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學數學知識點大全(二) 家長們都在收藏!!!
上一篇為各位家長們分享了小學1-3年級數學知識點,下面將為大家分享的是4-6年級數學知識點匯總!家長們都在收藏,你也一起來收藏吧!
一、小學數學知識點(四年級)
小學數學四年級知識點匯總(一)
1、認識數級、數位、計數單位,並了解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
數級……億級萬級個級
數位……千億位百億位十億位億
位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萬
位千
位百
位十
位個
位
計數單位……千億百億十億億千萬百萬十萬萬千百十個
2、十進位計數法。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位關係。
3、數數。能一萬一萬地數,十萬十萬地數,一百萬一百萬地數……
人口普查(億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小學數學四年級知識點匯總(二)
1、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
含有個級、萬級和億級的數,必須先讀億級,再讀萬級,最後讀個級。(即從高位讀起)億級或萬級的數都按個級讀數的方法,在後面要加上億或萬。在級末尾的零不讀,在級中間的零必須讀。中間不管有幾個零,只讀
一個零。
2、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
從高位寫起,按照數位的順序寫,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3、比較數大小的方法。
多位數比較大小,如果位數不同,那麼位數多的這個數就大,位數少的這個數就小。如果位數相同,從左起第一位開始比起,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就開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國土面積(多位數的改寫) 知識點:
1、改寫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的方法。
以「萬」為單位,就要把末尾的四個0去掉,再添上萬字;以「億」為單位,就要把末尾八個0去掉,再添上億字。
2、改寫的意義。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
森林面積(求近似數)
小學數學四年級知識點匯總(三)
1、精確數與近似數的特點。
精確數一般都以「一」為單位,近似數都是省略尾數,以「萬」或「億」為單位。
2、用四捨五入法保留近似數的方法。
根據題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數的下一位,如果這一位滿5,則向前一位進一;如果不夠5則捨去。而不管尾數的後幾位是多少。如精確到萬位,只看千位,精確到億位,只看到千萬位。最後一定要寫出單位名稱。
二單元《線與角》
線的認識
小學數學四年級知識點匯總(四)
1、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和射線。
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沒有端點。讀作:直線AB或直線BA。
線段:不能向兩端無限延伸;有兩個端點。讀作:線段AB或線段BA。
射線: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有一個端點。讀作:射線AB(只有一種讀法,從端點讀起。)
補充知識點:
1、畫直線。
過一點可畫無數條直線;過兩個能畫一條直線;過三點,如果三點在一條線上,經過三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如果這三點不在一條線上,那麼經過三點不能畫出直線。
2、明確兩點之間的距離,線段比曲線、折線要短。
3、直線、射線可以無限延長。因為直線沒有端點,射線只有一個端點,所以不可以測量,沒有具體的長度。如:直線長4釐米。是錯誤的。只有線段才能有具體的長度。
平移與平行
小學數學四年級知識點匯總(五)
1、感受平移前後的位置關係———平行。(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2、平行線的畫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條直角邊先畫一條直線。
(2)用直尺緊靠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後平移三角尺。
(3)沿一條直角邊在畫出另一條直線。
3、能夠藉助實物,平面圖形或立體圖形,尋找出圖中的平行線。
補充知識點:用數學符號表示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如:AB∥CD。
相交與垂直
知識點:
1、相交與垂直的概念。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線OA垂直於直線OB,直線OB垂直於直線OA)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兩條直線互相垂直說明了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必須相交,相交還要成直角。)
2、畫垂線:
(1)過直線上一點畫垂線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注意,要讓三角尺的直角頂點與給定的點重合。
(2)過直線外一點畫垂線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通過這個已知點,沿著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就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注意,畫圖時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畫線。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必須通過給定的這個點。
補充知識點:
1、會用數學符號表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關係。如:OA⊥OB。
2、明確點到直線之間垂線段最短。
旋轉與角
知識點:
1、角的概念。由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認識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兩邊在同一直線上,(像一條直線),平角等於
180°,等於兩個直角。
周角:角的兩邊重合,(像一條射線),周角等於360°,等於兩個平角,四個直角。
3、角的分類:小於90度的角叫做銳角;等於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於90度小於180度的角叫做鈍角;等於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於180度小於270度叫做優角(此為補充內容);等於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動手畫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
知識點:
1、認識度。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叫做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為度量角的單位。
2、認識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點、0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兩合一看」,「兩合」是指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的刻度。
4、看角的度數時要注意是看外刻度還是內刻度。交的開口向左看外刻度線,角的開口向右看內刻度線。
畫角
知識點:
1、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的方法。
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對準量角器相應的刻度點一個點(一看),把點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後標出角的度數。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較方便。
補充知識點:因為角是由兩條射線和一個頂點組成的,所以在連線時,不能兩點相連,而要衝過一點或不連到那一點。
二、小學數學知識點(五、六年級)
小學數學五、六年級知識點匯總(一)
1.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一個數乘純小數的意義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是多少。
2.小數乘法法則
