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 鍾南山團隊論文詳情

2021-01-09 閩南網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 鍾南山團隊論文詳情

  2月29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28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團隊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2家醫院中提取了1099例經實驗室確認的、由SARS-CoV-2引發的新冠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數據。該研究分析了患者各年齡段人群分布特徵、感染者症狀、接觸史、影像學表現、治療手段、臨床轉歸(包括病死率)等。該研究指出,嚴格、及時地採取流行病學措施,對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關重要,對於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仍需持續不斷努力探索。

  僅1.9%的患者直接接觸過野生動物

  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關偉傑、梁文華、何建行教授和通訊作者鍾南山教授在「NEJM醫學前沿」回應,該研究首次收集全國範圍的新冠肺炎患者,通過分析大樣本量數據明確了該研究所確定的病死率(1.4%),與國家衛健委官方報導數據更為貼近;發現僅有1.9%的患者有直接接觸過野生動物的病史,在生活在武漢以外的居民中有31.3%的患者在近2周曾到過武漢,72.3%患者曾在近2周接觸過武漢地區人員。

  值得留意的是,該研究指出,近一半的新冠患者在入院時可能尚未出現發熱,但隨著疾病進展,將近90%的患者出現發熱;明確了消化道症狀較為少見,但是也指出了新冠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的證據(在糞便、胃腸道破損黏膜、出血處分離出病毒),提示社會各界需要注意預防糞口傳播。

  此外,該研究還指出確實存在部分核酸檢測陽性、有臨床症狀但是在入院時無任何影像學異常表現的新冠肺炎患者,而且非重度患者中這類患者的比例遠高於重度新冠肺炎感染患者。

  潛伏期中位數為4天

  研究團隊表示,潛伏期主要根據患者上報最近一次接觸傳染源(疫區人員、野生動物)的時間以及首次出現症狀(含疲乏、咳嗽、發熱等)的時間確定。整個人群的潛伏期各異,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數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現潛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趨勢。

  該研究發現,重度、非重度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然而,仔細查閱整個人群的潛伏期分布規律,發現潛伏期大於14天的共13例(1.18%),而潛伏期大於18天的僅有8例(0.73%)。單純根據最小、最大值評估人群的潛伏期容易引起誤讀。

  此外,長期居住在武漢或者與武漢地區人員接觸的患者,其潛伏期多為0天(接觸時間按照最後一天計算);研究者在剔除這些不合理數據後重新計算,得出最新的潛伏期中位數為4天。因此,為更好地表示人群的離散趨勢,研究者確定了潛伏期的四分位間距為5天(2天-7天)。

  「三早」可能降低廣東新冠肺炎病死率

  研究團隊還發現Covid-19的部分臨床特徵與SARS-CoV相似。發熱和咳嗽是主要症狀,胃腸道症狀不常見。這些特徵提示與SARS-CoV、MERS-CoV和季節性流感相比,SARS-CoV-2具有不同的宿主嗜性(tropism)。

  在入院當初不發熱的Covid-19患者比例高於SARS-CoV(1%)和MERS-CoV(2%)感染患者,因此如果監測病例的定義側重於檢測發熱,則不發熱的患者可能會被漏診。淋巴細胞減少常見,而且某些病例達到重度減少,這一結果與近期兩份報導的結果一致。

  該研究確定的病死率(1.4%)低於前期報導的病死率,原因很可能是樣本量和病例納入標準的差異。我們的研究結果與中國官方統計數據更為相似,後者表明截至2020年2月16日,51857例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為3.2%。由於輕症患者和未就醫患者並未納入該研究,因此真實世界的病死率可能更低。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可能共同發揮作用,降低了廣東的Covid-19死亡率。

  如何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研究團隊表示,儘管SARS-CoV-2和SARS-CoV具有更高的種屬相似性,但一些臨床特徵可以將Covid-19與SARS-CoV、MERS-CoV及季節性流感區分開來(詳情請參考論文原文的網上附件)。例如,季節性流感在呼吸科門診和病房更為常見。

  對於未來研究方向,研究團隊表示,目前亟待明確病毒傳播的動力特徵、傳播途徑、病毒對人體組織的嗜性。既往已有研究用於預測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趨勢,然而其並未適當納入政府近期對各地採取的強有力幹預措施、全國復工、武漢與黃岡等地封城對人群疫情變化趨勢的影響。因此,對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智能預測模型構建與驗證也是當前的工作重點。(總臺央視記者 陳旭婷)

