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維養殖:如何正確把控雞舍溫、溼度和雞體感溫度

2021-01-20 養殖技術專業網

    一、如何正確把控肉雞雞舍溫度和溼度

    雞舍的溫度和溼度是影響肉仔雞生長發育的兩個重要環境因素,溫、溼度的控制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肉雞的生長發育。

   (一)雞舍溫度控制肉雞飼養前期個體小,絨毛稀,體溫調節能力差,對環境溫度變化十分敏感,因而要為其創造一個適宜的溫度環境。溫度是育雛階段最主要的要素。

  肉仔雞在適宜溫度環境中,能獲得較高的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飼料報酬。究竟每次育雛的溫度是否合適,還要通過雛雞的動態表現來判定:    

    (1)溫度適宜時,雛雞在室內散布均勻、活潑好動、羽毛光順、緊貼體表,睡眠時較為安靜,吃食時爭先恐後。

    (2)溫度太低時,雛雞就會出現低溫表現,雛雞擁擠於熱源附近或某角落,羽毛蓬鬆,精神萎頓,發出連續不斷的叫聲。這樣時間長了,容易引起雛雞感冒或被壓死。必須立即加溫,並驅散擠堆雛雞。

    (3)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展翅爬臥,張口喘氣,爭相喝水,飲水器內常常無水,絨毛卻溼了。時間長了,會使雛雞體質衰弱,生長受阻,甚至熱死。溫度過高時要逐漸降溫,但要注意,驟然降溫會引起感冒。

  因此在肉仔雞的整個飼養期內都要注意對雞舍溫度的控制。可在舍內適當位置放置溫度計進行觀測,並採取一定措施進行降溫或升溫調節。如在炎熱季節,雞舍內氣溫較高時,可打開門、窗及通氣孔,開啟風扇或排風扇,加大舍內通風量,使舍內溫度降下來。必要時還可用冷水噴灑地面或採取在屋頂噴霧的措施進行降溫。

    在寒冷季節,應加強雞舍保溫取暖工作,關閉門窗,在舍內用火爐、煙道、暖氣或紅外線燈取暖,但同時要考慮適當的通風換氣,避免誘發呼吸道疾病、腹水症候群等,或發生窒息、中毒。另外在建造雞舍時,屋頂、牆壁要用隔熱保溫性能好的材料,這對雞舍的防寒和防暑都非常重要。

    (二)雞舍溼度控制一般情況下,相對溼度對雞群的影響並不太大,以保持乾燥為宜,可以防止細菌繁殖和感染,但相對溼度不宜低於40%。育雛前2周應保持在60%--70%,以後在50%--60%。在育雛初期過於乾燥時,可適當用水噴灑地面或四周牆壁,也可在熱源上放水盆蒸發水汽,以增加舍內溼度。

    隨著肉仔雞日齡增加,採食量、飲水量、呼吸量及排洩量與日俱增,舍內溼度逐漸增大,特別是在多雨季節,很容易發生溼度過大的情況,常用的防潮措施主要有:及時清除舍內潮溼的糞便和墊料,增加舍內的通風換氣量,在雞舍地面鋪設防潮層,避免飲水系統漏水等。

    二、如何確認雞舍溫度與雞的體感溫度

    規模化雞場通風,要講究「度」,通風量小了,長期積累型「熱感冒」也叫積累型呼吸道。通風大了,雞群的體感溫度快速下降,就叫冷感冒,也叫快速型應激型呼吸道。

    通風量正確,進風的方式不對,雞群同樣產生呼吸道。方式不對,主要是單位時間進風量不對造成的。這個季節有兩點是重點,一是室外溼度太低,二是室外溫度變化太大。

    溼度是體感溫度的一個影響指標,溼度沒提高或者降低1%,體感溫度就出現0.2的溫差。

    有些養殖人員往往會說,我的雞舍每天就0.3℃的溫差,雞群怎麼的呼吸道了?他們沒有計算這種錯誤操作對雞群體感溫度的影響。

    所以,我有時問養殖人員,室外溫度重要還是室內溫度重要,他們告訴我室內溫度重要。他們沒有辯證的去思考問題,因為雞舍的設計核心,就是把室外的溫度和溼度通過一個動力作用,調整成適合雞群生長的溫度和溼度,室外溫度和溼度是原料,室內溫度和溼度是成品,製造設備就是雞舍的鍋爐,風機,溼簾,和密封的空間,用動力調整,說白了,是製造設備開錯了。

