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2021-01-20 駐馬店氣象



為什麼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比如最近幾天的江南地區,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然而儘管已是四月中下旬,最大的感受卻不是春風輕靈、春光明媚,而是颳風下雨的寒冷冬意,明明前一天仿佛進入初夏,第二天一下雨就又回到了冬天的尾巴,格外潮溼、陰冷。

近日的冷空氣南下,溫度降到十幾度還是挨得住的,然而下午一下雨,空氣溼度高,潮溼還格外陰冷,氣溫明明比早上高,然而早上還能瀟灑肆意,下午就只剩瑟瑟發抖。關鍵它不僅下雨還颳風,時時刻刻讓人活在被刺骨陰冷支配的恐懼下。為什麼同樣溫度,溼度變高就顯得格外冷呢?哪怕溫度變高了,高溼度下竟也覺得還不如低溫低溼暖和?——這個,就涉及到水寒效應了。

許多朋友對南方冬天最深的印象,大概是陰冷刺骨的溼冷,這種越溼越冷的現象,就是水寒效應的結果。



什麼是水寒效應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用來保暖的衣物,實際起保溫作用的並非衣物本身,而是衣物纖維間的空氣:保暖性好的衣物會鎖住空氣,減緩纖維間的熱空氣和外界的冷空氣間的對流避免因此而帶走熱量。

水寒效應

我們常說南方溼冷,越溼越冷,用水寒效應來解釋就是:水汽不僅會把衣服上的暖空氣層排擠掉使其失去保溫作用,保溫層被破壞後,熱傳導作用會更快地從人體上吸收很多熱量;同時,水汽的蒸發作用會帶走更多的熱量,因此人會感覺到比實際要冷。



空氣水汽含量高,空氣分子的密度大,熱傳導能力就強,冰冷的水汽甚至水滴甚至滲透衣物直至皮膚——溫差大(水汽和皮膚、纖維等)、蒸發散熱強,這種接觸熱傳導散熱無時無刻帶走身體大量能量。這才是南方的冬天陰冷刺骨、穿再多也沒有用的原因。

因此,在南方,即使是冬季,若有必要,還是需要除溼機抽溼防潮以降低室內溼度。此外,空氣溼度高還會使衣物很難晾乾,乾衣物和被子都可能會受潮甚至發出潮味來,尤其是冬季的連續陰雨天最甚,也需要使用除溼機來輔助乾衣、保持室內乾爽;就算不說防潮,除溼機降低溼度之後起碼可以讓家裡不那麼陰冷。












