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度:北方的乾冷與南方的溼冷都有什麼特點?

2020-12-05 百家號

冬天到了, 北方的乾冷與南方的溼冷之間,關於誰更冷的問題,又開始引發大家的討論與爭議了。然後,大家也開始討論,現在在北方,室內通暖氣了 ,皮膚乾裂,喉嚨痛嗓子幹,不用護膚的不行。而在南方的同學卻說,房間裡的被窩啊,那是久久都不熱啊,睡覺就縮成一團的,稍微往外伸一下腳,那是透心涼啊。這讓我想起前幾天,在製藥群裡有朋友提問,討論關於溼度的控制問題。就此一併談一談。

為什麼北方會更乾燥?而南方會顯得更溼?為什麼南方會顯得更溼更冷?當然,你也會疑問:這跟我們潔淨間的溼度控制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放在這裡講?

在講清楚這些問題之前,我想先引入幾個專業詞彙:絕對溼度與相對溼度,以及露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1:絕對溼度:

每立方米溼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即水蒸氣密度,單位為g/m 。水蒸氣含量多,空氣的絕對溼度高.空氣中的含水量有一定限度,達到最大容量時,稱為飽和水蒸氣含量 。1立方米空氣所能吸收水蒸氣的最大量叫做最大溼度或飽和點,最大溼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溫度。

所謂絕對溼度,就是在某一個溫度和壓強下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量,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大氣壓,25攝氏度的時候,空氣中容納a克的水,那麼a就是這個狀態下空氣的絕對溼度。

2:相對溼度:

相對溼度是指在某個溫度下,絕對溼度與完全飽和水蒸氣最大溼度的比值,用百分數(%)來表示 。

怎麼說呢,還是上述的例子,我們生存的空間中,溼度往往是達不到飽和的,這就誕生了相對溼度的概念,也就是說,在某個溫度和壓強下空氣中實際含有的水量與最大含水量的比值,簡單地說,同樣一個大氣壓,25攝氏度的時候空氣中最大可以有b克水,那麼相對溼度就是a/b×100%,相對溼度的概念主要是用來描述空氣溼潤程度以及人體舒適度而引出的一個概念。

3:露點(溫度):

露點,又稱露點溫度,指在固定氣壓下,空氣中所含的氣態水達到飽和凝結成液態水所需要降至的溫度。在這溫度時,凝結的水漂浮在空中稱為霧、而沾在固體表面上時則稱為露,因而得名露點。【不飽和空氣等溼冷卻到飽和狀態時的溫度稱為露點,相應的溼度稱為飽和溼度。】

怎麼理解這個呢,還是上述的例子,同樣一個大氣壓,某一溫度時,空氣中最大只可以有a克水,即25攝氏度容納a克的水的空氣的相對溼度達到100%時的溫度】再降溫則空氣中的水分將因為飽和而析出。

它們三者之間,單位是不同的。卻是相互影響與制約的:

一)當溫度不變時,絕對溼度與相對溼度的關係:

當溫度不變時,絕對溼度越大,相對溼度就越大;反之,絕對溼度越小,相對溼度就越小,它們呈正比關係。因為溫度不變意味著空氣含有水蒸氣的飽和量不變,如果絕對溼度增大,說明它越接近飽和量,同時也說明它佔飽和量的百分比越大,所以它的相對溫度也必然越大。如果絕對溼度小,那麼它距離飽和量就遠,佔飽和量的百分比也就小,同時也說明它的相對溼度也越小。

(二)當絕對溼度不變時,溫度與相對溼度的關係:

當絕對溼度不變時,溫度上升相對溼度必然下降,而溫度下降相對溼度必然上升,它們呈反比關係。因為絕對溼度不變,即空氣含有水蒸氣的量不變,溫度上升意味著空氣含水蒸汽的飽和量加大了,而實際含水蒸氣的量並沒有發生變化,這樣實際含水蒸氣的量佔飽和量的比例就縮小了,所以相對溼度就下降了。相反,如果溫度下降意味著空氣含有水蒸氣的飽和量變小了,而實際含水蒸氣的量沒有變化,這樣實際含水蒸氣的量佔飽和量的比例就加大了,因此,相對溼度就上升了。

(三)當相對溼度不變時,溫度與絕對溼度的關係:

當相對溼度不變時,溫度升高必然絕對溼度加大,溫度降低必然絕對溼度減小,它們呈正比關係。因為相對溼度不變,也就是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量佔它飽和量的百分比不變,如果溫度升高意味著它的飽和量增大,那麼它的絕對溼度也必然大。反之,相對溼度不變時,溫度低意味著它的飽和量小,絕對溼度也必然小。

