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天為何感覺更溼冷 專家:相對溼度不同

2021-01-08 環球網

經歷了一個多禮拜的陰雨債,昨日立春,終於見著陽光了。過去一周,杭州一直處在陰冷模式,又是風又是雨,沒風沒雨的時候,陰冷的氣氛還是撲面而來。

大概因為今年是暖冬的緣故,南方小夥伴求暖氣的呼聲,似乎也沒有往年來得「悽慘」,大家反倒還因為這短暫的江南特色的冬天,稍稍安心了一點,冬天總要有冬天的樣子,冷一冷或許能「滅滅菌」吧。

說來很奇怪,江南這個地方,初夏的時候,碰到溼噠噠的天氣,人越發悶熱;到了冬天,室內比室外冷,大家也說這是因為「南方冬天溼噠噠」的緣故。

同樣都是「溼噠噠」,為什麼會讓人的冷熱感覺截然不同呢?

記者連線同濟大學教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溼嗎

同濟大學暖通空調及燃氣研究所許鵬教授告訴錢江晚報記者,要弄明白這個問題,要涉及一個特別的學科,就是溼空氣學,這門學科比較冷僻,即使是工科學生大多數也不甚了解。

初中的時候,大家在課本裡都學過,空氣主要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組成,在溼空氣學中,這些氣體統稱為幹空氣,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空氣裡的溼空氣和幹空氣,好像在玩佔座遊戲一樣,你多了我就得少了,你少了我就多了。誰能佔上風,跟溫度有很大關係。溫度越高,溼空氣越有能力佔上風。許教授解釋說,這是因為,溫度越高,水蒸氣分子運動越快,空氣中就可以容納更多的水蒸氣。

溼空氣跟溫度,是一對好搭檔,這跟泡糖水很像:用熱水泡,可以放下很多糖,水的溫度越低,能融進水裡的糖就越少。

用滾燙的開水泡好一杯糖水,水涼下來之後,杯子底下又會多出一些糖來。

我們說冬天空氣乾燥,就是指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含量少。

室外空氣中水分子的含量,跟江河湖海的表面溫度有關,雖然北方水源少,但冬天水面溫度低,本身蒸發量就比較少,所以南方和北方一樣,冬天空氣裡的水蒸氣含量,都很低。

「所以,南方冬天的空氣中,並不比北方的水蒸氣含量更多。從絕對溼度值來說,室外空氣裡的水分子含量南方和北方都很低,幾乎差不多。」 許教授說。

天氣預報中的「平均相對溫度」,你真的聽懂了嗎

上面這個結論,可能大家也還是不太能接受,因為總覺得與自己的皮膚感知有出入。

在北方生活過的人都有體會:一到冬天,各種保溼用品是不能少,喝水也得放開了喝;衣服晾在過道裡一天也能幹,這在南方完全不能想像;再看看天氣預報,本周二,杭州的平均相對溼度有80%,北京的相對溼度是30%多:明明就是北方更幹,南方更溼啊。

許教授解釋,我們說南方的冬天,並不比北方更溼,指的是絕對溼度。而人感覺幹還是溼,就跟相對溼度有關。

相對溼度有一個計算公式,是絕對溼度和最高溼度(空氣飽和時)的比值。

相對溼度100%,表示空氣中的水蒸氣比例達到了這個溫度下的最大值;相對溼度50%,就說明這時候空氣裡的水蒸氣的量,只有這個溫度下空氣達到飽和狀態時所含的水蒸氣量的一半。

不過,許教授告訴錢報記者,實際生活中相對溼度達到100%時候,空氣還是可以讓人感覺很乾的。

比如低溫環境,飽和狀態的水蒸氣含量其實非常小。夏天早晨結露,冬天早晨結霜的時候,溼度是達到100%。天氣預報的平均相對溼度,通常就是一天中相對溼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

水分子沒有氣味,人的鼻子也沒有那麼靈光,聞不出空氣裡有多少水分子,所以通常人是通過皮膚和鼻腔表面水分的蒸發,來感受乾濕的:蒸發快了,人覺得乾燥。

蒸發快慢,跟相對溼度大小有關,相對溼度越高,表示此時的空氣越接近飽和狀態,這個時候,即使有再多的水分,空氣也不歡迎它們變成水蒸氣。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夏天溼度大的時候,人會感覺越發悶熱。

