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感覺,天氣預報明明是32℃,但體感溫度卻不止於此,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因為體感溫度和預報溫度不同所造成的。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空氣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即使溫度較高,但仍會感覺比較乾爽。四是輻射,太陽直接照射到人身上會使人體溫度升高,如果在樹蔭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照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人的體感溫度相差4℃至6℃,甚至更大。同時,地表輻射也是如此,地表溫度高,向外散射的熱量大,如太陽照射下的水泥地面與比較涼爽的水體或溼地,體感溫度也大不一樣。

另外,研究還表明,人體對熱的上限溫度為32℃,適宜的相對溼度為30%至80%。多種氣象要素綜合作用,溫度17℃至25℃,溼度30%至60%,風速2米/秒至4米/秒左右,這是人感覺最舒服的天氣。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原有體感指數的基礎上,氣象局還推出了「人體舒適度指數」,該指數除了考慮氣溫、溼度、風等常規氣象要素對舒適度的影響外,還考慮到城市邊界層內的多種物理和化學成分對人體健康的綜合影響,比如反應性氣體、紫外輻射、水汽以及它們在邊界層內的相互作用和演變特徵,更加關注環境對人體所產生的影響。

一般來說,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可以藉助體溫調節來保持平衡。但人體的調節是有一定限度的,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就可能影響到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導致人出現中暑和熱疲勞。因此,在悶熱天氣中飲食要以清洩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氣溫升高,人體出汗量會隨之增加,要記得及時補水,同時還應採用其他降溫措施加以輔助。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蔣茜茜   [責任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這個很正常
    中國天氣網近日推出了6月全國高溫流派地圖,將高溫分成了「燒烤派」和「清蒸派」。那如何判斷到底是「燒烤派」,還是「清蒸派」呢?其實和溼度大小有直接的關係。「燒烤派」的最大特點是極端氣溫高、相對溼度小。說白了就是沒有什麼水分,然後還要置身於「烤箱」中「烤」。而「清蒸派」的最大特點則是相對溼度大、體感溫度高。這種感覺相當於全天24小時都將你放在蒸鍋裡「蒸」。
  • 高溫天氣預報和體感溫度
    人們在酷暑難熬的天氣中,不斷地發出埋怨聲,氣象臺最高氣溫預報低了。朋友老李也有同感,打來電話說:氣象臺今天報38℃,明天又是38℃,何止38℃?這種天氣起碼有40℃以上。我和老李帶著疑問,一起走進了氣象臺天氣預報室,走訪了氣象專家。   專家告訴我們,氣象臺預測的最高氣溫是大自然狀態下的空氣流動溫度,是標準氣溫。它是在百葉箱裡測到的。
  • 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 夏季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
  • 體感溫度和天氣預報為啥有差異?
    孫軍認為,每個人的個體差別導致體感溫度不一樣,例如穿的服裝是白色或黑色,在陽光照射下,感覺會不一樣;所進行的活動不一樣,溫度感覺也不一樣;體感溫度甚至跟個人的心情也有關。  孫軍說,如果要求氣象臺按體感溫度發布預報和實況,很難操作。現在國內外一些地方發布體感指數或暑熱指數預報,考慮風、空氣溼度等對人體的影響,以這種生活氣象指數來彌補單純預報氣溫的不足。
  •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不是一回事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為什麼不一樣?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  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有四項:  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
  •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夏日·悄然已至SUMMER關於體感溫度的小知識
  • 北京奧運將播報「體感溫度」 讓天氣預報更親民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九日電 題:奧運會「體感溫度」讓天氣預報更親民  作者 陳靜思  二00八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一位運動員起床後,伴隨他豐盛早餐的或許將是這樣的廣播,「當日溫度有點高,三十八攝氏度」,接著預報員還會報出:「您身體感受到的溫度將是……」這是奧運氣象預報的新項目——體感溫度。
  • 天氣預報騙人?為啥室外體感溫度要比預報溫度高 氣象專家告訴你
    a/20200817/c6a6e07218ca4c9fbc65f0c2928e5b10.shtml   江蘇省氣象臺已經連續發布了5天高溫橙色預警,全省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今天最高溫度達到了
  • 手繪科普插畫: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到底誰靠譜?
