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團隊新研究:如延後5天採取隔離,全國感染或達35萬!相關論文...

2020-12-04 騰訊網

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曹培信、牛婉楊、劉俊寰

2月28日,《胸部疾病雜誌》(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刊發了鍾南山院士團隊最新研究文章。研究基於優化模型SEIR和人工智慧預測: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在2月下旬達到高峰,4月底趨於平緩。截至4月底,國內疫情規模在9萬到12萬之間。

研究指出,針對疫情採取的封閉防控措施行之有效。如果對新冠肺炎疫情採取的防控措施推遲5天,內地疫情規模預估將擴大至3倍;如果提前5天採取措施,總感染人數將是現在的1/3。

論文的通訊作者正是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另一位通訊作者則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組組長何建行。

論文連結:

http://jtd.amegroups.com/article/view/36385/pdf

疫情高峰已過,4月底將逐步放緩,湖北省3月11日或將再迎小高峰

2月27日,在廣州市政府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鍾南山曾表示,疫情開始時,國外流行病學專家利用權威試驗模型,結果顯示,到2月初,中國新冠感染者人數將達到16萬人,但他們沒有考慮到國家的強力幹預和春節的延遲復工。

隨後鍾南山提及他們團隊的預測模型,「投稿至國外權威期刊後被退稿」,但事實上,「我們的預測更接近權威」。

論文中,鍾南山團隊的預測模型顯示,如果繼續採取目前的幹預措施,湖北省內的疫情在2月20日已達到頂峰,確診病例預計為42792例,根據衛健委公布的數據,2月20日湖北省確診病例實際為48730例;疫情將在4月底逐步平緩,累積確診病例將達到59578例,總流行感染規模預計為122122例。

同時,論文中也做出了相關的假設,如果隔離措施推遲5天,國內的疫情規模將增加3倍,達到351874例;而如果提前5天採取措施,總感染人數將是現在的1/3,或將控制在40991例。

研究還指出,逐漸放開對湖北省的限制很有可能導致新一批的易感人群流入,湖北省在3月11日可能再出現一個小高峰,不過,由於大量的醫療物資已經轉移到湖北,當地也採取了一些防控措施,這些都有助於減少返程高峰帶來的影響。

封城對疫情的控制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

這場疫情的爆發恰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遷徙——春運,為了遏制其蔓延,中國於2020年1月23日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全國性幹預措施,這些政策包括大規模檢疫、嚴格控制旅行和廣泛監測可疑病例。然而,這些措施對疫情的控制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呢?這就是這篇論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具體的做法是:

將1月23日前後的人口遷移數據和最新的COVID-19流行病學數據整合到SEIR模型中推導出不同措施下的疫情流行曲線;

根據2003年的SARS數據進行訓練LSTM模型,以預測疫情。

改進SEIR模型

為了適應Susceptible[S]和Exposed[E]的動態變化,相對傳統的SEIR模型,論文引入了輸入參數 In(t)和輸出參數Out(t) 。

改進後的模型如下:

[E]人群代表的是無症狀感染者,[I]指有症狀感染者。潛伏率σ是暴露的個體出現症狀的速率。

模型的參數方面,潛伏期估計為7天,死亡率估計為3%,利用湖北省的流行病學數據對傳播概率B進行估計,確定B的95%置信區間為0.05249(0. 05068–0. 05429),β1=0.15747,β2=0.78735。

而後,根據模型計算浙江、廣東、湖北三省及全國的病毒傳播趨勢,並且模擬了限制移徙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的效果,以及在實際幹預時間提前和延後五天採取幹預措施的效果。

從全國的疫情情況計算結果來看:

按照現實中採取的隔離措施和時間,該流行病預計將在2月28日達到高峰,病例數為59,764例(95%置信區間:51979-70172例)。總規模預計為122122例(95%置信區間:89741-156794例);

如果整個幹預措施推遲5天實施,接觸病例比例的初步增加將導致感染病例的指數級增長,在2020年3月4日達到頂峰,達到173372例,到4月底,全國疫情總規模將達到351874例