越冷越溼,越溼越冷,這是一個循環

而對南方的冬天來說,感覺室內比室外還冷,這裡面的關係就要稍微複雜一些。

「溫度越高,空氣中可以含最大水分比例就越高;也就是說,在同樣多的水蒸氣情況下,同樣的絕對溼度情況下,溫度越低,相對溼度就會升高。」

許教授的解釋,聽著挺繞,其實列個算式就能明白了:相對溼度是絕對溼度和最高溼度的比值,絕對溼度一定,溫度越低,作為分母的最大溼度越小,最後的值就越大。

所以,其實大家感覺南方比北方溼,跟溫度也有關係。冬天北方有暖氣,而南方取暖基本還是靠空調。空調溫度怎麼也達不到暖氣那個高度,所以南方室內溫度相對還是較低,所以潮溼的感覺會更明顯。

再加上,大家在室內的時候,24小時都要呼吸,這個過程會帶出很多水蒸氣,進入空氣中。冬天早上起床,會看到窗戶玻璃上結著很多露水,這些水分就有一部分來自你的肺,因為窗戶上溫度太冷,空氣一碰上它,就凝結成水珠了。

我們穿的棉衣、棉鞋,在眼睛看不到的衣服纖維裡,如果也像玻璃一樣,遭遇了「結露」,人就會覺得更冷。

「冬天的時候,室內大部分水汽由人體活動釋放,所以室內絕對溼度,南、北方也沒大差別,如果北方沒有暖氣,也是一樣又溼又冷,一樣玻璃上結露水,一樣衣服不幹。」許教授說。

冷和溼,就這樣成了一個循環,越冷越溼,溼空氣多了之後,人會覺得越發冷。所以,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關鍵就在溫度。只要提高室內溫度,潮溼的感覺自然會消失。

長知識

冬天室溫18℃,人感覺最舒服

不過,作為採暖方面的專家,許教授說,南方想要實現普遍採暖之前,先要解決建築物保溫的問題,特別是外窗的保溫問題,否則採暖的成本太大,效果也會打折扣。

另外,他也給大家支了幾招:

要想窗戶不結露,儘量不要把暖氣和熱風對著人,而是靠近窗戶等有冷風進入的位置上。家裡的暖氣需要連續運行,特別是夜間,這樣可以避免窗簾和外牆黴溼。

雨雪天氣和低溫情況下,空調採暖不如燃氣採暖,甚至還不如電採暖。 經濟條件許可的話,不建議採用個別空間和關關停停的採暖方式,一方面不舒適,另一方面也不衛生。

冬天溫度為18~25℃,相對溼度為30%~80%,大部分人都會感覺比較舒適。如果考慮到溫度、相對溼度對人思維活動的影響,最適宜的室溫應該是18℃,相對溼度應是40%~60%。

