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美術生必考項目之一,色彩可以主觀理解成帶顏色的素描,素描繪畫過程中該注意到的要點,在色彩中一樣必不可少。自然界中的色彩千變萬化,絢麗多彩,根據研究,我們通常吧這些色彩分為無彩色和有彩色兩大類:無彩色指的是不含彩的色,如黑、白、灰;有彩色指的是含彩的色,如紅、橙、黃、綠、藍等。
說到色彩,我們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三原色,也就是顏色的老祖宗——紅、黃、藍。三原色指的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其他色彩,但自身不能被其他色彩混合出的三用顏色。知道三原色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知道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純度。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色相是色彩的基本特徵,是我們區別不同顏色的依據。黑、白、灰是無彩色,因此無色相。明度:指的是顏色的明暗深淺程度,無彩色和有彩色都有明度。純度:指的是顏色的飽和度。
根據上圖每兩種三原色重疊的部分我們得出一種新的顏色,這種顏色我們稱為間色,間色是由兩種原色混合而成。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在一個色盤中,每相對的兩個顏色我們稱之為補色,也叫對色。常用的補色有:
紅——綠,橙——藍,黃——紫
我們在畫水粉的時候是需要調顏色的,由此得到一種色叫做複色,複色又稱三次色或者再間色,是指兩個間色混合或者三個以上的原色混合而成的顏色。
在我們畫水粉的過程中,老師通常會說這個顏色偏冷或者偏暖,那麼色彩本身並無冷暖之分,所謂的色彩冷暖,是源自於人們對生活的感受,屬於情感方面的表現。色彩的冷暖關係是相對的。
紅色、黃色、橙色等容易讓人聯想到太陽、火焰、鮮血等,感覺溫暖,所以稱為暖色;
藍色、綠色等容易讓人聯想到冰雪、海洋等,感覺寒冷,所以稱為冷色;
有些顏色比較特殊,在冷色中又有暖色,暖色中又有冷色,例如紫色,紅色和藍色構成紫色。
色彩在不同環境的變化下會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如日光燈光線偏冷,火光為橙紅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在物體上就會是物體變得偏冷或者偏暖,這種顏色我們稱之為光源色,光源色在物體高光處表現的尤為突出。
固有色指的是物體本身的顏色,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這個物體是什麼顏色的。當光線照射在物體上,有一部分光被吸收掉,另一部分被反射出來,這些被反射出來的光就是我們看到的物體的固有色。
環境色是植物體所處周圍環境的顏色,自然界中,物體與環境都是緊密相連的,物體的色彩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暗部、反光部表現的最為明顯。
無論畫素描也好,畫色彩也好,都離不開我們對事物的觀察。物體的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寫生時,我麼要把物體與環境之間的色彩聯繫起來,相互比較,整體觀察。目的是為了控制畫面的基本色調與色彩的大關係,在這個觀察的過程中,我們要對比物體之間的冷暖、明度、色調,還要對比物體的色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地控制住畫面的大關係,一幅好的作品離不開我們對事物的仔細深入的觀察,更離不開我們的理論基礎知識,只有理論基礎知識足夠到位,我們在繪畫的過程中才能注意到問題,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才知道如何改正。
平時可以多臨摹一些大師的作品,學習他人對顏色控制和畫面的把握,長期積累,繪畫水平將會有質的飛躍。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