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空氣溼度莫忽視

2020-11-22 中國天氣

冬季空氣比較乾燥,白天的平均相對溼度一般低於50%,加之氣候寒冷和室內採暖,室內溼度常常只有30%左右。溼度過低會加快蒸發,乾燥的空氣易奪走人體的水分,使人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現乾咳、聲啞、喉痛等症狀,在冬季乾冷空氣侵入時,極易誘發咽炎、氣管炎、肺炎等病症。

人體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一般在40%~65%之間。過於乾燥或過於潮溼的環境,人體都會不太適應。同時,飄浮在空氣中和散落在物體表面的微生物,它們與水從來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一旦溫度、溼度適宜時就會生長繁殖。倘若溼度過高,空氣中水分增多,加上合適的溫度,一些黴菌、細菌、放線菌等都會有所萌動,侵襲人體。所以,冬季裡我們需要合理地保持室內空氣溼度。

使用加溼器,是人們常用的選擇之一,但需注意以下問題:

注意保持室內溼度:室內溼度在40%~65%即可,並注意開窗通風換氣,有條件可以買一個溼度計,到達適宜的溼度時就停止加溼。

加溼器使用時間不宜過長:老年人、孕婦、兒童的呼吸道黏膜都比較脆弱,長時間開啟加溼器,會加速一些細菌的傳播與繁殖,隨著氣霧擴散到空氣中,再進入人的呼吸道,很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因此,一般用2~3小時就可以關掉,無須整天開著。

不隨意添加消毒殺菌劑、香水、精油等:因為含有的消毒殺菌劑、芳香劑、防腐劑,通過霧化進入空氣,被吸入人體後,會對肺部和支氣管的上皮細胞會產生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

加溼器的水源不宜直接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裡一般都含有一些金屬離子,如鎂離子、鈣離子等,不但汙染室內空氣,還有可能誘發哮喘、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所以,辦公室使用加溼器,最好加入純淨水;在家裡使用加溼器,為了節約成本,可以把自來水燒開,等涼到40℃左右再添入加溼器。

