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個多禮拜的陰雨債,昨日立春,終於見著陽光了。過去一周,杭州一直處在陰冷模式,又是風又是雨,沒風沒雨的時候,陰冷的氣氛還是撲面而來。
大概因為今年是暖冬的緣故,南方小夥伴求暖氣的呼聲,似乎也沒有往年來得「悽慘」,大家反倒還因為這短暫的江南特色的冬天,稍稍安心了一點,冬天總要有冬天的樣子,冷一冷或許能「滅滅菌」吧。
說來很奇怪,江南這個地方,初夏的時候,碰到溼噠噠的天氣,人越發悶熱;到了冬天,室內比室外冷,大家也說這是因為「南方冬天溼噠噠」的緣故。
同樣都是「溼噠噠」,為什麼會讓人的冷熱感覺截然不同呢?
記者連線同濟大學教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溼嗎
同濟大學暖通空調及燃氣研究所許鵬教授告訴錢江晚報記者,要弄明白這個問題,要涉及一個特別的學科,就是溼空氣學,這門學科比較冷僻,即使是工科學生大多數也不甚了解。
初中的時候,大家在課本裡都學過,空氣主要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組成,在溼空氣學中,這些氣體統稱為幹空氣,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空氣裡的溼空氣和幹空氣,好像在玩佔座遊戲一樣,你多了我就得少了,你少了我就多了。誰能佔上風,跟溫度有很大關係。溫度越高,溼空氣越有能力佔上風。許教授解釋說,這是因為,溫度越高,水蒸氣分子運動越快,空氣中就可以容納更多的水蒸氣。
溼空氣跟溫度,是一對好搭檔,這跟泡糖水很像:用熱水泡,可以放下很多糖,水的溫度越低,能融進水裡的糖就越少。
用滾燙的開水泡好一杯糖水,水涼下來之後,杯子底下又會多出一些糖來。
我們說冬天空氣乾燥,就是指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含量少。
室外空氣中水分子的含量,跟江河湖海的表面溫度有關,雖然北方水源少,但冬天水面溫度低,本身蒸發量就比較少,所以南方和北方一樣,冬天空氣裡的水蒸氣含量,都很低。
「所以,南方冬天的空氣中,並不比北方的水蒸氣含量更多。從絕對溼度值來說,室外空氣裡的水分子含量南方和北方都很低,幾乎差不多。」 許教授說。
天氣預報中的「平均相對溫度」,你真的聽懂了嗎
上面這個結論,可能大家也還是不太能接受,因為總覺得與自己的皮膚感知有出入。
在北方生活過的人都有體會:一到冬天,各種保溼用品是不能少,喝水也得放開了喝;衣服晾在過道裡一天也能幹,這在南方完全不能想像;再看看天氣預報,本周二,杭州的平均相對溼度有80%,北京的相對溼度是30%多:明明就是北方更幹,南方更溼啊。
許教授解釋,我們說南方的冬天,並不比北方更溼,指的是絕對溼度。而人感覺幹還是溼,就跟相對溼度有關。
相對溼度有一個計算公式,是絕對溼度和最高溼度(空氣飽和時)的比值。
相對溼度100%,表示空氣中的水蒸氣比例達到了這個溫度下的最大值;相對溼度50%,就說明這時候空氣裡的水蒸氣的量,只有這個溫度下空氣達到飽和狀態時所含的水蒸氣量的一半。
不過,許教授告訴錢報記者,實際生活中相對溼度達到100%時候,空氣還是可以讓人感覺很乾的。
比如低溫環境,飽和狀態的水蒸氣含量其實非常小。夏天早晨結露,冬天早晨結霜的時候,溼度是達到100%。天氣預報的平均相對溼度,通常就是一天中相對溼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
水分子沒有氣味,人的鼻子也沒有那麼靈光,聞不出空氣裡有多少水分子,所以通常人是通過皮膚和鼻腔表面水分的蒸發,來感受乾濕的:蒸發快了,人覺得乾燥。
蒸發快慢,跟相對溼度大小有關,相對溼度越高,表示此時的空氣越接近飽和狀態,這個時候,即使有再多的水分,空氣也不歡迎它們變成水蒸氣。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夏天溼度大的時候,人會感覺越發悶熱。
越冷越溼,越溼越冷,這是一個循環
而對南方的冬天來說,感覺室內比室外還冷,這裡面的關係就要稍微複雜一些。
「溫度越高,空氣中可以含最大水分比例就越高;也就是說,在同樣多的水蒸氣情況下,同樣的絕對溼度情況下,溫度越低,相對溼度就會升高。」
許教授的解釋,聽著挺繞,其實列個算式就能明白了:相對溼度是絕對溼度和最高溼度的比值,絕對溼度一定,溫度越低,作為分母的最大溼度越小,最後的值就越大。
所以,其實大家感覺南方比北方溼,跟溫度也有關係。冬天北方有暖氣,而南方取暖基本還是靠空調。空調溫度怎麼也達不到暖氣那個高度,所以南方室內溫度相對還是較低,所以潮溼的感覺會更明顯。
再加上,大家在室內的時候,24小時都要呼吸,這個過程會帶出很多水蒸氣,進入空氣中。冬天早上起床,會看到窗戶玻璃上結著很多露水,這些水分就有一部分來自你的肺,因為窗戶上溫度太冷,空氣一碰上它,就凝結成水珠了。
我們穿的棉衣、棉鞋,在眼睛看不到的衣服纖維裡,如果也像玻璃一樣,遭遇了「結露」,人就會覺得更冷。
「冬天的時候,室內大部分水汽由人體活動釋放,所以室內絕對溼度,南、北方也沒大差別,如果北方沒有暖氣,也是一樣又溼又冷,一樣玻璃上結露水,一樣衣服不幹。」許教授說。
冷和溼,就這樣成了一個循環,越冷越溼,溼空氣多了之後,人會覺得越發冷。所以,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關鍵就在溫度。只要提高室內溫度,潮溼的感覺自然會消失。
長知識
冬天室溫18℃,人感覺最舒服
不過,作為採暖方面的專家,許教授說,南方想要實現普遍採暖之前,先要解決建築物保溫的問題,特別是外窗的保溫問題,否則採暖的成本太大,效果也會打折扣。
另外,他也給大家支了幾招:
要想窗戶不結露,儘量不要把暖氣和熱風對著人,而是靠近窗戶等有冷風進入的位置上。家裡的暖氣需要連續運行,特別是夜間,這樣可以避免窗簾和外牆黴溼。
雨雪天氣和低溫情況下,空調採暖不如燃氣採暖,甚至還不如電採暖。 經濟條件許可的話,不建議採用個別空間和關關停停的採暖方式,一方面不舒適,另一方面也不衛生。
冬天溫度為18~25℃,相對溼度為30%~80%,大部分人都會感覺比較舒適。如果考慮到溫度、相對溼度對人思維活動的影響,最適宜的室溫應該是18℃,相對溼度應是40%~60%。
本報記者 丁潁鵑/文 林焱挺/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