本報記者 丁潁鵑/文 林焱挺/製圖

相關焦點

  • 南方冬天比北方更溼冷? 專家:相對溼度不同
    南方的冬天,為何感覺更溼冷   原因是絕對溼度雖和北方差不多,但相對溼度不同   同濟大學採暖專家告訴你,冬季如何解決室內溼冷問題  本報記者 丁潁鵑/文 林焱挺/製圖  經歷了一個多禮拜的陰雨債,昨日立春,終於見著陽光了。
  • 南方為何感覺比北方更冷 聽聽專家解讀
    和北方「寒風刺骨」的乾冷不同,地處福建的我們,對冬天的印象,大概就是溼冷。受東南氣流影響,昨夜,全省大部地區陸續迎來雨水天氣,福州今天的最高氣溫預計在17℃上下,雖然氣溫較前幾日有所上升,但伴著雨水,體感仍將溼冷十足。
  • 南方溼冷「魔法攻擊」 為什麼溼度大會感覺冷?
    南方溼冷「魔法攻擊」 為什麼溼度大會感覺冷?對於很多南方朋友來說,一年中都會有幾段天氣異常難受的時候,比如江淮江南的梅雨天、華南的回南天、長江中下遊盛夏的桑拿天等,而冬天裡持續陰雨溼冷的天氣也是非常難熬的。網上常有段子提到,東北朋友冬天到了江淮地區,在沒有暖氣的室內,抗寒能力減為0。跟乾冷比起來,溼冷仿佛是「魔法攻擊」——多穿衣服也沒用,從內而外刺骨的溼冷仿佛能穿透一切防護。
  • 風寒和溼冷 哪種冷更勝一籌?
    中國天氣網訊 南方小夥伴們對冬天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被深入骨髓的溼冷支配的恐懼。北方的冬天則最怕颳大風,冷風一吹能穿透身體,連骨頭都有刺痛感,可謂寒風刺骨。從字面來看,溼冷比風冷更勝一籌,風寒直達骨頭,溼冷則更進一步深入到骨髓。那麼,在同等氣溫條件下,究竟是風寒殺傷力更大,還是溼冷更勝一籌?
  • 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有什麼不同?
    山東人飄過大學四年,作為在南方曾經上學的北方人,深深的說一句,從此再也沒有羨慕過南方的冬天!而且為南方人證明,南方人絕對比北方人抗凍!!!感覺每天哪裡都不適合待著,是靠著求生的毅力才熬過一個又一個冬天噠!!!
  • 溼度:北方的乾冷與南方的溼冷都有什麼特點?
    冬天到了, 北方的乾冷與南方的溼冷之間,關於誰更冷的問題,又開始引發大家的討論與爭議了。然後,大家也開始討論,現在在北方,室內通暖氣了 ,皮膚乾裂,喉嚨痛嗓子幹,不用護膚的不行。而在南方的同學卻說,房間裡的被窩啊,那是久久都不熱啊,睡覺就縮成一團的,稍微往外伸一下腳,那是透心涼啊。這讓我想起前幾天,在製藥群裡有朋友提問,討論關於溼度的控制問題。就此一併談一談。
  • 南方的冬天能凍哭北方人,我保證
    沒錯,很少下雪的南方,卻也的的確確是一片苦寒之地。苦,苦在無福享受集中供暖;寒,寒在溼冷能夠穿透層層冬衣,直擊南方人的心。01南方的冷,確實是魔法攻擊每年冬天,沒暖氣的南方人面對有暖氣的北方人,想必是深刻領會了「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南方人苦難的冬天,從早上睜開眼開始。
  • 南方氣溫高於北方,為什麼卻讓人感覺更冷
    南方氣溫高於北方,為什麼卻讓人感覺更冷 2020-12-03 04:17:19 ,為什麼卻讓人感覺更冷  本報記者 劉志偉  有一種等待叫望穿秋水,有一種寒冷叫忘穿秋褲。
  • 為什麼冬天靜電多? - 手機百度
    冬天靜電多的主要原因是相對溼度低,所以摩擦產生的淨電荷無法導走;而人體電容值低,人體和附近導體間容易產生高電壓和高電場強度,從而擊穿空氣。冬天室內外的溫差會進一步降低相對溼度,讓靜電現象更明顯。本文嘗試回答如下問題:為什麼冬天靜電多?為什麼北方比南方靜電多?為什麼乾燥的夏天不容易產生靜電?
  • 寒潮來襲,會是60年來最冷冬天嗎
    是不是看到圖片就已經瑟瑟發抖了,東北地區冷的已經凍裂開了,而南方也被凍哭了。每年一進入冬季,南北溫度的差異網上就會引起爭論。南方人會說:北方人還怕冷嗎;北方人會說:你們那個溫度也叫冷。我只想說:暖氣真的是個好東西。雖然身處海南島,但寒流來的時候也是很難受的。可能有人會說,海南還有冬天嗎,不都是很熱的嗎?很多北方的朋友冬天來海南一下飛機:哇,怎麼這麼冷。
  • 老有人說南方冬天比北方冷,千萬別信,不然去東北凍到你懷疑人生
    隨著來自西伯利亞的一陣陣強冷空氣的南下,中華大地也進入了冬天的模式,北方很多地方已經飄起了雪花,此時人們又開始比較哪的天更冷,而那一句「南方的天氣比北方更冷。」的說法也在南方人群中蔓延。身在杭州的我,此時確實感受到了冷,不過這也才只是冬天的開始。許多來自北方的朋友,確實也受不了這樣的溼冷天氣,但要說南方比北方冷,那也只能算是一句玩笑話而已,我想說:「千萬別信,不然去了東北凍到你懷疑人生。」