注意清潔加溼器:避免滋生細菌,最好堅持每天換水,每兩周徹底清洗一次。

除了使用加溼器,在房間內掛條溼毛巾或在角落裡灑些水,也能增加房間的溼度。同時,當不得不經常開加溼器時,要同時注意多吃水果。這樣,冬天就可以過得更舒適些了。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這3種綠植,適合冬季養,能夠增加空氣溼度,是天然的「加溼器」
    這3種綠植,適合冬季養,能夠增加空氣溼度,是天然的「加溼器」進入冬季之後,天氣越來越寒冷,空氣也越來越乾燥。尤其是室內開了空調或者暖氣之後,會格外的乾燥。這樣的環境對我們的皮膚和健康都沒有好處,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一些行為來改善家裡的空氣品質和溼度。
  • 古人如何測量空氣溼度
    [摘要]琴弦變松,是天變潮溼、弦線伸長所造成的,表示空氣溼度較大。可見,古代的弦琴也可當作原始的空氣溼度測量儀器。現代毛髮溼度計中的「毛髮」,其實就是古代琴弦的微縮和精確。我們通常說的「空氣溼度」一般都是指「相對溼度」,它是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當時氣溫下的飽和水汽壓之比,用百分數表示,百分數越大,表明空氣溼度越大。古人當然不知道相對溼度的百分數,但大致的空氣乾濕概念還是有的:溼度越小表示空氣越乾燥,溼度越大表示空氣越潮溼。早在西晉,傅玄就有一首《炎旱詩》問世,詩中的「河中飛塵起,野田無生草。」就寫出了空氣的乾燥和旱情的嚴重。
  • 空氣溼度到底有多重要?
    不同種類的植物對於空氣溼度的反應也是不同的。那對於多肉植物而言,其分布的環境大部分都是沙漠地帶等氣候十分乾旱或者惡劣的條件下,空氣溼度也是很低的,當然並不是說空氣溼度完全沒有用處,因為很多的多肉植物獲得水分的途徑除了從土壤當中之外,還是靠吸收由於晝夜溫差產生的水汽。那到底空氣溼度對多肉植物有沒有影響呢?
  • 空氣溼度含量對人身健康有什麼影響
    空氣溼度是什麼呢?它表示房間空氣乾燥的程度,在一定的溫度下空氣裡含有的水分越少,則空氣越乾燥;水分越多,則空氣越潮溼。房間空氣的乾濕程度叫做「溼度」。過高或者過低的空氣溼度都會影響人體的身體健康。過高的空氣溼度很造成人體的悶熱不適,調查研究表明,當室內空氣相對溼度達90%以上,26℃的室內溫度會讓人感覺31℃的悶熱體感。乾燥的空氣能以與人體汗腺製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將汗液吸收,使我們感覺涼快。可是溼度大的空氣卻由於早已充滿水分,因而無力再吸收水分,於是汗液只得積聚在我們的皮膚上,使我們的體溫不斷上升,悶熱難當。
  • 為什麼我們需要重視空氣溼度?房間溼度低對人有何危害?
    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空氣溼度是指相對溼度,指空氣中水汽壓與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也可表示為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力與相同溫度下水的飽和壓力之比。通俗解釋就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長期保持室內溼度恆定,對人的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很多人都很重視溫度的變化,而往往忽略了溼度對人的影響,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溼度條件下,人體的散熱方式是不一樣的,因此溼度對人同樣重要。夏天,室內溼度過大時,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冬天,室內溼度大時,則會加速熱傳導,使人覺得陰冷、抑鬱。
  • 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
    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時間:2017-04-02 09:42   來源:有史有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 江南連著陰天,說說古人是怎麼做天氣預報的。
  • 冬季供暖後 室內溼度多少人體才最舒適?
    室內舒適度涵括了室內溫度、室內溼度以及室內空氣健康等多項指標,而對於北方供暖的小夥伴們來說,舒適的室溫隨時能享受,但是室內的溼度可就難以保證了。筆者這幾天也正在犯難,家裡的溫度高達25℃,回家就得穿短袖短褲,但是室內的溼度卻很低,可以說非常的幹,試想我都受不了,剛出生的寶寶怎麼會覺得舒適?
  • 暖氣來了 空氣溼度在40%~70%時人體感覺較舒適
    溫度的冷暖讓人們能夠直接感受到,可是你關注到溼度的變化了嗎?冬季溼度達到多少人體才會感到舒適?記者帶著溼度計測量了一些場所的空氣溼度,並諮詢了相關專家。而氣溫的變化對空氣溼度也是有一些影響的,比如夏季氣溫過高,空氣溼度就會下降,冬季較為寒冷的時候,水汽較宜凝結,則感覺較為溼潤。  昨日是供暖第一天,下午4點左右,記者帶著溫度溼度儀來到市民張女士家中,「之前一直開著窗戶通風呢,就怕家裡太乾燥了,感覺室外是不是溼度能大一些。」經過儀表的測量,張女士家中室內溫度17℃,空氣溼度達到了50%。