就是與溫度有關係,溫度降低,體感溫度就降低,這是所有的養殖人員都懂的。

就是和風速有關係,比例關係,看通風函數表,要讀懂隱藏的內容,在課堂上比較好講。

就是溼度有關係,溼度每提升或降低1%,體感溫度就出現0.1到0.2的體感溫度溫差,根據你的雞群大小有關係。

就是和雞舍的壓差有關係,長期高負壓,雞群的體感溫度也有變化,特別是在夏季,高負壓,雞群會極度不適應。冬季,高負壓通風時間超過周期的75%雞群的採食量也降低。

就是雞群的體質,相同天數的雞群,體質不同,體感溫度也不同,所以體質差的,要做相應的調整,相信大家都明白。

養殖技術專業網,僅供大家參考,轉載定要註明,尊重作者和翻譯者的勞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直播:「與你同養一批雞」之數據在肉雞養殖中應用——溫溼度、體重...
    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溫度(這裡包括溼度和通風方面的內容) 二、溫度、溼度 1、溫度,準確地說應該是體感溫度,包含探頭顯示的溫度、溼度、風速三個方面。
  • 德國造夢者將推體感落地扇 主打溫溼度體感控風
    德國造夢者將推體感落地扇 主打溫溼度體感控風 2020-04-21 10:54: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郭澤華
  • 冬季封閉式雞舍(半封閉式)通風換氣的要點和常見誤區
    而在肉雞不同的養殖模式中,又以地面墊料養殖難度最大,網架和籠養肉雞次之。因此肉雞養殖尤其是地面墊料的肉雞養殖要求最高,難度也最大。1年四季中,又以冬春和秋冬季節交替時難度最大。 在冬春季節或者秋冬季節當發現雞舍內相對溼度偏低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適當降低最小通風量來提高相對溼度。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可以節約能源。更重要的一個好處是減少受涼的風險。冬春、秋冬季節最大的問題在於外界溫度變化快,而且幅度大。如果在此時採用大通風模式,在外界溫度快速下降時,雞群很容易出現受涼的問題。
  • 對流傳的《不同溼度風速條件下的體感溫度》的質疑!
    >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雞熱應激指數?熱應激指數計算公式,及防控措施!
    高溫來襲,雞群熱應激對雞場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尤其是那些中小型雞場,養殖設備差、溫溼度把控難度增加,那麼雞熱應激的臨界值具體是多少呢
  • 雞球蟲病的診斷和防治,乾貨都在這裡!
    前言:雞球蟲病是由寄生在雞腸黏膜上皮細胞上的球蟲病引起的急性原蟲病。該病分布廣泛、發生普遍,在各種雞病中球蟲病的發生率最高,達到1/6--1/5。雞球蟲病已經被美國農業部列為對禽類危害最嚴重的五大疾病之一,它也被我國列為二類動物疫病。如何診斷雞球蟲病?如何防治呢?接下來一起了解下吧!一、雞球蟲病如何診斷?1、外觀檢查為了解雞是否患有球蟲病,觀察雞冠是否蒼白、是否嗜睡、羽毛是否凌亂、肛門不潔、脫水、貧血等現象。應特別注意糞便,球蟲病常引起雞腹瀉,如稀便、黏液便、血便等。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日常生活裡,常有人感到天氣預報中的氣溫與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什麼是風寒效應和水寒效應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用來保暖的衣物,實際起保溫作用的並非衣物本身,而是衣物纖維間的空氣:保暖性好的衣物會鎖住空氣,減緩纖維間的熱空氣和外界的冷空氣間的對流避免因此而帶走熱量。而風寒效應和水寒效應就是從這層薄薄的空氣下手,影響我們的體感溫度。
  • 何立富:體感溫度主要對溼度敏感性最大
    何立富:體感溫度主要對溼度敏感性最大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8 13:29 來源: 中國政府網同樣是高溫,有些地區表現為乾熱狀態,有些地區則表現為溼度較大的悶熱天氣,針對這兩種情況公眾應該如何應對?為幫助公眾安全度夏,中國政府網與中國氣象網推出聯合訪談,由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解讀連日高溫影響並介紹防禦措施。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長春土雞養殖大棚廠家佔據市場主流
