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九日電 題:奧運會「體感溫度」讓天氣預報更親民
作者 陳靜思
二00八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一位運動員起床後,伴隨他豐盛早餐的或許將是這樣的廣播,「當日溫度有點高,三十八攝氏度」,接著預報員還會報出:「您身體感受到的溫度將是……」這是奧運氣象預報的新項目——體感溫度。
而在距離奧運會不到一年的今天,「防曬指數中等,建議塗擦SPF指數高於十五的防曬霜。感冒指數少發,各項氣象條件適宜,發生感冒機率較低。」北京東四環某公寓中的劉文花會根據這些決定今天穿什麼,是否帶傘、洗車、逛街。
近年來,北京的天氣預報改變以往只有簡單數字的報法,加入多個關乎民眾生活細節的「元素」,讓天氣預報極富人性化和服務性。
北京生活氣象指數預報已有晨練、登山、划船、釣魚、逛街等四十多種。而北京氣象局早在二00二年就提供了預約服務,包括月預報、周預報、雙休日預報、高速公路二十四小時預報等服務。
「石景山遊樂園三十三度,八達嶺長城三十二度」,除了各城市和地區的天氣預報,旅遊景點亦被當作播報的對象,預報又進一步走向專業和細分。
廣播和電視中,氣象預報員的播報口吻也開始發生變化,「今天白天,陽光下感覺酷熱。這周,悶熱天兒比較多,應注意防暑降溫……」北京電視臺每日的天氣預報讓人感覺溫暖、有人情味。
據官方數字統計,北京今年一季度每日氣溫預報的準確率為百分之七十點四,超過百分之六十五的全國平均水平。但這一準確率仍然不能夠令民眾滿意,卻成為眾矢之的。
改變了天氣預報的「報不報在我、準不準在天、信不信在你」,改變了天氣預報的刻板單一,氣象臺長們要做的是如何提高預報的精準度。
北京奧運氣象服務讓氣象臺長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從八月一日開始,北京就針對「好運北京」奧運測試賽進行模擬演練。皮划艇賽場的氣象服務給出的不是風力級別,而是精確到風速。
當運動員們站在二00八北京奧運會賽場時,場館每三小時一次的滾動天氣預報將讓他們對自己的「體溫」不再陌生,因為有首次推出的「體感溫度」,因為有感同身受的溫度關懷。而這些,更因為有中國日益親民的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