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如果位數不夠,就用「0」補足。
3.小數除法
小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就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4.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
先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餘數,就在餘數後面添「0」,再繼續除。
5.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補「0」),然後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6.積的近似數:
四捨五入是一種精確度的計數保留法,與其他方法本質相同。但特殊之處在於,採用四捨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與實際值差值不超過最後一位數量級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現的話,對大量的被保留數據,這種保留法的誤差總和是最小的。
7.數的互化
(1)小數化成分數
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後面寫幾個零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
(2)分數化成小數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3)化有限小數
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4)小數化成百分數
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
(5)百分數化成小數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6)分數化成百分數
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7)百分數化成小數
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8.小數的分類
(1)有限小數:小數部分的數位是有限的小數,叫做有限小數。例如:41.7、25.3、0.23都是有限小數。
(2)無限小數:小數部分的數位是無限的小數,叫做無限小數。例如:4.33……3.1415926……
(3)無限不循環小數:一個數的小數部分,數字排列無規律且位數無限,這樣的小數叫做無限不循環小數。
(4)循環小數:一個數的小數部分,有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複出現,這個數叫做循環小數。例如:3.555……0.0333……12.109109……;一個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叫做這個循環小數的循環節。例如:3.99……的循環節是「9」,0.5454……的循環節是「54」。
9.循環節:如果無限小數的小數點後,從某一位起向右進行到某一位止的一節數字循環出現,首尾銜接,稱這種小數為循環小數,這一節數字稱為循環節。把循環小數寫成個別項與一個無窮等比數列的和的形式後可以化成一個分數。
10.簡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數)叫做簡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術式不同。算術式是一個式子,它由運算符號和已知數組成,它表示未知數。方程是一個等式,在方程裡的未知數可以參加運算,並且只有當未知數為特定的數值時,方程才成立。
12.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果兩個方程的解相同,那麼這兩個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13.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兩邊都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同一個等式所得的方程與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兩邊同乘或同除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方程與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4.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15.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意義:
用方程式去解答應用題求得應用題的未知量的方法。
16.列方程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1)弄清題意,確定未知數並用x表示;
(2)找出題中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
(3)列方程,解方程;
(4)檢查或驗算,寫出答案。
17.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
(1)綜合法
先把應用題中已知數(量)和所設未知數(量)列成有關的代數式,再找出它們之間的等量關係,進而列出方程。這是從部分到整體的一種思維過程,其思考方向是從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關係,再根據具體建立等量關係的需要,把應用題中已知數(量)和所設的未知數(量)列成有關的代數式進而列出方程。這是從整體到部分的一種思維過程,其思考方向是從未知到已知。
18.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範圍:小學範圍內常用方程解的應用題:
(1)一般應用題;
(2)和倍、差倍問題;
(3)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體積計算;
(4)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5)比和比例應用題。
19.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底×高(推導方法如圖);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則S平行四邊=ah
20.三角形面積公式:
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對應的高)
21.梯形面積公式
(1)梯形的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2)另一計算公式:中位線×高
用字母表示:l·h
(3)對角線互相垂直的梯形:對角線×對角線÷2
擴展資料
1.小數分類
(1)純小數:整數部分是零的小數,叫做純小數。例如:0.25、0.368都是純小數。
(2)帶小數:整數部分不是零的小數,叫做帶小數。例如:3.25、5.26都是帶小數。
(3)純循環小數:循環節從小數部分第一位開始的,叫做純循環小數。例如:3.111……0.5656……
(4)混循環小數:循環節不是從小數部分第一位開始的,叫做混循環小數。3.1222……0.03333……寫循環小數的時候,為了簡便,小數的循環部分只需寫出一個循環節,並在這個循環節的首、末位數字上各點一個圓點。如果循環節只有一個數字,就只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
2.循環節的表示方法
小數化分數分成兩類。
一類:純循環小數化分數,循環節做分子;連寫幾個九作分母,循環節有幾位寫幾個九。
另一類:混循環小數化分數(問題就是這類的),小數部分減去不循環的數字作分子;連寫幾個9再緊接著連寫幾個0作分母,循環節是幾個數就寫幾個9,不循環(小數部分)的數是幾個就寫幾個0。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兩組鄰邊的積乘以夾角的正弦值;
4.三角形的面積
(1)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對應的高)
(2)S△=1/2acsinB=1/2bcsinA=1/2absinC(三個角為∠A∠B∠C,對邊分別為a,b,c,參見三角函數)
(3)S△=abc/(4R)(R是外接圓半徑)
(4)S△=[(a+b+c)r]/2(r是內切圓半徑)
(5)S△=c2sinAsinB/2sin(A+B)
小學數學五、六年級知識點匯總(二)
1.軸對稱:
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摺疊,直線兩側的圖形能夠互相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時,我們也說這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成軸)對稱。
對稱軸: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如下圖所示:
2.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把一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摺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麼就說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摺疊後重合的點是對應點。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3.軸對稱的性質
經過線段中點並且垂直於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以下性質:
(1)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2)類似地,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3)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與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對稱軸是到線段兩端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
4.軸對稱圖形的作用
(1)可以通過對稱軸的一邊從而畫出另一邊;
(2)可以通過畫對稱軸得出的兩個圖形全等。
5.因數
整數B能整除整數A,A叫作B的倍數,B就叫做A的因數或約數。在自然數的範圍內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數。
6.自然數的因數(舉例)
6的因數有:1和6,2和3。
10的因數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數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數有:1和25,5。
7.因數的分類
除法裡,如果被除數除以除數,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數而沒有餘數,就說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我們將一個合數分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這樣的幾個質數叫做這個合數的質因數。
8.倍數:對於整數m,能被n整除(n/m),那麼m就是n的倍數。如15能夠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
一個數的倍數有無數個,也就是說一個數的倍數的集合為無限集。注意:不能把一個數單獨叫做倍數,只能說誰是誰的倍數。
9.完全數:完全數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數。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約數)的和(即因子函數),恰好等於它本身。
10.偶數:整數中,能夠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
11.奇數:整數中,能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是奇數,
12.奇數偶數的性質
關於奇數和偶數,有下面的性質:
(1)奇數不會同時是偶數;兩個連續整數中必是一個奇數一個偶數;
(2)奇數跟奇數和是偶數;偶數跟奇數的和是奇數;任意多個偶數的和都是偶數;
(3)兩個奇(偶)數的差是偶數;一個偶數與一個奇數的差是奇數;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數均為合數;
(5)相鄰偶數最大公約數為2,最小公倍數為它們乘積的一半。
(6)奇數的積是奇數;偶數的積是偶數;奇數與偶數的積是偶數;
(7)偶數的個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數的個位上是1、3、5、7、9。
13.質數:指在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此整數自身外,沒法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
14.合數:比1大但不是素數的數稱為合數。1和0既非素數也非合數。合數是由若干個質數相乘而得到的。
質數是合數的基礎,沒有質數就沒有合數。
15.長方體:由六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長方體.長方體的任意一個面的對面都與它完全相同。
16.長、寬、高:長方體的每一個矩形都叫做長方體的面,面與面相交的線叫做長方體的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17.長方體的特徵:
(1)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至少有兩個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特殊情況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他四個面都是長方形,並且完全相同。
(2)長方體有12條稜,相對的稜長度相等。可分為三組,每一組有4條稜。還可分為四組,每一組有3條稜。
(3)長方體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連接三條稜。
(4)長方體相鄰的兩條稜互相(相互)垂直。
18.長方體的表面積
因為相對的2個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兩個面,再算前後兩個面,最後算左右兩個面。
設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a、b、c,則它的表面積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長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設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a、b、c,則它的體積V:
V=abc=Sh
20.長方體的稜長
長方體的稜長之和=(長+寬+高)×4
長方體稜長字母公式C=4(a+b+c)
相對的稜長長度相等
長方體稜長分為3組,每組4條稜。每一組的稜長度相等
21.正方體:側面和底面均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體叫正方體,即稜長都相等的六面體,又稱「立方體」、「正六面體」。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2.正方體的特徵
(1)有6個面,每個面完全相同。
(2)有8個頂點。
(3)有12條稜,每條稜長度相等。
(4)相鄰的兩條稜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體的表面積:
因為6個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體的表面積=一個面的面積×6=稜長×稜長×6
設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為a,則它的表面積S:
S=6×a×a或等於S=6a⊃2;
24.正方體的體積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設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為a,則它的體積為:
V=a×a×a
25.正方體的展開圖
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一共有11種。
26.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27.分數分類:分數可以分成: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百分數
28.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於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數一般是在正數的範圍內研究的。
29.假分數:分子大於或者等於分母的分數叫假分數,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
假分數通常可以化為帶分數或整數。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數關係,就可化為整數,如不是倍數關係,則化為帶分數。
30.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分數的值不變。
31.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32.公因數: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數中,如果它們有相同的因數,那麼這些因數就叫做它們的公因數。任何兩個自然數都有公因數1.(除零以外)而這些公因數中最大的那個稱為這些正整數的最大公因數。