了解了以上信息,我們再返回去看看南北方的問題,以及房間溼度控制原理,就很好處理了。

我們回過頭來,再說確一下衣服保暖的機理,一般我們認為衣服穿的越多越厚就越保暖,這其實並不是衣服本身帶來的保暖效果,而是構成衣服的纖維之間的空隙空氣帶來的,空氣作為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有效的減緩熱力交換,達到保暖的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保暖的衣服如毛衣,羽絨服都是蓬鬆的,它們增加了纖維空隙中的間隙,從而具備了更好的保暖效果)。而作為保暖主力的空氣,其本身性質的不同就會帶來保溫效果的不同,大家都知道水的比熱容是很大的,所以當溼度越高,同樣熱量輸出的情況下,加熱到同一溫度的時間就越長,簡單來說就是,溼冷時穿衣服暖起來的時間比乾冷時更久。同時溼度高的空氣更容易達到飽和,產生凝結,凝結產生的小水珠會吸走保存的溫度,進而更加破壞衣服的保暖效果,這也就很好地說明了在南方房間裡的被窩久久都不熱,睡覺要縮成一團的原因。

時間關係,就先描到這啦,下一期接著聊吧。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冷是衣服再多,也還是冷|溫度|體感溫度|相對溼度|溼冷
    冷~是最近的溫度主角但冷也是分不同的有一種冷是身體熱乎乎衣服外冷冰冰的還有一種冷是衣服再多也還是冷~這是真冷啊~一場爭論由此而生我們北方的乾冷最冷。南方的溼冷才是冷到骨子裡的。冬季的北方預報的天氣動不動就是零下十幾、二十度的而南方呢?
  • 南方為何感覺比北方更冷 聽聽專家解讀
    和北方「寒風刺骨」的乾冷不同,地處福建的我們,對冬天的印象,大概就是溼冷。受東南氣流影響,昨夜,全省大部地區陸續迎來雨水天氣,福州今天的最高氣溫預計在17℃上下,雖然氣溫較前幾日有所上升,但伴著雨水,體感仍將溼冷十足。
  • 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有什麼不同?
    我在東北上學,家比較靠近南方,現在放假在家,不習慣在室內穿外套,一進屋脫外套在東北養成毛病了,現在在家都裹得跟個熊一樣But!跟我媽出門我覺得室外一點兒都不冷,真的,風跟東北比起來都是溫柔的作為一個北方人我表示南方得冬天我受不了。南方的冷空氣有魔性。穿刺能力強。北方是肉冷。南方是骨頭痛。
  • 氣溫更高的南方為什麼比北方冷?
    【氣溫更高的南方為什麼比北方冷?】氣溫日漸下降,各地已現初冬景象,南方「溼冷」比北方「乾冷」更「冷」也頻頻成為熱點。那溼冷為什麼比乾冷冷?湖北農業氣象專家黃智敏表示,人體的冷感與空氣水分、風速、蒸發等都有關。如武漢與北京,武漢的絕對溼度與相對溼度都比北京大得多。
  • 南方溼冷「魔法攻擊」 為什麼溼度大會感覺冷?
    南方溼冷「魔法攻擊」 為什麼溼度大會感覺冷?對於很多南方朋友來說,一年中都會有幾段天氣異常難受的時候,比如江淮江南的梅雨天、華南的回南天、長江中下遊盛夏的桑拿天等,而冬天裡持續陰雨溼冷的天氣也是非常難熬的。網上常有段子提到,東北朋友冬天到了江淮地區,在沒有暖氣的室內,抗寒能力減為0。跟乾冷比起來,溼冷仿佛是「魔法攻擊」——多穿衣服也沒用,從內而外刺骨的溼冷仿佛能穿透一切防護。
  • 南方冬天比北方更溼冷? 專家:相對溼度不同
    南方的冬天,為何感覺更溼冷   原因是絕對溼度雖和北方差不多,但相對溼度不同   同濟大學採暖專家告訴你,冬季如何解決室內溼冷問題  本報記者 丁潁鵑/文 林焱挺/製圖  經歷了一個多禮拜的陰雨債,昨日立春,終於見著陽光了。
  • 一個溼冷分分鐘將體感溫度拉到同一水平線!
    常聽網友們在爭論到底南方更冷還是北方更冷,一說北方雖然乾冷但室外零下室內20度,而南方室外零度室內零度,一說北方是乾冷而南方是穿多少都透骨陰寒。其實不必爭論太多,因為老天爺其實很公平:北方雖然不溼,但物理溫度低,人會覺得乾冷無比,畢竟零下十幾度甚至二十幾度我們都承受不來;南方雖然物理溫度不低,可是溼度比較大,人們普遍感到徹骨而寒,穿多少都覺得陰寒捂不暖。所以,這就導致南北方體感溫度相差不劇烈。體感溫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再比較南北方哪裡更冷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 冬季南方北方誰更冷? 牛頓冷卻定律告訴你答案
    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因為我有暖氣。北方緯度高,自然冬季氣溫更低,裝暖氣似乎理所應當。然而這句話錯就錯在,並不一定氣溫更低的地方就更冷。你肯定知道,冬季時北方是乾冷南方是溼冷,但你也許不知道的是,溼冷並不是說空氣中的水蒸氣多,而是說空氣中布滿了直徑只有幾微米的液態小液滴。