相關焦點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而風寒效應和水寒效應就是從這層薄薄的空氣下手,影響我們的體感溫度。根據上面的溼冷與風寒指數表,南方在5℃時,相對溼度達70%,體感溫度為2.6℃,北方在同等氣溫條件、溼度40%的情況下要達到相同的體感溫度,需要颳起7、8級的大風。然70%的相對溼度常見,7、8級的大風不常見,北方冬季5、6級的風都算少見了,何況7、8級風。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日常生活裡,常有人感到天氣預報中的氣溫與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
  • 何立富:體感溫度主要對溼度敏感性最大
    何立富:體感溫度主要對溼度敏感性最大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8 13:29 來源: 中國政府網同樣是高溫,有些地區表現為乾熱狀態,有些地區則表現為溼度較大的悶熱天氣,針對這兩種情況公眾應該如何應對?為幫助公眾安全度夏,中國政府網與中國氣象網推出聯合訪談,由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解讀連日高溫影響並介紹防禦措施。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對流傳的《不同溼度風速條件下的體感溫度》的質疑!
    通過比較和分析,雖然說這份資料在國外有它的實驗依據,但是我還是懷疑其準確性。並且,這份數據並未告訴我們它適用於哪一雞種的哪一日齡體重。   從數據變化來看。在風速和溼度呈線性變化的情況下,體感溫度的變化缺乏一定規律的曲線趨勢,因此,我們了解其因果關係,卻沒有專業人員提供風速、溼度、環境溫度、日齡對體感溫度的影響參數,更沒有人提供這些參數之間的函數關係。
  • 體感溫度和溫度間有啥關係
    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新思維養殖:如何正確把控雞舍溫、溼度和雞體感溫度
    雞舍的溫度和溼度是影響肉仔雞生長發育的兩個重要環境因素,溫、溼度的控制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肉雞的生長發育。這個季節有兩點是重點,一是室外溼度太低,二是室外溫度變化太大。    溼度是體感溫度的一個影響指標,溼度沒提高或者降低1%,體感溫度就出現0.2的溫差。    有些養殖人員往往會說,我的雞舍每天就0.3℃的溫差,雞群怎麼的呼吸道了?他們沒有計算這種錯誤操作對雞群體感溫度的影響。
  • 氣象專家:溼度大,體感溫度就低
    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月中旬平均氣溫為3.6℃,最低溫度為-2.3℃,低於0℃以下的天數為3天,但在下旬的11天中,平均為9.3℃,最低溫度為-1.1℃,低於0℃以下的天數為1天。  2013年1月中旬平均氣溫為4.7℃,最低溫度為-1.9℃,低於0℃以下的天數為1天,下旬平均為8℃,最低溫度為1.5℃,沒有低於0℃以下的日數。
  •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如澳大利亞和日本,也把最高溫度35℃以上界定為高溫日;而美國東北部定義高溫為33℃以上,英國習慣把30℃以上界定為高溫,北歐一些國家的高溫「基準線」則只有28℃。雖然這兩天無錫的最高氣溫沒有突破高溫線,但體感溫度絲毫不遜色於高溫天,究其原因,「贏」在空氣溼度大,達到了80%。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準,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溼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當氣溫摻了「水分」體感「增溫」可超20℃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曾提出炎熱指數的概念,這個指數綜合考慮了溫度和溼度對人體感溫度的影響。儘管這是美國「標準」,或許和中國人的感受稍有差別(人種不同,體表的汗腺、體毛可能有一些差異,導致散熱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 體感溫度還受溼度、風速和輻射影響
    針對全國出現的普遍高溫,南北方不同地區的人們感受並不相同,有南方網友直呼「是不是預報不準確,為啥體感比預報溫度還要高?」對此,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解釋,氣象預報溫度與人體接受到的體感溫度並不是一回事兒,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哪些因素影響呢?專家解釋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而感覺比較乾爽。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感覺,天氣預報明明是32℃,但體感溫度卻不止於此,這是為什麼呢?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
  • 為何體感溫度比測量溫度高?
    今年副高比較強,現在主要盤踞在東部地區,8月份等副高西伸後,我省溫度還會更高。  問:氣象臺明明說35℃,可這天氣都能蒸雞蛋了。大家常常有體感溫度比實際測量溫度高的困惑,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勇:實際溫度和人們體感溫度是有差別的。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
  • 德國造夢者將推體感落地扇 主打溫溼度體感控風
    中新網4月21日電 近日,德國新風品牌Dream Maker(造夢者)宣布將推出一款家用體感落地扇,與行業內主打溫度控風不同,該風扇主打溼度溫度體感控風,並將「自然風」進行了技術解構,造夢者體感落地扇FEEL FAN作為首家提出體感控風概念的智能風扇刷新了人們對於
  •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人們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表徵體感溫度或人體舒適度的辦法,劉梅、于波等根據熱平衡建立體感溫度模型[2-3]、紀秀玲、陳慧梅、譚福君等通過調查人體在夏季、冬季對環境的反應[4-6]、呂偉林、吳兌、Gail S.Brager等對多種人體舒適度和體感溫度公式進行對比分析[7-9],各級氣象臺站則採取各種經驗公式的方法開展體感溫度預報服務。
  • 有一種冷是衣服再多,也還是冷|溫度|體感溫度|相對溼度|溼冷
    冷~是最近的溫度主角但冷也是分不同的有一種冷是身體熱乎乎衣服外冷冰冰的還有一種冷是衣服再多也還是冷~這是真冷啊~一場爭論由此而生我們北方的乾冷最冷。零下一、二度的零度左右的這麼來看北方是比南方冷但是影響我們對溫度的感受不僅僅是預報氣溫我們感受的溫度主要是體感溫度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相對溼度
  • 體感溫度與預報溫度區別大
    天氣預報的氣溫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特別是夏季,感覺溫度比預報的高很多。為什麼?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高溫單純是1.5米高處的氣溫。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 氣溫和體感溫度的區別
    我們常說的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並不代表人體對周圍環境的冷暖感知。體感溫度,除氣溫外,還要考慮很多因素,其中相對溼度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根據氣象部門的體感溫度公式,當氣溫為5℃時,相對溼度50%,體感溫度只有3.9℃,當溼度達到80%,體感溫度僅有1.9℃;如果溼度達到100%,體感溫度就接近0℃了。
  • 科學認識高溫天氣中的體感溫度
    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因為體感溫度受四項因素的影響:一是氣溫,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很多時候溫度比較高,但是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的體表的水分被高溫所蒸發掉而比較乾爽;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氣流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比較乾爽;四是輻射,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人,會感覺到難受,如果在樹陰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輻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的溫度相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