  • 有一種冷是衣服再多,也還是冷|溫度|體感溫度|相對溼度|溼冷
    南方的溼冷才是冷到骨子裡的。冬季的北方預報的天氣動不動就是零下十幾、二十度的而南方呢?零下一、二度的零度左右的這麼來看北方是比南方冷但是影響我們對溫度的感受不僅僅是預報氣溫我們感受的溫度主要是體感溫度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相對溼度
  • 都是溼度惹的禍:同一個氣溫,不同的「酸爽」
    溼度又分空氣溼度與相對溼度,這二者之間有何區別與聯繫呢?「空氣溼度」顧名思義是指空氣中所含水汽的大小,溼度越大表示空氣越潮溼。而「相對溼度」則表示空氣中水汽壓與相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通常我們用相對溼度來表示空氣溼度的大小。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空氣相對溼度越小,人體汗液蒸發越快,人的感覺越涼快。
  • 陰雨持續 南方人最怕的溼冷「魔法攻擊」來了!這份溼冷指數了解一下
    溼冷指數和風寒指數了解一下溼冷和風寒,描述的都是人對外界氣溫的主觀感受,即體感溫度。除氣溫外,風力和相對溼度是影響體感溫度重要的兩個氣象條件。看到這,北方小夥伴表示不服,冬季北方氣溫比南方低多了,再一颳風,猶如往臉上扎刀子。
  • 人們對冷和熱的感覺,僅僅是因為溫度的高低嗎?
    人們對於冷熱的感覺,僅僅只是因為溫度的高低嗎?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溫度的高低只是一個方面。人們對於冷熱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溫度的高低,我們還忽視了另外一個重要指標——相對溼度。空氣的溼度,嚴格來說應該是空氣的相對溼度,對人的生活有很大影響,尤其對人們冷和熱的感覺,有很大的影響。
  • 冬天到底開不開窗?5位專家來支招,輕鬆掌握2大貓冬技能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騰訊醫典邀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的5位專家,針對南北方不同的環境特點,分別給出改善室內空氣汙染的具體建議。2.北方的,省下一筆購買加溼器的錢,卻能享受到溼潤的空氣;南方的,不再眼饞北方的暖氣,就能趕跑溼冷,享受溫暖和乾爽。冬天,霧霾+流感,讓大家陷入開窗還是不開的兩難選擇。
  • 冬天最冷的南方城市,在哪裡
    就算裝了有制熱功能的空調,體驗也比不了暖氣,心裡只能想著:希望這個冬天可以快點過去。沒有暖氣,南方的冬天很難過都說南方冬季的溼冷是魔法增傷,氣溫看著不低,人卻感覺冷得徹骨。冬天最冷的室內在哪裡不管是華東、西南還是華中地區,寒冷的冬春時節都可以輕鬆把習慣了暖氣的北方人凍哭。研究顯示,人體最為舒適的體感溫度為18-23℃,體感溫度在13-18℃之間就會有涼的感覺,13℃以下就會覺得冷,8℃以下覺得非常冷,感覺難受。
  • 南方冬天雨越來越多,網友:快變成地中海氣候了
    近日,來自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從12月21日-1月10日的21天裡,南方很多地方的累積降雨日數已經達到了15天以上,湖南、江西、貴州等地更是超過20天。比如貴州遵義,過去21天裡下了21天的雨,每天都在下雨!由於持續的陰雨天氣,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也顯示,過去20天我國西南、長江中下遊多地的降水顯著偏多,局地偏多達到200%以上!可見今年南方冬天的雨確實是太多了。
  • 冬天的南方與北方,論物理攻擊與魔法攻擊的傷害哪個更強?
    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找到所有的禦寒設備,帽子、圍巾、口罩、羽絨服、保暖衣褲等全副武裝,南方的小夥伴們可是非常羨慕,因為他們根本美歐沒有做好這些準備,大學就猝不及防的下了起來,降溫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人們換厚衣服的速度,很過南方的小夥伴只能裹著大衣瑟瑟發抖。於是忽然間網上就有了一個爭論,南方人和北方人誰更抗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