  • 最新研究:空氣溼度與新冠疫情發展密切相關,小心秋冬疫情復發
    (健康時報記者 尹薇)一項在新南威爾斯州新冠疫情流行早期進行的研究發現,更低的空氣溼度與陽性病例的增加相關——溼度降低1%,則病例數量增加6%。這項研究於6月2日發表在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雜誌上。
  • 空氣溫度和溼度,對新冠病毒防疫有利?
    劃重點:通過增溫並加溼來提高空氣的絕對溼度,可以有效減少病毒在空氣中的懸浮和擴散,從而抑制傳播。同時便於黏膜纖毛的防禦攔截,並防止因為乾燥造成的防禦力下降。通過增溫並加溼來提高空氣的絕對溼度,可以有效減少病毒在空氣中的懸浮和擴散,從而抑制傳播。同時便於黏膜纖毛的防禦攔截,並防止因為乾燥造成的防禦力下降。
  • 冬季家裡空氣乾燥,該怎樣給皮膚保溼?
    冬季的天氣本來就是天乾物燥,對於北方的同學來說會更幹,因為暖氣這個神奇的物品給人帶來溫暖的同時,也會讓家裡的空氣特別幹,隨之皮膚也會變得特別幹,那麼家裡有暖氣的同學該如何在乾燥的空氣裡給皮膚保溼呢?下面小芙就教大家幾個省錢又好用的皮膚保溼小妙招~1、在房間裡放盆水如果說房間裡很乾燥,那麼可以在房間裡放幾盆水,水在慢慢蒸發的過程中自然能夠補充空氣的溼度,這樣房間裡的溼度提升,房間裡的空氣就不會那麼幹,也會在無形之中為皮膚做保溼了。
  • 溼度、絕對溼度、相對溼度的定義與區別
  • 硬科普:相對溼度和絕對溼度
    如圖,安徽祁門,最近兩天的相對溼度變化,就是如此。怎麼變化那麼大?相對溼度因為相對溼度是,空氣實際含水量和理論最大含水量的比值。當一個地方沒有明顯的幹空氣或溼空氣進來時,實際含水量是相對穩定少變的,但是理論最大含水量,這個分母項是會變的。
  • 空氣溼度90%是什麼概念
    空氣溼度90%是什麼概念?最近正值家鄉雨季,溫度計顯示空氣溼度非常高,地理小生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空氣溼度上限值不應超過80%,下限值不應低於30%。相對溼度90%,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冬天,室內相對溼度大時,則會加速熱傳導,使人覺得陰冷、抑鬱。
  • 冬季,我離舒適就差了一個溼度!
    是它是它就是它——地暖/暖氣(簡直讓人又愛又恨)在北方,很多家庭冬季取暖用的都是暖氣或者地暖隨著溫度的升高,室內的溼度就會降低這時候人就會感到不舒服,喉嚨幹,嗓子疼,皮膚也變得很乾……冬季多發感冒,太乾燥的環境下感冒也很難治癒。
  • 什麼植物增加空氣溼度 增加空氣溼度的植物你知道幾種?
    什麼植物增加空氣溼度 增加空氣溼度的植物你知道幾種?時間:2019-03-30 19:15   來源:花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植物增加空氣溼度 增加空氣溼度的植物你知道幾種? 雖然已經步入春天,但是空氣有時候還是比較乾燥的,人早上起來經常會容易口乾,一段時間不喝水嘴唇就容易結皮。
  • 空氣溼度及其測量方法
    由此猜測,正是溼度賦予了語言豐富的聲調。      研究顯示,絕大多數有著複雜聲調的語言,都出現在東南亞和非洲的熱帶地區,少量位於北美、亞馬孫流域和紐幾內亞的潮溼地區。而非多聲調語言,例如包括英語在內的各種歐洲語言,一般都出現在更乾燥的地方——寒冷的北方或者乾燥的沙漠。      之所以產生這種有趣的格局,是因為空氣的溼度大小會影響聲帶的彈性。
  • 【空氣溼度與體感溫度】
    日常生活裡,常有人感到天氣預報中的氣溫與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僅僅代表空氣的冷暖程度,並不能完全表示出人體對環境的冷暖感受,但氣溫高低可以作為人體冷暖感受的一個參數,這也正是空氣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區別所在。而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也稱體感氣候,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與氣溫之差。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空氣溼度、風速大小、著裝顏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 冬季豬舍保暖增溫大全
    只要維修好房舍,增加舍溫,溼度會變小。  通風換氣  豬舍潮溼,有效的解決辦法是通風,即帶走潮溼的氣體,吹乾地面,又能排除汙濁的空氣,換進新鮮空氣,有利於豬的生長發育。但冬春氣溫低,須控制通風量,舍內風速不應超過每秒0.1米-0.2米。通風前要提高舍溫。
  • 三伏天,有一種「出汗」現象,是腦中風前兆,及時檢查,莫忽視
    三伏天,有一種「出汗」現象,是腦中風前兆,及時檢查,莫忽視 三伏天,出汗多,十分常見,但有一種異常出汗,需警惕是中風的前兆 半身汗,多見於風溼或偏癱者,若老人出現半身汗,則可能為中風先兆,及時檢查,切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