如果整個幹預措施提前5天實施,全國的病例數將達到40991

圖A:湖北採取嚴厲隔離措施的情況,圖B:湖北採取緩松隔離措施的情況

全國情況:藍色代表1月23日採取措施,紅色代表提前5天採取措施,灰色代表推遲5天採取措施。

LSTM時間序列模型

LSTM模型是一種已經被用來處理和預測各種時間序列問題的遞歸神經網絡模型(RNN),來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感染病例的數量。

論文使用2003年SARS流行統計數據作為訓練數據集,納入了COVID-19流行病學參數,如傳播概率、潛伏率、恢復率和接觸人數。由於相對較小的數據集,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更簡單的網絡結構,以防止過擬合。

該模型使用Adam優化器進行了優化,並進行了500次迭代。

模擬結果顯示,全國新感染病例將在2月4日達到高峰,到4月底將有95000例,而新確診病例的實際數量與LSTM預測曲線在1月22日至2010年12月之間有顯著的擬合。

論文最後表示,研究沒有考慮的因素一是沒有考慮其他可能增加確診病例數的因素,比如診斷能力;二是沒有考慮季節的影響,比如氣溫的變化

關於全球疫情,鍾南山給出最新研判

截至目前,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已超過11萬人,分布在100國家和地區,超過3800人死亡。中國已累計確診8萬人。

中國的疫情發展態勢較為平緩,廣東和浙江在前一周每天報告不到6例新病例,而湖北的新病例數與過去幾周相比也有所下降。然而隨著國外疫情的發展,外來人員開始進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近日北京持續新增國外輸入性確診病例,因此各地仍然需要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

儘管因為湖北有相當數量的病例,從其他省份遷入的可能性似乎較小,但仍不可掉以輕心。鍾南山團隊的最新論文強調了一個關鍵點,即取消對湖北的檢疫限制將使得新的易感人群湧入,導致2020年3月11日左右另一個流行高峰。

關於全球疫情,鍾南山給出了一些最新研判:

全球疫情至少延續至6月,防輸入應加強邊境檢測

日前,鍾南山院士在參加廣東省疫情防控專家座談會時表示,全球疫情的發展估計將至少延續至6月份。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7例。

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防控的重點將從輸出轉為輸入。以廣東為例,廣東國際交往較多,所以要加強邊境檢測的措施,而且要制定從國外疫區來華的措施,對相關人員做必要的隔離。

採用智慧機器人採樣,避免交叉感染

近日,由鍾南山院士團隊與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發起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系統研發完成,並在首期臨床試驗中實現對受試者的有效採樣且採樣力度均勻,取得階段性進展。

由於咽拭子操作過程中醫務人員須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具有較高交叉感染的風險。且採集咽拭子過程,因醫務人員水平差異、心理狀態變化、操作規範不規範等導致拭子質量容易出現假陰性,影響對病情的判斷。

因此鍾南山院士團隊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提出了智能化機器人咽拭子採樣的解決方案。自除夕後開始,由李時悅教授牽頭,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聯合瀋陽自動化所劉浩教授團隊、瀋陽術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緊急研發咽拭子採樣機器人。

目前機器人已應用檢測,成功率大於95%。3月8日,團隊首次為確診陽性病人進行機器人咽拭子採樣試驗。

該機器人系統至今已開展首期20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採集樣本80份。細胞學檢測結果顯示,機器人咽拭子採樣可以達到較高的質量,一次成功率大於95%,能夠實現有效採樣且採樣力度均勻,受試者咽部均無紅腫、出血等不良反應。

儘管我國疫情目前看來趨於平緩,全球疫情態勢仍不容樂觀。截至3月10日上午10點,義大利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9172例,韓國累計確診7513例,伊朗累計確診7161例,法國累計確診1412例,美國累計確診704例。

這是一場全球性的「戰役」,每個人都是戰士,堅持不懈就能戰勝疫情。

點「在看」的人都變好看了哦!

