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陳菁)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金標準」,通過核酸檢測陽性即可確診。標本質量對於提高檢測有效率至關重要。而採集咽拭子標本時,病毒隨病人張口呼之欲出,採樣員面臨極高風險。
截至3月9日,武漢市第七醫院發熱門診採集咽拭子標本近7000份。這些數字的背後凝結了採樣員無數的辛勞汗水。如今,採樣員依然堅守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嚴把核酸檢測第一關。
克服困難 安全防護
3月8日下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感染科護士長助理肖豔玲如常到七醫院發熱門診採樣室督導工作。從1月22日,七醫院成為發熱病人定點醫院並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的第一天,她就在這裡支援發熱門診護理管理工作,至今已近50個日夜。她帶領的核酸採樣7人組是門診核酸採樣的主力軍。
肖豔玲難忘在開診初期,七醫院日門診量超過1300人次,患者的情緒極不穩定,「我們要花大量的精力維持就診秩序、安撫病人情緒,人手嚴重不足,我們中南的第一批支援隊員江雲、王丹、伍曉慶和七醫院的戰友常常是加班加點地工作,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又出汗又憋氣,心理上也承受著巨大壓力,但為了救助更多的病人,大家都堅持著,最多的一天我們共採集了800多份咽拭子標本。」
肖豔玲在為採樣組戰友整理隔離服
「核酸採集時會有氣溶膠的產生,屬於高危的一個工作環境,保障人員和環境的安全很重要。」肖豔玲說,中南醫院醫療隊進駐之初,為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中南醫院檢驗科黨支部書記胡漢寧和門診辦公室曹清主任,經過多方調查和溝通,在硬體條件極有限的情況下,儘快建立了單獨的核酸咽拭子採集室,逐漸理順了標本採集的流程,改善了門診患者的聚集情況。
肖豔玲和韓苗苗合影
韓苗苗在做手部消毒
「我們要求採樣員不僅是做好防護,還要對採集室地面和物表進行擦拭消毒,最重要的是手衛生。」肖豔玲介紹,目前,採樣組成員實現了零感染,採集室做過兩次環境監測也都是陰性,「我們希望通過不斷改進安全措施,為採樣員提供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同時為病人創造相對安全的檢測環境。」
溝通安撫 減輕恐懼
「咽拭子採樣需要深入咽部,難免會引發患者的噁心和咳嗽反射。有的人配合得好,幾秒就能完成,有的人一進去就開始噁心嘔吐,還有的人舌頭放的不對,把咽喉全堵住了,所以要做三四次才能完成,我們要教患者正確的配合方法,耐心地鼓勵病人完成檢測。」採樣員李相林介紹。
29歲的李相林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消化內科的一名男護士。他坦言,到採樣室支援前,自己也曾擔心風險,但看到前輩們都義無反顧,還有那麼多無助的病人需要幫助,他就鼓起了勇氣。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給一位4歲的小女孩採樣,那個小不點戴著帽子、口罩,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父母帶她進來時,眼神裡充滿了恐懼,淚珠在眼睛裡打轉,強忍著卻沒有哭出來,孩子很乖很懂事,讓人心疼,我彎下腰來安慰小女孩,跟她講不要害怕啊,一會就能做好,並教她先戴著口罩練習深呼吸,孩子很配合地練習了兩遍,我再讓她摘口罩,然後幫她一氣呵成完成採樣,做完後立馬讓她戴上口罩避免暴露。」李相林說,採樣前先和病人多聊幾句很重要,告知病人相關事項,安撫病人緊張的情緒,有助於病人配合完成採樣,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採樣組李相林和韓苗苗合影
有些上了年紀的病人不會上網,採樣員還幫助他們上網查詢和填報相關信息。
「病人都太不容易了,我們希望能盡己所能多做一點,讓病人的痛苦少一點。」李相林說。
小心操作 保證質量
為病人採集咽拭子標本是一份極大的風險挑戰,因為護士採樣操作時要近距離地面對張嘴哈氣的病人,這也意味著採樣員將直接面對呼吸道傳播的高風險。
韓苗苗在為一位穿著防護服的病人採集標本
3月8日下午,戴著護目鏡、外科口罩、N95口罩、防護面屏,穿著隔離衣和防護服的韓苗苗剛為一位病人做完採樣。
「在這樣的束縛下工作,時間一長,人很難受,不過我們已經適應了。」韓苗苗是中南醫院綜合科護士,工作已10年,如今擔任採樣組組長。她說,採樣工作風險高,責任大,但自己完全能勝任。
她的這份信心來源於不斷的努力學習。「我們採樣組的小夥伴每天琢磨最多的就是如何在操作中減少病人的不適感,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準的角度保證採樣質量,我們經常交流經驗,堅持學習。」
韓苗苗在採樣前和病人交流
「有的病人摘下口罩後咳得很厲害,我隔著防護屏都能聞到病人呼出的氣味,我心裡也害怕的,但還是要堅持做到好,咽拭子採集對病人確診至關重要,不能因為我的失誤導致結果不準。」 韓苗苗說,每一次採樣,她都會盡全力,輕一點、快一點、瞄準角度、採深一點、多採一點。
大部分的病人做完後都會對採樣員說聲:「謝謝!辛苦了!」每當聽到病人這樣說,採樣員都覺得很暖心。
「下班後脫掉防護服的那一刻是最輕鬆的,有時我深夜從醫院徒步或是騎單車回住處,一路上,那些沉重的、溫暖的、感動的畫面在我眼前回放,我的心裡充滿希望,我們不止自己在戰鬥,還有多少個家庭和全社會在共同努力,我相信這一切終將過去。」李相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