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啦,又開始了貓冬的日子,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窩在家裡追劇、讀書。享受溫馨的同時,你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
室內那些看不見的細菌、PM2.5、甲醛、粉塵……這些危險分子正隨時準備入侵我們的呼吸道,威脅家人的健康!
如何讓室內的空氣保持新鮮、健康呢?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騰訊醫典邀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的5位專家,針對南北方不同的環境特點,分別給出改善室內空氣汙染的具體建議。
看完這篇文章,你能輕鬆掌握2大技能:
1.輕鬆搞定室內PM2.5、甲醛、煙霧、粉塵等汙染物,霧霾天都不怕!
2.北方的,省下一筆購買加溼器的錢,卻能享受到溼潤的空氣;南方的,不再眼饞北方的暖氣,就能趕跑溼冷,享受溫暖和乾爽。
冬天,霧霾+流感,讓大家陷入開窗還是不開的兩難選擇。
霧霾裡有3個主要成分: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PM)。其中,可吸入顆粒物是非常危!險!的!
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文富強專家介紹:「根據粒徑,可吸入顆粒物分為PM10、PM2.5、PM0.1。其中,PM10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PM2.5的直徑只有2.5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的1/20,細菌等微生物能搭著這輛『順風車』,直達肺部,並且『定居』下來,可能對呼吸健康形成長期深遠的影響;PM0.1更厲害,能進入血液循環,危害心腦血管健康。」
廣東省人民醫院高興林專家認為:「一些小樣本研究發現[1],空氣中的PM2.5濃度上升與流感樣症狀增加相關。我們也觀察到,霧霾嚴重時,流感、慢阻肺急性加重、哮喘急性發作及支氣管炎等發病率明顯增加[2]。如果空氣中的PM2.5濃度很高,兒童、孕婦、老人等免疫功能較弱的人群,更容易得感冒、支氣管炎、慢阻肺、心腦血管疾病、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2][3]。」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文富強專家建議:「霧霾天最好少開門窗。前段時間,成都出現持續1周的霧霾天氣,室外PM2.5超過130。有條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氣淨化設備,對於改善霧霾天等室內汙染蠻有用。」
不過,有1個問題你可能忽略了:即使不是霧霾天,室內也並非「一方淨土」,本身就存在很多汙染源。
北京朝陽醫院楊媛華專家說:「北方冬季習慣緊閉門窗,室內的PM2.5有時反而比室外還高。比如裝修材料和家具揮發出來的甲醛等有害物質、吸菸造成的二手菸霧、廚房的烹調油煙、長期未清潔的加溼器造成的微生物汙染、粉塵等有害顆粒物,都會加劇室內空氣汙染。」
小貼士
一定不要在家裡抽菸;
做飯時打開抽菸機;
天氣好時,勤開窗通風;
定期消毒、清洗空調濾網;
使用空氣淨化設備去除室內灰塵、
微生物、甲醛等有害物質。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不管是單身貴族,還是二人世界、三口之家,或是四世同堂,都要守住室內空氣這最後一道防線!
怎麼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周瓊專家介紹:「對於局部散發的新冠病例,不用擔心,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響應機制,可以快速阻斷疫情傳播。反倒是小小的流感比較難對付。」
「以武漢為例,過去常有學校因流感流行而停課的情況發生。但今年我們發現,流感患兒的就診人數明顯減少了。流感病毒通過飛沫、接觸、氣溶膠等途徑傳播,新冠疫情期間倡導的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措施,也有助於預防流感。」
廣東省人民醫院高興林專家說:「冬天南方沒有暖氣,室內溫度低,加之氣候潮溼,致病原微生物繁殖快,發生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更高。該怎麼辦?很簡單,首先室外空氣好的時候要多通風,減少室內PM2.5濃度。另PM2.5主要來自吸菸、廚房油煙、霧霾等。解決辦法相應就是:不室內吸菸、使用抽油煙機、打開空氣淨化器。」
北京朝陽醫院楊媛華專家表示:「氣溶膠傳播多發生在飛機、電梯轎廂、公共汽車、餐廳等相對封閉的室內環境。家裡或辦公場所只要定期通風,就能減少流感等的傳播風險。」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顧宇彤專家強調:「需要提醒的是,老百姓在使用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劑對可能接觸飛沫的物體表面消毒時,不宜過度消毒,要注意潛在的刺激呼吸道風險,在室內消毒後最好開窗通風一段時間為宜。」
為何人們在冬季更易感染流感病毒?美國耶魯大學發表在《病毒學年鑑》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罪魁禍首竟然是溼度。
北京朝陽醫院楊媛華專家解釋說:「乾冷的空氣進入室內,讓溫度、溼度都下降。溼度低,呼吸道排出的飛沫更容易揮發到空氣中。人的呼吸道表面有一種叫『纖毛』的結構,它們可通過定向擺動,排出細菌、病毒、灰塵。纖毛喜歡溼潤的環境,過於乾燥或特別潮溼的環境,都會讓它『消極怠工』,人就更容易被感染[6]。」
北京朝陽醫院楊媛華專家介紹:「冬季北方室外的空氣溼度只有10%左右,太幹了。室內溼度保持在40%~60%才比較健康。加溼器要及時清潔、殺菌,以免發生二次汙染。」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顧宇彤專家說:「溼度並不是越高越好。每年寒潮到來,南方的流感就診人數、慢阻肺急性發作人數和住院率都明顯上升。這是因為,在潮溼寒冷的環境裡,人體局部血液循環和免疫功能下降,纖毛的運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呼吸道裡的細菌、病毒和粉塵等得不到及時清除,就容易誘發氣管炎、慢阻肺急性發作等疾病。」
廣東省人民醫院高興林專家說:「冬春時節,南方室內溼度經常超過70%。廣州春季的回南天,溼度甚至達到95%以上,牆上掛滿水珠,被子非常潮溼,衣服冰冰涼涼。溼冷的環境對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功能都有很大影響,潮溼環境還會促使細菌滋生,病毒存活時間長,建議把室內溼度控制在40%~60%為宜。」
有人說,北方的冷是凍手凍腳的物理攻擊,靠暖氣護體或多穿衣服可輕鬆防禦;南方的溼冷是刺骨的魔法攻擊,穿再多衣服也沒用。
北方乾冷VS南方溼冷,哪個更能凍哭你?
除了暖氣和一身正氣,還有什麼武器能幫我們抵禦寒流、霧霾和流感的多重攻擊?
南方的冷、北方的幹,外加霧霾和流感,如何防護?
中國太大了,氣候差異也大,除菌、加溼、淨化空氣、制暖……誰能hold住這麼多需求?採訪中,專家也提到了家中建議使用空氣淨化設備。
小貼士
儘可能選擇帶有以下功能的空氣淨化設備:
1. 濾網可過濾小至0.1微米的顆粒物,有害氣體及持續清除甲醛
2.冬季乾燥寒冷,附帶潔淨加溼或加熱功能可以多方位解決室內空氣問題
3.可實現整屋均勻淨化,將潔淨氣流傳送至房間各個角落
(*空氣淨化設備可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但並不具備任何醫療功效)
(模擬均勻淨化,潔淨空氣覆蓋整屋,圖片僅為功能展示、來源於網絡)
總之,無論身處乾冷的北方,還是溼冷的南方,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每一口健康的呼吸,我們都需要掌握科學的防霾和預防流感知識。
-END-
◆素材來源:騰訊醫典
◆本期編輯:顧徑橋 王華琳
◆值班主任:鄒崑崙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