相關焦點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 鍾南山團隊論文詳情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 鍾南山團隊論文詳情  2月29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28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團隊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2家醫院中提取了1099例經實驗室確認的、由SARS-CoV-2引發的新冠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數據。該研究分析了患者各年齡段人群分布特徵、感染者症狀、接觸史、影像學表現、治療手段、臨床轉歸(包括病死率)等。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預計疫情2月...
    23天過去了,這場牽動全國人民神經的戰「疫」還在持續。最近兩天,鍾南山接連發布專家組的研究進展。2月11日,鍾南山在接受路透社長達90分鐘的採訪中表示,中國國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望很快減緩,預計峰值會在2月中下旬出現,疫情可能會在4月份結束。當天晚上,鍾南山團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的文字材料也指出,研究顯示所有患者潛伏期的中位數是4天。
  • 鍾南山回應「潛伏期最長24天」
    日前據相關媒體報導稱「鍾南山的最新論文發現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戳圖片回顧事件
  • JTD重磅 | 鍾南山院士團隊最新研究:基於SEIR優化模型和AI模型對...
    近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發表「基於SEIR優化模型和AI對公共衛生幹預下的中國COVID-19暴發趨勢預測」的文章。該研究預測了COVID-19疫情全國在2月下旬達到高峰,4月底趨於平緩。
  • 鍾南山團隊中藥治療新冠研究在主流醫學雜誌發表
    (原標題:鍾南山院士團隊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研究發表在Phytomedicine雜誌)為找尋和驗證哪些中藥對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鍾南山院士團隊對四十餘種中成藥和中藥方劑進行篩選,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試驗)為臨床試驗研究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 多篇論文這麼說
    上觀新聞記者梳理了若干篇與疫情預測相關的論文和文章,嘗試為大家理清一些脈絡。 根據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LSHTM)傳染病數學模型中心的預測,如果不採取措施,英國的疫情高峰將在5月底至6月初到來。如果採取抑制策略,比如關閉學校,讓感染者居家隔離,全民擴大社交距離,可以使疫情受到抑制,但如果措施一旦收回,且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下半年很可能迎來疫情的再爆發,再次造成醫療系統的癱瘓。
  • 鍾南山:基本支持病毒來自蝙蝠 疫情不會全國大爆發
    據介紹,目前針對2019-nCoV已發表部分研究成果,對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流行病研究表明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9歲,56%為男性,病毒感染平均潛伏期為5.2天(95%置信區間為4.1至7.0),95%分布點為12.5天。病毒傳播力平均值在2.2。
  • 14天還是5天?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患者|研究|隔離|...
    近期,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和感染後五天內,新冠肺炎患者的傳染力最強。   其他研究表明,一些病情嚴重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可能需要20天才能清除病毒。即使病情較輕,也需要一周將其清除。
  • 中外多篇論文預測走勢
    上觀新聞記者梳理了若干篇與疫情預測相關的論文和文章,嘗試為大家理清一些脈絡。但在實際社會中要考慮的因素就會複雜很多,鍾南山院士的團隊在SEIR模型中就另外加入了三個參數,包括政府的幹預措施等,他對國內疫情發展的預測,要比海外專家準得多。(圖片來源:鍾南山團隊《基於SEIR優化模型和AI對公共衛生幹預下的中國COVID-19(新冠肺炎)暴發趨勢預測》)所以預測的難點在於,病毒的傳染能力在根據人的行為發生怎樣的變化。
  • 新冠病毒潛伏期最長24天?鍾南山回應
    2月11日,鍾南山院士接受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回應了近日媒體報導「鍾南山的最新論文發現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的問題。
  • 鍾南山領銜最新研究:潛伏期最長 24 天,或通過汙染物傳播,僅 4 成...
