溫熱浪。高溫天氣的形成往往離不開特定的天氣系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副熱帶高壓」系統。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一般會影響氣流下沉。
  • 高溫來襲!體感溫度和天氣預報為啥有差異?
    當高溫來襲,有不少人感到疑惑:為什麼我實際感受到的溫度,有時比氣象臺預報的溫度要高?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指出: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這個溫度計是處於相對通風的環境下、距地面有1.5米的箱體內。而公眾的體感溫度會受到空氣相對溼度、風速、外部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和實際環境的溫度存在一些出入。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青島新聞網8月4日訊 連續30℃以上的高溫天氣,讓青島市民大呼受不了。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高溫天氣預報和體感溫度
    專家告訴我們,氣象臺預測的最高氣溫是大自然狀態下的空氣流動溫度,是標準氣溫。它是在百葉箱裡測到的。百葉箱是安放在防太陽直射、防風、防雨、通風自然的草坪上。溫度表放在百葉箱裡,在距地面1.5米上測出的數據。這是全球氣象組織統一規定的標準。它代表著自然狀態下,不受幹擾的標準空氣溫度。通常天氣預報中的氣溫代表自然界的空氣溫度。  人們為什麼感覺高溫預報報得偏低呢?
  • 科學認識高溫天氣中的體感溫度
    楊貴名: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
  • 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氣象部門:體感溫度和實測溫度不是一回事   以8月3日為例,氣象臺播報市區當天的最高氣溫為30.4℃,很多網友表示質疑,一些人認為氣溫應該不低於35℃。
  • 【高溫科普二】專家釋疑「被降溫」:預報溫度並非地表溫度
    當日,重慶市氣象局於上午11點30分發出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奉節縣最高氣溫39.5攝氏度,直逼40攝氏度。部分市民冒著烈日來到市內各大水上樂園,在水中消暑。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8月1日13時50分,在湖北省武漢市南湖附近一棟高樓上用紅外儀器測溫,地表溫度竟然達到62.4℃。
  • ...高溫緊隨而至-暴雨黃色預警 體感溫度 暴力 大暴雨 厄爾尼諾...
    3問:今夏為何暴雨多?  從去年延續至今年的超強厄爾尼諾已在6月上旬宣告結束,前後持續21個月。此前,由於其間接影響,上海春季雨水較常年偏多。眼下雖然厄爾尼諾已經結束,它的影響卻仍在繼續。氣象部門表示,因為大氣對厄爾尼諾反應的滯後性,我國夏季天氣仍將表現出明顯異常,尤其是夏季梅雨和颱風將受到後續影響。
  • 蘇州發布高溫黃色預警 體感溫度已達44℃
    體感溫度44℃話說,今天氣溫是有多高?!前方高能,保護心臟小編實測給你看 你沒看錯,中午11:25的體感溫度已經達到44℃了。中午12:34分左右,蘇州氣象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今天下午最高溫度可達37℃。
  • 南方大範圍高溫天氣持續 局地體感溫度可達45℃
    原標題:南方強降雨致700餘萬人受災 大範圍高溫天氣持續中新網北京6月22日電(呂春榮)18日以來,南方地區出現入汛以來第19次降雨過程,受強降雨影響,南方災情不斷。
  •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這個「暖胖子」的回歸,拉開了高溫的序幕。不過,這還只是「熱身」,一大波高溫正在「候場」,下周后半段,無錫將進入一年最火熱的三伏天,滾滾熱浪正在奔襲而來。和前天的首個高溫日相比,昨天天空雲系多,氣溫沒有直衝衝往上升,但午後1點,最高也近34℃了,稍微一動就汗流浹背,如果不呆在空調間,還是有些悶熱難耐。
  • 高溫累計72小時 體感溫度48℃ 合肥成「天然桑拿城」
    據中安在線報導   7月下旬,今年來最大規模的高溫過程席捲我國中東部,覆蓋範圍大、持續時間長、體感溫度高,根據氣象部門盤點,合肥近期高溫(≥35℃)時長累計達到了72個小時,而且體感溫度達到48℃,在省會級大城市裡拿了「雙冠」。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
  • 高溫待機長+體感溫度高 合肥獲「雙料冠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今年的最高溫幾乎每天都排不上全國榜,但怎麼感覺今年合肥特別熱呢?」合肥市民小張這樣說道。小張的感覺沒錯,今年出梅以來,合肥持續高溫天氣,儘管最高氣溫並不顯眼,但是合肥市在7月下旬高溫待機時間長達72小時,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
  • 為何體感溫度比測量溫度高?
    今年副高比較強,現在主要盤踞在東部地區,8月份等副高西伸後,我省溫度還會更高。  問:氣象臺明明說35℃,可這天氣都能蒸雞蛋了。大家常常有體感溫度比實際測量溫度高的困惑,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勇:實際溫度和人們體感溫度是有差別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
  • 北京發布高溫預警!北京本周體感溫度可達39℃
    北京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30日16時通過千龍網發布:北京市氣象臺2018年07月30日16時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預計7月31日至8月3日,北京市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達35℃以上,體感悶熱,請注意防暑降溫。
  • 體感溫度達74℃ 人會「熟」嗎?
    伊朗體感溫度74℃?是真的!這個溫度同樣讓數據帝感到「惶恐」,連夜查詢了當地氣象數據,發現這個溫度確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濟南:高溫高溼體感溫度不止35℃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 王曉迪)從8月10日開始,濟南的天兒一天比一天熱,濟南市啟動了高溫預警信號,但是大家總覺得體感溫度遠超預報的35℃。
  • 昨日鄭州最高氣溫36.5℃ 為何體感溫度比這個高?
    而體感溫度可能根據不同的因素有所差異。記者王亞鴿攝影&nbsp&nbsp&nbsp&nbsp□記者 劉瑞朝&nbsp&nbsp&nbsp&nbsp核心提示|昨天鄭州的高溫究竟有多少攝氏度?手機上的氣溫軟體顯示36℃左右,溫度計一量卻在40℃以上,哪個更準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