    今天小據想和大家聊聊,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近期的幾場降雨讓不少地區居民都頓感涼爽然而「天氣預報說是30℃,但我感覺像是35℃」這樣的疑問仍然存在一些人心中為啥會差這麼多?由此,一個老話題又來了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到底誰靠譜?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北京|藍渝|符嬌蘭|體感溫度|暴雨|氣象
    每到夏天,有時就會聽到類似的疑問:大熱天,感覺地表溫度都能攤雞蛋了,為啥天氣預報才報30℃?走在大街上,為啥身上感到的溫度,明顯比氣象部門公布的實況溫度要高?要回答這些問題,還要從體感溫度和預報溫度這對「雙胞胎」說起。預報溫度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研究表明,夏季中午至午後,地面與兩米高處,溫度差可超10℃,這就造成了體感溫度和預報溫度之間的差異。
  • 科學認識高溫天氣中的體感溫度
    >   記者:很多網友有這樣的疑惑: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  楊貴名: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為何體感溫度比測量溫度高?
    王東勇:梅雨過後,我省上空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也就是單一的暖氣團控制,此時天氣表現為晴熱。今年副高比較強,現在主要盤踞在東部地區,8月份等副高西伸後,我省溫度還會更高。  問:氣象臺明明說35℃,可這天氣都能蒸雞蛋了。大家常常有體感溫度比實際測量溫度高的困惑,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勇:實際溫度和人們體感溫度是有差別的。
  • 氣溫預報不準?體感溫度還受溼度、風速和輻射影響
    7月30日,澎湃新聞從中國氣象局獲悉,7月下旬以來,我國南北方同時出現高溫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高溫預警,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高氣溫達極值20地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歷史極值。針對全國出現的普遍高溫,南北方不同地區的人們感受並不相同,有南方網友直呼「是不是預報不準確,為啥體感比預報溫度還要高?」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 上海兩年內有望預報體感溫度 明確穿衣指導(圖)
    兩年內有望預報「體感溫度」  「走在馬路上就像被放在烤爐上一樣,這天氣至少有40℃。」而讓不少市民無法理解的是,氣象臺給出當天的實況最高溫時往往只有37℃或38℃。昨天,在就上海高溫答記者問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氣象局城市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談建國解釋,氣象臺現在預測的氣溫是自然狀態下、不受幹擾的標準空氣溫度,但他們將在兩年內推出體感溫度的預報,即人體所感覺到的環境溫度高低。  體感溫度:太陽直射下皮膚感到的溫度  「體感溫度目前在國際上是個熱門話題,它涉及到超過150個指數。
  • 智慧氣象預報將為你出行提供「氣象安全帶」和「體感溫度預報」
    智慧氣象預報將為你出行提供「氣象安全帶」和「體感溫度預報」   據統計,每年高速公路上因惡劣天氣造成的交通事故約佔總事故的1/4,全世界商船隊每年的全損船舶中歸因於氣象原因的全損艘數和總噸約佔
  • 體感溫度要比天氣預報「熱」2℃左右
    相信很多人有這種感覺,每到盛夏,體感溫度都要比氣象部門監測的溫度高很多。難道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氣溫「縮水」了?  對此,省氣象臺的專家道破了其中「玄機」:原來,氣象部門每天發布的氣溫數據都是在百葉箱內測得的,按照國際通行的氣溫測量標準,百葉箱放在1.5米高處,且百葉箱內處於陰涼狀態,所檢測的大氣溫度要比地表實際溫度低。
  • 天氣預報所說的溫度是指哪裡的溫度?
    首先說明一點,天氣預報中的溫度,與地表溫度、體感溫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氣象中所說的溫度,其實是指的大氣溫度,它是由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裡測得的溫度。測溫必須在比較空曠的地方完成,溫度計又高於地面1.5米,而且放在百葉箱中,避免了太陽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