    以上論述似乎顛覆了我們的已有認知,但的確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最新的研究結論。2020 年 2 月 9 日,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名為《中國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的論文在預印本網站 medRxiv 上發表(雷鋒網註:預印本指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medRxiv 網站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通訊作者為鍾南山,武漢金銀潭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 30 家機構參與了研究。
  • 鍾南山團隊發表肺炎檢測新成果:IgM 檢測試紙、恆溫擴增晶片...
    鍾南山團隊發表肺炎檢測新成果:IgM 檢測試紙、恆溫擴增晶片首屆新冠肺炎多學科線上論壇上,鍾南山院士發布了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快速免疫球蛋白M(IgM)檢測試紙、恆溫擴增晶片。據鍾南山院士介紹,快速免疫球蛋白M(IgM)檢測試紙可以作為核酸檢測的一個補充,是經過對 72000 個病例研究而開發出,通過測流式免疫層析法實現檢測,患者感染 7 天后或是出現症狀 3 到 4 天后,即可檢出 IgM。
  • 連花清瘟入選北京新冠肺炎防治方案!鍾南山團隊:輔助治療有效
    連花清瘟顆粒(膠囊)被推薦用於醫學觀察病例/醫學隔離病例和成人確診病例中疫邪外犯證、疫毒襲肺證、疫毒閉肺證的治療。根據鍾南山、李蘭娟、張伯禮院士等領銜的最新論文披露的臨床數據,連花清瘟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癒率,對於發熱、乏力、咳嗽等症狀的治療作用明顯,且安全性較高。但論文表示,連花清瘟治療在降低重症病例轉化率和提升病毒檢測轉陰率方面沒有明顯差異。
  • ...鍾南山團隊:新冠肺炎病死率1.4%,就診時不發熱者超5成;北京出現...
    《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發布:①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中間宿主尚未查明;②中國新冠肺炎的人際傳播主要在家庭中發生;③新冠肺炎病毒幾乎人人易感,感染後是否具有免疫力需進一步研究;④患者感染後平均5-6天出現症狀,多數為輕症病可痊癒,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為年齡60歲以上。湖北疫情風險等級評估報告首次發布。
  • 梁建章:用統計學思維確定防疫隔離天數
    下面我們舉兩個例子:有關潛伏期的擔憂比如,鍾南山團隊近日在網站上發布最新論文,披露了針對109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回顧性研究成果。鍾南山團隊在論文中提到潛伏期的中位數為3.0天,這意味著 log(潛伏期) 的均值為1.1。在均值已經確定的前提下,log(潛伏期)的標準差越大,潛伏期的尾部概率也越大。
  • 最新新冠潛伏期研究:比此前預估更長,約一成患者14天以上
    新冠疾病潛伏期更長的證據研究發現,從病例離開武漢到症狀發作的平均時間為5.44天,樣本中位數為5天,最長為21天。研究人員認為,以下是一些可能支持新冠病毒疾病具有長期潛伏期的證據:一是在此前基於291位患者的確切暴露日期(截至2020年1月29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等進行的研究「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中,得出的中位潛伏期為4天(四分位距,2-7),第一四分位數為2天,第三四分位數為7天。
  • 14天還是5天?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
    近期,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和感染後五天內,新冠肺炎患者的傳染力最強。 其他研究表明,一些病情嚴重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可能需要20天才能清除病毒。即使病情較輕,也需要一周將其清除。
  • 鍾南山的世界你懂嗎?!藝人沈佳欣質問鍾南山引公憤
    11月27日晚上,女演員沈佳欣在個人認證的社交平臺上,發了一條涉及鍾南山院士的動態,質問鍾南山有什麼研究成果、發明了什麼藥、治好過幾個人、提出什麼合理的建議、在武漢一共才待了幾天、做了什麼貢獻?鍾南山曾經在全國人大呼籲做霧霾檢測:沒有人的健康,再多的GDP都沒用!呼籲PM2.5檢測數據全部公開。沒人愛聽的話,他偏要說:PM2.5直接侵入肺中,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對PM2.5沒有任何過濾。關于禁煙,他懟過:相關機構又管賣煙又管控煙,這怎麼可能?這完全是對立的事情!
  • 無症狀感染者新冠陽性持續超100天,潛在傳染性竟長達70天
    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最新上線論文中,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領銜的研究團隊報導了一個特殊病例:一名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無症狀感染了新冠病毒至少105天,並且至少70天脫落的病毒都有潛在傳染性。
  • 鍾南山談複課條件說了什麼 2020年全國各地學校複課時間最新
    鍾南山談到,留學生和其密切接觸者一定要進行常規檢查,檢查結果沒有問題後,校方才能同意他們回來上課。主動排查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全市全面普查並無必要發布會上,「無症狀感染者」的相關情況被多次問及。鍾南山團隊在全國500多家醫院檢測過1000多個病人的臨床表現,其中50%的患者沒有發燒,這裡邊就有無症狀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