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中文名:王菲
出生地點:北京
出生日期:1969年8月8日
家庭狀況:父親王佑林、母親夏桂影(去世)、哥哥王弋、丈夫李亞鵬、女兒竇靖童、李嫣
圈中好友:那英、劉嘉玲、林青霞、張信哲、陶晶瑩、林夕、景崗山、趙薇
事業關係
唱片公司:89-96年新藝寶、97-2001年百代EMI、2002年籤約新力SONY MUSIC
工作成員一覽表:
製作公司:Able Music
化妝師:阿Zing
經理人[港臺]:陳家瑛、邱瓈寬
髮型師:Ben Lee
經理人[日]:ELLI SHIBATA
形象設計:Titi Kwan(阿Dee)
助手:Jean
唱片監製:梁榮駿、張亞東
關於王菲
關於孤獨:每個人在精神和靈魂上都是孤獨的,所以說,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如果把本質的含義具體到內心,也可以說人的內心是孤獨的。人即使能夠做到表面上的基本溝通,也無法做到內心的完全溝通。孤獨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得到的。而也只有在你感受到孤獨的時候,才是最清醒的。孤獨不代表悽涼,享受孤獨其實是一件挺美好的事。
關於寄託: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永遠依靠的,除了你自己。如果生小孩是為了自己的未來,這個出發點本身就不會有未來的。因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別人身上,包括男人、孩子、父母等等,那都是不可靠的。而且一旦你有了這種期待,就會對自己有壓力,也會對那個人有壓力。如果不如願的話,雙方都會產生怨恨。
關於情緒:我的不滿都是些小的不滿,大的方面我覺得我還真不應該再有什麼不滿的了。當然,如果碰到了一些很荒謬、很難以理解的事情,我還是會有情緒的,而且我會想好長時間「為什麼會那樣」。如果現場演出時,碰到了一些小狀況,當然也會有情緒,會心情不好,但是這個我不會去想很長時間的。
關於閱讀:在想不通的時候,我會選擇書本,閱讀會讓我有所收穫。
音樂創作:我做音樂的初衷就是為了表達。人總要有個出口去表達自己,而我的表達方式就是音樂。有靈感就寫,沒有也不勉強。
關於語言:我覺得語言其實是一個挺沒用的工具。它只能作為一般交往上的溝通,如果再往深入,語言往往表達不清楚。一個藝術作品出來的效果有時會完全不同。所以除非人家問我這首歌你到底想表達什麼,我一般都不願意去解釋我到底在寫什麼。每個人對於音樂的理解,本來就應該不一樣
關於演唱:我是一個喜歡自然流露的人,並不太適合去誇張地表現事物。我在唱歌的時候不會去想太多的東西,也不會去想我要帶給聽歌的人什麼,我就是想憑著自己的感覺去演唱。也許那些喜歡有強烈刺激的人,會覺得我這種方式沒有那麼濃烈,太淡了,接收不到,但每個人的聽音樂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關於張亞東:他做音樂其實是在玩科技。他喜歡研究各種儀器,然後把人的聲音也變成各種各樣的。他很喜歡玩,但如果玩得太過火了,我還是會提出抗議的。只要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他都可以盡情地去玩。當拿到一個新作品的Demo時,他聽要比我仔細得多,也會有很多想像空間,因為他要決定技術上的很多問題;而我聽的就是聽個大概齊,看看我是不是喜歡它的感覺、旋律,還有我能不能把握好這首歌。
關於演唱會:我覺得還是要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音樂是最主要的,不要把造型或舞臺設計,當作最引人注目的東西,搞得過於花俏就行了。
面對媒體:我在慢慢地變得成熟起來。
面對緋聞,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如果你要站出來說話,你首先會想到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要去解釋?無非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誤會自己,那如果我連這個都不介意的話,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我不介意大家誤會我,因為誤會本身就一直存在。一個公眾人物怎麼可能讓大家對她的了解是百分之一百的呢?
關於成長:需要經歷,才會有收穫。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快樂和痛苦,它們全都交織在一起。所以沒有完全的快樂,也沒有完全的痛苦。如果讓我來選擇「最想回到以前的哪一段人生時光」的話,我情願就這麼繼續下去。
(責任編輯:A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