原標題:鍾南山團隊論文正式發表:就診時尚未發熱新冠肺炎患者近五成

責任編輯:李曉靈

相關焦點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這一篇論文將SCI打下神壇
    當地時間2月28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症狀」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在線公開發表。不過,團隊認為,單純根據最小、最大值評估人群的潛伏期容易引起誤讀。這篇論文的發表將會給其他正在遭受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國家們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以及中國的經驗。同時這篇論文讓小編想起了近日網上關於SCI至上的爭論。據統計,鍾南山院士現84歲,截止2010年,發表論文150多篇。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中國-世衛聯合報告指出新冠病毒...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消息站●當地時間2月28日,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在線公開發表。該研究納入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來自全國31個省(市)共552家醫院的1099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鍾南山...
    文 / Sarah2020-06-12 11:20:55來源:FX168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
  • 鍾南山的世界你懂嗎?!藝人沈佳欣質問鍾南山引公憤
    但搜遍全網,卻並未發現有該藝人的信息和作品,而從她的發文來看,也都是各種蹭熱度,用尖刻極端的語言來博取關注。而這條言辭偏激尖刻的動態,讓網友們炸鍋了。可以想像下,如果國內的疫情在醫學防控層面出了紕漏,板子首當其衝會打在誰的身上?過去的功勞,很可能煙消雲散,一世英名盡毀可能還落個罵名。他高齡,早已功成身退,何必重出江湖?但鍾南山不是計較這些的人,計較這些就不是鍾南山!
  • 鍾南山院士簡介 及傳奇事跡
    迄今為止,他主持完成了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863計劃」、「十五」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等10餘項重大科研項目;在國內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其中包括Nature Medicine、Lancet等國際權威刊物,被引用次數達438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廣東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何梁何利獎,吳楊特別貢獻獎等20餘項獎勵。
  • 鍾南山團隊中藥治療新冠研究在主流醫學雜誌發表
    (原標題:鍾南山院士團隊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研究發表在Phytomedicine雜誌)為找尋和驗證哪些中藥對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鍾南山院士團隊對四十餘種中成藥和中藥方劑進行篩選,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試驗)為臨床試驗研究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 為什麼高福比鍾南山的論文高產?網友回答:500多篇SCI有原因
    在疫情防控過程早期,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因為醫學界權威期刊「英格蘭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新型冠狀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論文,其通訊作者帶有高福院士的署名,而讓高福陷入了爭議的漩渦之中。自從84歲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疫情一線之後,人們紛紛開始把鍾南山院士作為高福院士的比較對象。
  • 鍾南山領銜最新研究:潛伏期最長 24 天,或通過汙染物傳播,僅 4 成...
    以上論述似乎顛覆了我們的已有認知,但的確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最新的研究結論。2020 年 2 月 9 日,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名為《中國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的論文在預印本網站 medRxiv 上發表(雷鋒網註:預印本指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medRxiv 網站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通訊作者為鍾南山,武漢金銀潭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 30 家機構參與了研究。
  • 高福SCI500多篇,鍾南山不足200篇:科學院和工程院的不同屬性
    近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正式公開發表,全面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死亡率等。
  • 我國疫情預測模型遭權威期刊退回!鍾南山等人用 LSTM 力證「早發現...
    這是沒有考慮到國家的強力幹預,也沒有考慮春節後的延遲復工,我們也做了預測模型,2 月中旬或下旬達到疫情高峰,確診病例約六、七萬人,投到國外權威期刊,被退了回來,感覺和上面的預測水平差太多,還有人給我發微信說「你的話幾天之內就會被碾個粉碎」。但事實上,我們的預測更接近權威。西方的傲慢與偏見?鍾南山院士此言一出,引發網友熱議。