33.通分: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幾個異分母分數化成與原來分數相等的且分母相同的分數,叫做通分。
34.通分方法
(1)求出原來幾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2)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原來分數化成以這個最小公倍數為分母的分數
35.公倍數: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數中,如果它們有相同的倍數,這些倍數就是它們的公倍數。這些公倍數中最小的,稱為這些整數的最小公倍數
36.分數加減法
(1)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即分數單位不變,分子相加減,最後要化成最簡分數。
(2)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即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將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改變其分數單位而大小不變,再按同分母分數相加減法去計算,最後要化成最簡分數。
37.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後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以折線的上升或下降來表示統計數量增減變化。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夠清楚的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擴展資料
1.約數與因數區別:
(1)數域不同。約數只能是自然數,而因數可以是任何數。
(2)關係不同。約數是對兩個自然數的整除關係而言,只要兩個數是自然數,就能確定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約數關係,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約數,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約數。因數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對它們的乘積關係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積16的因數,離開乘積算式就沒有因數了。
(3)大小關係不同.當數a是數b的約數時,a不能大於b,當a是b的因數時,a可以大於b,也可以小於b。
一般情況下,約數等於因數。
2.公因數
兩個或多個非零自然數公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
兩個數共有的因數裡最大的那一個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數的公因數。
兩個成倍數關係的自然數之間,小的那一個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3.完全數的由來:
公元前6世紀的畢達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數的人,他已經知道6和28是完全數。畢達哥拉斯曾說:「6象徵著完滿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麗,因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並且其和等於自身。」不過,或許印度人和希伯來人早就知道它們的存在了。有些《聖經》注釋家認為6和28是上帝創造世界時所用的基本數字,他們指出,創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則是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日數。聖·奧古斯丁說:6這個數本身就是完全的,並不因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實恰恰相反,因為這個數是一個完全數,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內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數的性質
(1)它們都能寫成連續自然數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個都是調和數
它們的全部因數的倒數之和都是2,因此每個完全數都是調和數。例如:
1/1+1/2+1/3+1/6=2
1/1+1/2+1/4+1/7+1/14+1/28=2
(3)可以表示成連續奇立方數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數,還可以表示成連續奇立方數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達為2的一些連續正整數次冪之和
5.完全數都是以6或8結尾:如果以8結尾,那麼就肯定是以28結尾。
6.各位數字相加直到變成個位數則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數,把它的各位數字相加,直到變成個位數,那麼這個個位數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數,被9除都餘1)
7.與質數有關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猜想(前者稱「強」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後者稱「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素數之和;2、每個不小於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為三個奇素數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個困擾數學界多年的難題,最早由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為止仍未有人給出一個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證明。即如何證明「關於素數的方程的所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
此條質數之規律內的質數月經過整形,「關於素數的方程的所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化為[1]球體素數分布。
(3)孿生素數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孿生素數猜想,即猜測存在無窮多對孿生素數。
猜想中的「孿生素數」是指一對素數,它們之間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孿生素數。
10016957和10016959是發生在第333899位序號質數月的中旬[18±1]的孿生素數。
8.分數由來
分數在我們中國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數的表現形式跟現在不一樣。後來,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分數的表示法就成為現在這樣了。
200多年前,瑞士數學家歐拉,在《通用算術》一書中說,要想把7米長的一根繩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數來表示它.如果我們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種新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
9.分數乘除法
(1)分數乘整數,分母不變,分子乘整數,最後要化成最簡分數。
(2)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後要化成最簡分數。
(3)分數除以整數,分母不變,如果分子是整數的倍數,則用分子除以整數,最後要化成最簡分數。
(4)分數除以整數,分母不變,如果分子不是整數的倍數,則用這個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最後要化成最簡分數。
(5)分數除以分數,等於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最後不是最簡分數要化成最簡分數。
以上就是小學4-6年級數學知識點大全,百度搜索「52數學網」,更多小學數學獨家精品資料,小學奧數試題,網絡直播視頻講解、著名數學教授獨家訪談、最新權威升學資訊、熱門教育內容等盡在52數學網。52shuxue.com,中國專業數學資訊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