    「預防為主,預防重於」是規模化養殖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原則。考慮到其耐久性,溫室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影響著溫室的耐久性。有通風設備的封閉雞舍必須採用機械通風,以解決夏季通風降溫問題。有些疾病根本無法控制。機械通風有兩種:送風式和排風式。或者作為延伸。風扇的安裝位置以及啟動時間如何設置這裡就不細說了。
  • 寧波蝗蟲養殖大棚建設生產廠家產品的養殖知識
    通風必須在高溫下進行,否則多跨溫室室內溫度會下降。雞舍裡的雞都是勻稱的;氣溫高時,雞停止熱原,進行兩翼,伸頸張口哮喘,經常喝水,食慾不好;氣溫較低時,雞群聚集並儘可能接近熱原,充血堆積,抖動,發出一系列「納青」的寒戰聲,導致食欲不振。夏天,溫度高,天氣很熱。溫室建設中種植的作物對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至關重要。為了預防疾病,通常在飼料中添加土黴素、鈣片等化合物。
  • 品牌推薦:kehao溫溼度記錄儀
    kehao溫溼度記錄儀地址設定:軟體寫入 1-250/每迴路;工作電壓:DC 9-15V 10MA,峰值 20MA;測量範圍:溫度0-100℃,溼度5-99%RH;精度:溫度±0.5℃,溼度3%;線性度:0.01(%F.S.);重複性:±0.3(%F.S.);遲滯:±0.3(%F.S.)長期穩定性: ±0.5%RH/年溫溼度傳感器。
  •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人們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表徵體感溫度或人體舒適度的辦法,劉梅、于波等根據熱平衡建立體感溫度模型[2-3]、紀秀玲、陳慧梅、譚福君等通過調查人體在夏季、冬季對環境的反應[4-6]、呂偉林、吳兌、Gail S.Brager等對多種人體舒適度和體感溫度公式進行對比分析[7-9],各級氣象臺站則採取各種經驗公式的方法開展體感溫度預報服務。
  • 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為什麼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
  • 氣象專家:溼度大,體感溫度就低
    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月中旬平均氣溫為3.6℃,最低溫度為-2.3℃,低於0℃以下的天數為3天,但在下旬的11天中,平均為9.3℃,最低溫度為-1.1℃,低於0℃以下的天數為1天。  2013年1月中旬平均氣溫為4.7℃,最低溫度為-1.9℃,低於0℃以下的天數為1天,下旬平均為8℃,最低溫度為1.5℃,沒有低於0℃以下的日數。
  • 農村養殖:貴妃雞經濟價值極高,養殖注意這些點,收入令人欣喜
    貴妃雞最早源於英國皇室,它是英國皇室特有的產品,因為形態與價值的特殊性導致當時民間是不允許養殖的,但現在在我國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養殖面積。貴妃雞的經濟價值極高,並且富含抗癌物質「硒鋅」,養殖注意這些點,收入令人欣喜。首先要選址,建設雞場。
  •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
    為何體感溫度超過實際氣溫?都是溼度惹的禍!和前天的首個高溫日相比,昨天天空雲系多,氣溫沒有直衝衝往上升,但午後1點,最高也近34℃了,稍微一動就汗流浹背,如果不呆在空調間,還是有些悶熱難耐。事實上,高溫是一個相對概念,在世界各地沒有統一標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氣象部門通常會依據本地的氣候狀況來制定高溫提示或預警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