  • 鍾南山團隊新研究:如延後5天採取隔離,全國感染或達35萬!相關論文...
    論文的通訊作者正是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另一位通訊作者則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組組長何建行。
  • 鍾南山: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
    2月28日,鍾南山團隊論文《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關偉傑說,該論文數據點多、面廣、量大,對中國乃至世界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從1960年擔任原北京醫學院放射醫學教研組助教以來,鍾南山就一直堅持傳道授業、培育新人。在他的推動下,廣州醫科大學相繼在2010年、2013年分別創辦了南山班、南山學院。
  • 鍾南山團隊梁文華斬獲阿里百萬大獎,累計影響因子超650分
    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像鍾老這麼厲害的人物,帶出來的團隊自然也是非常厲害的。鍾南山團隊的梁文華是本屆青橙獎獲獎者之一,也是首個來自醫學領域的獲獎者。能夠成功斬獲青橙獎的醫學第一人,他的履歷可以說令人嘆為觀止!梁文華——畢業於中山大學,臨床八年制本碩博連讀,就職於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橫跨醫學、大數據兩大學科。
  • 黃秋生詆毀鍾南山,方舟子詆毀鍾南山,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詆毀鍾南山院士的細節,並談談如何利用法律武器讓他們付出代價。1.黃秋生詆毀鍾南山針對3月18日鍾南山院士在新聞通氣會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在中國,發生在武漢,但不等於它的源頭也在武漢」的觀點,黃秋生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公然發布信息,稱這樣的觀點是武斷的,是片面的,是不科學的;並稱新冠肺炎源自武漢,他把它稱之為武漢肺炎、中國肺炎;最後,他更是上升到人身攻擊層面,稱鍾南山是在玩弄言辭,人格有問題。
  • 網紅沈佳欣發文質疑鍾南山院士貢獻,批張馨予和丁真
    近日,一位名為沈佳欣的女網紅在社交平臺發文聲討鍾南山院士,引發大家關注和批駁。眾所周知,我國新冠疫情能夠有效控制,離不開以鍾南山院士為首的研究團隊的判斷和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以及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正是大家攜手才讓生活恢復常態。
  • 45項新冠肺炎臨床試驗被撤銷,鍾南山:因疫情被快速遏制
    兼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的鐘南山就此一一做了解答。立項近600個?不要完全否定對於中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立項近600個、佔比接近全球的2/3,鍾南山表示,這「並不奇怪」。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是最早發現病毒的地方,相關研究也開展得最早。
  • 鍾南山發出最新提醒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9日出席在廣州舉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談及新冠病毒「環境傳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合作」等話題。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鍾南山稱,疫情之初,他的團隊分析了1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情況,了解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和特徵,實踐證明作用很大。「我們還通過對將近100萬張CT採用人工智慧分析,幫助醫生診斷新冠肺炎,明確預測重症患者的方法,並可以及時採取一些更好的醫療手段預防。」鍾南山稱。鍾南山說,這些數據如何變活?需要結合臨床,了解數據的背後意義。
  • 廣東省醫學領域5大院士:鍾南山院士領銜,中山大學僅佔1人
    然而其頂級醫療資源配置卻遠遜於北京、上海,就是跟身後的江浙魯相比,優勢也不明顯,隨時可能被趕超。,是優質頂級醫療資源的最核心體現。目前,廣東省醫學領域院士在職僅有5人,這一數據遠不能與北上兩大醫療、教育中心相比,就是與身後看似醫療、教育水平普通的山東、浙江省也無明顯差距甚至還不如。據統計,山東省也有在魯醫學兩院院士5人,浙江省更有醫學兩院院士8人,其中浙江大學醫學院5人,杭州醫學院2人,溫州醫科大學1人。院士數量,比較起來廣東並不佔優。
  • 中藥之光,鍾南山團隊重大發現,連花清瘟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近日,鍾南山院士團隊發文,中藥連花清瘟可以在體外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那麼,連花清瘟是否真的有效呢?還需要臨床研究來進一步證實。連花清瘟是以嶺藥業在2003年「非典」期間研發的中藥新藥,2003年,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曾經開展了連花清瘟抗SARS冠狀病毒的研究,結果表明,連花清瘟膠囊可以在體外抑制SARS-CoV病毒。
  • 女演員發文質疑鍾南山院士,態度惡劣被封殺,她有什麼資格喊冤?
    但#女演員質疑鍾南山院士#一事,確實顛覆了我的價值觀。 11月27日晚間,沈佳欣公開在社交平臺發文質問鍾南山院士,並大放厥詞,認為對方只忙著出現在鏡頭一線為自己爭榮譽,但實際在醫學上沒做出什麼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