  • 天氣預報中的溼度代表什麼意思?
    每到冬天,就是北方人曬暖氣,南方人曬太陽的時候。畢竟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差異還是很大。不過導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南方的冷是「魔法攻擊」的罪魁禍首就是溼度。空氣溼度指的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也就是說液態的水和固態的冰是不包含其中的。而天氣預報和溼度表中常見的溼度顯示指的是「相對溼度」。既然有相對溼度了,那就必然有「絕對溼度」。這兩者是怎麼一回事?又有什麼關係?「絕對溼度」是啥?「相對溼度」又是啥?
  • 都是溼度惹的禍:同一個氣溫,不同的「酸爽」
    溼度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溼度太小,會出現嘴唇乾裂、喉嚨燥癢等情況,溼度太大,汗液蒸發緩慢,人往往又會酷暑難耐。看來,溼度在生活中可真不是一個好惹的主,切不可大意。溼度又分空氣溼度與相對溼度,這二者之間有何區別與聯繫呢?
  • 風寒和溼冷 哪種冷更勝一籌?
    中國天氣網訊 南方小夥伴們對冬天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被深入骨髓的溼冷支配的恐懼。北方的冬天則最怕颳大風,冷風一吹能穿透身體,連骨頭都有刺痛感,可謂寒風刺骨。從字面來看,溼冷比風冷更勝一籌,風寒直達骨頭,溼冷則更進一步深入到骨髓。那麼,在同等氣溫條件下,究竟是風寒殺傷力更大,還是溼冷更勝一籌?
  • 冬天的南方與北方,論物理攻擊與魔法攻擊的傷害哪個更強?
    今年的天氣可能有些反常,南方的小夥伴們可能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沒有見過雪,但今年卻是玩了個夠,很多地方都下起了小雪,有些地方還很大,當然這也表示這一年最冷的時候到了。網上有很多類似的視頻,視頻中的內容是北方人過冬和南方人如何過冬,北方屋內可能達到26攝氏度外面零下幾到十幾攝氏度,但南方屋內屋外都是幾攝氏度,甚至網友都說北方是物理攻擊,而南方是魔法攻擊。很多人都說北方的溫度要比南方低,應該是北方人抗凍,但為什麼會有很多北方人來南方之後就會被凍的受不了呢?
  • 看看南方和北方農村人是如何取暖的
    大雪覆蓋的城市南方農村和北方農村取暖方式的差別還是蠻大的,這是由於南北的氣候差異較大,北方緯度較高,冬季氣候寒冷乾燥,感受到的是乾冷。南方地區緯度較低,冬季氣溫相對北方而言要高一些,但是南方水汽充足,人們感受到的是溼冷。所以南北的取暖方式差異較大。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若還有颳風,那風寒效應也會大大降低體感溫度,比如前段時間,仲春時節的北方卻被大風整出冬天的感覺。許多朋友對南方冬天最深的印象,大概是陰冷刺骨的溼冷,這種越溼越冷的現象,就是水寒效應的結果。而北方的冬天最怕颳大風,冷風一吹連骨頭都有刺痛感,這種寒風刺骨的感覺,是風寒效應的結果。
  • 陰雨持續 南方人最怕的溼冷「魔法攻擊」來了!這份溼冷指數了解一下
    溼冷指數和風寒指數了解一下溼冷和風寒,描述的都是人對外界氣溫的主觀感受,即體感溫度。除氣溫外,風力和相對溼度是影響體感溫度重要的兩個氣象條件。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體感溫度公式,在氣溫為5℃時,相對溼度達70%,體感溫度為2.6℃;如果相對溼度達到90%,體感溫度僅有1.2℃。北方在氣溫為5℃的條件下,颳起7級大風時,體感溫度為2.5℃,疊加9級大風時才會達到1.8℃。
  • 老有人說南方冬天比北方冷,千萬別信,不然去東北凍到你懷疑人生
    隨著來自西伯利亞的一陣陣強冷空氣的南下,中華大地也進入了冬天的模式,北方很多地方已經飄起了雪花,此時人們又開始比較哪的天更冷,而那一句「南方的天氣比北方更冷。」的說法也在南方人群中蔓延。身在杭州的我,此時確實感受到了冷,不過這也才只是冬天的開始。許多來自北方的朋友,確實也受不了這樣的溼冷天氣,但要說南方比北方冷,那也只能算是一句玩笑話而已,我想說:「千萬別信,不然去了東北凍到你懷疑人生。」
  • 荔枝說:北方的白菜南方的冷 「南方人不懂系列」又雙叒來了
    地理老師說,北方的冷是乾冷,是物理攻擊,穿多點就行;南方的冷是溼冷,是魔法攻擊,穿多了還是擋不住。   北方熊貓:看~ 南方熊貓~ 【南方的菜 VS 北方的菜】   11月7日,立冬,不少北方人有囤白菜過冬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